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近二十年“推普”宣传周活动的开展,社会对普通话的正向认知已成大势,方言的逐渐消退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方言几乎完全退出了日常教育教学语境,书声琅琅的诺大校园唯独少了一腔亲切乡音。那么,我们对此应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还是“似曾相识燕归来”呢?我所在的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小学从学校特色建设角度出发,对方言教育有着不一样的解答。
校本课程立足地域文化
山东淄博洪山镇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故乡,“聊斋”是洪山小学校本课程的一个关键符号,蒲松龄的诗词、小说、传说故事等一直作为内容主打,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蒲松龄研究的深入和教育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聊斋俚曲”进入了我校的校本课程研发视野。
“聊斋俚曲”因蒲松龄的书斋而得名,也有人称“蒲松龄俚曲”,是清初山东淄川文学家蒲松龄采用时调做曲牌,用白话及淄川一带的方言俚语填词创作的一种“有人物、有故事情节、有说有唱、散韵交织”的说唱艺术,内容多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及其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在三百多年的流变传唱过程中,聊斋俚曲经过许多民间艺人的不断丰富,成为了一种既典雅又朴实,雅俗共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品种,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聊斋俚曲在淄博民间的方兴未艾,令我校敏锐地意识到:聊斋俚曲的方言演唱形式具有不可估量的人文特性,它应当成为彰显学校特色的一面旗帜!
校本课程承载方言文化
我校的《乡韵》课程以“聊斋俚曲”为授课内容,以学生表演、鉴赏聊斋俚曲为主要授课形式,以保存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坚持“普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一方面,要求本校所有学生都获得一定的俚曲知识,了解本地方言特征,力行方言传承;另一方面,对那些在俚曲方面具有特长的学生进行特别培养,进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小学生,要记牢,讲究文明与礼貌。见到老师先立正,敬礼问声老师好。热爱集体,团结同学,尊老又爱幼哟嗷。《道德》《规范》要遵守,人人都说俺不孬(很好)。哎嗨哎嗨咿哟,人人说不孬!”这是一首由我校教师填词,被学生们广为传唱的聊斋俚曲——《金纽丝·文明礼貌歌》,聊斋俚曲还渗入到养成教育之中,成为了学生的日常行为标准之一。
校本课程激发爱乡情怀
不可否认,当今孩子们的方言运用能力退化了许多,但深层记忆里仍留存着一些感觉。为此,我校的《乡韵》课程设置了三个版块,学期为一至二年(对四年级的学生开展全员参与的普及课程,对五年级的一部分学生开展提高课程),重在引导他们发现、品味聊斋俚曲,进而感受、迸发爱乡热情。
其中,第一版块为“发现俚曲”(四年级上学期)。主要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参观淄川聊斋俚曲艺术团和“《聊斋俚曲常识》开课啦”等大型校本课程启动仪式,观看区、镇有影响的俚曲演员表演,以兴趣的激发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俚曲艺术与方言的密切关系,初步了解俚曲。
第二版块为“走进俚曲”(四年级下学期)。以了解俚曲的方言说唱艺术为主要目标,通过学习、演唱部分学生通俗易懂的俚曲曲段,揭示俚曲艺术的审美因素(音乐、语言、舞蹈等表现手段),引导学生体验俚曲方言之美,初步了解俚曲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
第三版块为“品味俚曲”(五年级提高班,部分学生选修)。通过俚曲名家进课堂、排演俚曲剧目、参加社区演出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接触俚曲名人,欣赏名家名段的同时,进一步接受俚曲方言之美的熏陶,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方言演唱能力,进而提升个人艺术修养。
接下来,我校将继续以“聊斋俚曲”为《乡韵》课程的有效载体,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说唱艺术中体悟方言教育魅力,为方言传承与特色学校建设寻觅出一条通衢大道。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小学)
校本课程立足地域文化
山东淄博洪山镇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故乡,“聊斋”是洪山小学校本课程的一个关键符号,蒲松龄的诗词、小说、传说故事等一直作为内容主打,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蒲松龄研究的深入和教育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聊斋俚曲”进入了我校的校本课程研发视野。
“聊斋俚曲”因蒲松龄的书斋而得名,也有人称“蒲松龄俚曲”,是清初山东淄川文学家蒲松龄采用时调做曲牌,用白话及淄川一带的方言俚语填词创作的一种“有人物、有故事情节、有说有唱、散韵交织”的说唱艺术,内容多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及其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在三百多年的流变传唱过程中,聊斋俚曲经过许多民间艺人的不断丰富,成为了一种既典雅又朴实,雅俗共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品种,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聊斋俚曲在淄博民间的方兴未艾,令我校敏锐地意识到:聊斋俚曲的方言演唱形式具有不可估量的人文特性,它应当成为彰显学校特色的一面旗帜!
校本课程承载方言文化
我校的《乡韵》课程以“聊斋俚曲”为授课内容,以学生表演、鉴赏聊斋俚曲为主要授课形式,以保存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坚持“普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一方面,要求本校所有学生都获得一定的俚曲知识,了解本地方言特征,力行方言传承;另一方面,对那些在俚曲方面具有特长的学生进行特别培养,进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小学生,要记牢,讲究文明与礼貌。见到老师先立正,敬礼问声老师好。热爱集体,团结同学,尊老又爱幼哟嗷。《道德》《规范》要遵守,人人都说俺不孬(很好)。哎嗨哎嗨咿哟,人人说不孬!”这是一首由我校教师填词,被学生们广为传唱的聊斋俚曲——《金纽丝·文明礼貌歌》,聊斋俚曲还渗入到养成教育之中,成为了学生的日常行为标准之一。
校本课程激发爱乡情怀
不可否认,当今孩子们的方言运用能力退化了许多,但深层记忆里仍留存着一些感觉。为此,我校的《乡韵》课程设置了三个版块,学期为一至二年(对四年级的学生开展全员参与的普及课程,对五年级的一部分学生开展提高课程),重在引导他们发现、品味聊斋俚曲,进而感受、迸发爱乡热情。
其中,第一版块为“发现俚曲”(四年级上学期)。主要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参观淄川聊斋俚曲艺术团和“《聊斋俚曲常识》开课啦”等大型校本课程启动仪式,观看区、镇有影响的俚曲演员表演,以兴趣的激发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俚曲艺术与方言的密切关系,初步了解俚曲。
第二版块为“走进俚曲”(四年级下学期)。以了解俚曲的方言说唱艺术为主要目标,通过学习、演唱部分学生通俗易懂的俚曲曲段,揭示俚曲艺术的审美因素(音乐、语言、舞蹈等表现手段),引导学生体验俚曲方言之美,初步了解俚曲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
第三版块为“品味俚曲”(五年级提高班,部分学生选修)。通过俚曲名家进课堂、排演俚曲剧目、参加社区演出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接触俚曲名人,欣赏名家名段的同时,进一步接受俚曲方言之美的熏陶,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方言演唱能力,进而提升个人艺术修养。
接下来,我校将继续以“聊斋俚曲”为《乡韵》课程的有效载体,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说唱艺术中体悟方言教育魅力,为方言传承与特色学校建设寻觅出一条通衢大道。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