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天津市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调查法,以权威的评估职业倦怠的工具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Alpha在0.73~0.86)对天津市属的55所二、三级医院的548名护士进行职业倦怠问卷调查。该问卷包含22个条目,共3个维度: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EE)、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DP)和成就感降低(Personal Accomplishment,PA)。采用Likert 7级评分(0~6分),其中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严重;成就感得分越低、倦怠程度越严重。将天津市护士的职业倦怠得分与Maslach等对美国1 104名医务人员的测评常模(M氏常模)进行对比,同时将结果与杭州市的一项1 285名大样本调研数据进行比较。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箱式图制作、t检验、χ2检验分析等。
结果天津调研对象以三级医院护士为主(67.52%),以内外科护士居多(77.19%),学历以大专为主(50.18%),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34.85%;护师及护士职称者分别占40.15%和30.11%;调查对象以工作≤5年的护士为主,占65.33%。在与美国M氏常模的对比中,在EE方面本市护士与美国医护人员调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P和PA值均低于美国医护人员(均P<0.05),表明本市护士去人格化程度低于美国医护人员,但是个人成就感不如美国医护人员强。与杭州市1 285名调研数据比较,在EE、DP和PA 3方面,本市护士与杭州市护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EE和DP程度低于杭州市,PA高于杭州市(均P<0.05)。护士职业倦怠检出率与杭州市大样本数据比较显示,本市护士的职业倦怠总检出率为63.14%,低于2013年杭州市的调查结果(70.44%);按轻、中、重度职业倦怠分类进行比较,本市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低于杭州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市护士的去人格化程度低于美国医护人员,但个人成就感不如美国医护人员强,可能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有关;本市护士工作成就感较低,可能与我国护士感知到的社会地位低、福利待遇较低、继续深造及晋升的机会少、护士的个人价值得不到肯定有关;本市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低于杭州市,可能受南北地域差异以及人文差异的影响。护患关系、护理专业的发展及工作本身因素,包括团队合作、医护关系、内部管理机制、工作自主性、职业拓展等护理专业特性的工作环境是影响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