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作“好梦一日游”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年一度的上海国际车展正如火如荼地举办,成为全球汽车业争相露脸的大秀场,从1987年我第一次采访上海车展,四分之一个世纪已经过去。记得当时展场设在延安路上海展览馆,没有几辆车,国产轿车只有上海桑塔纳、北京切诺基,连捷达、富康都还没有问世。
  那时候,进口轿车最高征收220%的高关税,车价相当于国际价格两三倍。对绝大多数中国工薪族来说,一辆轿车的价格几乎是一生工资的总和!轿车和百姓无缘,看车展不少人是冲着海外厂商花花哨哨的宣传品和塑料袋而来。在车展现场,我看到一个外国参展商,把一堆资料用铲车举起又翻倒下来,不怀好意地看着挤成一团的观众争抢。我心里当时充满一个汽车弱国国民的屈辱。
  仅仅二十年前,即使最浪漫、最有想象力的人,也不会想到,中国会成为全球汽车第一大国,想不到轿车可以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想不到“后汽车时代”产生的能源、排放、拥堵,成为中国人面临的新挑战。
  种种迹象表明,以2011年为界,中国轿车业在方方面面的呵护下,高歌猛进持续十年的“井喷”式高速增长已经告一段落。日本、韩国当年创造每年百分之二十多的增长,持续不过三五年,中国汽车保持了十年的高增长,已经是奇迹了。也许,今天我们不得不接受奇迹终结,走上常态的拐点到来。
  2011年新年伊始,中国汽车面临的环境突然变得严峻。
  面对拥堵的死结,北京轿车的“摇号限购”只不过是打响了“第一枪”,其他大城市或迟或早总会跟进。
  在国家层面,汽车业逐步退出了“保增长”的宠儿地位,各种轿车消费鼓励政策戛然而止。
  相关职能部门以及舆论喉舌,再次加强了对汽车业的监管和批评的力度,各种排放和质量标准将日渐严厉。
  连过去两三年,为了招商轿车项目,情愿白给土地的地方政府,也纷纷变了脸,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由,终结了轿车厂家“圈地”扩能的美梦。
  在全球范围,石油已经冲破了100美元一桶的两年新高,向120美元的历史最高价格逼近,对节能减排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得难以企及;日本大地震和核泄漏,造成诸多汽车关键零部件厂停产,给国内汽车厂家带来的制约,远远不是几家日系车必然的减产。
  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是中国人的渴望。
  所谓世界汽车强国,起码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的响当当的企业和品牌;二是游刃有余地掌控着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三是持有汽车业的核心技术和洞悉汽车业未来发展趋势。
  汽车诞生到今天,刚刚庆祝了125年的诞辰,可是称得上汽车强国的,也不过美国、德国,再加一个日本;意大利、法国,即使名车、名厂不少,历史也悠久,但是还算不上汽车强国;韩国,一直在咬着牙努力着,第二大品牌大宇却刚刚被东家通用销了号,改叫雪佛兰,离强国的目标似乎更远了。
  产销第一大国——中国离汽车强国梦究竟有多远?靠中央一个号召,靠企业一哄而上的“大跃进”,靠所谓学者和热心的网民们的“鞭策”,就想在三五年里一蹴而就,恕我直言,强国梦只能是又一次“画饼”。
  如果习惯于连续十年“井喷”的中国轿车厂家,仍然作“直线思维”,一味盯死在无限扩充产能上,后果实在令人堪忧。按照几乎所有企业2010年宣布的计划,眼下都在上马第三期、第四期工程;而且企业把提升总产量排名位置看得过重,甚至诸多集团,纷纷把收购落后微型面包车企业的产能,当作总产量能够迅速翻番的灵丹妙药。
  我很为中国汽车业捏一把汗。“纠结”应该是对中国汽车业的今天最恰当的描述:全球第一,头脑发昏,摊子铺得太大,“三个壶盖盖五把茶壶”,一旦环境骤变,或者市场遇冷,断了资金链,只怕“强国梦”未成,倒把十年来辛辛苦苦挣来的那些家底,在两三年里赔个底儿掉。这不是 “杞人忧天”,看看美国“三大”这十年来的起起落落,就会明白我的担心并非多余。“汽车强国”切不要成了冯小刚贺岁片中的“好梦一日游”。
  安全、节能、环保,应该取代产能成为中国汽车的主题词,也是今后在全球汽车业立足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入世,打开了一扇不能随意关闭的大门,但愿借助内外竞争压力,借助规范的游戏规则,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能发生更积极的变化。以一种理性、开放、包容、谦逊、自信的心态,先把汽车大国的内涵好好补课,“强国梦”应该是中国汽车今后几十年的奋斗目标。
  
其他文献
经历了人生大悲大喜、执导超过40部电视剧、把中国电视剧各种奖项全部拿完,可人们仍然固执地认为他还是“宝哥哥”。如果你仔细看他在微博上的发言,才会理解欧阳奋强所说:是你们在那里念念不忘。    2010年3月,欧阳奋强做客《鲁豫有约》。鲁豫说,呀,宝玉头发都白了。  “越来越白了。”欧阳奋强现场讲了个故事:一天,他带了侄女的孩子上街,孩子突然叫他爷爷,他赶忙摆手,说,别叫,外面别叫,咱们回家再叫爷爷
期刊
昌乐蓝宝石疯狂涨价背后,是一个长期不成熟的市场,和新一轮政策与商机的共同刺激。    小刘边开车边嘟囔,“要是年前提早摸两块蓝宝石就好了,现在价太高了。”  在山东昌乐,一块品质不错的蓝宝石原石(未经加工处理过的蓝宝石),年前能卖到每克3000元。过了个年,就涨到了近5000元,还不见得有货。  蓝宝石是红宝石之外的另一种玉矿。国外的主产地在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国内,尤以昌乐出名。  年前,小
期刊
中国堵城的瞬间样本 这里是江城武汉。  与全国其他大城市一样,它正遭遇着堵车之困。  2009年以来,武汉步入拥堵最严重时期。  2010年,武汉市“两会”上,“治堵”成为该市政协的一号提案。  2010年8月31日,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百万。  这是继北京、上海等城市之后,全国第25个机动车保有量过百万辆的城市。  2011年,排堵保畅列为武汉市政府一号工程。
期刊
那里的水中全是毒药,然后我站在海面开始下沉;  我的歌声将会继续传唱,那场呼啸的大雨,大雨将至……  —— A Hard Rain’s Gonna Fall    4月初,70岁的鲍勃迪伦(Bob Dylan)首度在中国开嗓。以上这首他创作了近半个世纪的老歌,如果听众不谙熟此曲1962年社会背景,老人似乎更像是在为一个月前日本大地震核事故的巫言震怒而吟唱祭奠。  尽管这个弹电风琴木吉他、带口琴架的
期刊
“很多人做事很迫切地想办成,生怕办不成,而我们一开始就把自己姿态放得很低,做最坏的打算,遇到问题不极端不回避,一起努力寻找解决办法,反而做成了。”——“云之南”纪录影像展发起人郭净。    一切开始于2003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在云南省博物馆大门前,有人支起了一块大幕布,用露天电影的形式宣告“云之南”影像展的诞生。很难想象,一个专门播放直面现实的纪录片影展,能在中国的西南边陲坚持近10年。    一
期刊
十九世纪后半叶的美国是工业高速增长的时代,这期间出了一批白手起家的工业巨头。钢铁大王卡内基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安德鲁卡内基是苏格兰移民。十二岁跟随父母来到美国匹茨堡。那时,匹茨堡已经开始成为美国重工业的中心。父亲一时没有工作,十二岁的卡内基被迫担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打了两份杂工之后,到了一家电报公司当信差,每星期工资两点五美元。  卡内基很快就记住了匹茨堡的大街小巷以及大小商业客户的名字,同时
期刊
最近突然想戒酒,原因很简单,一是连续战斗后身体吃不消,尤其清明节回家,亲朋好友相约不断,一晚上都在三场之上,晕乎乎睡下,早晨起来头昏脸肿关节疼,哪儿都不舒服,这时候如果已经有朋友安排中午的酒席,那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第二个原因,是看到身边好友个个忙着健身减肥,也想跟风,结果去会所一量,我的生理年龄比实际年龄超出了4岁,相信其中一大半是酒精的功劳。于是,灵魂深处闹革命,觉得自己怎么也得戒酒了,起码不
期刊
上世纪1966年,随着《五一六通知》在“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上同时公布,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在那个特殊时期,报纸的编辑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那时报纸的“要闻”特别多,时间性特别强。不是“最高指示”,就是“无产阶级司令部的声音”。“最高指示”很明确,天天登、版版有,每条文字稿中,都会出现几句或几行黑体字(引
期刊
与疾风骤雨般的革命比起来,张謇温和的改良,更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渡口。晚八时许,状元实业家、江苏谘议局议长张謇正准备沿江返回江苏,刚上船,突然望见,城里出了大事——  “武昌草湖门工程营火作,横亘数十丈不已,火光中恒见三角白光激射,而隔江不闻枪声。舟行二十余里,犹见火熊熊烛天地也。”——就在当晚,武昌新军于全国率先起事,推倒了清廷覆亡的第一块骨牌。  
期刊
1967年,居伊索尔曼第一次来中国。那是个特殊年月。坐在汽车里,看到广州大街上游行的人群,他感到新奇又紧张。自那年后,他每年都来中国。每次来都感觉不一样,“中国变化很大”。  他说,中国与西方的距离越来越近,对此,他持有乐观的态度。六年前,他在书里说,中国没有令人尊敬的中产阶级,只有暴富团体。但现在,他的观点变了。  作为法国著名的学者,经济学家、哲学家,曾任法国、韩国等多个政府的智囊,居伊索尔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