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发现不少学生们都不再是专心学习的“好孩子”,他们孤僻、自闭,怨恨的心绪开始蔓延,甚至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道德品行不端。本文将笔者的教学经验针对如此症状的两点做法:① 留守儿童情况调查;②实行核实情况“面对面”。
【关键词】留守儿童 学习环境 集体活动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近几年来,有一种感觉就是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慢慢地,学生们都不再是专心学习的“好孩子”,他们孤僻、自闭,怨恨的心绪开始蔓延,甚至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道德品行不端。骂教师、点火烧教师家的材草垛、追着政教老师打、偷窃其他同学的财物、有学生沉迷于网游“失踪”一周,有学生结成小帮派收其他同学的保护费……
问题的产生和爆发,是因为这些孩子多了一个称呼,“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重点表现出感到寂寞、孤独,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滋生怨恨情绪。遇到失败挫折, 就把心灵之门紧紧闭合,自信心逐渐消磨殆尽;学习成绩差;道德缺失;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等等。针对如此症状,下面说下我的几点做法:
1. 留守儿童情况调查
1.1 留守学生父母外出的务工地方、单位、大致收入情况,外出后亲情教育方式、效果及联系方式等。
1.2 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后家庭监护人,监护人与留守儿童关系及监护人家庭生产生活状况、身体状况、监护能力及联系方式等。
1.3 留守儿童情况,是否存在情困、心困、学困等问题。
留守学生“三困”:
情困——外出务工父母,平均一年回家只一次左右,多数人两三年回一次,有的甚至出外务工六七年了还未回过家,也极少接孩子去务工地,留守学生亲情饥渴问题十分突出。
心困——因亲情缺失,监护不到位,80%以上留守学生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最普遍的是孤独、自闭,不愿和不善与人交往合作,人际关系紧张,还有相当部分留守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另外还有部分人有网瘾,有小偷小摸等不良行为习惯,个别孩子还走上了犯罪道路。
学困——没有良好学习习惯,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学困生占留守学生总数的70%,其中约有17%属于学习特困生,他们中部分人不能坚持到校学习。
2.实行核实情况“面对面”
即与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见面、与留守学生外出务工的父母见面(或电话、电子邮件联系)。还尽可能向留守学生的左邻右舍了解情况。给每个留守学生建立档案。
2.1 加强家长与留守儿童的联系。虽然我们都爱这些孩子,但是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亲子教育是任何其他形式教育都无法取代的。在这一点上,学校和老师应当为他们搭建沟通的桥梁,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家长与子女间的联系是双向的。如果与家长联系困难,那至少学生一方的资源是可把控的。父母和子女,不管是哪一方的主动沟通多了,亲情也就温暖直达了。
2.2 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如果说学生回到家之后的环境,是教育工作者难以影响的,那至少在学校、在班级、在学校周边,我们是可以影响和正确引导的。通过班会、板报、集体活动等形式积极传播良好的学习方法。相对较难的,是周边环境,这需要地方政府坚持不懈地开展整治行动,让网吧、游戏室、录像厅等青少年不宜涉足的营业性场所远离学生。
2.3 鼓励学生住校,专设教辅老师。鼓励留守儿童住校,采取集中管理,老师有更多机会与学生沟通,学生节省大量上学时间。针对寄宿学生,专设教辅老师,由班主任或班级科任老师担任,其主要职责是关怀学生放学后的生活情况,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学习方法。
2.4 积极推行家访制度。光把学生收进来还不行,老师得走出去,由学校制订“分工家访,共享信息”的家访制度,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分头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大致家庭背景,比如:父母亲在哪里打工,从事什么工作,平时跟孩子采取什么样的联系方式,孩子的代理监护人(往往是祖父辈或叔叔)是谁,对孩子的日常教育又主要采用什么方法等。家访后收集到的信息,由班级老师开会共享,针对其中的难题,大家一起商讨。
2.5 定期组织班集体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班集体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并在形式方面建议契合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和潮流,不必拘泥于常规,活动只需要把握方向,是往有益的方向引导就可以了。活动主要目的是不断增强班级内部凝聚力,给学生培养集体意识,弱化孤独感,养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畅快交流的良好风气。
2.6 代理家长制。由校方出面组织,发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村社干部和有帮扶能力的共产党员,以及社会热心人士,争当“代理家长”,自愿与留守儿童组成代理家庭,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对一的管护对子,做孩子们的成长保护人。这一制度目前已有地方学校开始试点,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
2.7 提升教师自身修养。老师们做什么,学生们学什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学生模仿:打麻将、爱喝酒、玩游戏、说脏话脏字……倘若有一天发现初中生在寝室抱着白酒瓶子喝,还说“这是我们亲爱的班主任最喜欢的牌子”,那是令人羞愧难当的。因此,除学校一直强调的专业水平提升外,不仅是班主任,而且各科老师都必须普遍重视提升自身道德品行和个人修养。这种修养的提升,虽非一日之功,但如果从学校、从教师个人,都可能普遍引起高度重视,是能够在短期内起到相当明显的变化,从长期的潜移默化看,效果更是惊人。
【关键词】留守儿童 学习环境 集体活动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近几年来,有一种感觉就是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慢慢地,学生们都不再是专心学习的“好孩子”,他们孤僻、自闭,怨恨的心绪开始蔓延,甚至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道德品行不端。骂教师、点火烧教师家的材草垛、追着政教老师打、偷窃其他同学的财物、有学生沉迷于网游“失踪”一周,有学生结成小帮派收其他同学的保护费……
问题的产生和爆发,是因为这些孩子多了一个称呼,“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重点表现出感到寂寞、孤独,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滋生怨恨情绪。遇到失败挫折, 就把心灵之门紧紧闭合,自信心逐渐消磨殆尽;学习成绩差;道德缺失;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等等。针对如此症状,下面说下我的几点做法:
1. 留守儿童情况调查
1.1 留守学生父母外出的务工地方、单位、大致收入情况,外出后亲情教育方式、效果及联系方式等。
1.2 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后家庭监护人,监护人与留守儿童关系及监护人家庭生产生活状况、身体状况、监护能力及联系方式等。
1.3 留守儿童情况,是否存在情困、心困、学困等问题。
留守学生“三困”:
情困——外出务工父母,平均一年回家只一次左右,多数人两三年回一次,有的甚至出外务工六七年了还未回过家,也极少接孩子去务工地,留守学生亲情饥渴问题十分突出。
心困——因亲情缺失,监护不到位,80%以上留守学生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最普遍的是孤独、自闭,不愿和不善与人交往合作,人际关系紧张,还有相当部分留守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另外还有部分人有网瘾,有小偷小摸等不良行为习惯,个别孩子还走上了犯罪道路。
学困——没有良好学习习惯,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学困生占留守学生总数的70%,其中约有17%属于学习特困生,他们中部分人不能坚持到校学习。
2.实行核实情况“面对面”
即与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见面、与留守学生外出务工的父母见面(或电话、电子邮件联系)。还尽可能向留守学生的左邻右舍了解情况。给每个留守学生建立档案。
2.1 加强家长与留守儿童的联系。虽然我们都爱这些孩子,但是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亲子教育是任何其他形式教育都无法取代的。在这一点上,学校和老师应当为他们搭建沟通的桥梁,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家长与子女间的联系是双向的。如果与家长联系困难,那至少学生一方的资源是可把控的。父母和子女,不管是哪一方的主动沟通多了,亲情也就温暖直达了。
2.2 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如果说学生回到家之后的环境,是教育工作者难以影响的,那至少在学校、在班级、在学校周边,我们是可以影响和正确引导的。通过班会、板报、集体活动等形式积极传播良好的学习方法。相对较难的,是周边环境,这需要地方政府坚持不懈地开展整治行动,让网吧、游戏室、录像厅等青少年不宜涉足的营业性场所远离学生。
2.3 鼓励学生住校,专设教辅老师。鼓励留守儿童住校,采取集中管理,老师有更多机会与学生沟通,学生节省大量上学时间。针对寄宿学生,专设教辅老师,由班主任或班级科任老师担任,其主要职责是关怀学生放学后的生活情况,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学习方法。
2.4 积极推行家访制度。光把学生收进来还不行,老师得走出去,由学校制订“分工家访,共享信息”的家访制度,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分头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大致家庭背景,比如:父母亲在哪里打工,从事什么工作,平时跟孩子采取什么样的联系方式,孩子的代理监护人(往往是祖父辈或叔叔)是谁,对孩子的日常教育又主要采用什么方法等。家访后收集到的信息,由班级老师开会共享,针对其中的难题,大家一起商讨。
2.5 定期组织班集体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班集体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并在形式方面建议契合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和潮流,不必拘泥于常规,活动只需要把握方向,是往有益的方向引导就可以了。活动主要目的是不断增强班级内部凝聚力,给学生培养集体意识,弱化孤独感,养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畅快交流的良好风气。
2.6 代理家长制。由校方出面组织,发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村社干部和有帮扶能力的共产党员,以及社会热心人士,争当“代理家长”,自愿与留守儿童组成代理家庭,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对一的管护对子,做孩子们的成长保护人。这一制度目前已有地方学校开始试点,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
2.7 提升教师自身修养。老师们做什么,学生们学什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学生模仿:打麻将、爱喝酒、玩游戏、说脏话脏字……倘若有一天发现初中生在寝室抱着白酒瓶子喝,还说“这是我们亲爱的班主任最喜欢的牌子”,那是令人羞愧难当的。因此,除学校一直强调的专业水平提升外,不仅是班主任,而且各科老师都必须普遍重视提升自身道德品行和个人修养。这种修养的提升,虽非一日之功,但如果从学校、从教师个人,都可能普遍引起高度重视,是能够在短期内起到相当明显的变化,从长期的潜移默化看,效果更是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