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在许多学校(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学校)都没有专职的老师任课,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影响,老师们都认为上好这一课程难度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文章探讨了将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与品德与社会教学相融合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班主任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班主任上好品德课的优势
1.1 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俗话说小学老师是“万金油”,小学的班主任更像“保姆”,学生大大小小的事情班主任都要管。从生活习惯的矫正,到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除了上班时间,下班后还经常有学生和家长咨询各种问题,可以说事无巨细,班主任都要操心。解决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但却耗费了班主任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如何使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轻松有效地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一直是许多班主任探求的主题。
“品德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的综合型课程,具有生活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教学内容往往来源于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奏响我们共同成长的和弦》就是教学生如何善待他人?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朋友间如何相处?怎样看待异性同学?这些问题都是高年级学生关心的话题。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大都以他们为中心,进入学校集体后,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特别需要进行与人相处的学习与交流。因此,在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课时,笔者针对班上的情况设计了一个活动环节,让每个学生以无记名的方式写一写:你对哪些同学的哪些言行不满?希望他如何改正?由于是无记名,学生都能畅所欲言。然后老师再将这些意见收集整理,分别找问题较大的学生谈话。因为是以事实为依据,学生基本上都能接受,并愉快地改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与友同行》一课时,有的学生竟然一个朋友都找不到,看到那些平时专横霸道的学生此时一脸的沮丧,我觉得正好趁此机会教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交朋友?一节课上下来,这些孩子触动都很大,对照自己平时的言行进行检讨,转变对人对事的态度。由此可见,品德课可以和班级工作结合起来,用品德课上的理论知识来处理日常班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寓教于无形之中,的确是一举两得。因此,班主任教品德课,可以说又多了一个教育学生的阵地,这会使班主任工作更加行之有效。
1.2 教学手段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课程提倡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品德与社会教材提供的往往是一些教学的范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用教材,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这是新《大纲》对教师的要求。班主任成天和学生呆在一起,几乎是学生一切在校活动的参与者和旁观者,最了解学生,许多发生在学生和班级中的事件,就是品德课上最好的教材。如在教学《男生女生》一课时,根据班上男女生经常互相排挤,互相PK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经过调查了解,开展一些简单的比赛,像钉纽扣比赛,掰手腕比赛等,让他们认识到男女生之间的差异,明白只有互帮互助,共同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班级更加团结,进步更大。由于这些事就发生在自己身上,学生都有亲身感受,这样的教育学生易于接受,针对性更强,收到的效果也更好。从以上事例不难看出,班主任工作和品德课的教学可以互相促进,教学情况也比专职教师更能及时得到反馈,教学效果自然更好。因此,班主任教品德课比专职教师更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 语文教师教品德与社会,能从内容和形式上更好地体现课程的综合性
2.1 内容上的整合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有生活方面的,有历史方面的,有地理方面的等等,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可以与其他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单从语文教材的内容看,有不少课文是可以和品德课程相互利用的。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不屈不挠的中国人》这一单元时,涉及到红军长征的故事,笔者就利用学生熟悉的语文课文《倔强的小红军》、《小英雄雨来》、《飞夺泸定桥》等,来帮助学生体会革命战士的顽强不屈和遇到的艰难险阻。课堂上还可以学生背诵学过的诗词《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还可以让学生演唱《长征组歌》来活跃课堂气氛。这样的整合,不但使教学的形式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同时,还可以利用学生在品德课中学到的史实来增强对文章或诗歌的理解,让语文和品德都学得更扎实,真正做到相互促进。
2.2 形式上的整合
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特点,课程内容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弹性很大,因此教学中既可与语文课在内容上进行整合,也可与语文课在形式上进行整合,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品德教材中有一个主题是《艰辛的求索》,讲述了许多有志之士为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不懈努力的过程,学生对近百年来中国的屈辱史感触很深,笔者就利用上品德课的契机,让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等影片,因为有品社课做铺垫,学生在观看影片时热血沸腾、群情激愤,对中国近百年来那段屈辱的历史感同身受,认识到落后就会挨打,在此基础上,又利用语文作文课让学生写观后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平常学生写这样的作文总是言之无物,现在有品德课详实的资料做基础,有影片作载体,学生真情实感迸发,文思泉涌,再不觉得下笔困难了,有的学生甚至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
其实,不光是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能与品德课进行有机的整合,其他课程也同样能与品德课融合。可以说,现在的品德教材从内容和形式上都给予了教师和学生极大的空间,语文教师兼职教品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品德课的教学反过来又可以促进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总之,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进行组合、拓展,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效益,实现教学的“双赢”甚至“多赢”,不仅做到促进课程的综合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促进自己的教学整合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大纲.
[2]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鄂教版五年级).
[3]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
[4] 小学语文教材.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班主任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班主任上好品德课的优势
1.1 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俗话说小学老师是“万金油”,小学的班主任更像“保姆”,学生大大小小的事情班主任都要管。从生活习惯的矫正,到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除了上班时间,下班后还经常有学生和家长咨询各种问题,可以说事无巨细,班主任都要操心。解决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但却耗费了班主任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如何使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轻松有效地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一直是许多班主任探求的主题。
“品德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的综合型课程,具有生活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教学内容往往来源于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奏响我们共同成长的和弦》就是教学生如何善待他人?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朋友间如何相处?怎样看待异性同学?这些问题都是高年级学生关心的话题。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大都以他们为中心,进入学校集体后,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特别需要进行与人相处的学习与交流。因此,在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课时,笔者针对班上的情况设计了一个活动环节,让每个学生以无记名的方式写一写:你对哪些同学的哪些言行不满?希望他如何改正?由于是无记名,学生都能畅所欲言。然后老师再将这些意见收集整理,分别找问题较大的学生谈话。因为是以事实为依据,学生基本上都能接受,并愉快地改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与友同行》一课时,有的学生竟然一个朋友都找不到,看到那些平时专横霸道的学生此时一脸的沮丧,我觉得正好趁此机会教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交朋友?一节课上下来,这些孩子触动都很大,对照自己平时的言行进行检讨,转变对人对事的态度。由此可见,品德课可以和班级工作结合起来,用品德课上的理论知识来处理日常班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寓教于无形之中,的确是一举两得。因此,班主任教品德课,可以说又多了一个教育学生的阵地,这会使班主任工作更加行之有效。
1.2 教学手段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课程提倡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品德与社会教材提供的往往是一些教学的范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用教材,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这是新《大纲》对教师的要求。班主任成天和学生呆在一起,几乎是学生一切在校活动的参与者和旁观者,最了解学生,许多发生在学生和班级中的事件,就是品德课上最好的教材。如在教学《男生女生》一课时,根据班上男女生经常互相排挤,互相PK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经过调查了解,开展一些简单的比赛,像钉纽扣比赛,掰手腕比赛等,让他们认识到男女生之间的差异,明白只有互帮互助,共同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班级更加团结,进步更大。由于这些事就发生在自己身上,学生都有亲身感受,这样的教育学生易于接受,针对性更强,收到的效果也更好。从以上事例不难看出,班主任工作和品德课的教学可以互相促进,教学情况也比专职教师更能及时得到反馈,教学效果自然更好。因此,班主任教品德课比专职教师更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 语文教师教品德与社会,能从内容和形式上更好地体现课程的综合性
2.1 内容上的整合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有生活方面的,有历史方面的,有地理方面的等等,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可以与其他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单从语文教材的内容看,有不少课文是可以和品德课程相互利用的。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不屈不挠的中国人》这一单元时,涉及到红军长征的故事,笔者就利用学生熟悉的语文课文《倔强的小红军》、《小英雄雨来》、《飞夺泸定桥》等,来帮助学生体会革命战士的顽强不屈和遇到的艰难险阻。课堂上还可以学生背诵学过的诗词《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还可以让学生演唱《长征组歌》来活跃课堂气氛。这样的整合,不但使教学的形式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同时,还可以利用学生在品德课中学到的史实来增强对文章或诗歌的理解,让语文和品德都学得更扎实,真正做到相互促进。
2.2 形式上的整合
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特点,课程内容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弹性很大,因此教学中既可与语文课在内容上进行整合,也可与语文课在形式上进行整合,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品德教材中有一个主题是《艰辛的求索》,讲述了许多有志之士为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不懈努力的过程,学生对近百年来中国的屈辱史感触很深,笔者就利用上品德课的契机,让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等影片,因为有品社课做铺垫,学生在观看影片时热血沸腾、群情激愤,对中国近百年来那段屈辱的历史感同身受,认识到落后就会挨打,在此基础上,又利用语文作文课让学生写观后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平常学生写这样的作文总是言之无物,现在有品德课详实的资料做基础,有影片作载体,学生真情实感迸发,文思泉涌,再不觉得下笔困难了,有的学生甚至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
其实,不光是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能与品德课进行有机的整合,其他课程也同样能与品德课融合。可以说,现在的品德教材从内容和形式上都给予了教师和学生极大的空间,语文教师兼职教品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品德课的教学反过来又可以促进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总之,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进行组合、拓展,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效益,实现教学的“双赢”甚至“多赢”,不仅做到促进课程的综合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促进自己的教学整合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大纲.
[2]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鄂教版五年级).
[3]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
[4] 小学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