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长期静脉输液患者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方法,实行人性化护理。方法:分别从老年组、小儿组、肥胖组、化疗组阐述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方法。结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痛苦。结论:根据不同患者血管特点选择适当的穿刺方法和穿刺部位,结合正确的固定方法,加强对静脉输液血管保护,提高静脉输液质量。
【关键词】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人性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252-0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途径 ,用于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或需迅速发挥药效时采用的给药方法。静脉穿刺成功率直接体现护士操作技术水平,反映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的好坏。并对治疗效果和医患关系产生重要影响。长期输液患者应有计划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选择从远向近更换使用的方法,提高有效使用率。
1 年老体弱同时患慢性病患者
1.1多选手足静脉输液。因手足静脉表浅,皮下脂肪少血管壁质脆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大,皮肤松弛 。穿刺时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1]。或握杯状手形,操作者左手将其穿刺部位皮肤绷紧并固定,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明显减轻进针时疼痛感。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然后妥善固定。
1.2若血管细小陷入两指骨缝中,嘱患者手部放松手腕下弯,操作者握其并拢的4指,把指缝的血管顶出,然后以30°在血管上方轻、快直接进针,见回血沿血管再往前进少许[2]。若弯曲的血管见回血即固定好,嘱患者保持穿刺部位稳定,以免针头滑出血管。
1.3 根据不同疾病选择适当血管可降低穿刺失败的发生率,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选择手足小静脉,因为这类患者的血管硬化主要表现在大中血管内,远心端的表浅小血管往往受损较少。糖尿病患者选择较直、管腔稍粗的血管,这类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果血管过细过短,回血没看到就凝固了,造成穿刺失败。
2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重要技术操作,其穿刺成功与否受患儿血管情况、操作者心理状态、技术水平、家长过高期望造成的心理压力和环境、光线因素的影响。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3],做到沉着冷静、镇定自若、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加强护理操作技术培训。选择合适的血管调节好光源,充分做好穿刺前准备。与患儿及家长有效沟通是穿刺成功的前提。对多次静脉输液的患儿可采用逆行输液法,因长期输液使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甚至组织坏死。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也不会出现局部肿胀及其他不良反应,经临床多次实践应用。
3 肥胖、水肿、脱水患者
肥胖者皮下脂肪丰满,血管不隆出皮肤,但血管较固定。注射时用食指和中指探明静脉走向和深浅度后由静脉上方进针,进针角度稍加大(30°-40°)。水肿患者组织增厚血管位置较深可沿静脉解剖位置按揉局部,暂时驱散皮下水分使静脉充分显露后再行穿刺。脱水患者血管充盈不良穿刺困难,可作局部热敷、按摩待血管充盈后再穿刺。
4 化疗患者
化疗药物对血管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使静脉萎缩硬化。原则上选择粗、彈性好的血管,但往往此类患者血管条件极差,可采用指间静脉交替使用的方法。选择管径细的5.5号头皮针穿刺,既便于穿刺后固定,又不易出现跑针渗漏现象。
5 固定输液贴的技巧
输液贴固定不当可引起针头滚动滑脱、针尖刺痛、刺破血管等情况。固定时先粘胶布中间然后两手拉紧两端贴至两侧皮肤,这样可使胶布处于绷紧状态与皮肤及针柄黏贴紧密,不易松动。固定软管时将软管由下向上、再由上向下绕圈,使胶布横跨软管后固定于穿刺部位上方皮肤,针眼处贴无菌敷料的胶布。三条胶布平行与针梗垂直,既美观又牢固。若有穿刺部位隆起针尖轻微上翘者,可在针柄下垫无菌棉签,使针尖平稳置于血管内保持输液顺畅。
6 小结
综上所述,在护理慢性疾病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时,掌握输液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医院护理质量。认真观察、积累经验、不断学习改进操作方法将护理工作推向新的水平阶段。
参考文献:
[1] 文学敏.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技巧[J].临床护理杂志,2005,4(3):56.
[2] 张秀娟.采用不同姿势扎止血带对浅静脉充盈度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2,10(18):44.
[3] 刘秀玉.年轻护士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压力源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9,4(8):223.
【关键词】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人性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252-0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途径 ,用于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或需迅速发挥药效时采用的给药方法。静脉穿刺成功率直接体现护士操作技术水平,反映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的好坏。并对治疗效果和医患关系产生重要影响。长期输液患者应有计划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选择从远向近更换使用的方法,提高有效使用率。
1 年老体弱同时患慢性病患者
1.1多选手足静脉输液。因手足静脉表浅,皮下脂肪少血管壁质脆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大,皮肤松弛 。穿刺时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1]。或握杯状手形,操作者左手将其穿刺部位皮肤绷紧并固定,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明显减轻进针时疼痛感。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然后妥善固定。
1.2若血管细小陷入两指骨缝中,嘱患者手部放松手腕下弯,操作者握其并拢的4指,把指缝的血管顶出,然后以30°在血管上方轻、快直接进针,见回血沿血管再往前进少许[2]。若弯曲的血管见回血即固定好,嘱患者保持穿刺部位稳定,以免针头滑出血管。
1.3 根据不同疾病选择适当血管可降低穿刺失败的发生率,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选择手足小静脉,因为这类患者的血管硬化主要表现在大中血管内,远心端的表浅小血管往往受损较少。糖尿病患者选择较直、管腔稍粗的血管,这类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果血管过细过短,回血没看到就凝固了,造成穿刺失败。
2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重要技术操作,其穿刺成功与否受患儿血管情况、操作者心理状态、技术水平、家长过高期望造成的心理压力和环境、光线因素的影响。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3],做到沉着冷静、镇定自若、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加强护理操作技术培训。选择合适的血管调节好光源,充分做好穿刺前准备。与患儿及家长有效沟通是穿刺成功的前提。对多次静脉输液的患儿可采用逆行输液法,因长期输液使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甚至组织坏死。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也不会出现局部肿胀及其他不良反应,经临床多次实践应用。
3 肥胖、水肿、脱水患者
肥胖者皮下脂肪丰满,血管不隆出皮肤,但血管较固定。注射时用食指和中指探明静脉走向和深浅度后由静脉上方进针,进针角度稍加大(30°-40°)。水肿患者组织增厚血管位置较深可沿静脉解剖位置按揉局部,暂时驱散皮下水分使静脉充分显露后再行穿刺。脱水患者血管充盈不良穿刺困难,可作局部热敷、按摩待血管充盈后再穿刺。
4 化疗患者
化疗药物对血管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使静脉萎缩硬化。原则上选择粗、彈性好的血管,但往往此类患者血管条件极差,可采用指间静脉交替使用的方法。选择管径细的5.5号头皮针穿刺,既便于穿刺后固定,又不易出现跑针渗漏现象。
5 固定输液贴的技巧
输液贴固定不当可引起针头滚动滑脱、针尖刺痛、刺破血管等情况。固定时先粘胶布中间然后两手拉紧两端贴至两侧皮肤,这样可使胶布处于绷紧状态与皮肤及针柄黏贴紧密,不易松动。固定软管时将软管由下向上、再由上向下绕圈,使胶布横跨软管后固定于穿刺部位上方皮肤,针眼处贴无菌敷料的胶布。三条胶布平行与针梗垂直,既美观又牢固。若有穿刺部位隆起针尖轻微上翘者,可在针柄下垫无菌棉签,使针尖平稳置于血管内保持输液顺畅。
6 小结
综上所述,在护理慢性疾病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时,掌握输液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医院护理质量。认真观察、积累经验、不断学习改进操作方法将护理工作推向新的水平阶段。
参考文献:
[1] 文学敏.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技巧[J].临床护理杂志,2005,4(3):56.
[2] 张秀娟.采用不同姿势扎止血带对浅静脉充盈度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2,10(18):44.
[3] 刘秀玉.年轻护士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压力源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9,4(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