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何为一节好课?再不是关注教师的“表演”有多精彩,而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学习,学到了什么,生成了哪些精彩的瞬间。但是,生成也绝非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只有课前精心预设——全面分析学情、深度钻研教材、构建弹性教学方案,才能在课中机智地用活预设、整合预设,从而收获生成,让智慧的光芒闪烁课堂,师生共同演绎精彩课堂。
【关键词】预设 生成 课堂
作为一名职初教师,刚开始踏上讲台,其实最害怕的也莫过于如何应对学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这与新课标所倡导的关注学生、关注学习过程相悖;顺着学生的话讨论下去又极容易“扯远了”。如何处理好课堂上学生的“生成”一直困扰着笔者。
幸运的是,一次培训有幸聆听到一位特级教师关于“预设”与“生成”的看法,她说:“没有课前充分的预设就难有课堂上精彩的生成。”这句话让笔者一直记在心头,反复琢磨,也在笔者的一次磨炼中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案例描述】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这一课,笔者前后上了3次。以下是同一环节前两次的教学片段。
一、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要用减法计算。为此笔者设计了三次抓圆片的游戏分层次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片段
片段一:第三次抓圆片
师、生各抓了一把圆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排列在黑板上:
师:哪种圆片抓的多?
生:红圆片。
师:那多几个呢?
生:4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用12-8=4。
……
(预设学生会说是看出来的,教师陷入短暂沉默)
师:为什么用减法?
生:要求红圆片比绿圆片多几个,就是从红圆片的12个里面,去掉8个绿圆片。
在第一次试上的过程中,面对学生关于“你是怎么知道红圆片比绿圆片多几个”的回答,笔者的预设是不充分的。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
【关键词】预设 生成 课堂
作为一名职初教师,刚开始踏上讲台,其实最害怕的也莫过于如何应对学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这与新课标所倡导的关注学生、关注学习过程相悖;顺着学生的话讨论下去又极容易“扯远了”。如何处理好课堂上学生的“生成”一直困扰着笔者。
幸运的是,一次培训有幸聆听到一位特级教师关于“预设”与“生成”的看法,她说:“没有课前充分的预设就难有课堂上精彩的生成。”这句话让笔者一直记在心头,反复琢磨,也在笔者的一次磨炼中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案例描述】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这一课,笔者前后上了3次。以下是同一环节前两次的教学片段。
一、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要用减法计算。为此笔者设计了三次抓圆片的游戏分层次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片段
片段一:第三次抓圆片
师、生各抓了一把圆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排列在黑板上:
师:哪种圆片抓的多?
生:红圆片。
师:那多几个呢?
生:4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用12-8=4。
……
(预设学生会说是看出来的,教师陷入短暂沉默)
师:为什么用减法?
生:要求红圆片比绿圆片多几个,就是从红圆片的12个里面,去掉8个绿圆片。
在第一次试上的过程中,面对学生关于“你是怎么知道红圆片比绿圆片多几个”的回答,笔者的预设是不充分的。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