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方资源,开发美术教育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feng2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地方资源来开发美术教育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地方的资源优势,探索地方美术资源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有效地补充美术课教学内容,最大化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本文从地方美术资源开发的实践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地方资源对美术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地方资源;美术开发;美术教育
  美术课程改革后,课程更贴近学生,如改国画为水墨情趣,改素描为明暗关系,立体感空间感等。但新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合教学,因为学校教学设备,师资素质以及学生素质,使用的工具材料等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虽然如此,但新课程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活动中的资源(如活动、时间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教师不能只是实施中的执行者,而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应利用本地资源,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生活中可得到的资源为教学服务。
  作为县幼教师,应发挥本地优势,不断思考和摸索怎样利用本地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深入挖掘本民族、本地区文化。“对于我们的眼睛,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蓝天白云、山川河流、奇峰秀岭、花草鱼鸟、民族服饰、文化、建筑等都为我们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我们开设美术大自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认识到它的价值,挖掘出它们的美。那美术课怎样利用本地资源呢?作者根据自己近十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就以下四个结合谈谈如何利用本地资源上好美术课。
  1.开发文化资源,与风土人情相结合。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各地存有大量的民族个性、区域风格、乡土气息的美术资源。教师以丰富的地域民间艺术为背景,开发文化资源,使教学中突出美术文化的学习。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充分结合我们当地壮族的风土人情,发挥我们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己主动开发当地美术教学资源,或鼓动学生到自然、生活中感受。
  千百年的客家文化、客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艺术生命力。例如具有客家特色的端午节、中元节、元宵节、七夕等。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深入到这些乡土文化当中,真正理解其中所传达出的文化内涵,启迪学生的智慧,润泽学生的心灵。
  2.开发环境资源,与自然课程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周边的自然环境资源,指导和带领学生根据季节和地域特征,就地取材来拓宽美术课的课程资源。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开发教学内容,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课程,开展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尽可能多地参与实践,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走出课堂,到社会、到家庭、到大自然中,去发现、去寻找,感受美术材料的形态、肌理、色彩、质地,让学生感受到美就在自己的身边、在自己的生活中。大自然是率真本色的课程资源,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鲜活的课程资源,非常值得学生去体验。通过学生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既能领略湖光山色,享受自然之美,放松身心,又能感受自然的伟力,接受自然的洗礼,人性中内在的坚持、纯真的一面被激发出来,由此形成的人格意志和情感力量是课堂中的说、画、描所起不到的作用。
  3.开发乡土资源,与审美教育相结合。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在平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进而了解自己家乡的民间文化,并发现自己所熟悉的家乡的各种“美”,并把它带到课堂上来,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把它的美给以表达出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乡土文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审美教育,在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如何与当前课程改革的理念相接轨,从而把美术课程标准的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这对每一位美术教师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美术课程的价值体现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即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育能提升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的情感、完善人的生命感受。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4.开发身边资源,与校内文化相结合。校园是学生生长的乐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也应最大限度的灵活利用校园内的一切资源。校园、教室、图书室、食堂、操场都是美术教学活动的基本设施,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造型艺术赖以发展的有力支柱。美术教具、美术工具材料、体育器材、其它学科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是我们忠实的伙伴,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活动需要有它们的支持。
  总之,美术教学资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特别在广阔的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美术资源库。近水楼台先得月,只要我们以全新的视角认识美术教学资源,我们美术教学就能充分发挥这一独特优势为教学服务。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开发利用人文、地理、自然资源的独特优势,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才能使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
  【参考文献】
  [1]王海艳.立足地方资源特色.开发美术校本课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7期
  [2]汪至清.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和开发利用途径[J].上海教育.2012,(12)
  [3]吴小平.教育资源建设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9,(12)
  (作者单位:寻乌幼儿园)
其他文献
一、取得成绩及存在问题  成绩源于圩塘小学数学组对计算的长程规划设计教学和六数备课组对分数计算的教学研究、计算的常规积累,和从育人的角度在课堂中对学生计算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本次测验是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简算能力的准确性、合理性和灵活性的检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是六数的主要内容。从检测结果看,学生计算基础扎实,过程规范,但对部分变式简算和计算灵活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二、原因分析及应对
期刊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正日益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追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下面以《倍数和因数》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获得、提升和迁移数学活动经验。  【片段一】把数学活动经验提升为数学思想  师:如果不给乘法算式,而是给出3、12、36,请围绕因数和倍数说几句话。  生:3是36的因数,12是36的因数;36是3的倍数,3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注重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魅力  《观察物体》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在学生已初步学习
期刊
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更加关注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下面我就以《认钟表》一课中的几个片段为例,谈谈有关有效教学的一些感悟。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的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的认钟表的方法。因此在设计本课时,要充分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入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统计》为例,从“课前导入,激发合作意识;教学导入,提高合作能力;习题导入,培养合作习惯”等三个角度谈了实现小组合作学习高效性的策略,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高效学习  在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延伸下,新课程标准在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和合作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积极探究小组合作教学的模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得新知,提高学习效率
期刊
一、学情分析  刚刚感受过温暖多彩的春天,学生对大自然充满了惊叹与热爱,他们对夏天有一种迫切需要了解的欲望。春天对于他们已非常熟悉,能说出很多描写春色的妙词佳句,可夏天,他们是欲言又止,脑海中只有一些朦胧、粗浅的意识,单单知道夏天特别炎热,能够去游泳,但到底有哪些动物夏天的活动比较活跃?不甚了解。再则,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许多水果、鲜花,一年四季都有,究竟哪些花儿是夏季自然成熟、开放的?学生就更难
期刊
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爱因斯坦也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能冲破狭小的领域,飞向广阔的认识世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想象的契机,充分发掘学生奇思妙想的潜能。  一、利用空白,放飞想象  在艺术创造中,艺术家们往往通过“空白”和“不完满”的形给欣赏者以无限广阔的想象空
期刊
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情感态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消除消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主渠道。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促使学生智、能、情、趣均衡发展,使认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进,能提高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转变教师角色,
期刊
创新始于问题。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教师不能像以往那样摆着“架子”,高高在上,而应该放下“架子”,让学生真正主动问起来。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和学生平等交流呢?  
期刊
新课程要从理念变成实际,最终必然要改变课堂。改变课堂的乏味沉闷,改变课堂的急功近利,改变课堂的僵化刻板,改变课堂的喧嚣芜杂。然而,要想改变课堂,教师自身没有改变,结果不是缘木求鱼,就是南辕北辙。所以,要改变课堂,首先要改变自己。  如何改变自己呢?古人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除了课堂中的历练外,课堂外的修为应该是有效的途径。  一、提升内涵——善于学习  一名教师,无疑需要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