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的海淀故居(中)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ang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郊别墅桑榆墅也会给性德带来平静和安宁,有时甚至是陶然欣喜的情致。
  
  纳兰家的祖茔在京城西北郊的皂荚屯。明珠上坟经常穿过海淀一带,他对这里的地理环境很熟悉。明珠不仅在玉泉山下修建了渌水亭别墅,在性德结婚前后,还在海淀镇南边二里的双榆树村修建了一座别墅——桑榆墅,交予性德夫妇居住。
  双榆树村因生有两株高大的榆树而得名。纳兰性德的桑榆墅内建一座三层小楼。楼有游廊转折通向东边的平房。性德《于中好·小园》写道:“小构园林寂不撵,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添竹石,伴烟霞。拟凭尊酒慰年华。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词中提到他曾吟成一阕《风流子·秋郊即事》一事。他在“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之后,在夕阳影里倚马挥毫,写出他对功名利禄的厌恶,说“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
  西郊別墅桑榆墅也会给性德带来平静和安宁,有时甚至是陶然欣喜的情致。在暮秋黄昏时分登上小楼,举目四望,远山红叶飘摇,西湖的十里长堤笼罩在暮霭中,村家灯光微微地闪烁,一派村野田园风光。他以轻灵浑朴的笔调写出一阕《南乡子·秋暮村居》:“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性德和夫人卢氏在桑榆墅
  
  纳兰性德与夫人卢氏住在桑榆墅。度过几年幸福的婚后生活。卢氏“生而婉娈,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容礼典。”可惜好景不长。二人仅共同生活了三年,卢氏便去世了。这对性德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使他那和谐幸福的心情立刻低落下来,陷入深沉的悲凉与痛苦。
  性德将亡妻暂厝于双榆树村南五六里的双林寺中,并到寺内宿夜守灵。他呆坐在亡妇身旁,孤寂悲凉,心如死灰,除去蓄发之外,自己就是一介十足的僧人了。性德在昏暗的夜色里,吟咏自己的心声《望江南·夜宿双林禅院有感》:“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卢氏是五月三十日去世的,三个月后的九月初六日,性德梦见亡妻淡妆素服,挚手哽咽。临别向性德念出两句诗:“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夫人向来是不作诗的,却在梦中用美妙的诗句向他倾诉满腔衷情,使性德倍感惊讶和感动,便吟成一阕《沁园春》:“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依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飚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苟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这阕以记梦形式写出的悼亡词,悱恻缠绵,声声血泪,以低婉的叹息起笔,写尽梦境中的恩爱挚着和悲苦凄清,而以邻笛谱出回肠作结,屈曲跌宕,哀怨动人。
  一年以后。性德又走出桑榆墅南行,在周年忌日去双林寺参谒自己的亡妻。在凄迷的经声佛火中又吟成一阕《望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挑灯坐,坐久忆年时。薄雾笼花娇欲泣,夜深微月下杨枝。催道太眠迟。憔悴去,此恨有谁知。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未梦已先疑。”
  康熙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卢氏从双林寺起灵,下葬于皂荚屯纳兰氏祖茔。性德在《致张纯修简》中写道:“亡妇柩决于十二日行矣。生死殊途。一别如雨。此后但以浊酒浇坟土,以当一面耳。嗟夫。悲矣!”
  桑榆墅的三层小楼和楼前回廊,是性德与卢氏度过幸福生活的见证。它们已经成为性德生活的一部分和恋情的寄托。每当登上小楼和漫步回廊,便会唤回那难忘的记忆,牵动他那最敏感的神经,仿佛又回到那心弦激荡的岁月。他写有一阕《雨中花》:“楼上疏烟楼下路,正招余,绿杨深处。奈卷地西风,惊回残梦,几点打窗雨。夜深雁掠东檐去。赤憎是,断魂砧杵。算酌酒忘忧,梦阑酒醒,怨思知何许。”性德曾无数次写这座梦魂缭绕的伤心的小楼,如《百字令》:“怕见人去楼空……愁多成疾。此愁知向谁说?”《相见欢》: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时。”楼下的回廊也永远是性德的相思之地、断肠之廊。《浪淘沙》写道:“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在与亡妻结离+周年时。性德又在回廊问踟蹰徘徊,苦苦的思念化成带泪的诗句:“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虞美人》)
  纳兰性德对卢氏夫人的怀恋之情终生不衰。康熙十六年十月初五是卢氏二十岁诞辰。性德写成《于中好·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卢氏去世三周年时,性德写了《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其间还有多首悼亡的词作。正如《卢氏墓志铭》所记:“于其没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性德在去世那一年还吟出一阒《采桑子》,念念不忘卢氏,下阕写道:“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性德和顾贞观在桑榆墅
  
  顾贞观,字华峰,号梁汾,江苏无锡人。康熙三年二十七岁时曾任秘书院典籍,但四年后便落职回家了。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却不容于朝廷,有人说他“名重自应离重任,才高那得至高官?”顾贞观与性德二人“聚而散,散而复聚,无一日不相忆,无一事不相体,无一念不相注”。性德曾说过:“知我者。梁汾耳。”他们彼此诗词唱和。书信来往频繁,而双榆树的桑榆墅就是他们会面交往、饮酒赋诗的地方。
  康熙二十年夏,在夜色苍茫时节。性德和梁汾登上桑榆墅的三层小楼,遥望村火闪烁,耳闻钟梵低昂。促膝对谈,举酒尽觞,忘掉了仕途艰险,抛弃了闹市喧嚣,完全沉浸在深沉的友谊之中。
  康熙二十四年春,在性德病逝之前,他还与顾贞观来到桑榆墅,写下了他关于这座别墅的最后两首七绝《偕梁汾过西郊别墅》:   迟目三眠伴夕阳,  一湾流水梦魂凉。  制成天海风涛曲,  弹向东风忽断肠。  小艇壶觞晚更携,  醉眠斜照柳梢西。  诗成欲问寻巢燕,  何处雕梁有旧泥。  我认为,这两首七绝反映出纳兰性德思想深处的一种悲观情绪。“天海风涛曲”指的是他与梁汾这位“慧心人”亲切悟谈的内容。他在致严绳孙书简中曾经写道: “吾哥所识天海风涛之人,未审可以晤对否?弟胸中块垒,非酒可浇,庶几得慧心人以晤谈消之而已。”性德与“慧心人”梁汾在小楼休憩饮酒时,他的胸中块垒,不仅指情感上的悲凉,还指当时政治环境中的凄风苦雨。只有与莫逆好友亲密无间的晤谈,才使人备感抒畅,荡气回肠。
  这次会面不久,纳兰性德即逝世了。   顾贞观回到南方后,曾登上黄鹤楼。咏成一阕《弹指间·大江东去》,末句为:“等闲辜负,第三层上风月”。词后有注: “呜呼!容若已矣!余何忍复拈长短句乎!是日狂醉,忆桑榆墅有三层小楼。容若与余昔年玩月去梯,中夜对谈处也。因寓此调,落句及之。”可见梁汾与性德在桑榆墅倾心晤谈,给彼此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双榆树村纳兰氏家茔
  
  在今中国人民大学南墙外,即原双榆树村南,曾有一座纳兰氏家茔。这里曾经埋葬过明珠夫人觉罗氏、性德长子福哥及其后人。觉罗氏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女,英亲王阿济格嫡出第五女。她在顺治八年十五岁时,与十七岁的明珠结婚,后恩封一品夫人。唐孙华写的《觉罗氏墓志铭》说她“孕灵毓秀,聪睿明达,休性自然,得之天禀”;还说她善理家政,使明珠得以专心政事而无内顾之忧。她皈依佛教,晨起必焚香膜拜,曾手书《金刚经》,字划精整,刻印流传。昭楗《啸亭杂录》曾记述觉罗氏因妒忌将一俊婢双目剜下,而婢女之父实施报复,趁明珠外出时闯入相府将觉罗氏刺死。觉罗氏墓志铭所记与此完全相反:“国人于其下嫁之时。知其能敬且和以执妇道。今观夫人之德,其与诗人所称肃雍者,诚无恧焉。”觉罗氏于康熙三十三年八月去世,享年五十八岁。“本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卜葬于双榆树之原”(《觉罗氏墓志铭》)。明珠请家庭教师唐孙华撰写了墓志铭。觉罗氏所以葬于双榆树,而未能葬于祖茔,是因为明珠还健在,她只能“别葬”。明珠去世后,觉罗氏即移葬皂荚屯祖茔正位。
  福哥(富格)为纳兰性德的侧室颜氏所生,生于康熙十四年,是性德的长子。墓志铭说福哥“生而颖异,笃好图史,至今积书岩中牙签插架,缃帙整如”。他曾“选充近侍,趋走虔谨,悉禀侍卫公家法”。可惜他英年早逝,于康熙三十九年去世,年方二十五岁。《富公神道碑文》记载:“惟公卜吉于海旬以南双榆树之阡……双榆郁郁,公之幽堂。……榆树泷岗,后先相望。”可知福哥葬于雙榆树村南的纳兰氏家茔。福哥的夫人觉罗氏生有一子名瞻岱。瞻岱在雍正年间曾任正黄旗蒙古副都统、正红旗满洲副都统,乾隆三年升任甘肃提督,成为官居一品的封疆大吏。
  据清史专家冯其利调查,瞻岱的后人叶广忠生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卒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葬于双榆树村纳兰氏家茔。此时茔地占地八亩,立有界桩上书“叶赫纳兰氏管地”。墓地位于双榆树村南,即今中国人民大学南墙外的友谊宾馆家属宿舍楼区,今为海淀街道办事处管辖的“友谊社区”。(待续)
其他文献
十年后,中国将进入一个两亿大学毕业生的时代。保证毕业生的素质和数量一同实现增长将是中国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高校提升自身品牌的空间也会大有可为。    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    一直以来,数量和质量的悖论碰触着中国高校久未愈合的伤口,就业难凸显了数量背后的就业能力不足。麦肯锡曾调研统计,中国每年新培养出约160万名工程师。是美国的9倍。然而,他们中只有约16万人具备为跨国
期刊
     
期刊
“预计到2015年园区总收入将达到150-180亿元。”任职于生命园的第5个年头,8月18日,总经理郭利瞄准了园区未来5年的发展新目标。  “不进入到全球价值链当中,就很难学习和掌握高端知识技能,要在全球价值链中去创新和学习,进入以创新、质量和市场应变能力等“高级优势”为基础的高端竞争轨道,进而打造世界生物产业创新中心。  “预计到2015年园区总收入将达到150-180亿元。”任职于生命园的第5
期刊
连环漫画虽然只有四格之简洁,但却显得小中见大,弦外有音,充分显示了作者艺术手法之历练。    缪印堂先生是我国资深、高产的漫画家。他从事漫画创作60多年,作品数以万计。他的漫画形式多样,涉及的领域颇广,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除了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生活的单幅漫画外,还为科普书刊、民间笑话集画了许多精彩的漫画插图。特别是他以博学的知识,勤奋的探索精神。创作了一批科学漫画,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和赞赏。 
期刊
br>
期刊
缙云山为蜀中名山之一,素有“小峨眉”之称。“登峰远眺,群山叠翠,大江碧流;尤其是狮子峰的太虚台,是观赏日出的好地方”。目前在《每周文摘》上读到一篇《揭秘缙云山道家养生班》的文字。我对“养生”之类的鼓噪,原本是不以为然的。只是文章的“肩题”上写着——“马云、王菲、张纪中等名人麇集”,文中透露“上山‘闭关’的名人过百”,这也就吸引了我的眼球。  时代精英马云先生,“不惑之年”,事业有成,“金钱、荣誉、
期刊
美国人口仅占全球的3—4%,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任玉岭说他举出这个数字,不是要同美国攀比,而是通过这个数字来争取我们的权益。“中国的低碳经济不应受制于人。”    “中国是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过去的一些经历使政府和社会公众时刻警惕气候灾害的潜在威胁。”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坦言。目前,气候异常导致的南北同早令其忧心忡忡。  焦灼感写在他的脸上。但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转
期刊
恩格斯有句名言——“人类征服自然的每次胜利,都遭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今日地球之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资源匮乏, “地球村民”面临着生灵涂“碳”的生存危机,恰恰印证了恩格斯的科学结论。时下, “低碳经济”已然成为世界最响亮的语汇, “低碳之路”怎么走?自然也就成为老百姓最关心的热门话题。政治和经济从来都是手拉手。于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家汤因比教授“不顾耄耋之年”。与日本佛教领袖池田大作先生进
期刊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华储采取以善为本的策略一直致力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率先提出了“汇聚天下精英,共建爱心物流”的理念。  2010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这次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低碳经济,绿色发展”,中国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就在这一天,由“低碳物流万里行公益千万家”组委会、生态人类联合体、北京华储物流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万人环保低碳签名仪式,在全国各地举行
期刊
摩尔定律:非凡的技术创新硕果蕴含着非常的生态苦果。低碳革命:IT工业扛起“绿色大春”吹响“集结号”。“云计算”凝聚千军万马通过互联网服务千家万户。电子商务“黄金时代”已然成为节能减排“助推器”。期许中关村点燃“绿色激情”。  熊焰教授新作——《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是一部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语言流畅,资料详实,深入浅出,引人入胜。“通过真实鲜活的故事和浅显易懂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