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政改革的路径研究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d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中心环节,该文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深度挖掘了专业课程的思想道德资源,提出从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材建设、思政资源、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6个维度对专业课程进行自上而下的深度教学改革,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立德树人  国际贸易实务  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5(a)-0110-02
  1  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1.1 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6年,上海教育领域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改革,创造性地提出“课程思政”这一命题,构建融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专业课等多门类课程于一体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并在上海进行了改革试点。自此,如何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成为研究的热点。“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贯穿于教学研究全过程,深挖各类课程的立德树人的教育资源,探索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1.2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实施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不断扩大,国家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作为从事国际贸易的专业人才,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全的人格品质、正确的价值取向。然而,长期以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政课程,而忽视了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致使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不能满足企业要求,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对诚实守信精神的缺失、社会责任观念的淡薄、法律风险意识的弱化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应围绕“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相结合”的目标,实施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探索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中更加有效地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養目标。
  2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基本都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操作技能,虽然学生就业率较高,但是培养的人才仍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通过学校、企业和社会3个层面的人才培养现状调研后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重视知识技能,忽视德育培养
  目前国贸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只有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没有融入德育目标,无法有效实现专业课程的育人效果。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准确理解进出口业务中的相关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进出口业务知识;具有对外商务谈判、签订合同的能力,具有正确操作进出口业务的能力,具有解决进出口业务纠纷的能力。课程培养目标中并没有提到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2.2 道德修养不足,守法意识淡薄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足,社会责任感和守法意识淡薄,导致在实际工作岗位中频繁出现违反国家政策管理规定等问题。例如,学生在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岗位时,在报关、报检和出口退税过程中,经常出现货物虚假申报、侵犯知识产权、逃避商品检验、违规出口退税等现象,不仅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而且影响了货物正常的通关速度。
  2.3 适岗能力较差,职业素养弱化
  学生的适岗能力较差,团队协作意识、心理调节能力、承受耐挫能力等职业素养缺失。由于学校学习的课程理论化较强,很难实现学校和企业工作岗位的有效衔接,学生在入职以后,往往会出现新客户开发困难、外贸单据制作错误较多、外贸业务流程办理缓慢、产品知识严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差,部分学生会出现畏难情绪,否定自身和专业知识技能,丧失信心,出现频繁离职跳槽的现状,不利于学生工作技能和素质的沉淀积累。
  3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3.1 学生层面专业课重视程度高
  学生普遍对专业较为认同,对专业课程较为重视。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入学志愿和就业方向的因素,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学生往往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较为重视,学习兴趣较高,如果结合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也会起到更加明显的效果。
  3.2 专业课程思想道德资源丰富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包含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跨境电子商务、商务谈判与礼仪、外贸函电、外贸单证、外贸跟单、报关与报检实务等专业课程。这些专业课程中蕴含着大量的课程思政资源,如外贸跟单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进出口报关与报检守法意识、出口退税诚实守信观念、国际商务谈判礼仪素养、外贸单证制作的工匠精神、外贸业务谈判心理调节、国际贸易繁重工作的承受耐挫能力、国际贸易地理的人文素养、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视野等;需要专业课程教师在课堂中结合内容进行引导教育,就会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3 具备学以致用的现实教学条件
  从现实教学条件来看,国贸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不仅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教师进行讲授,而且可以通过网络、微课、MOOC、视频、软件等“互联网+”教学工具,借助校内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场所得以实现,校外实践方面,通过外贸岗位的顶岗实习,在实践中深刻领悟课程思政的真正意义,实现学以致用。
  4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基于存在问题和现实条件,提出从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材建设、思政资源、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6个维度对专业课程进行自上而下的深度教学改革,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4.1 转变教师育人观念,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提升国贸专业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和意识。课程思政的建设关键在于教师因素,课程思政需要教师不仅掌握课程知识技能本领,还要具备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首先,教师应树立牢固的育人意识,扭转偏重传授知识与能力,忽视价值传播的倾向;其次,教师应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能力,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师德师风、社会实践能力和行业敬业精神的在职培训。
  4.2 完善教学管理顶层设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完善国贸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学管理的顶层设计,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融入德育目标,明确培养知识技能和思想道德价值全面发展的人才。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注意要结合企业、行业、学校等三方面专家的论证意见进行论证,每门课程都要体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并结合每个单元或情境设置细分目标,并以具体某一单元章节内容为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例如报关实务课程知识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报关的基础理论和流程;能力目标是能够结合进出口商品编码归类、进出口税费计算和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等技能完成报关业务流程操作;思政目标则是在报关业务流程中;遵守职业道德与法规;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并以一般进出口货物报关为例,视频案例导入、一般进出口货物报关理论讲授、一般进出口货物报关流程演示、思政案例评析、知识技能与思政内容考核等任务进行教学样章设计,从而体现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精细化设计。
  4.3 选用国家统编教材,逐步推出专业课程思政教材
  优先使用国家教育部统编教材,确保教材的国家意志体现和意识形态属性,同时加强教材建设,集中骨干教师力量,通过搜集课程思政工作案例和实地调研,逐步开发课程思政系列教材。教材建设上,以1~2门课程作为试点,教材既要体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特点,又要结合相关的案例视频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教材内容应适应国际贸易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职业素质和价值观的需求,更好地满足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和外经贸工作者的需求,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突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素质要求。教材设置的项目情境可以实现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并使繁杂、抽象的课程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4.4 深入挖掘課程思政资源,打造协同育人教学团队
  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企业实践、邀请思政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团队等方式,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提炼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诚实守信、人文素养等要素,合理安排课程整体设计,把社会主义核心观价值教育融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工程中,实现润物细无声。构造课团队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主体,教学团队形成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全面参与的主体。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体会一线岗位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要求。
  4.5 创新“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吸引力
  运用“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探索将互联网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通过课堂网络、微视频、实训平台,课后微课和MOOC的方式,提升教育教学的吸引力。例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可以结合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平台、外贸单证可以借助MOOC资源、报关报检课程可通过视频案例、商务谈判与礼仪可通过微课演示等“互联网+”教学工具,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方晓珍.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94-98.
  [2] 靳诺.立德树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7(18):8-12.
  [3] 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15/16):11-14.
  [4]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5] 刘淑慧.“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7(15/16):15-17.
  [6] 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2017(12):16-18.
  [7] 吕玉龙,屠君.基于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职课程思政实践途径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0):91-93.
其他文献
摘 要:收集了牡丹江流域的水资源数据,对牡丹江水资源现状进行了评价,采用“水紧缺指标”,进行了流域水资源短缺现状识别,得出牡丹江流域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采用单项污染指数评价法对牡丹江流域2000年以来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合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和水污染特征,对牡丹江流域水环境治理提出了合理性建议,促进牡丹江地区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牡丹江流域 水资源 水环境 污染特征  中图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大连大学2018级新生婚恋观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9.5%的学生不反对大学期间谈恋爱,63.0%的学生不反对或赞成婚前同居,且没有地域、专业和性别的统计学差异;88.5%的学生反对婚外情,对性心理障碍的知晓率为10.8%,对我国婚姻法内容知晓率为6.2%。提出净化社会大环境、呈现健康文雅银屏作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完整的性教育、良好的家庭熏陶是形成健康婚恋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
期刊
摘 要:《旅游政策法规》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夯实从业基础、锻炼专业能力、规范从业行为。以旅游合同的履行为例探讨基于云课程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相结合,从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现和学生学习的促进3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升该课程教学质量,以求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关键词:旅游政策法规 混合式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0-4
期刊
摘 要:2017年12月出版的《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在梳理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产业技术评价指标,并应用TOPSIS方法对浙苏粤以及浙江省不同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以文化产业为代表行业,针对行业仿真分析。最后在借鉴国外典型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该文重点围绕该书形成的研究成果对当前经济社会做出的理论贡献以及实践价值做出评价。  
期刊
摘 要: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追求统一,而忽视了学生的智力、体力、情绪等能力差异。现在,进入新课程,构建新课程有效教学是教育探索和研究的热门话题。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新课程理念虽然已经进入了老师心中,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和教学方式方法上还没有成功的经验,缺乏对新课程教学方式、思想转变和观念等方面实际的行动研究。为了使这种局面有所改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中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
期刊
摘 要:目的 百合麦冬饮配伍的对血清药物在血管内皮细胞代谢水平的作用研究。方法 采用脂多糖(LPS)作用内皮细胞,分析百合麦冬饮药物血清对内皮素的代谢水平的影响。结果 百合麦冬饮血清可降低LPS导致的NO与ET-1的升高。结论 百合麦冬饮配伍可以平衡血管内皮的渗透作用调节,对于预防和控制不良环境因素和职业因素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气虚痰阻症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百合麦冬饮 药物血清 血管内皮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线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与平台、个体特征3个方面对在线课程学习参与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学习参与度提升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在线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在线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关键词:在线课程 参与度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5(a)-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安全问题日益多样化,该文以信息化深度应用为支撑,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为目标,利用局部联动单位的基础空间数据和资源库中的属性数据,以ArcGIS地图为表现手段,把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紧密结合起来,将覆盖城市全部辖区面积的应急联动系统集成在一起,建立巡逻防控系统,意在进一步推动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发展。该文重点对方案的设计和业务分析中使用的技术进行研究和运用
期刊
摘 要:环境设计专业作为目前高等教育院校中较为综合热门的艺术类专业,其课程在教学阶段中缺少相应的实践性课程以及实践性的作业,以此来搭配传统理论学科等教学环节。理工院校中的环境设计专业更应结合学校理工类专业的相关特色,注重不同专业相互融合交流,利用及优化现有的专业教学培养方案,积极扩展专业对口的企业及设计院,打开相应的培养实习渠道,争取以校企合作的渠道增大本科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理工院校
期刊
摘 要:文化自信是对中国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要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就要充分理解自身文化,要能正确评价自身文化。作为“工具”的古代汉语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更好地为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服务。  关键词:文化自信 古代汉语 教改  中图分类号:H10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3791(2019)05(a)-0154-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