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ongjia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但中学生的英语作文普遍存在拼写错误、时态句意混乱或者语法错误等现象,而且很难短时间内能得到改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堂上活用教材,有计划地、一步步地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措施,提高其写作能力。
  一、课堂提问,由浅入深
  在课堂上,提问是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检测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传统作文教学法只会要求学生就不同话题不断操练,根本不注重引导,效果不佳,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提问策略,由浅入深,先让学生就问题作答,再把答案连线成为一篇小短文,训练学生的作文思维。例如在教学“family lives”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对话:
  T:How do you think of your parents?
  S: They are great.
  T: What would they do when you are in trouble?
  S: They always cheer me up and tell me never give up.
  T: So what would you do to return their kindness?
  S: I will study harder and try to be better in the future.
  这样由浅入深的引导既是对知识点的巩固,也是对语言准确性的培养,在不经意间慢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英语作文就是要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出自己心中所想,写作内容要引发起学生共鸣,让学生在围绕教材实际生活进行写作,学以致用,教师不拘泥于讲解知识,灵活运用教材,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的同时也能锻炼到英语写作能力。
  二、课文改写,不拘一格
  改写课文是指对教材文章的式样,文体或者句式等基本形式进行改编,重在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行文脉络,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时的条理性和流畅性。改写课文形式多样,教师还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薄弱点设计改写点,使教材成为锻炼学生作文能力的导向。
  例如,如果学生对人称和动词形式的掌握还不够熟练,教师在教学课文“A letter from a pen friend ”一课时,可以要求学生在堂上把课文中的第一人称表述变为第三人称叙述的形式。教师可以特别注重学生表述时的人称和所搭配动词形式是否一致,以此来检测学生易错的原因,通过讲解点拨提高学生的敏感度,学生文章的准确性也可随之增强。
  又如,在教学课文“Dealing with trouble”时,要求学生把教材课文中的过去时转变为未来时,加强学生对时态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课文“Nobody wins”时,将文段对话转变为叙述性材料,提高学生的文段组织能力和编排能力。
  改写课文既无特别形式也无特别限定条件,简单易行,最适合在堂上作训练学生行文能力之用。除了“主干”,作文的“枝丫”写作也至关重要。即使文章立意明确,句型高级,详略得当,但是时态混乱,单复数不注意,人称表述不当也会令文章大打折扣。而活用教材,改写课文的训练就如同修剪作文“枝丫”,让文章锦上添花。
  三、课业撰文,词句成篇
  连词成句,组句成篇是写作训练最基本的方法,用来训练学生对句子结构的掌握,辨析英语与中文表达形式上的异同。而要达到良好教学效果,连词成句,组句成篇必须按照一个有序的梯度循序渐进,与课文推进的方向一致,而且单词句法也是教材中最常见,最鲜活的内容,所以可以把连词成句,组句成篇这一写作训练基本方法应用到课堂上。
  例如,七年级可设置以下题目:连词成句
  want, go, I, to, hiking (I want to go hiking.)
  by, I, usually, to, go ,school, bike (I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bike.)
  八年级可设置以下题目:连词并用词的适当形式组成一个正确的句子
  1. the, go, to, we, yesterday, garden (They went to the garden yesterday.)
  2. we, by, the, learn, end, 500, English, last, sentence, of, year
  (We had learned 500 English sentences by the end of last semester.)
  而初三除了连词成句,组句成篇外,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五句连说等方式活用教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例如,在牛津教材9BUnit4中教授课文a great person后就可以以“a person”为话题,让学生五人为一组,每人说一句,五人连说组成一篇小短文。
  教师从教材出发,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一步步从连词,组句,改时态语态到组成文章,不密集训练也不疏于教练,给学生营造合适的氛围,在此,学生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和对英语写作的厌恶情绪,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描述、形成创造性写作能力。
  教师应该结合教材,配以合适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作文撰写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找出薄弱环节,逐个击破,成为有效的写作者。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也成了众多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做好二者的衔接工作,除了要对两阶段数学内容的差别充分掌握之外,还要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鉴于此,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探讨怎样有效衔接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的教育,进而更好地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充分掌握初中、
本文研究了一步法高效制备核稳定的高分子胶束。通过在两种嵌段共聚物的混合溶液中简单的交联两种嵌段共聚物PEO-b-P2VP(poly(ethyleneoxide)-block-poly(2-vinylpyridine))
芳香聚酰亚胺是一类综合性能优异的功能性聚合物,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工业、复合材料和膜分离等高技术领域。同一般聚酰亚胺相比,含氟聚酰亚胺由于具有具有低吸湿性、低
近几十年来制药工业和医疗条件得到了飞速发展,非甾体类药物作为一种新关注污染物,通过人体排泄、丢弃以及制药废水等途径以痕量水平存在于水体中,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生命健康产生潜在的影响。本论文将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应用于非甾体类药物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80的定性定量检测,同时设计出荧光分子[Ru(dphphen)3](C104)2的制备方法,并通过聚合物包埋法测定水中溶解氧含量,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
本文首次采用稀土配位高分子(如水杨酸)作为稀土发光物种的前驱体,创立原位复合多元多功能稀土配位高分子/无机高分子/有机高分子复合前驱物制备稀土微纳米发光体的系统路线.
分子识别是超分子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对中性分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识别。其中阴离子识别较前两者发展相对迟缓,有待于丰富和发展新型的识别体系。 本论文以带状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稀土硅胺基化合物的固载化对其在醛的Tishchenko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并考察了稀土硅胺基化合物在一些重要的腈的转化反应中的应用,主要创新性如下
碳纳米复合材料有机结合了碳和纳米微粒两者优异的性能,因此在能量存储与转换、药物运载、环境、催化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目前碳纳米复合材料通常基于己制备的纳米碳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液相合成,存在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均匀性差、纳米微粒易团聚等缺点,因此,寻求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制备尺寸均匀、分散性高的碳纳米复合材料是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论文以有机阴离子插层层状氢氧化物为单一前驱体,经一步固态热解可
阳离子聚合物乳液用作絮凝剂,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阴离子和非离子型絮凝剂不可比拟的作用,同时它在胶粘剂、水性涂料、织物处理、纸张添加剂等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