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文化是什么?学校文化如何驱动学校发展?学校如何进行文化管理?2016年10月21日,以“人文校园,品位书香”为主题的第八届广东校园文化建设观摩研讨会在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隆重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东娇作为主讲嘉宾,在会上作《学校文化驱动模型与学校文化管理策略》报告,向400多名与会者分享了她的学校文化建设思考与实践探索。
谈结构:“鼎结构”更贴合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和经营的文明、和谐、美的生活方式,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主导下的行为方式与学校物态形式的总和。它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所组成。在实践过程中,张东娇发现很多学者认同的“金字塔结构”并不足以描绘学校文化的层次和特征,故提出了“鼎结构”概念。
这两大结构的最大区别在于,精神文化在前者中起统领作用,相当于人的头脑,但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在后者中并非呈“拾级而上”关系,而是并列、平行的,共同作为精神文化的载体和平台。“鼎结构”概念也寓含着另一层深意,即只有文化才是学校持续稳定发展的定校之鼎。
随后,她从4个二级变量、14个三级变量出发,简要地介绍了在“鼎结构”之下如何操作学校文化设计。
谈核心价值观:精神文化的最高逻辑
学校精神文化,又称学校办学理念体系或核心价值体系,是学校全体成员创造的精神成果与文化观念的总和。操作变量包括了核心价值观,在这一逻辑体系中处于最高位置,需要回答学校为什么要办教育以及怎么办教育。张东娇表示,有些地方叫它“办学理念”“办学思想”,而她采用了文化中“说到文化必有核心价值观”,以核心价值观来统率教育哲学。
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她認为必须符合四个标准。其一,必须是全体成员珍爱的价值;其二,必须是高级的表述;其三,必须是生动的;其四,必须是合体的,具有一定属我性的。对于学校,可以是一个词或几个词,一个词组或几个词组,或是短语或句子组成的一组价值的总和。但必须注意的是,每所学校只能采用一种表述方式。
在确定了核心价值观后,学校便要确定“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这两个目标的表述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大家较为熟悉的“把字式”, 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把学校办成什么样。另一种是去掉“把”字的“短语式”,有时候是六字短语与两组价值观的组合,有时候是八字短语与四组价值观的组合。办学目标也可以用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方式来表述,如“办世界一流的学校”,但通常是要和学校的文化特色联系起来进行表述。
谈“一训三风”:记不住的“三风”,不如没有
张东娇认为,与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取向表达不同,校训更多是行为取向的表达。数年前,曾经出现了七、八十所学校都采用了同一条八字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这条八字校训既不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违背教育规律,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犹如一件可以团购批发的衣服,人人都可以穿,但湮没了学校真正的文化个性。
在张东娇指导的大部分学校里,校训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是和核心价值观合二为一,二是校训就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表述。而“三风”都被去掉了,主要理由有三个:一是有校训足矣;二是“三风”太长,老师学生都记不住,还不如没有;三是把教风和学风转为了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很多时候,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系可以精简为两三句话,重要的是将这几句话落实到学校管理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六大领域之中。
谈制度文化:学校文化要有“腰”
张东娇发现,中国学校文化建设有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逻辑难自洽,概念不操作,说做两张皮。其中,“说做两张皮”问题之所以存在,是学校文化没有“腰”的缘故。
制度文化是学校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及其管理文化的总和,管理理念是第一条“腰”。任何一位校长来到一所学校,首先就要建章立制,把所有的管理制度按照不同的逻辑进行分类。例如,按照管理对象分为干部、教师、学生制度,按照职能部门分为教学、德育、后勤制度等。其次,所有的制度都要有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方便查阅。第三,制度垃圾要定期清理。第四,要懂得调整制度,不合宜的可以修改,随着形势发展也可以制订新的制度。
如果说管理制度是站在前面的哨兵,那么管理理念这条“腰”就是站在后面的指挥所。国家文化是学校文化背后的哲学支撑,我们的管理理念可以参考国家文化,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这可以参考流行时尚如人,如时下的人本管理、人格管理、人性化管理等。可是,学校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正向价值,希望校长在合适的价值序列中,进行合理的价值选择。
谈教师素养:不读书的教学难以想象
学校行为文化是指管理对象的行为方式及其承载这些行为方式的活动总和。其中,教师行为文化有很多个方面,教学行为和研究行为是最密切的两个。张东娇指出,小学语文课大多存在拖沓、效率低、课堂气氛没有起伏、老师讲得不痛不痒、作者顽强活着等毛病。
在一堂语文课上,某名正在讲解《亡羊补牢》的老师向全班提问“为什么丢了第一只羊”,然后组织学生“开火车”回答。之后,她又提问“为什么丢了第二只羊”,又是组织学生“开火车”回答。在张东娇看来,这些内容完全没必要提问,省出来的时间可以留给学生自发提问。可是,一般老师不会这么做,因为这种拖沓的、无关痛痒的教学更容易填满课时。对于课文作者所提到的内容,老师也不敢加以反驳和批判,因为缺乏应有的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
由此,校长应该做一个爱书的人,懂得以组织的行为来引导老师去读书、去培训。不读书的教学难以想象。
谈仪式典礼:学校文化的重要元素
张东娇提醒学校不能忽视三种仪式典礼。一是日常仪式,如见面问好等;二是例行仪式,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三是经典仪式,就是在例行仪式的基础上,经过精心设计演变而成。仪式典礼是文化的重要元素,它之所以具有一种庄严感,是因为它能引发一种集体的沸腾状态,产生较高的情感关注度和情感连带力。
故事和传奇也是文化的重要元素,建校50周年以上的学校,建议总结出每个年代的、具有代表性的完整故事。
除此之外,张东娇认为仪式典礼的管理也很重要。学校要善于把重要事件仪式化,创造一整套的仪式和庆典活动制度,如新教师入职仪式、老教师退休仪式等。若没有这些表现力较强的事件,学校文化轻则萎靡不振、业绩平平,重则消亡。
谈学校图书馆:理应成为知识管理的中心
学校物质文化是以物质形式表达的学校表层文化,张东娇特别提及了图书馆建设。她认为,我国中小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有的图书馆空间不够,有的图书馆没有阅览室,只有藏书室,而藏书室往往也只是一种摆设。第二,馆藏结构不合理,藏书量不足,质量也有问题。例如,有些读本很陈旧,而有些书同样的版本就收藏了几百本。她建议,馆藏之中要有1/3到一半的空间来存放经典文献,包括文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经典名著,以及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等文献资料。第三,阅读环境和氛围不好。在阅读环境的打造和二次资源的利用上,图书馆理应成为学校知识管理的中心,而不是知识中心。遗憾的是,如果没人提醒,那么很多校长是想不起图书馆的,更不会指引来宾参观。
谈学校文化管理:明理、善人、治事、化物
张东娇指出,学校应该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为抓手,有序、有效地开展学校文化管理。她将这一方法与途径总结为明理、善人、治事、化物四个词,认为好的文化是秀于外、慧于中、成于内的。这需要校长从学校的文化传统、理念传统和事实线索中寻找和提炼教育哲学,把学校的精神文化体系逻辑化,并进行合适的文化定位。
学校文化无所不在,无所不至,可见可闻。它是全体成员一点一滴创造出来的活的文化,每个成员都是学校文化的能动创造者。校长要把做文化这件事变成全校,甚至全社会都参与的一项共同的运动,尤其要引导全校师生共同享受文化领导和管理。无论学校文化做得多么热闹,有一句话必须谨记,永远的教育终点——人在中央。
(作者系《学校品牌管理》责任编辑)
谈结构:“鼎结构”更贴合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和经营的文明、和谐、美的生活方式,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主导下的行为方式与学校物态形式的总和。它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所组成。在实践过程中,张东娇发现很多学者认同的“金字塔结构”并不足以描绘学校文化的层次和特征,故提出了“鼎结构”概念。
这两大结构的最大区别在于,精神文化在前者中起统领作用,相当于人的头脑,但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在后者中并非呈“拾级而上”关系,而是并列、平行的,共同作为精神文化的载体和平台。“鼎结构”概念也寓含着另一层深意,即只有文化才是学校持续稳定发展的定校之鼎。
随后,她从4个二级变量、14个三级变量出发,简要地介绍了在“鼎结构”之下如何操作学校文化设计。
谈核心价值观:精神文化的最高逻辑
学校精神文化,又称学校办学理念体系或核心价值体系,是学校全体成员创造的精神成果与文化观念的总和。操作变量包括了核心价值观,在这一逻辑体系中处于最高位置,需要回答学校为什么要办教育以及怎么办教育。张东娇表示,有些地方叫它“办学理念”“办学思想”,而她采用了文化中“说到文化必有核心价值观”,以核心价值观来统率教育哲学。
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她認为必须符合四个标准。其一,必须是全体成员珍爱的价值;其二,必须是高级的表述;其三,必须是生动的;其四,必须是合体的,具有一定属我性的。对于学校,可以是一个词或几个词,一个词组或几个词组,或是短语或句子组成的一组价值的总和。但必须注意的是,每所学校只能采用一种表述方式。
在确定了核心价值观后,学校便要确定“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这两个目标的表述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大家较为熟悉的“把字式”, 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把学校办成什么样。另一种是去掉“把”字的“短语式”,有时候是六字短语与两组价值观的组合,有时候是八字短语与四组价值观的组合。办学目标也可以用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方式来表述,如“办世界一流的学校”,但通常是要和学校的文化特色联系起来进行表述。
谈“一训三风”:记不住的“三风”,不如没有
张东娇认为,与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取向表达不同,校训更多是行为取向的表达。数年前,曾经出现了七、八十所学校都采用了同一条八字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这条八字校训既不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违背教育规律,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犹如一件可以团购批发的衣服,人人都可以穿,但湮没了学校真正的文化个性。
在张东娇指导的大部分学校里,校训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是和核心价值观合二为一,二是校训就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表述。而“三风”都被去掉了,主要理由有三个:一是有校训足矣;二是“三风”太长,老师学生都记不住,还不如没有;三是把教风和学风转为了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很多时候,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系可以精简为两三句话,重要的是将这几句话落实到学校管理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六大领域之中。
谈制度文化:学校文化要有“腰”
张东娇发现,中国学校文化建设有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逻辑难自洽,概念不操作,说做两张皮。其中,“说做两张皮”问题之所以存在,是学校文化没有“腰”的缘故。
制度文化是学校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及其管理文化的总和,管理理念是第一条“腰”。任何一位校长来到一所学校,首先就要建章立制,把所有的管理制度按照不同的逻辑进行分类。例如,按照管理对象分为干部、教师、学生制度,按照职能部门分为教学、德育、后勤制度等。其次,所有的制度都要有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方便查阅。第三,制度垃圾要定期清理。第四,要懂得调整制度,不合宜的可以修改,随着形势发展也可以制订新的制度。
如果说管理制度是站在前面的哨兵,那么管理理念这条“腰”就是站在后面的指挥所。国家文化是学校文化背后的哲学支撑,我们的管理理念可以参考国家文化,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这可以参考流行时尚如人,如时下的人本管理、人格管理、人性化管理等。可是,学校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正向价值,希望校长在合适的价值序列中,进行合理的价值选择。
谈教师素养:不读书的教学难以想象
学校行为文化是指管理对象的行为方式及其承载这些行为方式的活动总和。其中,教师行为文化有很多个方面,教学行为和研究行为是最密切的两个。张东娇指出,小学语文课大多存在拖沓、效率低、课堂气氛没有起伏、老师讲得不痛不痒、作者顽强活着等毛病。
在一堂语文课上,某名正在讲解《亡羊补牢》的老师向全班提问“为什么丢了第一只羊”,然后组织学生“开火车”回答。之后,她又提问“为什么丢了第二只羊”,又是组织学生“开火车”回答。在张东娇看来,这些内容完全没必要提问,省出来的时间可以留给学生自发提问。可是,一般老师不会这么做,因为这种拖沓的、无关痛痒的教学更容易填满课时。对于课文作者所提到的内容,老师也不敢加以反驳和批判,因为缺乏应有的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
由此,校长应该做一个爱书的人,懂得以组织的行为来引导老师去读书、去培训。不读书的教学难以想象。
谈仪式典礼:学校文化的重要元素
张东娇提醒学校不能忽视三种仪式典礼。一是日常仪式,如见面问好等;二是例行仪式,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三是经典仪式,就是在例行仪式的基础上,经过精心设计演变而成。仪式典礼是文化的重要元素,它之所以具有一种庄严感,是因为它能引发一种集体的沸腾状态,产生较高的情感关注度和情感连带力。
故事和传奇也是文化的重要元素,建校50周年以上的学校,建议总结出每个年代的、具有代表性的完整故事。
除此之外,张东娇认为仪式典礼的管理也很重要。学校要善于把重要事件仪式化,创造一整套的仪式和庆典活动制度,如新教师入职仪式、老教师退休仪式等。若没有这些表现力较强的事件,学校文化轻则萎靡不振、业绩平平,重则消亡。
谈学校图书馆:理应成为知识管理的中心
学校物质文化是以物质形式表达的学校表层文化,张东娇特别提及了图书馆建设。她认为,我国中小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有的图书馆空间不够,有的图书馆没有阅览室,只有藏书室,而藏书室往往也只是一种摆设。第二,馆藏结构不合理,藏书量不足,质量也有问题。例如,有些读本很陈旧,而有些书同样的版本就收藏了几百本。她建议,馆藏之中要有1/3到一半的空间来存放经典文献,包括文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经典名著,以及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等文献资料。第三,阅读环境和氛围不好。在阅读环境的打造和二次资源的利用上,图书馆理应成为学校知识管理的中心,而不是知识中心。遗憾的是,如果没人提醒,那么很多校长是想不起图书馆的,更不会指引来宾参观。
谈学校文化管理:明理、善人、治事、化物
张东娇指出,学校应该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为抓手,有序、有效地开展学校文化管理。她将这一方法与途径总结为明理、善人、治事、化物四个词,认为好的文化是秀于外、慧于中、成于内的。这需要校长从学校的文化传统、理念传统和事实线索中寻找和提炼教育哲学,把学校的精神文化体系逻辑化,并进行合适的文化定位。
学校文化无所不在,无所不至,可见可闻。它是全体成员一点一滴创造出来的活的文化,每个成员都是学校文化的能动创造者。校长要把做文化这件事变成全校,甚至全社会都参与的一项共同的运动,尤其要引导全校师生共同享受文化领导和管理。无论学校文化做得多么热闹,有一句话必须谨记,永远的教育终点——人在中央。
(作者系《学校品牌管理》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