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内教师间的不平等与面临的挑战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min_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之间不平等现象显然存在。在小学中,教师之间不平等现象有哪些存在形式,如何分析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并把握问题解决的脉搏?作者置身于小学校长角色之外,对此进行了审视与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教师 不平等现象 发展 影响 调控
  
  一、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在教育公平日益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与重视的今天,师生平等、教育民主的话题越来越引起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然而,在这些关注之中,涉及到教师之间的不平等现象的论述,除了个别的不成体统的牢骚怪话之外,竟然极难发现系统的描述与分析。
  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说:“我认为在人类中有两种不平等:一种,我把它叫作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基于自然,由年龄、健康、体力以及智慧或心灵的性质的不同而产生的;另一种可以称为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起因于一种协议,由于人们的同意而设定的,或者至少是它的存在为大家所认可的。第二种不平等包括某一些人由于损害别人而得以享受的各种特权,譬如:比别人更富足、更光荣、更有权势,或者甚至叫别人服从他们。”
  在我们的教育领导与管理实践中,是否存在着教师之间的不平等现象?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稍微有一点认知能力的人都可以给出肯定的答复。温家宝总理曾说:“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这句话里就蕴含着这样的观点:老师是有区别的,影响力是不同的,他们之间是不平等的;校长也是老师,但不是普通老师,他们发挥的作用也不完全一样,他们也是不平等的。小学教师之间的不平等现象有哪些存在形式,或者说存在于哪些方面?如何分析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并把握问题解决的脉搏?笔者置身于小学校长角色之外,来客观审视与分析这些问题。
  二、现象
  同是小学,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异显然是存在的:除地域不同、城乡差别、学校硬件环境差异外,在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更多的则是社区文化、学校文化、教师群体、儿童生源等软件环境的差异,而在一所学校内部的教师之间,也是存在着差异的,这些差异直接带来教师之间的不平等。参照卢梭的分类方法,这种不平等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进入这所学校之初所带来的不平等,是基于教师原先状态的,由年龄、性别、健康、体力、身份、已经获得的教育专业技能发展水平的差异而产生的。在当前的教师聘任、校长任用制度下,这种方式带来的教师之间不平等不是我们讨论的话题。
  另一种则是教师进入该小学之后,在新的群体内所获得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是因学校文化差异而异的,体现在学校的各个方面,如考核与评优、岗位聘用、职务升迁、办公条件、话语权、荣誉称号的获得、绩效工资的分配、其它资源的分配等。通常,只要这种不平等的存在是被大家所认可的、在一定的“度”之内的产生的,那么,这种不平等就是公平的、正义的,而一旦超过了“度”,或者获得这种不平等的过程是不公平的,则这种不平等的继续存在必然发生危机,产生不平等的机制必然受到严峻挑战。各校的“度”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学校“尚同”——爱吃大锅饭,有的学校“求异”——讲究公平竞争。2009年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一些学校的教师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破坏了原先学校存在的“度”,校内各种矛盾随时暴露出来。
  教师群体追求与其他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往往源于学校追求发展高目标、高效能、高声誉,即源于学校的逐利行为,因为在不平等的发展中先行一步的学校可以在有限的社会资源中赢得更大份额。在校内资源不够丰富的情况下,只有通过群体的努力,教师才能占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与资源配给。
  教师个体追求不平等源于社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在教师经济待遇大幅提高的今天,广大教师秉承“享受人民供给、必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亦即最朴实的“端人碗,受人管”的思想,坚定不移地按照教育主管者的思路去争先创优。与此同时,这种个体不平等的追求也预示着荣誉,以及荣誉带来的巨大的潜在利益诱惑。这些诱惑可以是动机,也可以是奖励,总之,都可以引发教师个体或主动或被动地追求,这种追求造成了更大的个体间不平等。
  校长个体的卓越也是教师追求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人人皆知一将成名万骨枯,但是二战中美国仍有大量家长愿意将孩子送到巴顿将军的军营中,并以孩子在巴顿军中为荣。同样,优秀的校长在自身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必然影响到一大批追随者,从而引起教师个体、教师群体对不平等的不懈追求。
  学生与家长群体对教师追求不平等的行为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优秀教师总能得到学生与家长的更多尊重,这种尊重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多种场合表现出来,反复强化了教师心目中的价值追求,造成了优秀教师“越好越想好”的现象,同时也造成了部分落后教师自暴自弃、主动“被”边缘化的现象,成为教师群体中的落后分子,不自觉地拉大了教师群体内部不平等的差距。
  三、发展
  教师群体内的不平等是与生俱来的,例如,即使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教师们都被称为“臭老九”的年代里,教师们之间没有政府的干预,声望和权威的不平等也是不可避免的。
  不断制造不平等、激励教师追求不平等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良方。在师资紧缺的20世纪80年代,政府通过考试将素质较好的一部分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此举在民办教师中制造了不平等,却促进了师资整体质量的提升;教师职称评聘、岗位聘任在教师之间制造了等级差异,引发了教师之间的众多不平等,但是通过学习与竞争大大促进了师资水平的持续提高;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评聘引发了教师荣誉上的不平等,人为地将教师分为不同层次,明显地制造了彼此之间的不平等,但是此举却持续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尽管古语“众不患寡患不均”不断警醒管理者,但他们总是能够巧妙地寻找到其中的临界点,利用物理学上的“物体受力不平衡产生加速度”的简单道理,将“不均”的促进作用尽量发挥出来。
  优秀教师追求彼此之间的不平等。卢梭说过,自从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的时候起,自从人们觉察到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洛克说过,在没有私有制的地方是不会有不公正的。由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教师的智慧的进步,随着优秀的教师越来越期望通过自己的优秀“据有两个人的食粮”,不平等成为优秀教师的强烈要求。有了制度的支持,优秀教师们可以在有限的总体资源内合法地占有更多的份额,获得更多的荣誉和利益,而这一切都在管理者的激励之下不断发展起来,并转而成为整个教师群体的一种主流价值观。马太效应在教师之间不平等的制造上得到了充分的显现。
  不平等是校内管理者捍卫自我利益的潜在后盾。通常,校级干部是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任命的,而中层领导多出自校内优秀教师群体,他们被聘任后,与校级领导共同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以某小学2009年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为例,管理者群体平均比普通教师多拿约23%的奖金(带头人比普通教师高出19.5%)。
  四、影响
  不平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师个体的成长。话说乾隆皇帝游江南,登上镇江金山寺,远望长江有点点风帆,就问金山寺长老:“江上有多少只船?”长老回答:“只有两艘,一艘为名、一艘为利。”在强国必先强教育的治国方略指引下,教育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强教育必须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管理部门巧妙使用精神奖励、物质奖励两个标杆,引导教师个体朝向不平等努力奋进。在奋进的过程中,终身学习、公平竞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是积极有效的一面,但同时也为心理失衡、师德缺失、学术不端、滋生腐败的负面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不平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师群体的成长。有这样一种现象:优秀教师总是群体性出现、扎堆出现,这体现了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这种现象源于教师群体中已经形成了群众领袖与追随者,而在整个团队中形成了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学习型氛围。但是,教师群体成长也意味着形成了共同的利益集团,容易导致群体霸占话语权、打压同行成长的负面可能。
  不平等现象也极可能导致校长权力膨胀,容易引发校长领导道德的偏颇。这样的反面典型不算少。
  不平等现象直接导致择师择校风日盛。在社会资源仍然不足的今天,择校已成常事,择师行为则暗流涌动。择师择校必然导致利益的定向移动,从而导致不平等在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不断扩大。
  在教育日益受到全社会关注的情况下,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一方面引发了学校、教师积极进取、奋勇争先,另一方面也往往容易引发社会的众多争议,引发社会矛盾的激化,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教育事业的受损,有时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导火线。
  五、调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温家宝总理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何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将学校削峰填谷显然是弱智行为,通过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来达到共同发展、均衡发展的观点已经广为接受。而这些发展方式都改变不了学校间的不平等、教师间的不平等。
  目前社会广为热议的是教师流动机制。这种机制的目的是促进校际教师均衡,希望借此推动校际均衡。但是,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教师流动促进的是个体的均衡还是学校规模的教师群体的均衡?教师流动是否能够促进学校之间文化的均衡?为教师流动机制预先铺垫的是教师岗位管理制度、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竞聘制度,可以预见的是流动机制将对逐渐缩小学校之间的不平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从宏观上看,实现校际均衡要优先于缩小教师之间的不平等差距。
  校长流动机制也是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常流常动是否会对学校的均衡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还是各地慎重研究的重要课题。有一些地方,例如上海,已经开始实施校长职级制,不同职级的校长之间,差距有时是很大的。一个巨人和一个矮人,在同一道路上行走,二人每走一步,彼此之间的距离都会增大。因此,在校长们不断追求更高职级的不平等之时,教育管理部门还需要慎重考虑校长流动的利弊,毕竟,社会不能容忍一所学校因为调换了校长的缘故而越办越差。
  校内教师间的不平等必须可控、可接受。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可称作正义即公平的理论,他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两个正义原则:第一,每个人都应有平等的权利去享有与人人享有的类似的自由权体系相一致的最广泛的、平等的基本自由权总体系;第二,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安排应能使它们符合地位最不利的人的最大利益,符合正义的储蓄原则,以及在公平的机会均等的条件下与向所有人开放的官职和职务联系起来。领导者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两个原则,也就同时把握住了教师队伍中的不平等现象的脉搏。正义原则应当可以给教育领导者提供良好的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1][法]让·雅克·卢梭著.吕卓译.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2.
其他文献
为了了解汉字在日本人文字生活中的作用和现状,本文首先从作为日本社会汉字使用大体基准的《常用汉字表》入手,说明日本政府现行的汉字政策;接着谈一谈与日本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姓
摘 要: 本文论述了今人对叶适《龙川文集序》及《书龙川集后》一文中“微言”二字的误读,认为叶适非但在学术和政治立场上与陈亮相左,其对陈亮词成就的评价亦并不高。  关键词: 陈亮 叶适 “微言” 《书龙川集后》     陈亮(1143—1194),字同甫,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人。曾“六达帝廷,上恢复中原之策”,并与辛弃疾、朱熹等友情甚笃。五十一岁时被宋光宗亲擢为状元,授“佥书建康军判官厅公事”
文章基于全球的视角进行研究,认为能源、土地、劳动及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主要成本不可逆转地增长与多年来不断积累的超额货币,是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率上升与经济增长率下滑最重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当前教育界的突出问题。本文以非智力因素培育为切入点,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关感教
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发展"问题倒逼"的必然结果,面对社会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以创新治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