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集团应运而生。国有企业集团是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政府的主导下组建和发展起来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国有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压力和动力。与一般国企相比,集团企业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企业集团的利益相关者成分更加复杂,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更加困难。那么,如何调和国企集团财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国企集团 利益相关者 财务治理
企业的最终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各种要素提供者能否共同协调作用。激励各方财务利益相关者,使之为企业长期绩效的提高而努力,需要协调各方财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最大限度的平衡财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国企集团的长期发展,实现国企集团的社会责任,提高国企集团的绩效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国企集团财务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的成因分析
1.股权比例结构不合理。企业价值是股权结构的因变量,就是说股权结构影响着企业价值。在我国国企集团的背景下,一股独大的现象非常严重,虽然近年来国家股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在公司股本中占有绝对优势。据统计,全国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0%的,在所有的上市公司中占到了80%。其中,第一大股东为国家持股的占到了全国上市公司的65%,第一大股东为国家法人股东的占到了全国上市公司的31%。总体来看,国有法人股和国有股占了全部股权的54%以上。第一大股东直接控制着公司的绝对股份,国有股持有者缺乏人格化的产权主体,无法对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国有大股东对企业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可以操纵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的决定,债权人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将会受到严重损害。
2.内部人控制严重。由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一般来说是所有权、控制权相互分离的,由此会产生经营者控制企业的现象。加之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目标是不相同的,所以导致了内部人控制公司,即“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产生。在我国国企集团的背景下,由于企业集团的外部成员(如政府及主管部门、债权人、股东等)的监督不力,企业的内部成员(如董事长、经理、员工)直接参与企业的各层次战略与决策,从而掌握企业的决策控制权。内部人通过对公司的控制优势,一味追求自身利益,严重损害了外部人的利益。和其他的财务相关者相比,企业的经营者作为信息灵通者有着较大的信息优势,这样使得经营者有机会操纵企业。当前国企集团的财务治理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即经营者滥用职权、监督失控的状态,其问题存在于在企业内部,而其根源产生于企业外部,表现为外部职责的懈怠和外部治理功能的缺失。公司很多决策都是掌握在经理层和董事会手中的,内外部的监督部门不起作用,甚至形同虚设,这样高度集中的公司权利结构几乎丧失了内部和外部的监督作用。
3.激励机制不科学。目前,激励机制不科学成为国有集团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对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是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治理的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我国现状来看,企业集团的财务治理效率低下,激励体制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的状况会导致企业管理层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出来,具体表现为各自的付出与收益不相匹配,管理层的收益不会随着经营绩效的增加而增加,也不会随着经营绩效的减少而减少。这种情况下,国企集团的管理者会因为无效的激励体制而寻求自我激励。譬如增加在职消费、只注重企业的短期收益而不注重长期收益等,而这些措施会严重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国企集团财务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的有效措施
1.实现财务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实现国企集团公司的共同治理, 不仅要遵循现有的政治法律体制, 而且要重视国企集团治理结构的功能和效果。扬弃股东至上的观念,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共同治理机制,加强对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监督管理力度, 避免国有企业实质意义上的内部人控制等现象发生,最终实现财务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2.完善薪酬机制建设。企业集团的薪酬设计应当遵循公平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薪酬体系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原则等基本要求。公平性原则是指员工之间的薪酬标准尺度应当统一,本企业的薪酬设计与同行业的同岗位具有一致性。激励性原则是指薪酬的设计要考虑到企业薪酬投入与激励效果之间的关系,使薪酬的支付获得最大的激励效果。经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支付所有员工的薪酬和其他生产成本之外还要有能够支撑企业追加和扩大投资的盈余。薪酬體系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原则是指薪酬的设计要以实际的绩效为基础。
3.完善财务利益相关者保障建设。
3.1加强企业财务文化建设。要实现企业既定的财务目标,良好的企业财务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需要协调和缓和财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便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目的。它体现了企业的财务目标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一致。国企集团财务文化的建设应做到对财务管理的内涵和财务价值观的统一认识。通过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培训,知识问答,定期讲座培训等方式使得员工深入了解企业财务文化。加强宣传发动,通过制作横幅、发放宣传册、文化衫等方式加深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此外,树立典型示范,通过寻找身边有着正确企业财务文化认同的员工,宣传其优秀事迹,以达到让其余员工感同身受的目的等。
3.2健全会计监督与造假惩治机制。我国现行的会计监督机制与造假惩罚的法律和制度还不完善,针对此问题,有关部门应不断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国企集团主体应当加大会计造假查处力度,对于查处的会计造假事件必须严惩不贷。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应理顺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的监督系统。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政府监管体系并不顺利,也导致了政府财务报告粉饰监管不力。因此,有必要改革监督制度。应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揭露相关人员的财务造假行为,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监督、抵制、检举财务造假行为。
三、结语
纵观我国国企集团数年来的财务利益者的冲突与治理,由利益相关者造成企业财务利益冲突,进而影响企业战略发展的事件也层出不穷。我国国企集团由于先天性的结构缺陷、复杂程度,利益相关者财务冲突更为突出。企业的财务利益冲突,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格局,这也正是财务利益冲突的机理形成和机制协调的研究路径。本文深入分析了产生冲突的原因,其原因是股权比例不合理、内部人控制严重、激励机制不科学等。
针对我国国企集团治理结构目前还存在的诸多不足,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协调策略,试图从制度和改革上促成利益相关者收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构建企业财务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本文提出的解决办法如下:实现财务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完善薪酬机制建设、完善财务利益相关者保障建设。
参考文献:
[1]张贝.浅谈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管理[J].管理视野,2011(2):84-85.
[2]王海鹏.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冲突机理与协调机制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17.
[3]张颖.浅谈集团企业母子公司的利益冲突与协调[J].天津经济,2011(8):58-61.
关键词:国企集团 利益相关者 财务治理
企业的最终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各种要素提供者能否共同协调作用。激励各方财务利益相关者,使之为企业长期绩效的提高而努力,需要协调各方财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最大限度的平衡财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国企集团的长期发展,实现国企集团的社会责任,提高国企集团的绩效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国企集团财务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的成因分析
1.股权比例结构不合理。企业价值是股权结构的因变量,就是说股权结构影响着企业价值。在我国国企集团的背景下,一股独大的现象非常严重,虽然近年来国家股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在公司股本中占有绝对优势。据统计,全国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0%的,在所有的上市公司中占到了80%。其中,第一大股东为国家持股的占到了全国上市公司的65%,第一大股东为国家法人股东的占到了全国上市公司的31%。总体来看,国有法人股和国有股占了全部股权的54%以上。第一大股东直接控制着公司的绝对股份,国有股持有者缺乏人格化的产权主体,无法对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国有大股东对企业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可以操纵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的决定,债权人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将会受到严重损害。
2.内部人控制严重。由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一般来说是所有权、控制权相互分离的,由此会产生经营者控制企业的现象。加之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目标是不相同的,所以导致了内部人控制公司,即“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产生。在我国国企集团的背景下,由于企业集团的外部成员(如政府及主管部门、债权人、股东等)的监督不力,企业的内部成员(如董事长、经理、员工)直接参与企业的各层次战略与决策,从而掌握企业的决策控制权。内部人通过对公司的控制优势,一味追求自身利益,严重损害了外部人的利益。和其他的财务相关者相比,企业的经营者作为信息灵通者有着较大的信息优势,这样使得经营者有机会操纵企业。当前国企集团的财务治理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即经营者滥用职权、监督失控的状态,其问题存在于在企业内部,而其根源产生于企业外部,表现为外部职责的懈怠和外部治理功能的缺失。公司很多决策都是掌握在经理层和董事会手中的,内外部的监督部门不起作用,甚至形同虚设,这样高度集中的公司权利结构几乎丧失了内部和外部的监督作用。
3.激励机制不科学。目前,激励机制不科学成为国有集团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对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是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治理的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我国现状来看,企业集团的财务治理效率低下,激励体制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的状况会导致企业管理层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出来,具体表现为各自的付出与收益不相匹配,管理层的收益不会随着经营绩效的增加而增加,也不会随着经营绩效的减少而减少。这种情况下,国企集团的管理者会因为无效的激励体制而寻求自我激励。譬如增加在职消费、只注重企业的短期收益而不注重长期收益等,而这些措施会严重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国企集团财务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的有效措施
1.实现财务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实现国企集团公司的共同治理, 不仅要遵循现有的政治法律体制, 而且要重视国企集团治理结构的功能和效果。扬弃股东至上的观念,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共同治理机制,加强对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监督管理力度, 避免国有企业实质意义上的内部人控制等现象发生,最终实现财务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2.完善薪酬机制建设。企业集团的薪酬设计应当遵循公平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薪酬体系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原则等基本要求。公平性原则是指员工之间的薪酬标准尺度应当统一,本企业的薪酬设计与同行业的同岗位具有一致性。激励性原则是指薪酬的设计要考虑到企业薪酬投入与激励效果之间的关系,使薪酬的支付获得最大的激励效果。经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支付所有员工的薪酬和其他生产成本之外还要有能够支撑企业追加和扩大投资的盈余。薪酬體系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原则是指薪酬的设计要以实际的绩效为基础。
3.完善财务利益相关者保障建设。
3.1加强企业财务文化建设。要实现企业既定的财务目标,良好的企业财务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需要协调和缓和财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便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目的。它体现了企业的财务目标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一致。国企集团财务文化的建设应做到对财务管理的内涵和财务价值观的统一认识。通过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培训,知识问答,定期讲座培训等方式使得员工深入了解企业财务文化。加强宣传发动,通过制作横幅、发放宣传册、文化衫等方式加深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此外,树立典型示范,通过寻找身边有着正确企业财务文化认同的员工,宣传其优秀事迹,以达到让其余员工感同身受的目的等。
3.2健全会计监督与造假惩治机制。我国现行的会计监督机制与造假惩罚的法律和制度还不完善,针对此问题,有关部门应不断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国企集团主体应当加大会计造假查处力度,对于查处的会计造假事件必须严惩不贷。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应理顺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的监督系统。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政府监管体系并不顺利,也导致了政府财务报告粉饰监管不力。因此,有必要改革监督制度。应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揭露相关人员的财务造假行为,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监督、抵制、检举财务造假行为。
三、结语
纵观我国国企集团数年来的财务利益者的冲突与治理,由利益相关者造成企业财务利益冲突,进而影响企业战略发展的事件也层出不穷。我国国企集团由于先天性的结构缺陷、复杂程度,利益相关者财务冲突更为突出。企业的财务利益冲突,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格局,这也正是财务利益冲突的机理形成和机制协调的研究路径。本文深入分析了产生冲突的原因,其原因是股权比例不合理、内部人控制严重、激励机制不科学等。
针对我国国企集团治理结构目前还存在的诸多不足,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协调策略,试图从制度和改革上促成利益相关者收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构建企业财务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本文提出的解决办法如下:实现财务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完善薪酬机制建设、完善财务利益相关者保障建设。
参考文献:
[1]张贝.浅谈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管理[J].管理视野,2011(2):84-85.
[2]王海鹏.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冲突机理与协调机制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17.
[3]张颖.浅谈集团企业母子公司的利益冲突与协调[J].天津经济,2011(8):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