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初步构想。
【关键词】 个性化教学;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分层-协作
教育的目的虽然在语言描述上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统一的,那就是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在社会中可以自我发展的人。从社会工业化以来发展起来的教育一直以培养社会的优秀劳动者为突出目的。从各国的教育实际效果来说也是如此。班级授课制一直是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在这一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共性就是侧重于整齐划一的教育教学。在工业化社会,这种教育形式也比较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知识经济社会即将来临的时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趋向于多样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多种多样的劳动者,这样就要求现代教育向个性化教育方向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施个性化教学,需要探索出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模式。目前,一些教育专家、教育科研工作者和一线的教师都在这方面进行着自己的研究与探索。诸如“分层次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和“研究性教学”等等。本人认为,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采用“分层-协作”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发展学生的个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网络化的计算机教室,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目前,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教学的科目主要是信息技术课程。从信息技术学科来看,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程度有非常大的差异的。有的学生对文字处理、编辑排版类的信息技术技能掌握的好并富有极大兴趣。有的学生对画图的形象性思维活动突出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感兴趣。另一些学生对计算机的设置、程序的设计等方面偏爱。还有些学生受以往学习环境的限制,对计算机可能还知之甚少。所以学生的差异非常大,如果采用传统的统一规格教学方式,显然达不到教学效果,也违背教学规律。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可以解决这些矛盾。
计算机网络教室提供了一种网络学习环境,即通过学生机的浏览器访问教师服务器的教学资源。这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教师通过网络技术指导、监视、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其主导作用也充分施展。
在具体教学中,采用“分层-协作”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首先,要注重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的教学策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从信息技术教学目的出发,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设计一项学生的作业,作为学生自我学习并完成的任务。这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训练与接受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如: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使用,设计一个自己完成的图画作品的任务;学习文字输入和Windows“写字板”时,设计写作自我简介的文章的任务等等。
其次,针对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将授课班按学生水平分为高低A、B两组。对A组(大多数的学生)的教学任务提出基本的要求;对B组(程度高的少数学生)的教学任务提出较高的要求。例如:在学习Windows窗口操作时,A组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的窗口操作技能(基本的鼠标操作);对B组学生要求在熟练地掌握了鼠标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学会键盘的快捷键的窗口操作方式。
第三,渗透“合作”与“协作”的教学方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如A、B组)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任务,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例如:对于Word文字处理部分的学习,在设计好自己动手制作“板报”的作业任务之后。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分组时一是要求自愿,这样可以保证协作的效果好;另一方面要求A、B组尽量搭配协作,这样可以促进能力较差学生的进步。)
另外,要注意将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布置在教师服务器的学习网站中。学生通过学生机的浏览器可以随时看到任务要求。对完成任务的相关学习资料即各种学习资源要不断充实完善。这样,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取知识。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是通过指导学生如何访问学习网站、答疑、排除问题和监督控制来实现的。
在这一“分层-协作”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和网络之间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学生与网络、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网络相互之间的协作构成了的一个个教学环节,从而完成统一的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分层-协作”教学模式不仅仅意味着给不同的个体提供不同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能使有不同特点的人得到不同的、有特点的、有个性的发展。“分层-协作”教学有目的、有层次性地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最终成为有用的人才。
当然,如何有效的使这一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还有许多制约因素,如:大学额班级的影响、网络教室的硬件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玩”与“学”的心理需求对教学的影响等等。这些都对“分层-协作”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形成不同程度的制约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研究,使之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立新,网络学习环境与学习者,《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第9期。
2 任剑峰,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中国电化教育》1999年第11期。
3 李龙,《教学过程设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关键词】 个性化教学;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分层-协作
教育的目的虽然在语言描述上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统一的,那就是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在社会中可以自我发展的人。从社会工业化以来发展起来的教育一直以培养社会的优秀劳动者为突出目的。从各国的教育实际效果来说也是如此。班级授课制一直是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在这一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共性就是侧重于整齐划一的教育教学。在工业化社会,这种教育形式也比较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知识经济社会即将来临的时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趋向于多样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多种多样的劳动者,这样就要求现代教育向个性化教育方向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施个性化教学,需要探索出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模式。目前,一些教育专家、教育科研工作者和一线的教师都在这方面进行着自己的研究与探索。诸如“分层次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和“研究性教学”等等。本人认为,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采用“分层-协作”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发展学生的个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网络化的计算机教室,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目前,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教学的科目主要是信息技术课程。从信息技术学科来看,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程度有非常大的差异的。有的学生对文字处理、编辑排版类的信息技术技能掌握的好并富有极大兴趣。有的学生对画图的形象性思维活动突出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感兴趣。另一些学生对计算机的设置、程序的设计等方面偏爱。还有些学生受以往学习环境的限制,对计算机可能还知之甚少。所以学生的差异非常大,如果采用传统的统一规格教学方式,显然达不到教学效果,也违背教学规律。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可以解决这些矛盾。
计算机网络教室提供了一种网络学习环境,即通过学生机的浏览器访问教师服务器的教学资源。这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教师通过网络技术指导、监视、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其主导作用也充分施展。
在具体教学中,采用“分层-协作”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首先,要注重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的教学策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从信息技术教学目的出发,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设计一项学生的作业,作为学生自我学习并完成的任务。这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训练与接受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如: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使用,设计一个自己完成的图画作品的任务;学习文字输入和Windows“写字板”时,设计写作自我简介的文章的任务等等。
其次,针对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将授课班按学生水平分为高低A、B两组。对A组(大多数的学生)的教学任务提出基本的要求;对B组(程度高的少数学生)的教学任务提出较高的要求。例如:在学习Windows窗口操作时,A组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的窗口操作技能(基本的鼠标操作);对B组学生要求在熟练地掌握了鼠标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学会键盘的快捷键的窗口操作方式。
第三,渗透“合作”与“协作”的教学方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如A、B组)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任务,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例如:对于Word文字处理部分的学习,在设计好自己动手制作“板报”的作业任务之后。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分组时一是要求自愿,这样可以保证协作的效果好;另一方面要求A、B组尽量搭配协作,这样可以促进能力较差学生的进步。)
另外,要注意将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布置在教师服务器的学习网站中。学生通过学生机的浏览器可以随时看到任务要求。对完成任务的相关学习资料即各种学习资源要不断充实完善。这样,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取知识。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是通过指导学生如何访问学习网站、答疑、排除问题和监督控制来实现的。
在这一“分层-协作”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和网络之间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学生与网络、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网络相互之间的协作构成了的一个个教学环节,从而完成统一的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分层-协作”教学模式不仅仅意味着给不同的个体提供不同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能使有不同特点的人得到不同的、有特点的、有个性的发展。“分层-协作”教学有目的、有层次性地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最终成为有用的人才。
当然,如何有效的使这一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还有许多制约因素,如:大学额班级的影响、网络教室的硬件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玩”与“学”的心理需求对教学的影响等等。这些都对“分层-协作”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形成不同程度的制约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研究,使之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立新,网络学习环境与学习者,《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第9期。
2 任剑峰,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中国电化教育》1999年第11期。
3 李龙,《教学过程设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