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语文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面之一,要提高语文素质,必须改革传统课堂教学,那么如何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呢?这是笔者在本文中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新课程提出:“一切改革首先是理念的更新,因為理念是行动的向导。因此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笔者现结合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普遍行为进行反思,以便对新课程新理念认识得更为深刻。
《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试行,中学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然而,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认知训练”,轻“情感熏陶”;重“竞争”,轻“合作”,“合作学习”往往只注意到形式却忽略了效果。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方法。
1创设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受到知觉情境的制约。同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在课堂情境里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且随时受到课堂情境的约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各种条件和方案都是为他们设计,并对他们起作用的。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双边教学活动,从而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供条件,提高教学效果。
1.1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时,教师应力求做到:
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近,让其敢问。“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会问,鼓励学生由敢问到会问,大胆地进行质疑问难,而且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可能的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惑。
1.2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自由辩论。学生以讨论、互相补充的方式,知道别人有用的观点,能够产生新的观点。既要学生互相间能自由辩论,也鼓励学生敢于同教师争论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对所学的知识点掌握得更为扎实、系统。
1.3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新鲜而独到的见解,但要求他们说出根据,绝不能胡猜乱想。有了良好的课堂情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难不得到充分的体现。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也要使自己的语言和行为适当地“学生化”,让学生明显感受到自己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不是观众和听众。
2要帮助学生激发起良好的学习状态
激发起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帮助的一个基本着力点,而这一点又常常为我们所忽视。课堂上要“激发”而不是指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索精神要来自学生自身。近年来,我们看到一些比较精彩的观摩课,往往教师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则处处在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教师光彩夺目,学生黯淡无光。这就是学生的学习状态没有得到激发的具体表现。
学生的学习效率毫无疑问在一种心理感到安全,思想自由宽松,乐意进取、乐意参与,情绪高亢的状态下才会达到最高。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首先要考察的内容,就是课堂的教育氛围和环境:教师会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情景,营造什么样的课堂氛围?进一步来说,新课程的语文课堂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氛围才能激发起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我们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自由。我们要求课堂要有规范,要有纪律,但是课堂规范和课堂纪律最核心的实质与理念就是自由,所谓自由就是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心理,让他们无拘无束,这是一个基本点。第二,宽松。所谓宽松,我们想就是允许学生说错话,说真话。日本的一所小学流行一种理念,他们认为“教室就是让孩子出差错的地方”。在日本,离开了学校你就不能够犯错误,但是学生在学校是允许犯错误的。犯错误就是让孩子打开心窗,把他心里想到的经验和体会充分地表露出来,以使我们的教学真正进入孩子的心里。我们的语文课程如果不能够将孩子的经验、孩子的认识真正整合起来,那么孩子的经验就无法完成再构,从而形成新的体验,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了。第三,民主。课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经历、体验转变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同事、伙伴、协作者的关系。我们的课堂就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
3语文教学方式的最优化、多样化
语文教学方式是指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术、途径。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是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的有力保障。对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要求语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语文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各教学方式,实现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首先,不同的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语文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把握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要选择和运用与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的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学方法。例如:传授新的文知识时,要充分发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的效用。其次,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把握好不同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其次,在选择语文教学法要遵循最佳效果原则。有的教学方法虽好,但有的语文教师选用未必能取得最佳效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好自身对各种教学法驾驭的能力,选用那些能取得最佳效果的语文教学法。例如:善言者可选用讲授法为主进行教学,善书善绘者可利用板书纲要、图表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再次,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各种语文教学法都是在一定的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都是为一定的语文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服务的,因而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局限性。例如:语文教学中的讲授法能在短时间内传递信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但片面使用这种方法,就会妨碍学生直观记忆能力的发展,不能充分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每种方法都有长处和短处,因此,语文教师在运用语文教学法时不能单一化,必须在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从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需要出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以长克短,灵活地设计语文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创造性,以取得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范红涛.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2).
[3] 葛敏芸.再探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J]. 基础教育 2010年07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新课程提出:“一切改革首先是理念的更新,因為理念是行动的向导。因此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笔者现结合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普遍行为进行反思,以便对新课程新理念认识得更为深刻。
《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试行,中学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然而,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认知训练”,轻“情感熏陶”;重“竞争”,轻“合作”,“合作学习”往往只注意到形式却忽略了效果。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方法。
1创设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受到知觉情境的制约。同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在课堂情境里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且随时受到课堂情境的约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各种条件和方案都是为他们设计,并对他们起作用的。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双边教学活动,从而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供条件,提高教学效果。
1.1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时,教师应力求做到:
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近,让其敢问。“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会问,鼓励学生由敢问到会问,大胆地进行质疑问难,而且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可能的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惑。
1.2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自由辩论。学生以讨论、互相补充的方式,知道别人有用的观点,能够产生新的观点。既要学生互相间能自由辩论,也鼓励学生敢于同教师争论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对所学的知识点掌握得更为扎实、系统。
1.3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新鲜而独到的见解,但要求他们说出根据,绝不能胡猜乱想。有了良好的课堂情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难不得到充分的体现。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也要使自己的语言和行为适当地“学生化”,让学生明显感受到自己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不是观众和听众。
2要帮助学生激发起良好的学习状态
激发起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帮助的一个基本着力点,而这一点又常常为我们所忽视。课堂上要“激发”而不是指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索精神要来自学生自身。近年来,我们看到一些比较精彩的观摩课,往往教师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则处处在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教师光彩夺目,学生黯淡无光。这就是学生的学习状态没有得到激发的具体表现。
学生的学习效率毫无疑问在一种心理感到安全,思想自由宽松,乐意进取、乐意参与,情绪高亢的状态下才会达到最高。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首先要考察的内容,就是课堂的教育氛围和环境:教师会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情景,营造什么样的课堂氛围?进一步来说,新课程的语文课堂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氛围才能激发起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我们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自由。我们要求课堂要有规范,要有纪律,但是课堂规范和课堂纪律最核心的实质与理念就是自由,所谓自由就是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心理,让他们无拘无束,这是一个基本点。第二,宽松。所谓宽松,我们想就是允许学生说错话,说真话。日本的一所小学流行一种理念,他们认为“教室就是让孩子出差错的地方”。在日本,离开了学校你就不能够犯错误,但是学生在学校是允许犯错误的。犯错误就是让孩子打开心窗,把他心里想到的经验和体会充分地表露出来,以使我们的教学真正进入孩子的心里。我们的语文课程如果不能够将孩子的经验、孩子的认识真正整合起来,那么孩子的经验就无法完成再构,从而形成新的体验,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了。第三,民主。课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经历、体验转变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同事、伙伴、协作者的关系。我们的课堂就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
3语文教学方式的最优化、多样化
语文教学方式是指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术、途径。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是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的有力保障。对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要求语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语文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各教学方式,实现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首先,不同的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语文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把握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要选择和运用与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的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学方法。例如:传授新的文知识时,要充分发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的效用。其次,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把握好不同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其次,在选择语文教学法要遵循最佳效果原则。有的教学方法虽好,但有的语文教师选用未必能取得最佳效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好自身对各种教学法驾驭的能力,选用那些能取得最佳效果的语文教学法。例如:善言者可选用讲授法为主进行教学,善书善绘者可利用板书纲要、图表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再次,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各种语文教学法都是在一定的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都是为一定的语文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服务的,因而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局限性。例如:语文教学中的讲授法能在短时间内传递信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但片面使用这种方法,就会妨碍学生直观记忆能力的发展,不能充分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每种方法都有长处和短处,因此,语文教师在运用语文教学法时不能单一化,必须在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从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需要出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以长克短,灵活地设计语文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创造性,以取得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范红涛.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2).
[3] 葛敏芸.再探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J]. 基础教育 2010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