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诗性特质,引领童心飞扬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9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可感情境,在氛围浸润下诗意涌动


  童诗,是诗人以儿童的视野在特有情境之下的触景之语。儿童欲想走进诗人的艺术世界,就需要营造真实可感的认知情境,触动学生的内在情感,为儿童创设迈进儿童诗歌内核的切入口。同时,童诗的基点是儿童,情境的创设需要契合优美而极富童真的要求。事实上,童诗是儿童的语言,彼此之间存在天然的内在联系,就需要在契合学生思维特点的基础上,从音效、颜色、动感等方面创设情境,营造真切的认知场景和赏读诗的艺术氛围,让学生融入情境中,激荡学生隐藏的真实童心。
  教学部编版一上《四季》这首小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季鲜明的特征,理解诗歌表达的意蕴,教师可以借助多种形式和手段创设真实可感的情境。首先,紧扣诗歌选择的每个季节最典型的事物,为学生展现以下的图片:绿意盎然的草芽、活泼可爱的小鸟、生机旺盛的荷叶、橙黄饱满的麦穗、富有生趣的雪人,让学生在细致观察与体悟回味的过程中感受一年中每个季节不同的特色。随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形象的声效文件:唧唧啾啾的鸟叫声、呱呱呱呱的蛙鸣声、风吹谷穗的沙沙声……教师借助自身语言的渲染和媒体信息的运用,让学生在亲切可感的声音中,将身心意识流淌在文本之中,感受季节独有的魅力。这时,再相机补充《春天在哪里》《夏天到来虫虫飞》《秋天的颜色》《我和冬爷爷赛跑》等关于季节的童诗诵读,带领学生走进一年四季的美妙景色之中,为学生打造了一片契合童诗品读的氛围,打开了儿童的情感发展之门,让学生在匹配情境的浸润之下,诗心荡漾,一首首小诗跃然纸上。

二、强化多元诵读,在涵泳感知中丰富体验


  诗歌原本就是语言的艺术,童诗自然也是如此。作为诗歌中独具魅力的一个分支,儿童诗歌有着一般诗歌鲜明的外显形式,彰显出鲜明的韵律和节奏,是非常适合儿童阅读的一种文学体裁。著名儿童诗人林良认为儿童诗歌是“浅语的艺术”,虽然体裁短小精悍、语言浅近,但这并不意味着童诗就是淡而无味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扎实的形象中获取情感的体验,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如《小小的船》这首简单的儿童小诗,没有太多的生硬词语和冷僻字眼,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初读感知并没有太大的障碍。教师引领学生初读过程中,运用“/”的符号对诗歌中的语句划分节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童诗语言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感。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领学生在自主朗读和小组赛读的形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弯弯的月儿究竟是怎样的?这艘“小小的船儿”在深蓝的夜空中干什么呢?你如果坐在上面,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随后,为学生播放了儿童歌曲《小小的船》,音乐的旋律伴随着学生内在的诗心一起飘荡。很多孩子内心的思维被充分释放:我如果能够坐在月亮般的小船上,我会开着它在广阔的夜空中到处游玩,去找找嫦娥阿姨,和她的小白兔玩耍;我会驾驶着这艘小船,去摘下满天的星星,把这些星星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伙伴……教师给予了学生自由而广阔的空间,引领学生多层次地朗读,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诗歌的内蕴点上。孩子的意识被充分激活,他们肆意的想象与体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除了课上多层次的朗读引领,教师还应每天适时适度地带领学生多元诵读。我校的“宽阅读”提出:早上“诵读1+1”、午间“经典诵读”、回家“亲子共读”。教师要让诵读内容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倾听自己的声音,形成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童诗那富有节奏的音律美,童真童趣的语言,很容易使学生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中去,产生很强的形象感和画面感,进而在涵泳感知中丰富其体验。

三、依托核心词句,在体悟品析中童心激荡


  教师应紧扣诗歌中关键性的核心词句,复现诗人意识中的艺术画面,体悟诗歌蕴藏的情韵,调动学生多重感官充实饱满性的画面。
  如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这首儿童诗歌时,教师引领学生紧扣课文中的核心语句展开了这样的教学。首先,教师抓住诗歌开篇的“下雪啦,下雪啦!”让学生从语句中的两个“啦”字,感受文本诗人蕴藏在文字中的激动与兴奋之情,组织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悟诗歌表达出来的浓烈情感。其次,教师出示语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教师相机引领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场景,并思考:“小鸡”与“竹叶”“小狗”与“梅花”“小鸭”与“枫叶”“小马”与“月牙”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洞察雪地里的这些“画作”,其实正是小动物们的“脚印”。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次引领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經验,尝试将诗歌中四个“画”字分别换上一个动词,你打算用什么?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动词积累量,更需要具备丰厚生活经验的积淀。教师正是紧扣诗歌表达的紧要之处和诗歌内在形成的表达空白,引领学生在想象中创造,在体悟中品析。

四、链接实际生活,在模仿创编中诗性飞扬


  有人说过,儿童诗歌是最贴近儿童心理和认知的文学艺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就指出:“儿童的思维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思维。”他们有鲜明的自我认知意识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天生的诗人。因此,儿童诗的教学不仅要以阅读、品鉴的视角体悟与学习,同时也需要点燃学生内心的火苗。他们内在的诗情一旦被充分激活,就可以创造出精彩纷呈的诗歌。因此,教师就需要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创意抒发,让学生创编童诗时真正做到童言无忌,童心飞扬。
  如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一篇短小的儿童诗《小白兔》。教师引领学生读通、读顺这首童诗之后,组织学生观察小白兔的图片,相机思考:诗人主要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小白兔的呢?学生在交流中,分别从“穿皮袄”明白了小白兔的毛色,从“耳朵长,尾巴小”知道了诗人描写了小白兔的外形,从“三瓣嘴,胡子翘”等知道作者主要描写了小白兔与其他小动物最大的区别。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生活中,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学生在交流中不仅明确了自己喜欢的动物,更说出了喜欢的理由。随后,教师提出了诗歌创编的要求:模仿诗歌中描写小白兔的方法,选择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展开描写。这一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对学生的创作提出过高的要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意识,对独有的一些童趣认知深入感知,引导孩子诗意地表达和创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充分发挥了教材诗歌的引领示范作用,为学生搭建了丰富的练笔渠道,让孩子在读写中体验语言的奇妙、想象的飞驰、情感的寄托,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好的童诗能发掘孩子的诗情,好的童诗教学需要营造读诗和赏诗的情境,引领学生读出诗歌独有的节奏和韵律,并借助丰富鲜明的意象感受优美的意境,真实感受蕴藏在诗歌中那份纯真而丰富的情感,从而在实践练笔的契机中,让学生的诗性表达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一、拼音教学的思考  语文课程是一门工具性课程,拼音是这门课程的重要内容。拼音是工具中的工具,是学生认识新字词的拐杖。因此,以前各版本的语文教材,拼音是一年级上学期第一个内容,期待学生在学好拼音的基础上认识更多的汉字,更好地学习语文这门课程。  回顾以往的一年级语文教学,稚嫩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这个熟悉的环境来到小学这个新空间,一切还没有适应,却要马上面对知识性学科的轮番考验,尤其是拼音。这些小蝌蚪似
期刊
自2007年我国开始重新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至今,已从6所部属师范院校发展到多家地方院校都在积极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以福建省自2015年起推行的地方性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为例
我对故乡的落日有一种几近执拗的眷恋。几年前,我曾为求学踏上离家的路,自此见过数次异乡的落日。丘陵上的黄昏,汲草总是紧紧地贴着地面,笼着一层水汽,映着略显苍茫的大地,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生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时强调:“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下面我以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萧乾的散文《枣核》一文为例,谈谈如何将情感主线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之中。  《
期刊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像式思维工具,具有图文并重,将人脑思维形象化的优势.作文教学引入思维导图,既有助于扩宽学生思路,唤醒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又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思维
宁静的夜,静得出奇;深黑的天,繁星点点。我倚在河边的柳下,仰望星空,无聊地数着星星。时常闭上眼睛,享受着这潺潺水声。惬意,曼妙。柳条,摇曳着,拂过我的脸颊,不经意间被触醒
在传统教学中,课本教材就是指挥棒,不注重阅读的拓展和延伸.在新课改的推动之下,群文阅读正在兴起,让学生的阅读视野打开.这篇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
与老家相比,深圳的冬天,是如此平淡。微凉,微凉,是冬日的早晨;微热,微热,是平淡的中午。去年,也是一个冬日微热的中午,我与爸爸就坐在阳台的小椅子上。我用手撑着脸,望着阳台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其教育管理十分重要,除了学校日常教学之余,更需要对其课外阅读的习惯进行不断培养,由于一定现实条件的限制,往往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习
以System View软件作为仿真设计的工具,构建AM/DSB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系统模型,给予模块合理的参数设置,通过System View分析窗口观察波形及频谱图,更为直观的体现AM/DSB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