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学数学主要是学会计算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观念不仅是许多学生家长的看法,更有甚者许多教育者本身也是这种心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已不再是教学生计算和培养思维能力了,而是把“学以致用和教书育人”的素质教育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
数学教育在一个人的生长生活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从呀呀学语时父母就教给我们数数和简单的加与减。在旧的教学理念下,人们从数学中学到的是千篇一律的计算和演算中获得的逻辑思维的锻炼。然而,从20世纪下叶开始,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发展对数学知识的要求广而深。有位著名数学家曾经说过:看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只要看这个国家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就可以了。这无疑说明了数学应用的重要性。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要求,不能仍以旧的课堂模式来上课,旧的教学大纲急需要修改。新课程标准的出现,不仅解决了这一难题,而且把数学教学的目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那就是把“学以致用,数以育人”作为现代数学教育的新航向。下面,我就新课改在发展和培养人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培养人的人文注意精神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势在必行
传统数学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他科学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相当一部分教师视应用问题为“不好的数学”,对于如何从数学角度分析和处理学生周围生活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更始无意顾及。学生们对应用题更是见而生畏,数学的应用意识更是淡薄。这必将影响学生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使他们忽略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然而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与不败之地,应用数学的发展必不可少。因为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以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比拼,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数学的作用正从幕后走向前台,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得数学能够在许多方面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早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就作了有关机械证明的大会报告。该报告充分说明了数学应用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重大作用。
二、新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法宝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全面要求数学教学要使得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人人从数学中学到生活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要得到不同的发展。这足见新课程对应用数学的重视。任你翻开哪一版本的数学课本,你都会用一种更为亲切的感觉。因为不管是从新内容的引入,还是例题习题中的练习设置,你都会感到书中要解决的问题和所说的事情都是自己身边急切需要关注的事,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想到,数学对你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
具体的教学中,作为老师应该把创设问题情景作为教学的核心,把知识的应用作为教学的重难点。首先要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提出问题,根据需要收集的相关数据和信息,组织与表述数学问题,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引出思考,以求培养学生呢感的数学应用意识;其次对于理论的应用,不能简单地视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要站在数学应用的高度来认识;第三要从整体上教给学生用数学语言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要让学生从数学中真正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的应用数学意识。
三、数学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整合
社会上一度有人认为,现代人的社会道德观念不强,人的素质正在走下坡路,这些都是学校教育引起的恶果。然而,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把培养人的各方面素质渗透到各门功课中,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更要引起数学教育者的重视。不能依旧按照老的观念来组织教学,不能只是为了传授知识而去上课,更应该把教书育人的真谛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本人的观点更是明确,我宁愿我的学生不会做习题、不会计算,我也要让我的学生学会做人。
作为数学教师,自己应当研读教材,深切体会到数学教学中蕴涵的丰富的人文思想。通过对中学数学教材的整理和深入究读,我认为新的数学知识丰富、深化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文化传统,使人类重新认识了自己,为人的生命寻求到更有意义的人文价值。数学科学中充满着科学美,其公理、定理揭示了客观的事物的简单性、对称性、和谐性和奇异性等特征,给人以美感。数学知识的再现过程和经理知识的研讨过程体现和反映了参与者的伦理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数学家们的科学献身、实事求是和严谨治学的精神和态度,无不给你人文的关怀。人类对社会的全部认识在某种意义上是通过数学原理、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技巧来体现的。由此可见,数学和文学一样有着极其重要的人文内涵和深厚的人文教育价值。
因此数学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渠道,如何渗透和培养人文精神。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做的。
首先,注重数学史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每遇到一个新的知识时,都给学生们介绍数学史上该知识产生时的历史背景和当时人们探索的具体过程,以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要不失时机地介绍古代著名科学家取得的科技成果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特别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们的伟大发明和重大科技成果。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其次,重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依据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索创新的精神,课堂中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经历知识的重现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中来。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深刻理解知识,还让他们体会到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会到探索者是成功的,更是快乐的。
第三,人生价值观的实现,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社会的进步,要求创新人才的参与。而创造活动与人的思维是密切相关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是要把握学生的思维,必须先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例如,我在教一位刚3周的小孩数数时发现,他总是在数到6时,跳到了9,10,11,而后又跳到13。多次这样,我对他说,你为什么把中间的数漏数了。小孩说:“中间夹广告”。听后我哈哈大笑。笑过之余留给我思考的不是现代社会带给我们的影响,而是小孩的思维原来是这样的。只有把握了小孩的思维,才能找到教育他的突破口。才能发挥教育的指导性作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得到培养。
总而言之,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创新,这就必然对人的各方面要求也在增加。人类的未来是下一代的,要适应社会发展,就必须搞好教育,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新课程的出现是时代的召唤。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识和培养人文精神也是时代必须的,更需要数学同行们与时俱进,共同探究。
数学教育在一个人的生长生活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从呀呀学语时父母就教给我们数数和简单的加与减。在旧的教学理念下,人们从数学中学到的是千篇一律的计算和演算中获得的逻辑思维的锻炼。然而,从20世纪下叶开始,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发展对数学知识的要求广而深。有位著名数学家曾经说过:看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只要看这个国家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就可以了。这无疑说明了数学应用的重要性。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要求,不能仍以旧的课堂模式来上课,旧的教学大纲急需要修改。新课程标准的出现,不仅解决了这一难题,而且把数学教学的目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那就是把“学以致用,数以育人”作为现代数学教育的新航向。下面,我就新课改在发展和培养人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培养人的人文注意精神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势在必行
传统数学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他科学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相当一部分教师视应用问题为“不好的数学”,对于如何从数学角度分析和处理学生周围生活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更始无意顾及。学生们对应用题更是见而生畏,数学的应用意识更是淡薄。这必将影响学生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使他们忽略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然而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与不败之地,应用数学的发展必不可少。因为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以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比拼,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数学的作用正从幕后走向前台,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得数学能够在许多方面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早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就作了有关机械证明的大会报告。该报告充分说明了数学应用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重大作用。
二、新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法宝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全面要求数学教学要使得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人人从数学中学到生活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要得到不同的发展。这足见新课程对应用数学的重视。任你翻开哪一版本的数学课本,你都会用一种更为亲切的感觉。因为不管是从新内容的引入,还是例题习题中的练习设置,你都会感到书中要解决的问题和所说的事情都是自己身边急切需要关注的事,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想到,数学对你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
具体的教学中,作为老师应该把创设问题情景作为教学的核心,把知识的应用作为教学的重难点。首先要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提出问题,根据需要收集的相关数据和信息,组织与表述数学问题,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引出思考,以求培养学生呢感的数学应用意识;其次对于理论的应用,不能简单地视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要站在数学应用的高度来认识;第三要从整体上教给学生用数学语言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要让学生从数学中真正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的应用数学意识。
三、数学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整合
社会上一度有人认为,现代人的社会道德观念不强,人的素质正在走下坡路,这些都是学校教育引起的恶果。然而,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把培养人的各方面素质渗透到各门功课中,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更要引起数学教育者的重视。不能依旧按照老的观念来组织教学,不能只是为了传授知识而去上课,更应该把教书育人的真谛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本人的观点更是明确,我宁愿我的学生不会做习题、不会计算,我也要让我的学生学会做人。
作为数学教师,自己应当研读教材,深切体会到数学教学中蕴涵的丰富的人文思想。通过对中学数学教材的整理和深入究读,我认为新的数学知识丰富、深化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文化传统,使人类重新认识了自己,为人的生命寻求到更有意义的人文价值。数学科学中充满着科学美,其公理、定理揭示了客观的事物的简单性、对称性、和谐性和奇异性等特征,给人以美感。数学知识的再现过程和经理知识的研讨过程体现和反映了参与者的伦理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数学家们的科学献身、实事求是和严谨治学的精神和态度,无不给你人文的关怀。人类对社会的全部认识在某种意义上是通过数学原理、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技巧来体现的。由此可见,数学和文学一样有着极其重要的人文内涵和深厚的人文教育价值。
因此数学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渠道,如何渗透和培养人文精神。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做的。
首先,注重数学史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每遇到一个新的知识时,都给学生们介绍数学史上该知识产生时的历史背景和当时人们探索的具体过程,以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要不失时机地介绍古代著名科学家取得的科技成果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特别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们的伟大发明和重大科技成果。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其次,重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依据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索创新的精神,课堂中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经历知识的重现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中来。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深刻理解知识,还让他们体会到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会到探索者是成功的,更是快乐的。
第三,人生价值观的实现,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社会的进步,要求创新人才的参与。而创造活动与人的思维是密切相关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是要把握学生的思维,必须先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例如,我在教一位刚3周的小孩数数时发现,他总是在数到6时,跳到了9,10,11,而后又跳到13。多次这样,我对他说,你为什么把中间的数漏数了。小孩说:“中间夹广告”。听后我哈哈大笑。笑过之余留给我思考的不是现代社会带给我们的影响,而是小孩的思维原来是这样的。只有把握了小孩的思维,才能找到教育他的突破口。才能发挥教育的指导性作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得到培养。
总而言之,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创新,这就必然对人的各方面要求也在增加。人类的未来是下一代的,要适应社会发展,就必须搞好教育,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新课程的出现是时代的召唤。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识和培养人文精神也是时代必须的,更需要数学同行们与时俱进,共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