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西北地区》的教学为例,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概述地理区域认知的内涵,并从三个角度探讨影响区域认知的几点元素,进而就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地理区域认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9-00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032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及地理课程教学活动的日益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科培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初中地理学科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地理认知和地理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区域认知就是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所谓区域认知,指的是学生在地理区域的学习中,结合所学内容与自身理解,对地理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所形成的综合性理解。区域认知涵盖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为所学区域的基本特征认知,第二为地理区域的学习理念、学习方法,这是有别于学习内容的元学习,对学习活动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现代教学理论的兴起赋予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因而在区域认知中,学生本人才是最为核心的影响元素,以核心素养为视角的区域认知教学自然需要从上述三点影响元素出发,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一、以夯实地理基础知识为基础
从长期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学习规律可知,初中地理教学主要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最为基础,是教师授课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核心素养下学生区域认知的构建中,必须以地理基础知识为首要内容,结合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以及教材的编排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夯实地理基础知识。以人教版八年级初中地理《西北地区》的教学为例,其基础知识涵盖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都多个层面的内容,不同层面的教学内容又有着大量的知识点,深入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是学生初步认识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风貌的前提,也是其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的重要保障。就以知识点最为密集的自然地理特征为例,从气候到地表景观乃至自然资源分布等都属于自然地理特征的内容,学生要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特征、戈壁沙漠等地表景观的分布以及不同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分布等,对西北地区的地理方位、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等形成粗浅的认知。
二、以发展地理识图能力为要点
在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中,空间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甚至可以说,是具有根本意义的内容。而在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培养中,地理识图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地理图不仅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地理图同样将分裂的知识点整合了起来,一张制作完备的地图,几乎涵盖了章节学习的所有内容。就以《西北地区》的教学为例,里面涉及的地理图不少,从西北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图到西北地区的地形图,乃至西北地区的矿产分布图等,这些地图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学生全面把握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中的重要资源,巧妙地运用这些地图,对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乃至综合素养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与作用。教师要妥善地利用好地理图的教学作用,创建图文结合的地理教学方式,以图片强化知识记忆。
三、以鼓励主动探究学习为关键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不再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相反,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建构自主教学观更将教学活动视作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自主学习与意义建构的活动。传统的教學方式被学生的自学所取代,自学能力的培养自然也就成为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在学生的自学能力构成要素中,自主探究能力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积极地借助一切有效的方式来推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比如问题探究法、任务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就以《西北地区》的教学为例,涉及的探究的内容非常多,比如,西北地区的主要特征为干旱,那么导致干旱的因素有哪些?又如,西北地区的农业特征与东南地区有着很大的差别,是什么因素导致西北地区农牧业呈现出当前的状态?教师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探究任务,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以及其他学习资源来尝试探究西北地区某些自然环境特征或人文社会特征形成的原因。
四、以巧用思维导图记忆为辅助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中的共性现象即在单个知识点的把握与记忆上,效果通常不错,但在知识点的整合记忆上,却有着很大的不足,很多时候,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明显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整体上把握学习内容的能力与水平。这和学生思维方式的局限性有着很大的关联。对此,思维导图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能够将发散性思维以直观的图形呈现出来,对学生串联不同的知识点,巩固记忆效果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就以《西北地区》的教学为例,里面涉及的知识点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多元,且不同的知识点看似相互割裂,其实可以统一归纳到以西北地区为主干,以地理位置、自然特征、社会特征为枝干的思维导图中,如此不同的知识点便能串联起来,如天气气候干旱,导致降雨量低,由此使得西北地区的地标景观以戈壁、沙漠为主,进而影响到地表生存的植物乃至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等。因此,在《西北地区》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思维导图,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及《西北地区》的教学需要,绘制层次分明、一目了然的思维图,这对学生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样大有裨益。
五、结语
《西北地区》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区域认知的培养与发展为目标,采取好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丽丽,赵小平.基于初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的课堂观察与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9):43-45.
[2] 杜秀敏.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构建——以“南亚”为例[J].地理教学,2017(8):38-39.
[ 责任编辑 张宏丽 ]
关键词:初中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9-00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032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及地理课程教学活动的日益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科培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初中地理学科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地理认知和地理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区域认知就是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所谓区域认知,指的是学生在地理区域的学习中,结合所学内容与自身理解,对地理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所形成的综合性理解。区域认知涵盖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为所学区域的基本特征认知,第二为地理区域的学习理念、学习方法,这是有别于学习内容的元学习,对学习活动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现代教学理论的兴起赋予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因而在区域认知中,学生本人才是最为核心的影响元素,以核心素养为视角的区域认知教学自然需要从上述三点影响元素出发,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一、以夯实地理基础知识为基础
从长期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学习规律可知,初中地理教学主要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最为基础,是教师授课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核心素养下学生区域认知的构建中,必须以地理基础知识为首要内容,结合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以及教材的编排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夯实地理基础知识。以人教版八年级初中地理《西北地区》的教学为例,其基础知识涵盖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都多个层面的内容,不同层面的教学内容又有着大量的知识点,深入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是学生初步认识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风貌的前提,也是其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的重要保障。就以知识点最为密集的自然地理特征为例,从气候到地表景观乃至自然资源分布等都属于自然地理特征的内容,学生要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特征、戈壁沙漠等地表景观的分布以及不同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分布等,对西北地区的地理方位、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等形成粗浅的认知。
二、以发展地理识图能力为要点
在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中,空间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甚至可以说,是具有根本意义的内容。而在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培养中,地理识图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地理图不仅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地理图同样将分裂的知识点整合了起来,一张制作完备的地图,几乎涵盖了章节学习的所有内容。就以《西北地区》的教学为例,里面涉及的地理图不少,从西北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图到西北地区的地形图,乃至西北地区的矿产分布图等,这些地图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学生全面把握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中的重要资源,巧妙地运用这些地图,对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乃至综合素养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与作用。教师要妥善地利用好地理图的教学作用,创建图文结合的地理教学方式,以图片强化知识记忆。
三、以鼓励主动探究学习为关键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不再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相反,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建构自主教学观更将教学活动视作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自主学习与意义建构的活动。传统的教學方式被学生的自学所取代,自学能力的培养自然也就成为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在学生的自学能力构成要素中,自主探究能力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积极地借助一切有效的方式来推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比如问题探究法、任务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就以《西北地区》的教学为例,涉及的探究的内容非常多,比如,西北地区的主要特征为干旱,那么导致干旱的因素有哪些?又如,西北地区的农业特征与东南地区有着很大的差别,是什么因素导致西北地区农牧业呈现出当前的状态?教师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探究任务,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以及其他学习资源来尝试探究西北地区某些自然环境特征或人文社会特征形成的原因。
四、以巧用思维导图记忆为辅助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中的共性现象即在单个知识点的把握与记忆上,效果通常不错,但在知识点的整合记忆上,却有着很大的不足,很多时候,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明显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整体上把握学习内容的能力与水平。这和学生思维方式的局限性有着很大的关联。对此,思维导图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能够将发散性思维以直观的图形呈现出来,对学生串联不同的知识点,巩固记忆效果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就以《西北地区》的教学为例,里面涉及的知识点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多元,且不同的知识点看似相互割裂,其实可以统一归纳到以西北地区为主干,以地理位置、自然特征、社会特征为枝干的思维导图中,如此不同的知识点便能串联起来,如天气气候干旱,导致降雨量低,由此使得西北地区的地标景观以戈壁、沙漠为主,进而影响到地表生存的植物乃至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等。因此,在《西北地区》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思维导图,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及《西北地区》的教学需要,绘制层次分明、一目了然的思维图,这对学生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样大有裨益。
五、结语
《西北地区》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区域认知的培养与发展为目标,采取好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丽丽,赵小平.基于初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的课堂观察与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9):43-45.
[2] 杜秀敏.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构建——以“南亚”为例[J].地理教学,2017(8):38-39.
[ 责任编辑 张宏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