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父母家庭筑保障缓换房计划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先生和太太明年将迎来宝宝出生,他们打算将现有的住房作改善、为孩子筹备教育基金、为自己储备养老金以及购置家庭用车等,这些理财目标该如何一一实现呢?
  
  1981年出生的张先生1999年来到上海就读大学本科,毕业后任某公司的建筑工程师,在2003年结识了现在的太太,两人不久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明年,他们即将迎来期盼已久的宝宝,生活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如何才能让宝宝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舒适?换房换车都是张先生的目标。此外,他们的养老金该如何规划,孩子的教育储备金需要如何筹集都是张先生想要了解的。
  
  收入稳定 两套房产
  
  目前,张先生和太太的月收入均为6000元,比起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已经上涨了不少,且比较稳定。江苏老家的一套小户型的房屋出租后每月收入500元。月支出方面,需要还银行贷款5500元,生活基本开销约3500元。由于太太今年有了身孕,体检等费用约每月300元。每月结余3200元。
  年度收入方面,张先生的年终奖金有6万元,太太2万元。需要支付保险费约8000元。此外,给双方父母的赡养费合计约1万元。年度结余62000元。
  家庭资产负债方面,现金及活存有2万元,无定期存款。投资股市、股票型基金的资金从6万元缩水至4.5万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大约占了六成。上海地区的自住房有67平方米,市值80万元,是2006年初购入的。江苏地区的出租房是2006年底购入的,市值约36万元。目前,两套房产的贷款分别还剩余20万元,此外,为了购房,他们还向朋友借了2万元,今年年底需要归还。
  经过6年的工作打拼,他们共有家庭资产80.5万元。
  
  保险保障从2006年开始
  
  2006年的时候,张先生和太太不仅完成了购房,而且还一同开始投保。他们选择了定期寿险、意外险附加意外住院医疗以及重大疾病保险。
  两人的保障完全相同。定期寿险的保险期限是20年,保额均为30万元,每年的保费约300元。意外险保额10万元,另外附加了住院医疗保险,合计保费是500元一年,每年续保。重大疾病保险他们选择了10万元的保额,每年的保费是3200元每人,属于返还型产品。而投资类的保险产品他们都未曾购买。
  
  希望有更好的生活品质
  
  张先生和太太在明年要迎来宝宝的降生,他希望可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所以,张先生考虑在1~2年内将现住房换成120平方米左右的大房子,卖房的资金可以作为首付款,如果稍有结余,也可以进一步用于投资。不知道他如此规划是否合理?
  其二,对于孩子的教育金如何储备他想听听理财师的观点。到底是投保教育金类的保险产品还是从投资上人手,哪个才能更好地保障孩子教育费用无忧呢?
  第三,虽然张先生和太太目前收入稳定,且年纪尚轻,但他们想了解一下如何补充社保以外的养老规划。他们的养老金方案应该如何制定?是通过投资还是购买养老保险产品呢?
  最后,张先生想在购房后购车。当然,他认为这是一个较远的目标,以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首要的还是买房的需求。3~5年内,如果收入可以上涨、投资可以取得一定的收益,可以考虑买车。不知道理财师对他这样的规划有何建议?
  
  资产配置及投资建议
  
  一、家庭财务状况分析
  A、收支情况分析:
  张先生夫妇年度收入总计为230000元。其中工作收入224000元,投资收入6000元。张先生夫妇家庭年度总支出为129600元,其中消费支出为55600元,债务支出为66000元,保障支出8000元。
  家庭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为56.35%,则结余比例为43.65%,可以看出张先生家庭的支出安排比较合理,兼顾到了自身保障和父母赡养。
  该家庭投资收入达到家庭总收入的比例=6000/230000=2.6%。张先生家庭投资资产有40.5万元,且主要为房产投资,可以看出年轻的张先生夫妇已具有较强的投资意识,但在提升投资回报率方面仍有待加强。
  B、家庭资产情况分析
  张先生家庭总资产122.5万元,其中流动资产2万元,投资资产40.5万元,自用资产80万元。
  投资资产占家庭净资产比重50.31%,其中房产投资占投资资产的88.89%,基金、股票类投资仅占投资资产的11.11%,说明张先生较侧重固定资产类投资,投资方式相对单一。
  流动资产占每月支出=20000/9300=2.15倍,说明目前张先生家庭的流动资金可以支付未来2个月左右的支出,考虑到张先生和太太工作收入比较稳定,在正常情况下,略低于足够支付3个月的备用金标准尚属合理。
  张先生家庭负债为42万元,其中2万元为向朋友的借款。
  资产负债比例=42/122.5=34.26%,虽有两套个人住房贷款,但是仍低于50%的安全线,具有一定的偿债能力。
  从上面的资产负债分析中我们发现,张先生家庭资产的整体分布有些不太妥当,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张先生家庭有94.69%都是固定资产(自住+投资),固定资产占比过大,金融资产较少,一旦发生重大紧急事项,实际可支配的流动资产仍属偏低。建议在今后的家庭财务安排上作合理调整。
  
  二、家庭理财目标
  张先生提出的理财生活安排计划有:1、一年内孩子出生;2、1~2年内将67平方米住房换成120平方米住房;3、保障孩子教育费用无忧;4、安排养老规划;5、3~5年内购车。
  
  三、理财建议
  A、完善家庭保障。2006年时张先生夫妇已投保,险种涵盖了定期寿险、意外险附加意外住院医疗以及重大疾病保险,且两人保额相同。根据上述对张先生家庭收入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到,张先生的年收入高于张太太,在这个特殊时期更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因此,我们建议张先生的保障额度可以再适当提高些。另外,考虑到张太太已经怀孕,建议配置一些母婴保险,等到宝宝出生长大至5岁左右,还可以给孩子投保少儿重大疾病类险种。当然,保费的支出仍建议控制在1万元。
  B、留存家庭备用金。目前张先生夫妇以活期存款或现金的方式留出了2万元的紧急备用金。考虑到张太太现在已经有了身孕,无论是补充营养、医院分娩还是添置尿布、奶粉,每一项都是不可省却的费用,此刻可以说,生孩子就是家庭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孩子出生期间再准备2万元左右的支出预留是基本的。
  C、暂缓换房计划。考虑到实际可支配资金的问题,要换房必须先卖房,在上海地区张先生只有67平方米这套自住用房,如何衔接好买卖环节是个大问题。由此,我们建议张先生家庭采用转按揭的方式,先将位于江苏地区、市值为36万元的出租房卖出,然后,将售房款项连同每年家庭结余进行适当投资,预 计在5年之内将有比较充裕的资金支付120平方米的购房首付款;原先67平方米的房产日后可以出租,以租金抵充贷款月供,尽量把换房的成本降到最低。
  D、加强金融投资。目前建议以金融投资为主,在当前市场情况下,主要投向较稳健的混合型基金、债券增强收益型基金以及银行保本类理财产品,另一部分可以适当加大资产增值力度,建议分步进入被低估的股票或购买指数型、股票型基金。当然,如果还有余力的话,也可以配置一些黄金作长期投资以抵御通胀。
  E、尽早安排长期规划。无论是孩子从小到大的教育费用,还是退休后夫妇俩的养老费用,都是相当大的一笔支出,而且避无可避。对于这些规划,必须及早作好资金安排。张先生夫妇都还年轻,建议其采用定额定投的方式,长期坚持,实现这两项规划应非难事。
  F、购车计划灵活机动。上海地区工作轨道交通比较发达,汽车出行并非首选之举。在这方面,我们比较赞同张先生的理念,即首先应满足换房需求,此后如还有充裕资金,再选择购车。(李雯)
  
  金盛保险特别提示
  
  理财需求:
  1、在上海购置第2套住房,以改善住房空间。
  2、宝宝的教育计划。
  3、夫妇俩将来养老的问题。
  4、提高物质生活,将来能买车换房。
  
  理财规划:
  AXA的全方位计划可以解决张先生的四个问题,张先生每年结余6.2万元,我们提取1万元做一个全方位计划,计划中每3年有保额的8%现金价值返还,这部分现金可给宝宝每3年教育上的补充,孩子15岁时还能提取个人账户里的现金去国外深造。再假设孩子18岁时一次性提取账户中的246765元,供读大学用。此后的个人账户价值和每三年的钱就可以给予张先生做养老用。张先生每年其他结余还可以做一些投资上的安排的,如果安排得好,张先生提高生活质量也是可以预见的。(孔晓)
  
  保险配置建议
  
  张先生可以从三个层次来考虑增加家庭的保障。
  一是宝宝即将出生,对于家长来说,就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教育金。保险教育投资的回报是最大的回报,教育金就是要做到投入安全,专款专用,而且能确保大人一旦发生意外风险也不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
  其次,世界各国都在为公共养老账户入不敷出而头疼。许多发达国家已将退休年龄延迟到了65岁以上,法国甚至延迟到了70岁,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国有关部门也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因此建议在30岁之前,应购买保险公司的一种“定期约定给付加盈利分配”的养老产品,能够确保晚年养老、护理两不误。
  另外,在张先生夫妇现有的一些保障型产品中,重大疾病保险的保额占10万元,确实少了一点,需要增加补充。近日中德安联保险公司推出的“安康逸生”重大疾病保险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产品,它是“有病治病,无病养老”,帮助客户用有限的资金同时作疾病与养老的准备;还拥有身故风险保障。如张先生每年交保费3280元,缴费期为20年,保额10万元。拥有这一保险,既可抵抗32种重疾风险,还可在60岁退休时,获得保额20%的退休金,满期时返还100%的养老金。(江东敏)
其他文献
酝酿10年之久的创业板终于要开板了。服务于具有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创业板,门槛相对较低。但那些等待了很久的企业,恐怕还要耐心地再等一等。    中国证监会于3月31日凌晨在官方网站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意味着,酝酿10年之久的创业板就要扬帆启航了。    服务成长型企业    内地已经有了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为什么还要开设
期刊
11月15日,第五届上海“十佳理财之星”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上海市政协主席冯国勤亲临颁奖仪式现场,接见获奖选手,并与他们合影留念。中共上海市金融工委副书记吴建融、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李跃旗、上海市金融青工委秘书长赵彪、上海《理财周刊》社社长谭建忠、上海十佳理财之星评选组委会秘书长吴申等为获奖选手颁发了奖杯和证书。  上海“十佳理财之星”评选活动是由上海市青联、上海市金融青联和《
期刊
在等待创业板开板的这段时间里,有意挂牌的企业以及券商担心的是,能否顺利拿到上市“通行证”。投资者则担心。市场资金有限,会否分流主板和中小板市场的资金,导致股市大幅波动?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虽曾令3月31日A股大幅低开,但随后几个交易日里,股市不断向前期高点发起进攻,似乎将创业板的事忘记了。  证监会官员周二晚上表示,创业板分流资金的影响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
期刊
近日,有关航空股即将获国家注资的消息满天飞,是真是假虽目前尚无定论,但也引发了航空股的一飞冲天。  然而,在全球金融风暴的袭卷下,航空股面临困难重重、命运多舛,即便真获注资,恐也难逃业绩下滑的噩运。    一飞冲天的航空股    11月17日,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开盘即涨停,其他各航空股——海南航空、上海航空、中国国航等都在10点左右封于涨停,连表现稍弱的山航B也于下午封于涨停。受此影响,白云机场、
期刊
2009年的中国经济将在“寒冬”中渡过。明年中国GDP的增速很可能会回落到8%附近,通货膨胀率很可能会出现负数。想理好财,我们就必须关注宏观经济,因为只有在宏观经济向好的背景下,机会才比较多。那么,2009年的宏观经济会怎么样呢?经济增长不容乐观  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均创历史新低。其中,11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幅回落至5.4%,比上年同期回落11.9个百分点
期刊
中小企业在这一年,注定是不平静的。船小,势必经不起海潮的大风大浪;但同时,船小也好掉头,通过进入一些“避风港”来对现时的困境逐步缓冲,进而平稳过渡,甚至发现一些新的商机。  电子商务是不少中小企业应对传统外贸遭遇冲击时的一根救命稻草,它们纷纷增加或拓展网络国际通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子商务服务商这一行业一下子被推到了前台,在为传统外贸企业谋得生机的同时,自己也赚得可观的收益。  上海品思信息技
期刊
今年是债券市场比较风光的一年,在股市、楼市和艺术品市场全面低迷的年份中,债券市场的表现可谓一枝独秀。以上证国债指数为例,2007年年底,指数收于110.87点,到了今年12月15日,指数已经上升到了120.01点,涨幅超过8%。那么2009年,债券市场还会有如此好的表现吗?    降息促使债券价格上涨    如果单看债券的收益率,目前的收益率并不高,10年期以上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在3.3%左右,单靠
期刊
毫无疑问,金砖四国中的中国市场,是最受投资者关注的新兴市场。中国GDP增长8%,这是今年全球经济成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这一点终将反映在股市。投资中国应选择目前涨势相对落后的H股和红筹股。    近日海外成熟市场的日涨幅远在A股市场之上。美国政府公布帮助银行业剥离不良资产详细计划的当日,美国道指、纳指、标普等三大股指,涨幅均超过6.5%。笔者建议以“小赌怡情”方式买入的AIG,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也
期刊
货币市场基金最近很不平静。以低风险低收益为特征的货币市场基金,最近几日的7天年化收益率突然飙升至10%上下。不过这一现象无疑是暂时的,长期来看,货币基金收益率下降的趋势已基本确立。    货币市场基金最近很不平静。以低风险低收益为特征的货币市场基金,最近几日的7天年化收益率突然飙升至10%上下。央行票据发行量骤减以及收益率的下降,致使货币基金估值的偏离度疾速提升。货币基金不得不兑现浮盈,从而抬高了
期刊
未来6个月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盈利预期仍可能被下调,但大幅下调的可能性较小。全球主要央行通过降息、注资等创造的流动性为下一轮资产膨胀埋下了伏笔。一旦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由于有较好的增长潜力和相对坚挺的货币,在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仍是国际投资者首选的投资标的之一。    国务院公布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措施后,周四香港股市受此影响,上市的部分拥有内地项目的香港蓝筹开发商类股股价大幅上扬,带动恒生指数连续第4个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