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其内容广泛、涉及學科众多、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生态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对生态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了初步探讨,以期为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其实质是研究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的规律与调控机制的科学。生态学课程主要包括从生物个体到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不同组织水平的研究对象,涉及到数学、物理、动植物学土壤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气象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实用性,不仅涉及自然科学,还涉及到析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等内容。随着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口益加剧,全球变化及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使得生态学成为解决当前世界各国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有力武器,也使生态学日益成为指导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学科。该学科是生物类专业、环境类专业和资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生态学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应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和从事生态管理的基本技能,而且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并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生态伦理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因此,生态学教学是农林院校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
目前,传统的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往往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理论教学为主而轻实验教学、重知识传授而轻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重传统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将前沿和热点问题融入课题、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等,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对生态学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均未能充分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院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笔者在生态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1.深入挖掘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生态学课程教学的基木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有关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但是,传统的生态学教材内容广泛、知识分布相对较为零散,学生学习时不易抓住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学生理顺知识层次结构。尽答目前多数生态学教材在内容上是按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和现代生态学的顺序编排的,但学生在刚学习这门课程时,不一定能理解和看透这种层次结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开始及讲到每个层次结构时,要反复强调教学内容上的这种脉络关系,让学生一目了然。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层次结构上,紧扣知识点,形成问题链,精讲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理解和掌握生态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在理顺知识层次结构的基础上,优化教学内容。目前,已出版的生态学教材很多,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编写风格与编写技巧上各有所长,内容上也各有所侧重。所以,任课教师要打破针对一本指定教材进行教学活动的传统教学框架,应该选取一本主要教材和几本主要参考教材,博采众家之长,根据不同专业来删减或增添内容,提炼出适合不同专业的教学讲义。同时,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融入与之相关的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热点问题。比如,在讲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碳循环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补充温室效应、节能减排等热点问题和碳交易、碳汇的相关研究成果。
2.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应尽量多用几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能力,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讲授法是最为传统的教学方法,适合用于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说明原理。教师在讲述中需要有目光的接触和恰当的手势,还应增加互动式、案例式、提问式教学方法,恰如其分的幽默也能帮助教师将讲述的概念更生动地表达出来。在提问式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回答往往能反映其对新知识、新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回答问题,学生也能加深对相关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发表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恰当的发表资料,学生用语言来表达信息、思想与情感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边思考边叙述和边示范的发表能力,同时学生之问容易产生活泼与共鸣的气氛。小组研讨法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起讨论课程中的问题学生在小组中有较多发表意见的机会,彼此分享各人的意见与独到的见解,然后得出问题的研讨结论,再和其他小组的同学分享。在生态学的教学中,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特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的内容可以采用讲授法,种群间相互作用的内容可以采用小组研讨法,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内容就可以采用发表教学法。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不少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生态学内容广泛,生态学发展迅速,新的信息日新月异,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任课老师难以在短时间内,把大量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生态学的教学重点应从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方向转变。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简明扼要地介绍当前生态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与进展,指导学生应用网络获取更多的生态学信息。另外,多媒体技术逐步推广使用,预示着“粉笔加黑板”的时代即将结束,传统的教学手段己很难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文字、图像、数字和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制作多媒体教材,提高教材的吸引力,改变传统的“平面教学”,开展“立体教学”,可以交叉使用视频、VCD、图片、照片、实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生物群落演替模型、碳循环、氮循环等模型的讲解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有助于学生直观了解动态变化的内涵利用丰富多样的图片展示群落的各种结构和外貌特征,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生动形象的环境资源科教片及视频资料,可使学生对抽象的内容不再感觉乏味,使一些知识变得具体化、清晰化,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加深了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授课效率和教学效果。 4.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对于增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均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生态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及实习场地的条件等,在野外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具有探索性和综合性的实习内容,并尽可能让学生的野外实践活动内容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常见生态学野外观测仪器的使用操作技能、生态环境因子的野外观测技术与基本方法、植物种群与群落调查方法等,使学生具备常见生态指标的实地调查与观测的能力。目的是通过野外调查和观测,对生态学基本的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实践演练,认识从大自然获取生态学知识的基本途径和常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钻研、勇于创新的素质和能力。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探讨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高校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生态学是一个内容十分庞大的学科体系,研究内容涉及不同领域和尺度,因其内容广泛、涉及学科众多、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等特点,而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要应用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溶入新的思想,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考核机制的客观化。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宗旨,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创新型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杨持.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侯颖.基于综合素质培养的高校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读与写杂志,2012,9(4):70-73.
[4] 李素英.地理教育中的生态学教学初探[J].内蒙占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6(6):90-92.
[5] 庞玮,王开勇,杨乐,等.对生态學教学改革的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6):83-84.
[6] 胡正华,陈书涛,李琪.提高《生态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33):449.
[7] 卢杰.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J].西藏教育,2010,(5):51-53.
【关键词】生态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其实质是研究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的规律与调控机制的科学。生态学课程主要包括从生物个体到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不同组织水平的研究对象,涉及到数学、物理、动植物学土壤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气象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实用性,不仅涉及自然科学,还涉及到析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等内容。随着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口益加剧,全球变化及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使得生态学成为解决当前世界各国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有力武器,也使生态学日益成为指导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学科。该学科是生物类专业、环境类专业和资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生态学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应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和从事生态管理的基本技能,而且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并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生态伦理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因此,生态学教学是农林院校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
目前,传统的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往往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理论教学为主而轻实验教学、重知识传授而轻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重传统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将前沿和热点问题融入课题、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等,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对生态学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均未能充分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院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笔者在生态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1.深入挖掘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生态学课程教学的基木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有关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但是,传统的生态学教材内容广泛、知识分布相对较为零散,学生学习时不易抓住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学生理顺知识层次结构。尽答目前多数生态学教材在内容上是按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和现代生态学的顺序编排的,但学生在刚学习这门课程时,不一定能理解和看透这种层次结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开始及讲到每个层次结构时,要反复强调教学内容上的这种脉络关系,让学生一目了然。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层次结构上,紧扣知识点,形成问题链,精讲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理解和掌握生态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在理顺知识层次结构的基础上,优化教学内容。目前,已出版的生态学教材很多,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编写风格与编写技巧上各有所长,内容上也各有所侧重。所以,任课教师要打破针对一本指定教材进行教学活动的传统教学框架,应该选取一本主要教材和几本主要参考教材,博采众家之长,根据不同专业来删减或增添内容,提炼出适合不同专业的教学讲义。同时,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融入与之相关的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热点问题。比如,在讲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碳循环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补充温室效应、节能减排等热点问题和碳交易、碳汇的相关研究成果。
2.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应尽量多用几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能力,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讲授法是最为传统的教学方法,适合用于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说明原理。教师在讲述中需要有目光的接触和恰当的手势,还应增加互动式、案例式、提问式教学方法,恰如其分的幽默也能帮助教师将讲述的概念更生动地表达出来。在提问式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回答往往能反映其对新知识、新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回答问题,学生也能加深对相关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发表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恰当的发表资料,学生用语言来表达信息、思想与情感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边思考边叙述和边示范的发表能力,同时学生之问容易产生活泼与共鸣的气氛。小组研讨法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起讨论课程中的问题学生在小组中有较多发表意见的机会,彼此分享各人的意见与独到的见解,然后得出问题的研讨结论,再和其他小组的同学分享。在生态学的教学中,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特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的内容可以采用讲授法,种群间相互作用的内容可以采用小组研讨法,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内容就可以采用发表教学法。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不少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生态学内容广泛,生态学发展迅速,新的信息日新月异,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任课老师难以在短时间内,把大量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生态学的教学重点应从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方向转变。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简明扼要地介绍当前生态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与进展,指导学生应用网络获取更多的生态学信息。另外,多媒体技术逐步推广使用,预示着“粉笔加黑板”的时代即将结束,传统的教学手段己很难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文字、图像、数字和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制作多媒体教材,提高教材的吸引力,改变传统的“平面教学”,开展“立体教学”,可以交叉使用视频、VCD、图片、照片、实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生物群落演替模型、碳循环、氮循环等模型的讲解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有助于学生直观了解动态变化的内涵利用丰富多样的图片展示群落的各种结构和外貌特征,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生动形象的环境资源科教片及视频资料,可使学生对抽象的内容不再感觉乏味,使一些知识变得具体化、清晰化,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加深了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授课效率和教学效果。 4.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对于增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均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生态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及实习场地的条件等,在野外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具有探索性和综合性的实习内容,并尽可能让学生的野外实践活动内容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常见生态学野外观测仪器的使用操作技能、生态环境因子的野外观测技术与基本方法、植物种群与群落调查方法等,使学生具备常见生态指标的实地调查与观测的能力。目的是通过野外调查和观测,对生态学基本的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实践演练,认识从大自然获取生态学知识的基本途径和常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钻研、勇于创新的素质和能力。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探讨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高校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生态学是一个内容十分庞大的学科体系,研究内容涉及不同领域和尺度,因其内容广泛、涉及学科众多、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等特点,而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要应用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溶入新的思想,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考核机制的客观化。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宗旨,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创新型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杨持.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侯颖.基于综合素质培养的高校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读与写杂志,2012,9(4):70-73.
[4] 李素英.地理教育中的生态学教学初探[J].内蒙占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6(6):90-92.
[5] 庞玮,王开勇,杨乐,等.对生态學教学改革的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6):83-84.
[6] 胡正华,陈书涛,李琪.提高《生态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33):449.
[7] 卢杰.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J].西藏教育,2010,(5):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