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大量的概念或结论都是通过严谨的实验得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对学生学好初中物理意义重大。同时初中物理学习又具有生活化、应用化、形象化等诸多特点,生活中许多物理问题或物理现象都可以在初中物理课本中找到答案,借助生活实际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物理、学习物理,还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物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例教学 生活化策略
传统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大多都是遵照教材,学生通过早已既定的实验步骤获得一个可以从书本上直接得到的实验结论,既无问题发现、质疑过程,实验结论又无着落点,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到的仍然只是知识点本身,不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而开展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教学则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教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物理知识、学习物理知识,又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解决生活问题,让生活成为学生广阔的学习平台。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初中生生活经验及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求,探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开展策略。
一、运用生活资源
开展生活化的实验教学就必定离不开生活化资源的支持,只有将各类生活化资源恰当运用至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这一主题教学才能算是成功的。生活化教学资源有多种,如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易被忽视的物理现象、生活应用等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教学艺术,不断发掘、运用各式各样的生活资源,以此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高。
例如在教学《串联与并联》一节时,教师可以将生活现象作为物理学习的突破口,从生活中常用的插座入手,每个插座上接一个插座与若干电灯泡,连接电源,再依次拔掉某些电灯泡或插座,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再拆开插座,画出简化后的电路图,结合生活经验,学生便能很好地理解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差异,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及安全用电埋下伏笔。物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要有心发掘,一定能为实验教学提供帮助与支持。
二、充分发掘教材
教材是教学开展的基础,倘若实验教学脱离教材,那么无疑是空中楼阁。生活化的前提是要充分发掘教材,找到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共通之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妥善处理好教材资源与生活资源的矛盾之处,既不能舍本逐末,将生活资源充斥于整间课堂,导致教材无用武之地,又不能过于谨小慎微,让生活化教学落不到实处。
例如在教学《摩擦力》一节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着手,结合教材中内容,先向学生解释摩擦力的概念及定义,再给学生进行试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选择几块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如纸面、布片、地板、木板等,再用一个简易滑道,在同一高度释放小球,观察在不同材料上小球滑动的距离差异。教师再结合生活现象,如同样大小的力踢足球,为什么踢足球时足球在草坪上滚一段距离后便不再运动,而在马路上却能运动很远,学生联系这一生活现象,结合教材及教师开展的演示实验,便能够很好地理解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大小主要与哪些条件有关等知识要点。
三、创建生活化情境
创建生活化情境是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也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一个步骤。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止是指教师要用生活中的事物或问题来开启教学,如前面摩擦力问题情境,更要将理论知识作为解决生活问题的依据,使实验结论、实验成果落到实处,探讨这一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何种生活实际问题,以此提高教学实效。
例如在通过实验验证完摩擦力性质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根据摩擦力性质,我们在生活实践中什么地方要增加这些性质的影响,在什么地方要减少这些性质的影响?通过问题引导,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上写下自己的见解,不设定正确答案,合理即可。
四、课后实践生活化
物理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中,一方面,课堂上的物理实验都可以对其进行延伸,让学生探寻更为广阔的物理学习天地,另一方面,许多趣味物理小实验都可以由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某些生活窍门或事物原理。同时学生也可以验证自己的想法,利用课堂所学物理知识解决许多生活问题。
例如在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这一知识要点时,教师可以先展示色光的混合,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探究颜料混合后的色彩变化规律,尝试用红、黄、蓝(品红、黄、青)三种颜料调出“彩虹”,并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各颜色形成原理。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后实验,将实验、将物理学习课堂搬到课外,以此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
结语
实验作为初中物理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能够拉近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学習积极性,多方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进而使教学质量获得长足提高。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发展角度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玉英. 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研究[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2).
[2] 王俊杰. 感受生活中的知识——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探讨[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11).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城厢中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例教学 生活化策略
传统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大多都是遵照教材,学生通过早已既定的实验步骤获得一个可以从书本上直接得到的实验结论,既无问题发现、质疑过程,实验结论又无着落点,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到的仍然只是知识点本身,不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而开展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教学则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教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物理知识、学习物理知识,又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解决生活问题,让生活成为学生广阔的学习平台。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初中生生活经验及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求,探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开展策略。
一、运用生活资源
开展生活化的实验教学就必定离不开生活化资源的支持,只有将各类生活化资源恰当运用至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这一主题教学才能算是成功的。生活化教学资源有多种,如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易被忽视的物理现象、生活应用等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教学艺术,不断发掘、运用各式各样的生活资源,以此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高。
例如在教学《串联与并联》一节时,教师可以将生活现象作为物理学习的突破口,从生活中常用的插座入手,每个插座上接一个插座与若干电灯泡,连接电源,再依次拔掉某些电灯泡或插座,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再拆开插座,画出简化后的电路图,结合生活经验,学生便能很好地理解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差异,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及安全用电埋下伏笔。物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要有心发掘,一定能为实验教学提供帮助与支持。
二、充分发掘教材
教材是教学开展的基础,倘若实验教学脱离教材,那么无疑是空中楼阁。生活化的前提是要充分发掘教材,找到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共通之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妥善处理好教材资源与生活资源的矛盾之处,既不能舍本逐末,将生活资源充斥于整间课堂,导致教材无用武之地,又不能过于谨小慎微,让生活化教学落不到实处。
例如在教学《摩擦力》一节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着手,结合教材中内容,先向学生解释摩擦力的概念及定义,再给学生进行试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选择几块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如纸面、布片、地板、木板等,再用一个简易滑道,在同一高度释放小球,观察在不同材料上小球滑动的距离差异。教师再结合生活现象,如同样大小的力踢足球,为什么踢足球时足球在草坪上滚一段距离后便不再运动,而在马路上却能运动很远,学生联系这一生活现象,结合教材及教师开展的演示实验,便能够很好地理解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大小主要与哪些条件有关等知识要点。
三、创建生活化情境
创建生活化情境是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也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一个步骤。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止是指教师要用生活中的事物或问题来开启教学,如前面摩擦力问题情境,更要将理论知识作为解决生活问题的依据,使实验结论、实验成果落到实处,探讨这一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何种生活实际问题,以此提高教学实效。
例如在通过实验验证完摩擦力性质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根据摩擦力性质,我们在生活实践中什么地方要增加这些性质的影响,在什么地方要减少这些性质的影响?通过问题引导,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上写下自己的见解,不设定正确答案,合理即可。
四、课后实践生活化
物理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中,一方面,课堂上的物理实验都可以对其进行延伸,让学生探寻更为广阔的物理学习天地,另一方面,许多趣味物理小实验都可以由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某些生活窍门或事物原理。同时学生也可以验证自己的想法,利用课堂所学物理知识解决许多生活问题。
例如在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这一知识要点时,教师可以先展示色光的混合,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探究颜料混合后的色彩变化规律,尝试用红、黄、蓝(品红、黄、青)三种颜料调出“彩虹”,并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各颜色形成原理。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后实验,将实验、将物理学习课堂搬到课外,以此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
结语
实验作为初中物理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能够拉近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学習积极性,多方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进而使教学质量获得长足提高。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发展角度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玉英. 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研究[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2).
[2] 王俊杰. 感受生活中的知识——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探讨[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11).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城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