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作文导写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中,墙无处不在。有的“墙”有形,有的“墙”无形。有形的墙,让我们有股情感在胸中默默流淌;无形的墙,让我们有种思想在心中高高飞翔。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思路导航
  这道题属于典型的“喻义类”新材料作文。“喻义类”材料作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实”题“虚”写,即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分析诠释,拓展升华,将具体的事物转化为虚指的现实意义,让读者感悟或领悟到你对题目的创新见解和思想。“虚”能跳出现实材料的束缚,通过创设情境,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比如,由真实的脚印联想到人生的足迹,由脚下的道路联想到成长的历程,由房屋的窗户联想到对外的开放,由山涧的桥梁联想到感情的沟通,由竹之有节联想到人的节操,由叶落归根的景象联想到思乡的情怀,由登高望远联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这种由眼前的实在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的手法,就叫“避实就虚”法。
  墙在生活中触目可及,但能引起我们留意的并不多。大概同学们都知道历史上的柏林墙,再就是归有光《项脊轩记》中的“墙往往而是”。一提到墙,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其实墙在我们生活中的功能不可忽视。它保护着我们的人身安全,保持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神秘感。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墙都要拆除,而应当具体分析这一堵墙的利弊。具体写作中,最好要有实实在在的对墙的具体描写,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墙寄予一定的比喻或象征意义。由保护功能可以联想到父母的爱就像“墙”一样结实可靠;可以叙写与那堵墙有关的人和事,从一堵普通的墙上反映出生活的真善美、对美好过去的留恋、对亲人的追忆、对现代文明侵蚀的思考;由阻隔功能可以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如朋友之间、亲人之间、普通人的相处等;还可以由于墙的阻隔而产生一连串美好的遐想,在看到现实后的或失落或惊喜的心态,说明好奇的作用或意义。
  佳作一
  墙上的便利贴
  ◎孙珮青
  就是那一堵墙,斑斓了我沉闷的学习时光,让我能够在压抑中找到一丝清爽的芳香。
  枯燥无味的题目、堆积如山的试卷如钱塘江潮水般向我涌来,这种压力是我高中生活中无法摆脱的主旋律。我就像一只被坚韧的茧缚住的蝴蝶,用力想挣开一切,却只是徒劳,只剩下精疲力竭后更为沉重的压力。
  每天在学校,抬头见到的就是那永远板着脸的黑板,回到家也要面对那堵苍白冷漠的墙。每次学倦了后,抬起头想发发呆,可那堵苍白的墙却只会让我联想到同样苍白无力的现实,于是,我只能低下头完成那一张又一张的试卷。
  要考试了,我又陷入了一场艰难的与自己战斗的战役。背书,啃书,读书,吞书,抠书……什么方式都试了,可是那些文字依旧十秒前跟我称兄道弟,亲密无间,十秒后就与我形同陌路,互不相干。我烦躁地看着那堵丝毫没有生机的墙,真想开辆推土机,气势汹汹地撞过去,轰轰烈烈地与它同归于尽!可现实无情地甩了我一巴掌,告诉我:“没门!”我只能继续与那几本书作着激烈的斗争。
  拿起书时,突然发现以前买的便利贴,当时只觉得好看所以买了很多,可一直没用,现在说不定能派上用场了。我摊开书,拿了一张便利贴,一边背一边将要点写在上面,用各种颜色的笔写,每写一张就把它贴在墻上。五彩斑斓的便利贴好像一只只翩翩飞舞的蝴蝶,栖息在那堵原本冷漠的墙上。看着看着,我觉得那一堵墙仿佛有了一丝笑容,变得不那么呆板冷漠,它好像伸出了一双手轻抚着我,向我的身体里注入了无穷的力量,让我的身心焕然一新。便利贴化身为一艘艘小船,把那些知识运送到我的大脑中,又化身为一个个装卸货物的工人,平平稳稳地把知识放到我脑中的仓库里,关好库门,唱着小曲儿飞回到墙上。
  这些斑斓的便利贴,装点了我的墙。现在每当我学习累了时,抬起头看到的不再是冷冰冰苍白的墙,而是五彩缤纷的知识,那堵墙让我的学习也变得愉快起来。
  我还是那只在那坚韧的茧中挣扎的蝴蝶,可那一堵墙却给了我挣扎下去的勇气。我相信,总有一天,我可以成为一只坚强有力的自由之蝶。
  就是那一堵墙,给了我希望。
  【作者系江苏省滨海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点评
  作者真实地描写了自己在学习重压下的现状,由学习疲惫而感知那堵墙的苍白冷漠,再由自己贴上五彩斑斓的写上知识点的便利贴而感觉墙的温暖,在这种变化中,可以感受到“我”的坚韧与智慧。一只“蝴蝶”轻盈地出现在文章首尾,形成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前后呼应,增添了阅读的愉悦感。
  佳作二
  一堵墙的浪漫
  ◎成威威
  在宿舍楼的走廊里,每次向下面望去,都能看见那座古色古香的小院。它如同一只迷路的羔羊,不小心走出了它应在的年代,走进了一个不属于它的时代。所以,它只能安静地待在那儿,也只能安静地守在那儿。
  不过,幸运的是,有一堵墙将它与外界隔开。所以,现代的气息、快速的节奏、高耸的大楼、匆匆的行人,仿佛这一切都与它无关。撇去周围不和谐的现代建筑,将那堵水泥墙换成土墙;将房顶上的饮料瓶换成落叶;将周围的鸣笛声换成砍柴声,或“之乎者也”的诵读声;将扬起的灰尘换成袅袅炊烟,那么,它还会寂寞吗?
  寂寞的它是否也曾有过欢乐的日子?
  你的东厢房是否曾住过一位书圣?在某个达官显贵来挑女婿时,他是否还安卧床头、泰然处之?
  你的西厢房旁边的小屋里是否曾住过一位进京赶考的穷秀才,与西厢房里那位美丽的姑娘发生过一段爱情纠葛,成就了一部记在中国人心头的爱情史诗?
  你是否曾经拥有一个美好的名字,安静地坐落在那个著名园子的一角,默默地为那一个个悲情女子而抹泪?
  你是否曾经受到过战火的洗礼?在你的枯井上是否还横立着一堵断墙,守护着枯井里的那位女子?
  曾经的你是某位富商的小花园?还是某位显贵的后院?还是某位文人的府邸?
  可是,我知道,你不是。你存在的时间可能还没有周围的高楼存在的时间长。因为,你的存在只是为了显示一所中学的文化底蕴。如若你的背后不是一幢宿舍楼,那么,可能都没有什么人知道你的存在。
  就是那一堵墙。
  阻断了别人的视线,阻断了你散发出来的馨香。
  阻断了向你侵略的物质文明,阻断了你抗拒的精神世界。
  阻断了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为你保留了一份安适的恬静。
  那一堵墙,还能为你挡住多少风雨?
  那一堵墙,能否为你挡住现代气息?
  那一堵墙,还能留给你多少古典的余韵?
  【作者系江苏省滨海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点评
  只要留心,生活中总有触动你写作灵感的景与物。作为住宿生,偶尔站在宿舍楼上俯视,无意间发现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院,因为一堵墙的阻隔,营造了一个相对完美的诗意境地。作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使得小院更添令人神往的美丽。文章善用排比和疑问句,让人在作者一连串的猜测中感受墙内的古典风韵,思考现代文明对古典的侵蚀,在怅惋中自然产生怜惜与珍爱之情,反映了作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怀。
其他文献
美文引路  故乡的番薯  ◎孙善文  春雨绵绵中,一批成长于故乡自留地里的番薯被锄头一个个从温润的泥土中唤醒。秋日落地,春日回阳,这是南方番薯与大地亲密交流的轨迹。  地是自家的地,番薯却是老家的伯母所种。为了传递深情的牵挂和浓厚的情意,一麻袋番薯从家乡雷州市善排村坐三轮车出发,先是到我们村子所在的南兴镇,又从南兴镇坐上长途客车,辗转五百多公里来到深圳。我驱车把这袋番薯接回家中,母亲迫不及待地按每
期刊
聚焦热点  10岁的路子宽的父亲路炎衡,7年前不幸患上白血病。几年来,路炎衡一直靠药物维持健康,但自2018年8月份以来,路炎衡的身体每况愈下,病情靠吃药已经无法缓解,只能靠输血维持,医生建议尽快进行骨髓移植。经过检查,全家人只有路子宽和路炎衡配型成功。面对这样的结果,路炎衡坚决不同意,不断地说要放弃治疗。“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不能拖累他!”  但路子宽的态度和父亲正好相反,他一开始就很坚决。当
期刊
近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正式启动。在其公布的86部作品剧目单中,现实題材成了重头戏。《遇见幸福》《幸福院》《正青春》《了不起的儿科医生》《热爱》……创作者在大众文化热点之中汲取创作灵感,找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人物、事件以引发观众的共情,并将自己的思考通过生动台词和精彩表演投射出来,引导大众情绪,解决现实问题。在这些作品中,已播出的成了荧屏爆款,获得业界口
期刊
细节描写在写人记事、状景描物的记叙文或者散文中很常见,我们先看一个经典的例子: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对,这段文字节选自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什么大家印象特别深刻呢?
期刊
解题技巧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时,有两个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一是什么是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是什么是分析概括。  所谓“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某一问题的见解、看法,也就是作者对这一问题所持的支持或反对的意见。这是作者思想的间接或直接的流露,也是作者人生观世界观的折射,换言之,就是作者在文中的思想倾向或情感倾向。这种倾向是多元的,既可以肯定否定,可以爱恨褒贬,
期刊
2019年8月24日,台风“白鹿”登陆广东,24名驴友在广东惠州白马山溯溪遇险,深圳蓝天救援队的许廷秀、尹起賀在将17名驴友护送下山涧后,被山洪围困失联后遇难。9月4日,尹起贺的骨灰被安放在山东鲁西南烈士陵园,菏泽市与曹县的多位领导参加了安放仪式,当地老百姓也拉起了“时代英雄”的横幅。如此盛大的仪式,是发自内心的敬意,是出于道义的共鸣,更是用正确的方式对尹起贺最好的告慰。  素材解读  在危急关头
期刊
文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18年6月29日,在伏尔加格勒体育场内,“俄罗斯世界杯”进行了一场尴尬的比赛。小组赛H组第三轮,比赛接近尾声时,日本队0-1落后波兰队,但根据比赛规则,日本队已基本保证晋级。而波兰队因此前的战绩已无缘淘汰赛。在最后十分钟左右的比赛中,日本队队员放弃了进攻,而波兰队球员也失去了战斗欲望,场上的绝大部分球员几乎静止在球场中央。  材料二:伏尔加
期刊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法国的莎士比亚”。贯穿雨果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著作等身,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
期刊
2019年8月31日,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在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与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行节闭幕式上,1000多名观众共同观看了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共同领略两座人类艺术高峰的神奇壮美,共同接受一次海陆丝绸之路交汇的文化洗礼。  素材解读  1.民心相通的高远立意  原本担心100分钟的纪录片会给人以拖拉冗长之感,可当精美的画片投放到大屏幕上,雄浑的音乐响起时,千人的
期刊
在四川湛蓝的天空下,在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唐朝这位清矍的诗人又一次向我走来,一股无法回避的肃穆立刻贯透全身。徒步到你的小院,跨过那道坎,我来到了你的故居。  我原以为里面满是如诗般的美景,不曾想到这里是如此恬静平淡。这就是一代诗圣居住过的地方,这就是一首首家喻户晓的名句的创作之处,这就是杜甫草堂。  漫步在绿荫环绕的长廊里,迎面吹来的清风赶走了身上的酷暑,廊边的枣树静静地伫立着,清新的空气沁人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