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但中学生的英语作文普遍存在拼写错误、时态句意混乱或者语法错误等现象,而且很难短时间内能得到改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堂上活用教材,有计划地、一步步地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措施,提高其写作能力。
一、课堂提问,由浅入深
在课堂上,提问是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检测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传统作文教学法只会要求学生就不同话题不断操练,根本不注重引导,效果不佳,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提问策略,由浅入深,先让学生就问题作答,再把答案连线成为一篇小短文,训练学生的作文思维。例如在教学“family lives”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对话:
T:How do you think of your parents?
S: They are great.
T: What would they do when you are in trouble?
S: They always cheer me up and tell me never give up.
T: So what would you do to return their kindness?
S: I will study harder and try to be better in the future.
这样由浅入深的引导既是对知识点的巩固,也是对语言准确性的培养,在不经意间慢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英语作文就是要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出自己心中所想,写作内容要引发起学生共鸣,让学生在围绕教材实际生活进行写作,学以致用,教师不拘泥于讲解知识,灵活运用教材,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的同时也能锻炼到英语写作能力。
二、课文改写,不拘一格
改写课文是指对教材文章的式样,文体或者句式等基本形式进行改编,重在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行文脉络,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时的条理性和流畅性。改写课文形式多样,教师还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薄弱点设计改写点,使教材成为锻炼学生作文能力的导向。
例如,如果学生对人称和动词形式的掌握还不够熟练,教师在教学课文“A letter from a pen friend ”一课时,可以要求学生在堂上把课文中的第一人称表述变为第三人称叙述的形式。教师可以特别注重学生表述时的人称和所搭配动词形式是否一致,以此来检测学生易错的原因,通过讲解点拨提高学生的敏感度,学生文章的准确性也可随之增强。
又如,在教学课文“Dealing with trouble”时,要求学生把教材课文中的过去时转变为未来时,加强学生对时态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课文“Nobody wins”时,将文段对话转变为叙述性材料,提高学生的文段组织能力和编排能力。
改写课文既无特别形式也无特别限定条件,简单易行,最适合在堂上作训练学生行文能力之用。除了“主干”,作文的“枝丫”写作也至关重要。即使文章立意明确,句型高级,详略得当,但是时态混乱,单复数不注意,人称表述不当也会令文章大打折扣。而活用教材,改写课文的训练就如同修剪作文“枝丫”,让文章锦上添花。
三、课业撰文,词句成篇
连词成句,组句成篇是写作训练最基本的方法,用来训练学生对句子结构的掌握,辨析英语与中文表达形式上的异同。而要达到良好教学效果,连词成句,组句成篇必须按照一个有序的梯度循序渐进,与课文推进的方向一致,而且单词句法也是教材中最常见,最鲜活的内容,所以可以把连词成句,组句成篇这一写作训练基本方法应用到课堂上。
例如,七年级可设置以下题目:连词成句
want, go, I, to, hiking (I want to go hiking.)
by, I, usually, to, go ,school, bike (I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bike.)
八年级可设置以下题目:连词并用词的适当形式组成一个正确的句子
1. the, go, to, we, yesterday, garden (They went to the garden yesterday.)
2. we, by, the, learn, end, 500, English, last, sentence, of, year
(We had learned 500 English sentences by the end of last semester.)
而初三除了连词成句,组句成篇外,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五句连说等方式活用教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例如,在牛津教材9BUnit4中教授课文a great person后就可以以“a person”为话题,让学生五人为一组,每人说一句,五人连说组成一篇小短文。
教师从教材出发,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一步步从连词,组句,改时态语态到组成文章,不密集训练也不疏于教练,给学生营造合适的氛围,在此,学生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和对英语写作的厌恶情绪,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描述、形成创造性写作能力。
教师应该结合教材,配以合适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作文撰写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找出薄弱环节,逐个击破,成为有效的写作者。
一、课堂提问,由浅入深
在课堂上,提问是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检测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传统作文教学法只会要求学生就不同话题不断操练,根本不注重引导,效果不佳,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提问策略,由浅入深,先让学生就问题作答,再把答案连线成为一篇小短文,训练学生的作文思维。例如在教学“family lives”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对话:
T:How do you think of your parents?
S: They are great.
T: What would they do when you are in trouble?
S: They always cheer me up and tell me never give up.
T: So what would you do to return their kindness?
S: I will study harder and try to be better in the future.
这样由浅入深的引导既是对知识点的巩固,也是对语言准确性的培养,在不经意间慢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英语作文就是要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出自己心中所想,写作内容要引发起学生共鸣,让学生在围绕教材实际生活进行写作,学以致用,教师不拘泥于讲解知识,灵活运用教材,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的同时也能锻炼到英语写作能力。
二、课文改写,不拘一格
改写课文是指对教材文章的式样,文体或者句式等基本形式进行改编,重在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行文脉络,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时的条理性和流畅性。改写课文形式多样,教师还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薄弱点设计改写点,使教材成为锻炼学生作文能力的导向。
例如,如果学生对人称和动词形式的掌握还不够熟练,教师在教学课文“A letter from a pen friend ”一课时,可以要求学生在堂上把课文中的第一人称表述变为第三人称叙述的形式。教师可以特别注重学生表述时的人称和所搭配动词形式是否一致,以此来检测学生易错的原因,通过讲解点拨提高学生的敏感度,学生文章的准确性也可随之增强。
又如,在教学课文“Dealing with trouble”时,要求学生把教材课文中的过去时转变为未来时,加强学生对时态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课文“Nobody wins”时,将文段对话转变为叙述性材料,提高学生的文段组织能力和编排能力。
改写课文既无特别形式也无特别限定条件,简单易行,最适合在堂上作训练学生行文能力之用。除了“主干”,作文的“枝丫”写作也至关重要。即使文章立意明确,句型高级,详略得当,但是时态混乱,单复数不注意,人称表述不当也会令文章大打折扣。而活用教材,改写课文的训练就如同修剪作文“枝丫”,让文章锦上添花。
三、课业撰文,词句成篇
连词成句,组句成篇是写作训练最基本的方法,用来训练学生对句子结构的掌握,辨析英语与中文表达形式上的异同。而要达到良好教学效果,连词成句,组句成篇必须按照一个有序的梯度循序渐进,与课文推进的方向一致,而且单词句法也是教材中最常见,最鲜活的内容,所以可以把连词成句,组句成篇这一写作训练基本方法应用到课堂上。
例如,七年级可设置以下题目:连词成句
want, go, I, to, hiking (I want to go hiking.)
by, I, usually, to, go ,school, bike (I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bike.)
八年级可设置以下题目:连词并用词的适当形式组成一个正确的句子
1. the, go, to, we, yesterday, garden (They went to the garden yesterday.)
2. we, by, the, learn, end, 500, English, last, sentence, of, year
(We had learned 500 English sentences by the end of last semester.)
而初三除了连词成句,组句成篇外,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五句连说等方式活用教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例如,在牛津教材9BUnit4中教授课文a great person后就可以以“a person”为话题,让学生五人为一组,每人说一句,五人连说组成一篇小短文。
教师从教材出发,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一步步从连词,组句,改时态语态到组成文章,不密集训练也不疏于教练,给学生营造合适的氛围,在此,学生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和对英语写作的厌恶情绪,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描述、形成创造性写作能力。
教师应该结合教材,配以合适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作文撰写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找出薄弱环节,逐个击破,成为有效的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