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班级微课程是班级老师们根据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主题实施中的突发事件以及利用身边的资源等方面生成的个性化课程。如何建构和实施班级微课程,并引導幼儿走向深度学习?老师们还是有不少的困惑。
关键词:微课程;话题;主题
一、 班级微课程的来源
微课程活动的生长点与幼儿的兴趣紧密相连。幼儿对众多事物都有较强的兴趣,许多时候,成人眼中的一些理所当然、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新奇很感兴趣的东西,往往会用自身独有的方式对其进行探索。在此情况下,教师应认同孩子,支持他们,令其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分析、看待事情,而不是将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同时,幼儿对这个世界的经验尚少,许多事物在他们眼中都是新奇的,每天的生活都有所不同,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因此他们时常会提出各类疑问,而这些疑问往往就成为宝贵的教育契机。
例如,大班微课活动《石榴红了》,我们幼儿园里有几棵很大的石榴树,秋天里树上结满了果实。有一次餐后散步的时候,孩子们走到石榴树下就驻足观望了起来,并掀起了一阵议论的热潮:“石榴好像熟了,什么时候可以吃呢?”“石榴的果实是一粒一粒的,我妈说剥起来好麻烦!”“我们学校的石榴是谁去采呢?”“石榴外面长得难看,里面很好看!”看着孩子们对着石榴树讨论得兴趣盎然的样子,我们就产生了在班中开展有关石榴的微课程活动的意图。经过孩子们的积极讨论、投票,最终确定了“石榴红了”这一微课程主题。
二、 班级微课程的目标设计
我国教育部门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一指导性文件中明确了启蒙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幼儿园各个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从多个角度来促进幼儿知识技能、态度和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在设计教学活动或情境时,应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与已有认知水平,全面落实幼儿园教育三层次目标,以此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在微课程《石榴红了》中,教师设计如下活动目标:
1. 观察感知石榴的特征,自主探索石榴的内部构造,了解石榴的营养价值。2. 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3. 在歌唱、水粉画等艺术活动中,能合理利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表现自己对石榴美的认识和感受。4. 在集体活动中,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5. 爱护身边的环境,有保护校园内石榴树、柿子树等的意识。 6. 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7. 在户外游戏中加强摆动、颠簸、旋转,促进其平衡机能的发展。8. 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9. 能双脚并拢连续跳绳10次以上。10. 在分水果游戏中,掌握7以内的分数。11. 借助益智区抓糖果(石榴)的游戏情境和操作,能正确点数数量,初步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
三、 班级微课程的实施
在微课程的实施中,我们通过游戏形式,让孩子自主、合作操作探索,这时的孩子们是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这也符合游戏精神,既是微课程又是课程游戏化。在活动中,若教师不给孩子空间,仅让他们进行模仿,那么不但违背了《新课标》中的教育原则,还不利于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只有让孩子独立思考或独立活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孩子天性烂漫,想象力也是无限的,很多时候他们的想法与意见更具创造力,只要给他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他们会让你大吃一惊。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小小科学家,给他一个良好的科探环境,不要对孩子说“不”,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索,相信他们自己会发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例如,中班活动《沙盘桌的诞生》,在游戏中发现老师投放的沙盘柜的高度和大小并不合适。当老师正在苦恼如何改造沙盘柜时,班级里桐桐跑过来跟老师说:“老师,我们可以在木工坊里自己做一个沙盘桌”。我想,这正是一次“教、学、做合一”的机会。于是,孩子们说干就干……活动前,老师引导幼儿进行了讨论:什么样的桌子才是最合适的呢?去哪里找呢?激烈的讨论中,孩子们一致认为桌子太小了,要换一个大一点的;桌子太高了,他们够不着。最后他们决定去地下仓库找一找。在仓库管理员的帮助下,大家将一张比较合适的桌子抬到了木工坊。桌子找到以后我们要去木工坊装订围栏。第一次的小组制作开始了,孩子们拿着皮尺、锯子等工具有模有样的“工作”着,紧接着孩子们又遇到不同钉子的选择,沙盘桌完成后如何运沙等新问题。孩子们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探究的好奇心,敢于提出问题,在与同伴一起思考、设计、制作、讨论的过程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细致性的观察、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具体表现,鼓励幼儿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发现活动中潜藏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如何正确解决,这种教育方式不但能使幼儿学习更多知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引导幼儿深入学习。
四、 班级微课程的评价
班级微课程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能够让幼儿学习更多的知识,丰富他们的认知水平。这个过程是双面性的,一方面能够将幼儿的矛盾、障碍及疑问过程表露出来,另一方面又充分向外界展示孩子们独特的个性与聪明才智。为了提高微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应让幼儿意识到:教师开展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观点,在活动当中能够自主思考与分析,而不是关注活动的成败。而对于那些在活动中“失败”的孩子,教师也应根据幼儿的性格特征耐心地进行开解,鼓励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感受不同的新鲜观点,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关注的也不应是活动的成败,而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例如:《水的三态变化》这一微课程中,教师可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幼儿和家长共同进行分析与探索,第二天来到幼儿园告诉老师结果。有些孩子说:“在寒冷的冬季,水遇到冷空气会变成冰”;有些孩子则发表了这样的观点:“我平时特别爱吃雪糕,知道雪糕遇热会化成水”;还有些幼儿则认为:“做好冰淇淋之后将它放到冰箱里,水遇冷会变成冰”等等,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能够加深幼儿对活动的认识,对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与探究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徐雨佳,江苏省昆山市,昆山高新区翰林幼儿园。
关键词:微课程;话题;主题
一、 班级微课程的来源
微课程活动的生长点与幼儿的兴趣紧密相连。幼儿对众多事物都有较强的兴趣,许多时候,成人眼中的一些理所当然、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新奇很感兴趣的东西,往往会用自身独有的方式对其进行探索。在此情况下,教师应认同孩子,支持他们,令其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分析、看待事情,而不是将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同时,幼儿对这个世界的经验尚少,许多事物在他们眼中都是新奇的,每天的生活都有所不同,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因此他们时常会提出各类疑问,而这些疑问往往就成为宝贵的教育契机。
例如,大班微课活动《石榴红了》,我们幼儿园里有几棵很大的石榴树,秋天里树上结满了果实。有一次餐后散步的时候,孩子们走到石榴树下就驻足观望了起来,并掀起了一阵议论的热潮:“石榴好像熟了,什么时候可以吃呢?”“石榴的果实是一粒一粒的,我妈说剥起来好麻烦!”“我们学校的石榴是谁去采呢?”“石榴外面长得难看,里面很好看!”看着孩子们对着石榴树讨论得兴趣盎然的样子,我们就产生了在班中开展有关石榴的微课程活动的意图。经过孩子们的积极讨论、投票,最终确定了“石榴红了”这一微课程主题。
二、 班级微课程的目标设计
我国教育部门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一指导性文件中明确了启蒙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幼儿园各个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从多个角度来促进幼儿知识技能、态度和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在设计教学活动或情境时,应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与已有认知水平,全面落实幼儿园教育三层次目标,以此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在微课程《石榴红了》中,教师设计如下活动目标:
1. 观察感知石榴的特征,自主探索石榴的内部构造,了解石榴的营养价值。2. 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3. 在歌唱、水粉画等艺术活动中,能合理利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表现自己对石榴美的认识和感受。4. 在集体活动中,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5. 爱护身边的环境,有保护校园内石榴树、柿子树等的意识。 6. 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7. 在户外游戏中加强摆动、颠簸、旋转,促进其平衡机能的发展。8. 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9. 能双脚并拢连续跳绳10次以上。10. 在分水果游戏中,掌握7以内的分数。11. 借助益智区抓糖果(石榴)的游戏情境和操作,能正确点数数量,初步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
三、 班级微课程的实施
在微课程的实施中,我们通过游戏形式,让孩子自主、合作操作探索,这时的孩子们是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这也符合游戏精神,既是微课程又是课程游戏化。在活动中,若教师不给孩子空间,仅让他们进行模仿,那么不但违背了《新课标》中的教育原则,还不利于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只有让孩子独立思考或独立活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孩子天性烂漫,想象力也是无限的,很多时候他们的想法与意见更具创造力,只要给他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他们会让你大吃一惊。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小小科学家,给他一个良好的科探环境,不要对孩子说“不”,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索,相信他们自己会发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例如,中班活动《沙盘桌的诞生》,在游戏中发现老师投放的沙盘柜的高度和大小并不合适。当老师正在苦恼如何改造沙盘柜时,班级里桐桐跑过来跟老师说:“老师,我们可以在木工坊里自己做一个沙盘桌”。我想,这正是一次“教、学、做合一”的机会。于是,孩子们说干就干……活动前,老师引导幼儿进行了讨论:什么样的桌子才是最合适的呢?去哪里找呢?激烈的讨论中,孩子们一致认为桌子太小了,要换一个大一点的;桌子太高了,他们够不着。最后他们决定去地下仓库找一找。在仓库管理员的帮助下,大家将一张比较合适的桌子抬到了木工坊。桌子找到以后我们要去木工坊装订围栏。第一次的小组制作开始了,孩子们拿着皮尺、锯子等工具有模有样的“工作”着,紧接着孩子们又遇到不同钉子的选择,沙盘桌完成后如何运沙等新问题。孩子们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探究的好奇心,敢于提出问题,在与同伴一起思考、设计、制作、讨论的过程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细致性的观察、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具体表现,鼓励幼儿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发现活动中潜藏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如何正确解决,这种教育方式不但能使幼儿学习更多知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引导幼儿深入学习。
四、 班级微课程的评价
班级微课程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能够让幼儿学习更多的知识,丰富他们的认知水平。这个过程是双面性的,一方面能够将幼儿的矛盾、障碍及疑问过程表露出来,另一方面又充分向外界展示孩子们独特的个性与聪明才智。为了提高微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应让幼儿意识到:教师开展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观点,在活动当中能够自主思考与分析,而不是关注活动的成败。而对于那些在活动中“失败”的孩子,教师也应根据幼儿的性格特征耐心地进行开解,鼓励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感受不同的新鲜观点,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关注的也不应是活动的成败,而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例如:《水的三态变化》这一微课程中,教师可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幼儿和家长共同进行分析与探索,第二天来到幼儿园告诉老师结果。有些孩子说:“在寒冷的冬季,水遇到冷空气会变成冰”;有些孩子则发表了这样的观点:“我平时特别爱吃雪糕,知道雪糕遇热会化成水”;还有些幼儿则认为:“做好冰淇淋之后将它放到冰箱里,水遇冷会变成冰”等等,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能够加深幼儿对活动的认识,对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与探究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徐雨佳,江苏省昆山市,昆山高新区翰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