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的生命性、生活性、生成性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fly_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剖析“小悦悦”事件的根源,它不仅拷问着人们的良知,也在让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反思:教育该往何处去?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想结合新课程的理念来具体谈谈。
  一、实施生命化的教学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育除了有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叶澜语)把教育提升到生命的层次,使教学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和感悟。这是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境界。
  教师应该关注、敬畏、提升生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认识养育生命、滋润生命让生命变得丰富、厚重的重要性。生命因为知识教学而美丽,教学过程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尊重的过程,是生命的自我展示、自我生成、自我超越的过程。为此,教师应该做到:
  1. 教师要有生命的意识。因为生命是无价的、不可逆的,是独特的、不可预测的,所以教师应具有生命感,敬畏生命。
  2. 给知识注入生命,使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用“生命”来学习知识、用经验来激活知识、用思维来建构知识、用想象来拓展知识、用智慧去批判知识、用心灵来感悟知识,从而让知识“活”起来,具有一定的个性化、智慧化和生命化。
  3. 创设生命化的课堂氛围。①自由氛围:解放学生的大脑、嘴巴和手脚;②民主氛围: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朋友,和学生休戚与共、感情相通;③宽松氛围:允许学生说错话、办错事,允许学生犯错误;④和谐氛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和睦相处。
  二、教学应回归现实生活
  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教学,才能具有生命力。为此,新课程教学应该向生活回归,教师应该做到:
  1. 强调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相融合。科学世界只是一个“营地”,生活世界才是真正的家!一堂好课不应孤立于生活之外,与学生的整体成长无关;好课应是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是学生人生旅途中的加工厂和加油站。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和意义之源。学生要在课堂上把握“真知”,就需要他们认真地探索和践行;要理解“真善”,他们就要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学生要在课堂上感悟“真美”,靠的是在生活中的体验和积累。
  2. 突破学科本位,改变学科内容。即要改变“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注重科学和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3. 摆正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间的关系。传统教育以间接经验为本位,忽视直接经验的地位和作用,使直接经验成为奴仆,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的分离和脱节,知识成为外在的牵累,知识越多心灵就越干瘪。因此要强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有机结合。
  4.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教师应通过教学中的经历、体验、探究、感悟,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把间接经验整合、充实再提升为直接经验,使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发展、升华,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因此,教师要认真做到:
  注重从生活实际引入课题。因为生活是课程资源的源泉,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①教学要从学生经验出发。教育家曾经说过,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即学生去过的地方,经历过的事情,思考过的问题,喜欢过的事物,只有这样,学生的智慧、思维、猜测、想象、情感、喜怒、哀乐才能淋漓尽致地在课堂上展现出来。②加强诚信教学。即教学的情境是真实的,教师的言行是真实的,学生的表现也是真实的。③淡化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设计、淡化教学中的纯艺术性追求
  打破传统教学“教学语言滴水不漏、教学环节天衣无缝、细节处理独具匠心、时间安排精确无误、教学运行波澜不惊”的所谓教学完美。宁愿要有缺陷的真实,不愿要虚假的完美!这才能让教师自由自在地上课,也才能让学生信服和自由自在地发展。
  三、考虑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
  生成性教学属于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及课程与生活的联系。“生命不能被保证”,学生的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教师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和预先设定的目标来限定和束缚学生的自由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主动地生成和发展。“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相对于“预设”而言,传统的教学强调一切都是预设好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环节,课上设置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等等,都事先设计好,一环扣一环,全都是围绕着如何教而展开的。过分的预设性,使教学变成了知识灌输的过程。而生成性的课堂,学生会生成新的想法和各种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理清学生的思想脉络和可能的走向,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与传统的预设式教学相比,动态生成教学显然有着更多的价值。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①提炼理论性知识中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生活性素材,预设融时代性与生活性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情境。②注重互动,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互动。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的英语基础十分薄弱。进入高中后,又不刻苦学习,混到高三,英语知识债越欠越多,部分学生欲对英语放弃学习,很多教师对此感到非常头痛。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如在高三英语教学中运用激励性的教学策略,定能奏效。  【关键词】高三英语 激励性教学 策略  高三学生肩负着繁重枯燥的高考复习任务,心理有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人人累得气喘吁吁,身心疲惫。部分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失去学习信心
英语课堂提问,作为英语课堂教学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形式,正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因为课堂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兴趣与好奇,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可帮助教师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理解的程度,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观点和态度。但英语课堂提问存在许多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提问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 提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了问答式教学的先河,创造了“问答式教学”是探究教学的雏形。而探究教学法是新课改倡导的主要教法和学法之一,作为数学老师,如何才能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经过实践与探索,“巧提妙问”是我实施探究教与学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现将我的做法介绍如下:  一、紧抓“三点”设问,优化数学课堂提问方式  要实现数学课堂“巧提妙问”,首先应明确教师提什么问题,应以什么方式提问?其次要
分析我国教材图书市场的特征,指出该市场存在刚性进入壁垒,导致教材图书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通过对教材图书市场并购效应的分析,提出我国教材图书市场并购的必要性,并运用生
【摘 要】新课标新课程下生物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首先课堂教学要有创新性,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学习,其次要与丰富的课外活动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 创新课堂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标新课程的实施,课改也随之开始,课改的目标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由被动性接受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的转变。实施素质教育也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生物学是集实验性,实践性
在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下,初中化学中的多数教学方式与观念都发生巨大的变化。习题讲评课作为一种重要课型被逐渐引入到初中化学的课程教学之中,这对于矫正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