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课堂下教师提问策略探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堂课只有40分钟,如果教师能更精准地提出问题,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树立理性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要想构建精准的课堂,则需要做到精准目标、精巧提问、精确分析、精心引导,以优化新知、把握新知、完善新知、牢记新知。
  关键词:教师提问;提问策略;精准课堂
  很多教师会有这样的感受,某知识点才刚刚讲过,测试时仍有很多学生不会,甚至是之前做过的错题,换种表达方式仍旧出现错误。这是因为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偏弱,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只有更正确、更精准地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通过问题在脑海中形成一套完成的逻辑关系,将知识点转化为自己所能理解的内容,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精准目标,优化新知
  确定教学目标后再提出问题时,教师不能急于得到答复,每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思考的时间和效果也不尽相同。如果大部分学生在思考,教师直接让某些学生,或者自己给出答案,就会阻碍学生独立思考。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反复思考,反思之前所学过的知识。这时教师再适当点拨,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在独立思考中找到问题答案,对于问题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二、精巧提问,把握新知
  (一)导入提问
  导入提问是教师在开始教授新的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有效行为方式。导入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问题,因而提问的难度也应该考虑提问的目的。有些导入提问过于开放,没有固定统一的答案,因为导入提问应当有一个放和收的过程。对于缺乏经验的教师来说,开放式导入具有一定的风险。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们可以这样让学生认识1/2——先出示一张圆片,把圆片分给两位学生,当学生发现要想实现公平时,每人要分到半个圆片。此时教师就可以提问:“一半该用什么数来表示?请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此时学生的表示方法是五花八门的,如何才能让学生回到课题中?教师可以试着这样说:“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圆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方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这一半就是两份中的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饼的1/2。”
  (二)问题提问
  题目意思表达含糊不清或者知识量太多,导致学生思维产生混乱,题目前因后果关系复杂多变使得学生很难回答。所以精准的问题提问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分解细化题目,从而达到真正核心提问的启发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大问题发现小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点来化解问题。如在解决排队问题时:(1)小红前面有4人,小红后面有5人,小红所在的队伍一共有几人?(2)小红从前面数起排第4个,从后面数起小红排第5个,小红所在的队伍一共有几人?解决此类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授要抓住关键处问:第(1)题和第(2)题哪里不一樣?通过画一画、看一看,第一题中数量4和5中有没有包含小红?第二题呢?这样一问,学生便能分清楚这两题的区别,列出算式。
  (三)设疑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问题精巧设疑运用得当,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顺利开展学习。设疑提问需要在已有的知识点上设计出新颖的问题,需要掌握学生的兴趣,才能够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教师还要紧紧抓住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举出与之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来让学生联想,设置悬念,在设疑提问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分寸,难度适中,处理得当。如在教学二年级的组合,在教学用连线法求出组合数后,不妨再问一个问题:“仔细观察我们寻找组合数的连线过程,我们在解决什么问题时也是这样连线的?”学生在教师精巧的提问中慢慢唤醒记忆,之前的数线段(在一条线段上有多个端点数线段总数)、数角(一个顶点出发有多条射线数角总数)都是属于同一类题目,这样学生就能练习旧知识,寻找到知识间的共通点,下次再遇到此类问题就不会不知所措。
  (四)诱发提问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设置情境,关键时刻进行问题的探索式诱发提问,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且培养学生在面对问题过程中创新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诱发提问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注意观察,保持持久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进行诱发提问的时候需要设置恰当的情境,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进行漫长铺垫,如果把握不当则有可能浪费宝贵时间,并且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提问需要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才能够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还需要掌握好学生对于环境的态度,随时变更诱发提问的内容和形式。
  三、精确分析,完善新知
  (一)出现错误引导思考
  探索、研究问题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走进知识误区,从而造成错误。这是由于学生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理解出现了偏差。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更正错误,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理解出现了偏离,然后回溯根源,反思错误的原因,这样他们就能够充分理解自己是在哪一步出现了问题,在今后遇到问题的时候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创新解答强化新知
  数学学科的问题答案或许比较单一,但解题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思路。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能固化学生的思维,当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的时候,首选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完善想法,并且给予其他学生反思的机会,思考这些独特想法的知识来源和依据,是否对解题有所帮助。尊重学生的独立创新思维,是提出问题引导式学习方法中重要的环节,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追根溯源,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互助探究增强自信
  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对于促进提出问题引导式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有着不同的见解,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沟通和交流,将自己的看法与他人分享,可以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多样化的精细分析理解,在优势互补中反思自己的知识框架,增强知识的完整性和创新性。对于那些不愿思考的学生,互助探究能够帮助他们融入学习中去,学会理解别人的思维,从交流中得到问题的答案,进一步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实现学习的自我突破。   四、精心引导,牢记新知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数学比较抽象、难懂,不能死记硬背。尽管一些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努力复习,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能施加压力,要懂得正确引导。数学的题库灵活多变,包含社会、自然、科学和生活等诸多方面,如果没有办法做到深入思考,则不能学好数学。所以,数学的学习不仅需要依靠教师理论知识的教学,还需要深入生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如何动脑思考。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引导,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细致的引导中真正理解数学的知识内涵,透过现象看本质,达到教学的真正效果。
  在新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一般是创设情境,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探究,从而获取知识。这样能够快速高效地达到知识的传输,但这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学生受教师创设的情境影响,局限在固定的前提模式下,无法灵活运用。学生解答问题的固有模式,应当锻炼学生的提炼、概况知识点的能力,并反思知识点,从中创设情境,对于情境的严谨性和可行性再进行总结。只有不断地回顾、反思知识,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点,使其不只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才能进一步精确完善新知,使其與旧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进一步牢固的掌握新知,使其在今后的解题中能灵活运用。
  教师应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将其看成一个完整的个体,针对学生的特性,将所提出问题更精巧化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实践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是一个发现成长的过程,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学生只有独立思考和学习,才能够面对一切难题,从而更好地迎接生活。
  参考文献
  [1]杨绍彭.读懂教材,精准教学,追求高效课堂——以《平行与垂直》一课为例[J].教育观察,2018(02).
  [2]吴钦.基于问题引导的探究式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8(17).
  [3]蒋昕嘉.引导式探究教学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
  [4]王秉程.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
  [5]陶雪艳.“问题引导—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浙江省天台县赤城街道第四小学,天台317200)
其他文献
摘 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教师践行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的路径,也是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的保障。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掌握知识、促进思考、取得学习进步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有助于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师的教学变革。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实现路径有明确学习方法、自主总结学习方法、分享与比较学习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
期刊
摘 要:理想的教育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内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发挥其潜力;否则学生很难从互动中获得有效的知识或突破性的进步。我们发现,经常让学霸式学生来充当组长与学困生共同学习,收到的效果并不太理想,而通过学困难生与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后共同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困生和中等生的成绩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因此文章以“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建立英语学习共同
期刊
摘 要:鉴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低效性,以“思维导图”为工具的教学策略产生。思维导图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提高英语教师对教学文本解读和分析能力,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力的提升,从而真正实现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最大的优化。文章论述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维导图;英语教学;运用
期刊
摘 要:教育实践过程中,人们很早就注意到情绪对教育效果的影响。许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重视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来达到教育目的。但是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既可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和增强学习效果;也可能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削弱学习的效果。作为教师,在了解情绪的分类以及影响因素的前提下,能够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或者教师的教学工作都是相得益彰的。  关键词:小学生;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人们逐渐重视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渗透和融合度,将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融合是加快实施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不二选择。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劳动素养;挖掘与利用语文教材中劳动资源,在教学细节中渗透劳动思想;在实践活动中宣传与推广劳动成果”等策略,合理地将劳动教育渗透和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真正达到“以劳育人”“全面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劳动教育;语文教学;学科渗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算法多样化”,对于学生而言,从教材入手,以教材为基进行多种算法教学,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但是学生可能没办法全部探索出来;有时他们仅仅为了追求算法多样化而忽视了算法的质量。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该怎么办?多样化后要不要优化?怎样实现优化?文章分析教师在处理小学低段计算教学多样化教学时的误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策略与感悟。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计算教学;算法多样化
期刊
摘 要: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反映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关键。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且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枯燥,难以提起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以上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借助外力、转化表达、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方法,逐渐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数学能力。  关键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农村小学生受到客观和主观双重因素的影响,学生语
期刊
摘 要:班主任个性特点与人格魅力对学生影响深远,所以班级建设规划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发挥教师个人对建立班级规章制度的积极作用。教师应树立威严,与学生建立信任,善于把自己的优点有技巧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在时间的洗礼下必定能对学生的成长、班级规划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个性特征;班级规划;班级建设  一、教师个性特征与班级建设的联系  日常教学中,每个班级各有特色,初中、高中按某些标准分班,固然对班级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在数学课堂上,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点吸收,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对学生学业的要求。文章就如何促进数学课堂的深度学习,从利用课堂一题多问形式、翻转课堂的运用、以点破面、以线成面等方面着手,探究提升学生数学高级思维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问题设计;高级思维  学生的深度学习除了自身的学习状态之外,还与教师的教学策略息息相关,想要促进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深度学习
期刊
摘 要:方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因为它要求学生的思维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转变。学生在学习解方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主导思维仍然是算术思维、寻找等量关系的能力有待提高、信息加工能力不足、检验意识薄弱。据此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保护未知数参与运算的思维、帮助学生多角度寻找等量关系、培养良好的读题习惯和检验能力、新旧方法兼顾,丰富解方程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方程教学;教学策略  一、方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