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学生社团是重要的高校学生自治组织,对于高校学生发挥着其他组织难以替代的影响。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应该充分利用高校学生社团自身的重要作用,使教育活动朝着全方位,宽领域、多覆盖的方向发展,以实现育人工作无死角,育人形式近学生的目的。
【关键词】 学生社团;社会主义核心和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自发成立的非营利性学生组织。社团成员基于共同爱好、共同追求、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开展活动。在凝聚青年学生、繁荣校园文化、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共青团工作、传承学校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特别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面向全社会做好这项工作,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要善于利用学生社团特殊的地位,发挥其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以促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高校学生社团在全社会鼓励个性发展、强调创新的大环境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北大清华等名校经常组织号称百团大战的社团活动,而其他本科院校学生社团数量也在50~60个之间。规模大、影响空前是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然而,过分强调吸引眼球、过于追求社团活动的参与人数和活动形式,很多社团学生公开宣布,高校社团最重要的就是“两会”,一是迎新“晚会”(舞会),二是欢送毕业生老团友的欢送“晚会”(宴会),平时基本考不到他们在做什么具体工作,使得学生社团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同质性太强,过于追求表面的形式,忽视内涵式建设的自我发展机制。由于不注意制度建设,特别是缺乏合理的社团费用收支公示制度,造成在学生中的公信力下降;缺乏社团负责人的改选换届制度,社团的兴衰取决与社团负责人的更替。笔者院校有一个号称人数最多,影响最广的“菁菁校园”,由于社团定位不够明确,缺乏自身的品牌性、标志性活动,随着社团负责人的更替,目前已经沦为一个人数很少的社团,甚至有的社团打着创业的旗号,进行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使得社团的社会美誉度日益降低,最终不得不解散。如何确保高校学生社团沿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发展运行,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是一个摆在所有高校学生管理队伍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有很多方法,在社团建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举措。
第一、建立和完善业余团校培训体系,组织对社团骨干的培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前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业余团校,业余团校培训的往往是班团两委、学生会干部,原有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常常强调实用性,主要包括团的相关知识,学生干部的奉献精神、创新方法、待人接物的常规礼仪、与学生、老师沟通的技巧等等,缺乏明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为此,要尽快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向学生讲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法则,社会主义观承载着中华民族、整个中国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教育学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要安排社团骨干积极参与培训。
第二、利用现有时事类、时政类兴趣社团,组织高水准的社团活动,吸引广大学生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各个高校目前都存在着关心时政的学生群体,他们自发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社团,在学生中也有一定的影响,有的甚至专门聘请了相关知识背景的专业教师作指导。但毕竟由于社团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这些社团的关注点集中在国内外重要政治新闻,军事动态、外交斗争等方面,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相对缺失。所以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开设相关知识的讲座、演讲、文学影视作品赏析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所接受。
第三、尝试对学院的学生评价体系进行創新性的改革,使之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和建设。学生评价体系可以说是规范学生培养目标政策制度上的保证,应顺应时代的要求,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断完善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观测指标体系,扩大对学生的教育范围,对原有难以进入到考核体系中的学生日常行为,放入可以操作的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的范畴中,大力弘扬见义勇为、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忠于集体、诚信待人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并为这些方面做出较大成绩的学生在评定奖、勤、助、贷、补等方面给予适当政策性倾斜;根据学校发展的客观需要,进行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树立广大学生学习效仿的典型,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学校有效媒体,将评选出来的学生的事迹广为宣传。在宣传中要注意处理好学校官方媒体和学生社团媒体的关系,在很多时候学生社团自有的媒体宣传效果要远远强于官方媒体,藉此营造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先进、争先进的校园小环境,使广大学生健康成长。
第四、高度重视新形势下新媒体的重要作用,使新媒体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阵地。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新媒体产业的总体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的增长,市场的平均增速超过35%。新兴的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平台,2012年之后发展势头强劲,28w.org等一批微信导航网站发展势头良好。商业广告对新媒体的敏感程度要远远高于教育宣传领域,有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特别重视百度贴吧对学院的各种评价,这也成为学生选择院校和志愿的重要参考,年轻人对扫描二维码进入特定平台的参与度非常高,高校要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中多动脑筋,利用它的便捷性和时尚性等特点,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作用。学校应特别重视学校自身网络贴吧建设和微信平台建设,使之从思想教育的空白变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利阵地。
总之,利用学生社团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即可以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也可以利用其在学生中特有的影响和作用,成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堡垒,为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服务。
参考文献
[1]《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2]《第五媒体原理》童晓渝,蔡佶,张磊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关键词】 学生社团;社会主义核心和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自发成立的非营利性学生组织。社团成员基于共同爱好、共同追求、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开展活动。在凝聚青年学生、繁荣校园文化、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共青团工作、传承学校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特别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面向全社会做好这项工作,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要善于利用学生社团特殊的地位,发挥其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以促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高校学生社团在全社会鼓励个性发展、强调创新的大环境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北大清华等名校经常组织号称百团大战的社团活动,而其他本科院校学生社团数量也在50~60个之间。规模大、影响空前是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然而,过分强调吸引眼球、过于追求社团活动的参与人数和活动形式,很多社团学生公开宣布,高校社团最重要的就是“两会”,一是迎新“晚会”(舞会),二是欢送毕业生老团友的欢送“晚会”(宴会),平时基本考不到他们在做什么具体工作,使得学生社团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同质性太强,过于追求表面的形式,忽视内涵式建设的自我发展机制。由于不注意制度建设,特别是缺乏合理的社团费用收支公示制度,造成在学生中的公信力下降;缺乏社团负责人的改选换届制度,社团的兴衰取决与社团负责人的更替。笔者院校有一个号称人数最多,影响最广的“菁菁校园”,由于社团定位不够明确,缺乏自身的品牌性、标志性活动,随着社团负责人的更替,目前已经沦为一个人数很少的社团,甚至有的社团打着创业的旗号,进行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使得社团的社会美誉度日益降低,最终不得不解散。如何确保高校学生社团沿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发展运行,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是一个摆在所有高校学生管理队伍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有很多方法,在社团建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举措。
第一、建立和完善业余团校培训体系,组织对社团骨干的培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前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业余团校,业余团校培训的往往是班团两委、学生会干部,原有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常常强调实用性,主要包括团的相关知识,学生干部的奉献精神、创新方法、待人接物的常规礼仪、与学生、老师沟通的技巧等等,缺乏明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为此,要尽快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向学生讲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法则,社会主义观承载着中华民族、整个中国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教育学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要安排社团骨干积极参与培训。
第二、利用现有时事类、时政类兴趣社团,组织高水准的社团活动,吸引广大学生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各个高校目前都存在着关心时政的学生群体,他们自发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社团,在学生中也有一定的影响,有的甚至专门聘请了相关知识背景的专业教师作指导。但毕竟由于社团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这些社团的关注点集中在国内外重要政治新闻,军事动态、外交斗争等方面,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相对缺失。所以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开设相关知识的讲座、演讲、文学影视作品赏析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所接受。
第三、尝试对学院的学生评价体系进行創新性的改革,使之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和建设。学生评价体系可以说是规范学生培养目标政策制度上的保证,应顺应时代的要求,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断完善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观测指标体系,扩大对学生的教育范围,对原有难以进入到考核体系中的学生日常行为,放入可以操作的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的范畴中,大力弘扬见义勇为、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忠于集体、诚信待人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并为这些方面做出较大成绩的学生在评定奖、勤、助、贷、补等方面给予适当政策性倾斜;根据学校发展的客观需要,进行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树立广大学生学习效仿的典型,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学校有效媒体,将评选出来的学生的事迹广为宣传。在宣传中要注意处理好学校官方媒体和学生社团媒体的关系,在很多时候学生社团自有的媒体宣传效果要远远强于官方媒体,藉此营造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先进、争先进的校园小环境,使广大学生健康成长。
第四、高度重视新形势下新媒体的重要作用,使新媒体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阵地。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新媒体产业的总体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的增长,市场的平均增速超过35%。新兴的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平台,2012年之后发展势头强劲,28w.org等一批微信导航网站发展势头良好。商业广告对新媒体的敏感程度要远远高于教育宣传领域,有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特别重视百度贴吧对学院的各种评价,这也成为学生选择院校和志愿的重要参考,年轻人对扫描二维码进入特定平台的参与度非常高,高校要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中多动脑筋,利用它的便捷性和时尚性等特点,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作用。学校应特别重视学校自身网络贴吧建设和微信平台建设,使之从思想教育的空白变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利阵地。
总之,利用学生社团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即可以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也可以利用其在学生中特有的影响和作用,成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堡垒,为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服务。
参考文献
[1]《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2]《第五媒体原理》童晓渝,蔡佶,张磊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