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产主流电影既是弘扬主流价值观和社会主旋律的一种有效渠道,同时也是激发文化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近年来,我国主流电影中涌现出了诸如《建国大业》《红海行动》等既有好口碑、又有好票房的佳作,在活跃国内电影市场的同时,也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海量的素材。在这些国产主流电影的观影人群中,高校大学生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尝试利用国产主流电影创新思政教育,既存在可行性,也有其必要性。因此,思政工作者应拓宽思政工作渠道,将国产主流电影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結合,既可以让思政教育内容得到扩展,又能够吸引学生主动接受思政教育,在提升思政教育成效、推动思政工作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
一、我国主流电影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现状
(一)我国主流电影发展的现状分析
第一,题材内容的丰富化。国产主流电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但是早期的国产主流电影,具有题材单一化、剧情简单化的特点。这一方面与国产主流电影基础薄弱有关,也与当时广大观众的审美水平有关。进入21世纪后,国内电影市场逐渐与国际接轨,在国内优秀电影向海外输出以及海外电影不断涌入国内的背景下,国产主流电影也秉持“取长补短、与时俱进”的理念,实现了自身的发展[2]。国产主流电影在题材上可谓全面开花,在军事题材、战争题材方面,有《战狼2》《湄公河行动》等;在科幻题材方面,有《流浪地球》等;在历史题材方面,有《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在现实主义题材方面,有《我不是药神》《少年的你》等。这些丰富的国产主流影片,满足了不同受众的观影需求,也从不同的视角,让观众进行自我思考、自我启迪,实现自我成长。
第二,产业主体的多元化。国产主流电影的制作水平,是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综合实力的直接体现。早期上映的国产主流电影,虽然质量上乘,但是由于制作主体单一化,且不以商业盈利为主要目的,导致国产主流电影获得的市场资源相对有限。这种环境下国产主流电影无论是在受众影响力还是在市场号召力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来,在我国电影市场逐渐成熟的背景下,以主旋律为内核、采用商业化运作的国产主流电影蓬勃发展[3]。从投资主体上来看,既有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也有许多实力雄厚的影视公司,甚至还会得到国家力量的支持。由于产业主体的多元化,保证了这些国产主流电影既有宏大的场面、震撼的效果,又饱含了思想教育意义,将娱乐性与教育性、商业性与政治性完美融合在一起。在这些电影中,诸如《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战狼2》等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票房和观众极佳的口碑,既彰显了电影的艺术和商业价值,又起到了宣扬国家主流价值观的作用,并且有极强的爱国主义感召力,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素材。
第三,受众对象的广泛化。国产主流电影的特殊教育意义,决定了这类电影必须面向广大群众,才能更好地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弘扬和培育作用。早期拍摄的许多主流电影,从拍摄目的上来看,主要侧重于宣传、教育,人物的刻画不够饱满,正面人物“高大全”,反面人物一无是处。虽然也发挥了思想宣传的效果,但是总会给观众一种电影人物不真实的印象。这种情况下,早期国产主流电影的受众有很强的局限性。对比来看,近年来涌现的一些成功的“新型”国产主流电影,往往是“叫好又卖座”,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究其原因,就是面向的受众对象更加广泛,无论是学生还是在职人员,无论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都有观影兴趣[4]。例如,2017年上映的《战狼2》,甚至引发了全民观影热潮。受众对象的广泛性,也让国产主流电影的实用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也为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第四,教育意义的深层化。一部优秀的国产主流电影,不仅要把故事讲好,保证情节、细节经得起推敲,还必须发挥引人思考、发人深思的作用,在思考中升华影片的主旨,感悟影片传递的主流价值观。近几年的国产主流电影,在教育意义上也实现了从表面上的直接宣教向深层上的自我反思的转变。例如,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游走在“情”与“法”边缘的主人公,从为了金钱私利违犯法律,到后来为了帮助患者违犯法律,这种思想觉悟上的蜕变,让每一位观众深受感染,也引发了每个人的深刻思考。当我们面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时,能否像影片的主人公一样,大公无私牺牲个人利益,需要进行自我反思。联系到生活实际,作为一名大学生,当发现同学考试作弊时该不该举报、当发现老人跌倒时敢不敢去扶,这些问题在国产主流电影中也可以找到启发性答案。
(二)当前主流电影与思政结合的难点
主流电影叙述方式需要多元化,运用电影艺术丰富的创作方法和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多维度的创作。成功的主旋律电影懂得运用多角度的叙述手法,塑造人性中的不同侧面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让观众在观影的同时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把电影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节联系起来,使角色人物更加细腻生动,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使电影摆脱空洞乏味的政治说教,使人们在潜移默化的形式下接受思想政治洗礼[5]。但当前部分主流电影创作较为固化和刻板,往往拘泥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习惯性的题材选择以及生硬的主题表达,使这类影片忽略了艺术想象和创新,电影的感染力就会有所削弱,直接影响了电影的票房,难以达到广泛的宣传教育效果。比如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选材于我国著名运动员刘长春的故事,历史上真实的刘长春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和怀念。他有短跑的天赋,而且可以说当时的水平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他也有爱国的情怀,他断然拒绝代表日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这个素材本来可以拍成非常励志的电影,但由于电影细节处理不够细致,心理层面刻画不够丰满,特别是影片略显凌乱的剪辑甚至有时会让人难以理清两条主线的剧情发展,观众一直没有一个很长的时间积累自己的情绪,情感没有被调动起来,因此这部电影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市场反映平平。对主流电影来说,完整的电影结构和剧情设计,才是一部电影真正的灵魂。 二、国产主流电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通过艺术表现力深化教育成果
国产主流电影定位高、艺术感染力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不同于一般的主旋律电影,剧本创作精妙,电影以小见大,挖掘了大事件背后的小人物故事。用普通人的“小故事”来讲述新中国70年发展的7个“大事件”。各个大事件背景下的小人物的故事或感动或热血:为了北京奥运而骄傲、为了女排夺冠而激动、为了神舟飞天而自豪。《我和我的祖国》不仅有祖国,更重要的是有你有我有每一个站在祖国身后的普通中国人。电影中描述的这些伟大的历史瞬间折射在每一个鲜活的个体上,能唤起每一个观众的集体记忆,因此能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引起共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正在以自己特有的智慧和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6]。主旋律电影应该从更具国际视野和更能代表新时代中国形象的层面来挖掘故事并建构其表达,在此基础上,承载并能艺术地将其融入具体的叙事和人物塑造中,从而唤起更多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通过媒介宣传关注现实问题激发了深入思考
近年来,国产主流电影之所以能够得到电影市场及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电影题材和情节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能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代入感,激发情感上的共鸣。例如2014年陈可辛导演的《亲爱的》,聚焦于“儿童拐卖”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在感动观众的同时,也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认识到了拐卖儿童产生的恶劣影响[7]。同样的,2018年由文牧野导演的《我不是药神》,真实地刻画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利用这些国产主流影片,让高校学生能够在观影结束之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思考,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少年的你》将校园霸凌话题带入公众视野,电影有个好故事,有可信的人物关系,是一部演技扎实、映射人性的诚意之作。电影中陈念和小北是不幸的,他们过着看不到光的日子,在泥潭里挣扎。同时他们也是幸运的,他们遇见彼此,互相支撑冲破那些黑暗。《少年的你》的上映,能让更多的人重视校园霸凌、思考减少校园霸凌的方法,这正是电影的意义所在。
(三)通过影片人物形象发挥了榜样作用
主旋律电影具有润物无声的特点,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立起来”。主旋律电影点到不点破,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8]。如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白昼流星》这个故事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述的是扶贫办李叔帮助四子王旗两名叛逆少年的“物质扶贫”故事;后半部分则是通过见证“神州11号飞船”降落过程,李叔带领两名小伙子寻回人生意义的“精神扶贫”过程。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全国涌现出了像李叔一样的一大批党员干部,他们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以精准扶贫新理念,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改变贫困现状,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基本需求,通过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在参与中的主体感、获得感,促进他们传统观念的改变。电影塑造这样的榜样,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服务基层、将个人理想同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实现人生价值有着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三、运用国产主流电影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策略
(一)以情感渗透为手段,达到教化育人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体现出“共情”的特点,才能实现更好的育人效果。以往的工作中,很多思政工作者习惯性地进行说教,给学生留下了一种刻板、枯燥的印象。一部好的电影可以通过环境背景抒发当时的主角心情,使观影者身临其境,感受当时的氛围,可以很好地将观众融入电影里。近年来中国电影“新主流大片”交了一份很好的答卷,它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满足了观众的情感需要,在创作力和想象力方面有了新的提高。以国产主流电影作为宣传教育手段,可以从情感上拉近思政工作者和高校大学生的距离,吸引他们参与进来。让大学生既可以在思想上高度认同主流价值观,又可以在生活中践行主流价值观,达到了知行合一、教化育人的效果。从实际效果来看,利用影片的感染力做铺垫,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也会让思政教育的阻力极大地减轻。电影《中国机长》亦没有采用宏大叙事和刻意的情感渲染、灾难营造,而是使用普通人的情感体验来完成故事讲述。观众在这部电影中,看到的更多是整个民航业平凡人做的平凡事,用微小的工作细节体现出保障每架飞机安全起落的重要素养。
(二)以价值引领为方法,把握思政育人主动权
近年来涌现的一大批优秀国产主流电影,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因此,要把这些国产主流电影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要求广大思政工作者具备辩证的思维,从专业角度对国产主流电影进行拆分、解读,挑选出其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情节片段,作为思政教育的素材[9]。始终坚持价值引领作用,把国产主流电影当做一种辅助的教育手段,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才能让思政育人取得更好的成效,牢牢把握思政育人的主动权。可采取一边观看、一边讲解的形式,将国产主流电影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与思政教育内容关联起来,使学生在观影过程中真正接受熏陶[10]。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讲述了发生在中国东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乡故事,其中的一个故事《最后一课》通过个体记忆与心理困境,精妙地展现出乡村的发展和变化,即完成了主旋律的诉求,也捕捉到了人物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连接。《我和我的家乡》中一系列关于家乡的故事,都围绕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各行各业的一个个普通百姓,他们为了自己的家乡、为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不计成本、不计报酬地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通过奉献自己的财富、青春、未来,来支援和改变自己的家乡,希望自己的家乡变得越来越好。“我和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思政教育工作者可通过让大学生观看这部电影,引导大学生采用演讲、摄影、朗诵、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来记录《我的家乡》,让大学生以更直观的形式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并以文字、图片等内容描绘自己的家乡风貌和巨大变革,以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家国情怀。最后,通过写观影感的方式,让学生谈一谈在国产主流电影的观看中有哪些收获,在反思过程中深化思政教育的内涵。
结语
近年来,国产主流电影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并且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这些电影虽然题材与情节各不相同,但是都能够传达出正能量,响应主旋律。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將国产主流电影作为素材,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在观影中接受教育、学会思考,让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1(01).
[2]金波.主旋律影片《我的1919》在思政课堂教育中的应用[ J ].电影评介,2016(17):93-95.
[3]李蕊君.人民英雄的锻造:从电影《董存瑞》看革命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J ].青年与社会:下,2015(8):261-263.
[4]蔡敏瑜.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J ].知识文库,2016(15):37-38.
[5]安剑峰.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与功能研究[ J ].传播与版权,2018(11):149-150.
[6]习近平.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7]程显达.娱乐电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及启示——以周星驰电影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8]余澜.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功能研究[ J ].艺术教育,2019(06):225-226.
[9]罗志峰.充分发挥红色电影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J ].电影评介,2015(15):101-103.
[10]李婧.试论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教学策略[ J ].学园,2017(36).
一、我国主流电影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现状
(一)我国主流电影发展的现状分析
第一,题材内容的丰富化。国产主流电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但是早期的国产主流电影,具有题材单一化、剧情简单化的特点。这一方面与国产主流电影基础薄弱有关,也与当时广大观众的审美水平有关。进入21世纪后,国内电影市场逐渐与国际接轨,在国内优秀电影向海外输出以及海外电影不断涌入国内的背景下,国产主流电影也秉持“取长补短、与时俱进”的理念,实现了自身的发展[2]。国产主流电影在题材上可谓全面开花,在军事题材、战争题材方面,有《战狼2》《湄公河行动》等;在科幻题材方面,有《流浪地球》等;在历史题材方面,有《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在现实主义题材方面,有《我不是药神》《少年的你》等。这些丰富的国产主流影片,满足了不同受众的观影需求,也从不同的视角,让观众进行自我思考、自我启迪,实现自我成长。
第二,产业主体的多元化。国产主流电影的制作水平,是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综合实力的直接体现。早期上映的国产主流电影,虽然质量上乘,但是由于制作主体单一化,且不以商业盈利为主要目的,导致国产主流电影获得的市场资源相对有限。这种环境下国产主流电影无论是在受众影响力还是在市场号召力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来,在我国电影市场逐渐成熟的背景下,以主旋律为内核、采用商业化运作的国产主流电影蓬勃发展[3]。从投资主体上来看,既有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也有许多实力雄厚的影视公司,甚至还会得到国家力量的支持。由于产业主体的多元化,保证了这些国产主流电影既有宏大的场面、震撼的效果,又饱含了思想教育意义,将娱乐性与教育性、商业性与政治性完美融合在一起。在这些电影中,诸如《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战狼2》等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票房和观众极佳的口碑,既彰显了电影的艺术和商业价值,又起到了宣扬国家主流价值观的作用,并且有极强的爱国主义感召力,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素材。
第三,受众对象的广泛化。国产主流电影的特殊教育意义,决定了这类电影必须面向广大群众,才能更好地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弘扬和培育作用。早期拍摄的许多主流电影,从拍摄目的上来看,主要侧重于宣传、教育,人物的刻画不够饱满,正面人物“高大全”,反面人物一无是处。虽然也发挥了思想宣传的效果,但是总会给观众一种电影人物不真实的印象。这种情况下,早期国产主流电影的受众有很强的局限性。对比来看,近年来涌现的一些成功的“新型”国产主流电影,往往是“叫好又卖座”,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究其原因,就是面向的受众对象更加广泛,无论是学生还是在职人员,无论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都有观影兴趣[4]。例如,2017年上映的《战狼2》,甚至引发了全民观影热潮。受众对象的广泛性,也让国产主流电影的实用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也为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第四,教育意义的深层化。一部优秀的国产主流电影,不仅要把故事讲好,保证情节、细节经得起推敲,还必须发挥引人思考、发人深思的作用,在思考中升华影片的主旨,感悟影片传递的主流价值观。近几年的国产主流电影,在教育意义上也实现了从表面上的直接宣教向深层上的自我反思的转变。例如,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游走在“情”与“法”边缘的主人公,从为了金钱私利违犯法律,到后来为了帮助患者违犯法律,这种思想觉悟上的蜕变,让每一位观众深受感染,也引发了每个人的深刻思考。当我们面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时,能否像影片的主人公一样,大公无私牺牲个人利益,需要进行自我反思。联系到生活实际,作为一名大学生,当发现同学考试作弊时该不该举报、当发现老人跌倒时敢不敢去扶,这些问题在国产主流电影中也可以找到启发性答案。
(二)当前主流电影与思政结合的难点
主流电影叙述方式需要多元化,运用电影艺术丰富的创作方法和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多维度的创作。成功的主旋律电影懂得运用多角度的叙述手法,塑造人性中的不同侧面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让观众在观影的同时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把电影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节联系起来,使角色人物更加细腻生动,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使电影摆脱空洞乏味的政治说教,使人们在潜移默化的形式下接受思想政治洗礼[5]。但当前部分主流电影创作较为固化和刻板,往往拘泥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习惯性的题材选择以及生硬的主题表达,使这类影片忽略了艺术想象和创新,电影的感染力就会有所削弱,直接影响了电影的票房,难以达到广泛的宣传教育效果。比如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选材于我国著名运动员刘长春的故事,历史上真实的刘长春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和怀念。他有短跑的天赋,而且可以说当时的水平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他也有爱国的情怀,他断然拒绝代表日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这个素材本来可以拍成非常励志的电影,但由于电影细节处理不够细致,心理层面刻画不够丰满,特别是影片略显凌乱的剪辑甚至有时会让人难以理清两条主线的剧情发展,观众一直没有一个很长的时间积累自己的情绪,情感没有被调动起来,因此这部电影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市场反映平平。对主流电影来说,完整的电影结构和剧情设计,才是一部电影真正的灵魂。 二、国产主流电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通过艺术表现力深化教育成果
国产主流电影定位高、艺术感染力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不同于一般的主旋律电影,剧本创作精妙,电影以小见大,挖掘了大事件背后的小人物故事。用普通人的“小故事”来讲述新中国70年发展的7个“大事件”。各个大事件背景下的小人物的故事或感动或热血:为了北京奥运而骄傲、为了女排夺冠而激动、为了神舟飞天而自豪。《我和我的祖国》不仅有祖国,更重要的是有你有我有每一个站在祖国身后的普通中国人。电影中描述的这些伟大的历史瞬间折射在每一个鲜活的个体上,能唤起每一个观众的集体记忆,因此能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引起共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正在以自己特有的智慧和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6]。主旋律电影应该从更具国际视野和更能代表新时代中国形象的层面来挖掘故事并建构其表达,在此基础上,承载并能艺术地将其融入具体的叙事和人物塑造中,从而唤起更多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通过媒介宣传关注现实问题激发了深入思考
近年来,国产主流电影之所以能够得到电影市场及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电影题材和情节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能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代入感,激发情感上的共鸣。例如2014年陈可辛导演的《亲爱的》,聚焦于“儿童拐卖”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在感动观众的同时,也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认识到了拐卖儿童产生的恶劣影响[7]。同样的,2018年由文牧野导演的《我不是药神》,真实地刻画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利用这些国产主流影片,让高校学生能够在观影结束之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思考,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少年的你》将校园霸凌话题带入公众视野,电影有个好故事,有可信的人物关系,是一部演技扎实、映射人性的诚意之作。电影中陈念和小北是不幸的,他们过着看不到光的日子,在泥潭里挣扎。同时他们也是幸运的,他们遇见彼此,互相支撑冲破那些黑暗。《少年的你》的上映,能让更多的人重视校园霸凌、思考减少校园霸凌的方法,这正是电影的意义所在。
(三)通过影片人物形象发挥了榜样作用
主旋律电影具有润物无声的特点,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立起来”。主旋律电影点到不点破,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8]。如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白昼流星》这个故事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述的是扶贫办李叔帮助四子王旗两名叛逆少年的“物质扶贫”故事;后半部分则是通过见证“神州11号飞船”降落过程,李叔带领两名小伙子寻回人生意义的“精神扶贫”过程。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全国涌现出了像李叔一样的一大批党员干部,他们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以精准扶贫新理念,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改变贫困现状,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基本需求,通过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在参与中的主体感、获得感,促进他们传统观念的改变。电影塑造这样的榜样,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服务基层、将个人理想同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实现人生价值有着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三、运用国产主流电影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策略
(一)以情感渗透为手段,达到教化育人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体现出“共情”的特点,才能实现更好的育人效果。以往的工作中,很多思政工作者习惯性地进行说教,给学生留下了一种刻板、枯燥的印象。一部好的电影可以通过环境背景抒发当时的主角心情,使观影者身临其境,感受当时的氛围,可以很好地将观众融入电影里。近年来中国电影“新主流大片”交了一份很好的答卷,它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满足了观众的情感需要,在创作力和想象力方面有了新的提高。以国产主流电影作为宣传教育手段,可以从情感上拉近思政工作者和高校大学生的距离,吸引他们参与进来。让大学生既可以在思想上高度认同主流价值观,又可以在生活中践行主流价值观,达到了知行合一、教化育人的效果。从实际效果来看,利用影片的感染力做铺垫,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也会让思政教育的阻力极大地减轻。电影《中国机长》亦没有采用宏大叙事和刻意的情感渲染、灾难营造,而是使用普通人的情感体验来完成故事讲述。观众在这部电影中,看到的更多是整个民航业平凡人做的平凡事,用微小的工作细节体现出保障每架飞机安全起落的重要素养。
(二)以价值引领为方法,把握思政育人主动权
近年来涌现的一大批优秀国产主流电影,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因此,要把这些国产主流电影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要求广大思政工作者具备辩证的思维,从专业角度对国产主流电影进行拆分、解读,挑选出其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情节片段,作为思政教育的素材[9]。始终坚持价值引领作用,把国产主流电影当做一种辅助的教育手段,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才能让思政育人取得更好的成效,牢牢把握思政育人的主动权。可采取一边观看、一边讲解的形式,将国产主流电影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与思政教育内容关联起来,使学生在观影过程中真正接受熏陶[10]。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讲述了发生在中国东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乡故事,其中的一个故事《最后一课》通过个体记忆与心理困境,精妙地展现出乡村的发展和变化,即完成了主旋律的诉求,也捕捉到了人物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连接。《我和我的家乡》中一系列关于家乡的故事,都围绕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各行各业的一个个普通百姓,他们为了自己的家乡、为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不计成本、不计报酬地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通过奉献自己的财富、青春、未来,来支援和改变自己的家乡,希望自己的家乡变得越来越好。“我和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思政教育工作者可通过让大学生观看这部电影,引导大学生采用演讲、摄影、朗诵、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来记录《我的家乡》,让大学生以更直观的形式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并以文字、图片等内容描绘自己的家乡风貌和巨大变革,以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家国情怀。最后,通过写观影感的方式,让学生谈一谈在国产主流电影的观看中有哪些收获,在反思过程中深化思政教育的内涵。
结语
近年来,国产主流电影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并且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这些电影虽然题材与情节各不相同,但是都能够传达出正能量,响应主旋律。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將国产主流电影作为素材,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在观影中接受教育、学会思考,让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1(01).
[2]金波.主旋律影片《我的1919》在思政课堂教育中的应用[ J ].电影评介,2016(17):93-95.
[3]李蕊君.人民英雄的锻造:从电影《董存瑞》看革命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J ].青年与社会:下,2015(8):261-263.
[4]蔡敏瑜.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J ].知识文库,2016(15):37-38.
[5]安剑峰.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与功能研究[ J ].传播与版权,2018(11):149-150.
[6]习近平.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7]程显达.娱乐电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及启示——以周星驰电影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8]余澜.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功能研究[ J ].艺术教育,2019(06):225-226.
[9]罗志峰.充分发挥红色电影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J ].电影评介,2015(15):101-103.
[10]李婧.试论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教学策略[ J ].学园,2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