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校是培养青少年一代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主动地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教书育人,推陈出新,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育,创新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师怎样进行教学方式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初中语文创新教育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创新。新课改是初中语文教育发展地契机,同样也是一个挑战,只要初中语文教育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围绕语文创新教育开展教学工作,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让我国的初中语文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1、作朋友式的教师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但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成为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教师和蔼的面容,溫和的性情、语气会使学生没有压力,做到畅所欲言,这样学生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和水平,敢于讲出自己的观点。
2、作尊重学生的教师
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感受、观点和人格,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要让学生产生自信。例如,在课堂上学生不会回答或答错了问题时,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或用比较委婉的语气对学生进行鼓励:“再思考一下,能否换一个角度考虑?你说得不错,但还应该再具体一点……”千万不能训斥或嘲笑学生,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充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还给学生一个能自主发展、张扬个性的有效课堂,这样,学生创新的火花才能被点燃,才会有创新的欲望和激情。
二、拓宽语文教学的阵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但不能成为唯一的教学空间,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突破它的局限性。语文教学不外乎听、说、读、写、练,但这些方面的训练不能只限制在课堂内。教师要打破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室外,去感受语文更广阔的天地。例如在语文的听写训练上,因为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只凭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效果不是很理想。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学生走出校门,来到街上、广场等繁华的闹区,让学生做一次“文字清洁工”,让学生拿着笔和纸,记录下街头广告或标牌上的错字、别字,并让学生比赛一下,看谁发现得多,改得正确……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到非常兴奋。有的不时地在和其他学生进行比较,生怕自己落了后。通过这次做“文字清洁工”,学生意识到了写错别字的危害,以后在听课和作业中就引起了高度注意。
三、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发展和创新的空间
初中生善于想象和联想,喜欢阅读童话,有的学生还善于使用夸张等修辞方法编写童话,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发展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自由驰骋。这样,教师为学生创设了有利于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的空间,很好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为培养创新能力打下了基础。的确,创新离不开想象,缺乏足够的想象力,就很难谈创新。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思维正是创新的源泉,因此,语文教师在口语教学或写作教学中,都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保障。
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
生大胆创新,让学生主动去探讨问题。学生具有个体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成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出具有个性鲜明、富具魅力的创新性人才及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的全面性人才。大胆创设教学情境,利用社会的发展情况,开发一些新的教学模式。
创新性的课堂建设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创新性学习提供基础。语文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创新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具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识,同时还要提高读书的质量。在课堂上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比如,分组进行辩论赛,提高学生辩论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辩论的习惯,遇到问题敢于提出,并能够给予合理的解释,针对辩论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地引导,让学生能够从中展示初中生的魅力。
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创新能力
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首先学生对新鲜事物敏感,有强烈的求知欲,愿意主动融入教学活动。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通过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需找答案。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受真正的情感体验。
其次,让学生亲自参与制定学习计划,每节课要学什么,解决哪些问题,由师生共同商定。在分层学习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去哪一组,自己确定学习进度。
再次,在符合教学大纲的情况下赋予学生选择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权利。
最后,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做出调整,教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水平。学生在教室里能尽情地表现自己,使学习氛围情趣盎然,学生学习的激情、活力都能迸发出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解放思想,树立“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平台和空间,让学生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敢于想象,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1]赵彦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14)
[2]王卫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14)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初中语文创新教育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创新。新课改是初中语文教育发展地契机,同样也是一个挑战,只要初中语文教育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围绕语文创新教育开展教学工作,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让我国的初中语文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1、作朋友式的教师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但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成为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教师和蔼的面容,溫和的性情、语气会使学生没有压力,做到畅所欲言,这样学生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和水平,敢于讲出自己的观点。
2、作尊重学生的教师
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感受、观点和人格,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要让学生产生自信。例如,在课堂上学生不会回答或答错了问题时,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或用比较委婉的语气对学生进行鼓励:“再思考一下,能否换一个角度考虑?你说得不错,但还应该再具体一点……”千万不能训斥或嘲笑学生,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充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还给学生一个能自主发展、张扬个性的有效课堂,这样,学生创新的火花才能被点燃,才会有创新的欲望和激情。
二、拓宽语文教学的阵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但不能成为唯一的教学空间,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突破它的局限性。语文教学不外乎听、说、读、写、练,但这些方面的训练不能只限制在课堂内。教师要打破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室外,去感受语文更广阔的天地。例如在语文的听写训练上,因为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只凭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效果不是很理想。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学生走出校门,来到街上、广场等繁华的闹区,让学生做一次“文字清洁工”,让学生拿着笔和纸,记录下街头广告或标牌上的错字、别字,并让学生比赛一下,看谁发现得多,改得正确……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到非常兴奋。有的不时地在和其他学生进行比较,生怕自己落了后。通过这次做“文字清洁工”,学生意识到了写错别字的危害,以后在听课和作业中就引起了高度注意。
三、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发展和创新的空间
初中生善于想象和联想,喜欢阅读童话,有的学生还善于使用夸张等修辞方法编写童话,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发展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自由驰骋。这样,教师为学生创设了有利于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的空间,很好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为培养创新能力打下了基础。的确,创新离不开想象,缺乏足够的想象力,就很难谈创新。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思维正是创新的源泉,因此,语文教师在口语教学或写作教学中,都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保障。
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
生大胆创新,让学生主动去探讨问题。学生具有个体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成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出具有个性鲜明、富具魅力的创新性人才及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的全面性人才。大胆创设教学情境,利用社会的发展情况,开发一些新的教学模式。
创新性的课堂建设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创新性学习提供基础。语文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创新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具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识,同时还要提高读书的质量。在课堂上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比如,分组进行辩论赛,提高学生辩论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辩论的习惯,遇到问题敢于提出,并能够给予合理的解释,针对辩论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地引导,让学生能够从中展示初中生的魅力。
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创新能力
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首先学生对新鲜事物敏感,有强烈的求知欲,愿意主动融入教学活动。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通过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需找答案。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受真正的情感体验。
其次,让学生亲自参与制定学习计划,每节课要学什么,解决哪些问题,由师生共同商定。在分层学习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去哪一组,自己确定学习进度。
再次,在符合教学大纲的情况下赋予学生选择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权利。
最后,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做出调整,教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水平。学生在教室里能尽情地表现自己,使学习氛围情趣盎然,学生学习的激情、活力都能迸发出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解放思想,树立“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平台和空间,让学生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敢于想象,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1]赵彦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14)
[2]王卫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