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小田切让执导,柄本明和川岛铃遥等人主演的剧情片《一个船夫的故事》,主要讲述了日本明治末年、大正初期,原本以河边渡船谋生的船夫十市,因为山村桥梁的建成而失去收入来源,所引发的一系列人生变化。作为小田切让自编自导的日式长篇电影,该片彰显了鲜明的日本传统物哀美学创作理念,创作者借助古朴、典雅的影视画面,呈现个体生命与时代洪流的矛盾冲突,并生动诠释了导演对大时代背景下个人漂泊命运的主旨思考。本文从角色形象建构与叙事主旨呈现等视角对电影《一个船夫的故事》进行解读,以期对日本电影艺术的物哀美学有所感悟与借鉴。
从主演《爱丽丝之棘》《奇迹》到自导自演《一个船夫的故事》,小田切让始终遵循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彰显鲜明的艺术风格。[1]《一个船夫的故事》在人物角色设定时,通过以社会底层的边缘人“船夫”为主角,细腻刻画船夫的情感纠葛和内心矛盾,展示出时代变迁背景下传统文化举步维艰的境地。
一、物哀美学形象建构:艺术与现实的时空同构
《一个船夫的故事》通过塑造反映时代文化的人物群像,将人物命运与时代变迁勾连,体现了创作者独特的叙事手法。船夫划船,折射的是一种地域传统文化,而桥梁的建成,将直接影响船夫的收入,甚至船夫职业的消亡,这一隐喻背后体现的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介入,将导致传统文化的式微。因此,影片以大时代洪流下小人物的命运变迁,映射了创作者对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矛盾冲突的理解。
(一)物哀美学画面构建
在影片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通过塑造逼真的影视画面,呈现鲜活的叙事场景,能有效拉近观众与影片的距离。从视觉美学上来说,《一个船夫的故事》通过巧妙取景、艺术构图和色彩搭配,为观众打造了“如诗如画”的精美画面。在建构船夫的人物形象时,导演以河流的自然美景为依托,以一条摇橹的木船作为主要叙事空间,生动再现老船夫的摆渡生活,通过呈现船夫以“一叶扁舟”穿越宏大山川的银幕画面,进一步衬托其孤独、落寞的人物形象。影片聚焦现实主义叙事,重视刻画和勾勒人物心理线条,以细致考量的创作思维塑造出唯美的艺术画面。创作者将镜头对准自然,以全景创作的方式呈现河流两岸的群山、茂盛的树林和河面上渺小的船夫,生动再现“如画般”的唯美场景,当镜头跟随船夫的一叶扁舟飘过,日本本土生态风光一览无余,为观众带来精致的影视艺术画面。[2]
(二)质朴人物的形象表达
《一个船夫的故事》生动塑造了“船夫”的人物角色形象,着重刻画船夫在新旧更迭的时代环境下的渺小与无助。该片在叙述船夫解救少女的过程中,赋予了船夫新的人物个性,创作者重点探寻了新旧时代更迭的主题,将个人情感与时代命运巧妙融汇,营造出意境深厚的艺术效果。船夫、少女的命运变迁是基本叙事线,影片侧重于对“小人物”命运的生动书写,其中既有船夫的茫然、无助,也有因为少女出现而呈现的命运新变化。
(三)时代形象的主动介入
影片依托现实主义进行创作,灵感源自导演的真实体验。当小田切让接触并了解到船夫职业即将消亡后,即创作了以船夫故事为主题的电影剧本。虽然小田切让了解的是当代船夫,但在进行影视化创作时,其特意将时代背景迁移至明治维新时期,如此,冲破了现代叙事语境的禁锢与束缚,将矛盾冲突、创作主题统一置放于特殊的时代氛围中进行叙事,为观众打造出具有沉浸式体验的影视空间。该片以落寞的“船夫”人物形象揭示了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的剧烈碰撞,通过采用丰富的故事素材和饱满的人物性格感染、打动观众,再现小田切让关注历史、着眼时代的创作精神。其中,船与桥是影片矛盾冲突的符号,也是新旧文明的重要象征,[3]船不仅载人,也在载人过程中,以語言互动交流引发情感共鸣;而桥更多是一种过河的实用工具,借助桥的便利,人们不仅过河更加便捷,也逐渐忽略了以往渡河的艰辛。影片在描述桥便利的同时,传递了导演对大众一味追求便捷现代生活方式,而忽略体味生活本真哲理的困境的现实回应。
二、传统情怀与现代视角的日式寓言
优异的影视作品往往深入大众精神世界,以触及灵魂的方式,引发观影者精神共鸣。《一个船夫的故事》凭借故事题材的历史性挖掘,延伸出深厚的创作底蕴,彰显了小田切让的创作思路与时代抒怀。影片以小人物的命运变迁贯穿了银幕内外的百年时空,其塑造的人物角色形象及传递的主旨深度触及观众灵魂,成为反思时代变迁与文化抉择的精神引擎。
(一)理念重塑:现代与传统冲突的审美观照
对昔日简单、淳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逝去年代的缅怀是该片重要的叙事主题,其中蕴含着浓厚的人文内涵与独特的艺术审美。面对现代文化的时代洪流,该片通过描述一位船夫的旧时光与新未来,体现导演对自我情感的追溯,使原本“一个船夫的故事”衍生为“时代的故事”。[4]影片中,原本封闭的村落,因为即将建成一座横跨河流两岸的桥梁,使船夫丧失原有的生活方式,伴随着桥梁的落成,村民们的喜悦与船夫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导演将船夫的人物命运与时代变迁相关联,讲述了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传统社会的生活状态逐渐被打破,传统文化面临没落的时代困境。影片通过将抽象的新旧文化冲突进行具象化表达,凸出了创制者渴望引导大众从纷繁的现代化生活中,重新审视内心世界的精神启迪。
(二)审美重塑:自我与群我之间的全景呈现
《一个船夫的故事》甄选新颖的时代审美视角,通过将具有隐喻性的“船夫”角色概念置于急速变迁的历史场景下,塑造了老妇人、少女及老猎人等极具个性的人物形象,着力表现面对新旧时代交替时,不同人物群体的复杂心理与文化坚守,使影片整体显现一种全景式的审美特征,增添了该片的历史纵深感。随着影片叙事情节地不断延伸,特别是通过塑造神秘女子这一人物角色,使原本沉重的大时代叙事凸显一抹亮色。影片讲述船夫无意间在河中救下一名受伤的年轻女子并收养了她。导演使用长镜头展示船夫将她从岸边扛至木屋,而在影片结尾部分,船夫为解救少女,用一把火点燃了自己生存的空间“草房”,在剧烈的火舌的吞噬下,船夫带着少女离开,最终消失在苍茫白雾中,为观众提供了无数联想。影片在此处通过一束火光打破沉闷的叙事氛围,传递出穿透银幕的情感感染力。 (三)主题重塑:传统与现代生活的诗意表达
在日本近代文化发展进程中,始终存在重构日本传统文化的呼声,诸多电影工作者充分利用电影艺术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点,表达个人对传统生命意识和理想生活的诗意追求。[5]影片《一个船夫的故事》用镜头将翠绿山峰、清澈河水与撑船渔夫等元素统一加工、制作为一幅日式田园山水画,帧帧如画的田园影像传递出浓厚的东方诗意美学。为了消除观众视觉上的时代违和感,影片通过还原明治时代的民居、船舶等原生态景致,呈现真实的年代场景。在影片创作过程中,导演以船夫命运变迁为主线,串起不同角色的人生思考,突破了以往同类型题材影片“主题宏大,切入不深”的创作困境。该片通过将叙事主旨与叙事逻辑、故事结构相互融合,在不断建构现代文明冲击传统文化现象的同时,用船夫的个人选择来向观众表达“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的创作主旨。
三、从叙事结构到叙事主题:时空交错与精神对话
影片以日本明治-大正年间船夫的命运经历为叙事主线,生动呈现了时代更迭背景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张力,并在物哀美学的画卷中探索人生真谛。该片以日式人生寓言的创作逻辑为基础,将“追求生活本质”的理念纳入创作过程,并赋予其衔接当代价值观的人文表达,生动表达了对文明冲突的反思和小田切让对现代文明某些负面影响的理解。[6]
(一)突破界限,凸显叙事张力
在现代创作语境中,选择鲜活的创作手法再现值得纪念的时代故事,是提升影片创作质感的重要手段。影片《一个船夫的故事》,虽然将现代船夫故事迁移至约150年前的日本,但其突破了时空的禁锢与束缚,以精妙的叙事手法为观众呈现出真实气息浓厚的现实世界。影片中,船夫所隐喻的传统文化,被象征现代文化的“桥梁”所打破,当三个小孩用石头攻击船夫时,这一画面生动隐喻了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的无情冲击。另一方面,影片充斥大量场景“辅助”情节。如弹唱班子过河、船夫带牛渡河与“天葬”老猎人等多个场景为观众生动展示出传统“慢”时代下的趣味场景。小田切让没有刻意回避传统文化的衰败与没落,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对“船夫群体”的人物命运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与审美想象,增加了现代与传统的叙事张力与矛盾冲突。
(二)强化叙事,共情引发共鸣
影片中的“船夫”蕴含着真实、丰富的人性,创作者通过塑造小人物角色,实现了宏大时代话题的真实化、细微化处理,也使原本停留在观众认知概念中的时代命题演变为具有代入感的真实体验,片中关于离别与伤痛、现代与传统等情感的描写,在贴近真实气息的基础上,传递出别样的情感厚度,强化了影片的可观赏性。该片采用“人去桥留”的叙事结尾衬托时代变迁:船夫作为传统文化的符号,面对现代生活的冲擊,其“人生无用”结局成为必然。影片通过呈现村民对桥梁建成后的期待与喜悦心理,隐喻现代生活方式的快节奏趋势;船夫解救的少女成为重燃其对生活热情与向往的重要动力。在影片结尾部分,船夫一把火烧掉草屋,向新的命运张开怀抱——这体现出小田切让对生命本质的积极探寻,袒露了其“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的自我认知,生动演绎了一幅追求生活本质的历史图景。影片通过采用开放式结尾,没有告知船夫的最终归宿,为观众提供无数的遐想空间。
(三)双线叙事彰显创作主旨
该片凭借独特的创作主旨,精妙配乐与质感画面,阐释了小田切让关切时代洪流中小人物命运的创作心理。导演通过采用个人命运变化与时代发展变迁的双线叙事手法,叙述人与自然的对立冲突、船夫摆渡与现代大桥建设的矛盾,将时代冲突以艺术化的创作手法鲜活映射于小人物的形象塑造上。[7]影片关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矛盾冲突的叙事,完全隐藏于小人物的行为抉择与命运变化之中,通过双线交织的叙事手法,尽显影片创作主旨。在影片画面上,导演小田切让表面叙述老船夫因建设桥梁而导致生存状态的改变,而实质上讲述的是其对传统与现代碰撞后的反思,影片通过塑造时代进程中老船夫寂寞的人物形象,触发观众情感悸动,亦引发观众反思在现代文明进程中,如何正视传统文化以及恰当处理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等现实问题。影片以船夫的命运变迁为创作主线,借助红衣少女来升华影片创作主旨。导演借助船夫黄昏时摆渡的极具贵族气质的老妇人视角表达了“在现代社会里,我们日益感觉孤独,对故乡的眷恋愈深——即使家乡贫瘠、荒凉和不堪”的影片创作核心理念。
(四)视角新颖,尽显人生百态
《一个船夫的故事》以细腻视角切入,摆脱常规创作套路,实现了影片创作主旨的内涵升华。面对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宏大命题,在影片创作过程中,导演更加重视对人物角色的塑造、对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致描绘,通过深层次的精神体验呈现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实现对人性与历史底蕴的深层思考。小田切让借助船夫的命运变迁,从单一解读影片主旨转向开掘时代内容,由演绎抽象理念转为呈现具象感性,将宏阔的时代场景转化为关注个性的质感景观。
结语
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是时代赋予的必然张力,是电影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小田切让自编自导的影片《一个船夫的故事》通过淡化故事情节,放大自然环境的渲染与烘托,为观众理解和体会大时代来临下小人物的卑微提供了极佳的银幕呈现方式。影片将镜头语言对准客观场景,凭借细腻精致、极具质感的画面,张力十足的叙事情节,生动体现导演对时代变迁的个人反思与创作理解,从全方位、多维度视角展示出个人对日本传统文化消散的不舍,表达其在时代命运更迭中,积极探寻、反思生命本质意义的创作意图。
参考文献:
[1]刘琨.自然崇拜·极简叙事·重建依赖——论日本治愈系类型电影的形式与意义[ J ].当代电影,2017,(11):55-61.
[2]周学麟.电影类型与叙事冲突——《追捕》和《千里走单骑》跨类型比较[ 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6):55-63.
[3]张冲.“无缘社会”人、僭越禁忌与家庭作为权力装置的解体——从电影《小偷家族》观日本的后现代特征[ J ].
电影评介,2018(15):16-20.
[4]张怀强,李倩.从《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看日本现实主义电影的传统与嬗变[EB/OL].(2020-02-26)
https://www.doc88.com/p-00429983541884.html.
[5]胡雨晴.日本“季题”电影审美特质论[ 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50-56.
[6]沈念.灾难与觉醒,危机与希望——论21世纪10年代的日本作者电影[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0(3):82-91.
[7]魏玉娟.失重的现实:论影片《小偷家族》的物哀美学构建[ J ].电影评介,2020(12):67-70.
从主演《爱丽丝之棘》《奇迹》到自导自演《一个船夫的故事》,小田切让始终遵循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彰显鲜明的艺术风格。[1]《一个船夫的故事》在人物角色设定时,通过以社会底层的边缘人“船夫”为主角,细腻刻画船夫的情感纠葛和内心矛盾,展示出时代变迁背景下传统文化举步维艰的境地。
一、物哀美学形象建构:艺术与现实的时空同构
《一个船夫的故事》通过塑造反映时代文化的人物群像,将人物命运与时代变迁勾连,体现了创作者独特的叙事手法。船夫划船,折射的是一种地域传统文化,而桥梁的建成,将直接影响船夫的收入,甚至船夫职业的消亡,这一隐喻背后体现的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介入,将导致传统文化的式微。因此,影片以大时代洪流下小人物的命运变迁,映射了创作者对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矛盾冲突的理解。
(一)物哀美学画面构建
在影片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通过塑造逼真的影视画面,呈现鲜活的叙事场景,能有效拉近观众与影片的距离。从视觉美学上来说,《一个船夫的故事》通过巧妙取景、艺术构图和色彩搭配,为观众打造了“如诗如画”的精美画面。在建构船夫的人物形象时,导演以河流的自然美景为依托,以一条摇橹的木船作为主要叙事空间,生动再现老船夫的摆渡生活,通过呈现船夫以“一叶扁舟”穿越宏大山川的银幕画面,进一步衬托其孤独、落寞的人物形象。影片聚焦现实主义叙事,重视刻画和勾勒人物心理线条,以细致考量的创作思维塑造出唯美的艺术画面。创作者将镜头对准自然,以全景创作的方式呈现河流两岸的群山、茂盛的树林和河面上渺小的船夫,生动再现“如画般”的唯美场景,当镜头跟随船夫的一叶扁舟飘过,日本本土生态风光一览无余,为观众带来精致的影视艺术画面。[2]
(二)质朴人物的形象表达
《一个船夫的故事》生动塑造了“船夫”的人物角色形象,着重刻画船夫在新旧更迭的时代环境下的渺小与无助。该片在叙述船夫解救少女的过程中,赋予了船夫新的人物个性,创作者重点探寻了新旧时代更迭的主题,将个人情感与时代命运巧妙融汇,营造出意境深厚的艺术效果。船夫、少女的命运变迁是基本叙事线,影片侧重于对“小人物”命运的生动书写,其中既有船夫的茫然、无助,也有因为少女出现而呈现的命运新变化。
(三)时代形象的主动介入
影片依托现实主义进行创作,灵感源自导演的真实体验。当小田切让接触并了解到船夫职业即将消亡后,即创作了以船夫故事为主题的电影剧本。虽然小田切让了解的是当代船夫,但在进行影视化创作时,其特意将时代背景迁移至明治维新时期,如此,冲破了现代叙事语境的禁锢与束缚,将矛盾冲突、创作主题统一置放于特殊的时代氛围中进行叙事,为观众打造出具有沉浸式体验的影视空间。该片以落寞的“船夫”人物形象揭示了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的剧烈碰撞,通过采用丰富的故事素材和饱满的人物性格感染、打动观众,再现小田切让关注历史、着眼时代的创作精神。其中,船与桥是影片矛盾冲突的符号,也是新旧文明的重要象征,[3]船不仅载人,也在载人过程中,以語言互动交流引发情感共鸣;而桥更多是一种过河的实用工具,借助桥的便利,人们不仅过河更加便捷,也逐渐忽略了以往渡河的艰辛。影片在描述桥便利的同时,传递了导演对大众一味追求便捷现代生活方式,而忽略体味生活本真哲理的困境的现实回应。
二、传统情怀与现代视角的日式寓言
优异的影视作品往往深入大众精神世界,以触及灵魂的方式,引发观影者精神共鸣。《一个船夫的故事》凭借故事题材的历史性挖掘,延伸出深厚的创作底蕴,彰显了小田切让的创作思路与时代抒怀。影片以小人物的命运变迁贯穿了银幕内外的百年时空,其塑造的人物角色形象及传递的主旨深度触及观众灵魂,成为反思时代变迁与文化抉择的精神引擎。
(一)理念重塑:现代与传统冲突的审美观照
对昔日简单、淳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逝去年代的缅怀是该片重要的叙事主题,其中蕴含着浓厚的人文内涵与独特的艺术审美。面对现代文化的时代洪流,该片通过描述一位船夫的旧时光与新未来,体现导演对自我情感的追溯,使原本“一个船夫的故事”衍生为“时代的故事”。[4]影片中,原本封闭的村落,因为即将建成一座横跨河流两岸的桥梁,使船夫丧失原有的生活方式,伴随着桥梁的落成,村民们的喜悦与船夫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导演将船夫的人物命运与时代变迁相关联,讲述了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传统社会的生活状态逐渐被打破,传统文化面临没落的时代困境。影片通过将抽象的新旧文化冲突进行具象化表达,凸出了创制者渴望引导大众从纷繁的现代化生活中,重新审视内心世界的精神启迪。
(二)审美重塑:自我与群我之间的全景呈现
《一个船夫的故事》甄选新颖的时代审美视角,通过将具有隐喻性的“船夫”角色概念置于急速变迁的历史场景下,塑造了老妇人、少女及老猎人等极具个性的人物形象,着力表现面对新旧时代交替时,不同人物群体的复杂心理与文化坚守,使影片整体显现一种全景式的审美特征,增添了该片的历史纵深感。随着影片叙事情节地不断延伸,特别是通过塑造神秘女子这一人物角色,使原本沉重的大时代叙事凸显一抹亮色。影片讲述船夫无意间在河中救下一名受伤的年轻女子并收养了她。导演使用长镜头展示船夫将她从岸边扛至木屋,而在影片结尾部分,船夫为解救少女,用一把火点燃了自己生存的空间“草房”,在剧烈的火舌的吞噬下,船夫带着少女离开,最终消失在苍茫白雾中,为观众提供了无数联想。影片在此处通过一束火光打破沉闷的叙事氛围,传递出穿透银幕的情感感染力。 (三)主题重塑:传统与现代生活的诗意表达
在日本近代文化发展进程中,始终存在重构日本传统文化的呼声,诸多电影工作者充分利用电影艺术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点,表达个人对传统生命意识和理想生活的诗意追求。[5]影片《一个船夫的故事》用镜头将翠绿山峰、清澈河水与撑船渔夫等元素统一加工、制作为一幅日式田园山水画,帧帧如画的田园影像传递出浓厚的东方诗意美学。为了消除观众视觉上的时代违和感,影片通过还原明治时代的民居、船舶等原生态景致,呈现真实的年代场景。在影片创作过程中,导演以船夫命运变迁为主线,串起不同角色的人生思考,突破了以往同类型题材影片“主题宏大,切入不深”的创作困境。该片通过将叙事主旨与叙事逻辑、故事结构相互融合,在不断建构现代文明冲击传统文化现象的同时,用船夫的个人选择来向观众表达“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的创作主旨。
三、从叙事结构到叙事主题:时空交错与精神对话
影片以日本明治-大正年间船夫的命运经历为叙事主线,生动呈现了时代更迭背景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张力,并在物哀美学的画卷中探索人生真谛。该片以日式人生寓言的创作逻辑为基础,将“追求生活本质”的理念纳入创作过程,并赋予其衔接当代价值观的人文表达,生动表达了对文明冲突的反思和小田切让对现代文明某些负面影响的理解。[6]
(一)突破界限,凸显叙事张力
在现代创作语境中,选择鲜活的创作手法再现值得纪念的时代故事,是提升影片创作质感的重要手段。影片《一个船夫的故事》,虽然将现代船夫故事迁移至约150年前的日本,但其突破了时空的禁锢与束缚,以精妙的叙事手法为观众呈现出真实气息浓厚的现实世界。影片中,船夫所隐喻的传统文化,被象征现代文化的“桥梁”所打破,当三个小孩用石头攻击船夫时,这一画面生动隐喻了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的无情冲击。另一方面,影片充斥大量场景“辅助”情节。如弹唱班子过河、船夫带牛渡河与“天葬”老猎人等多个场景为观众生动展示出传统“慢”时代下的趣味场景。小田切让没有刻意回避传统文化的衰败与没落,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对“船夫群体”的人物命运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与审美想象,增加了现代与传统的叙事张力与矛盾冲突。
(二)强化叙事,共情引发共鸣
影片中的“船夫”蕴含着真实、丰富的人性,创作者通过塑造小人物角色,实现了宏大时代话题的真实化、细微化处理,也使原本停留在观众认知概念中的时代命题演变为具有代入感的真实体验,片中关于离别与伤痛、现代与传统等情感的描写,在贴近真实气息的基础上,传递出别样的情感厚度,强化了影片的可观赏性。该片采用“人去桥留”的叙事结尾衬托时代变迁:船夫作为传统文化的符号,面对现代生活的冲擊,其“人生无用”结局成为必然。影片通过呈现村民对桥梁建成后的期待与喜悦心理,隐喻现代生活方式的快节奏趋势;船夫解救的少女成为重燃其对生活热情与向往的重要动力。在影片结尾部分,船夫一把火烧掉草屋,向新的命运张开怀抱——这体现出小田切让对生命本质的积极探寻,袒露了其“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的自我认知,生动演绎了一幅追求生活本质的历史图景。影片通过采用开放式结尾,没有告知船夫的最终归宿,为观众提供无数的遐想空间。
(三)双线叙事彰显创作主旨
该片凭借独特的创作主旨,精妙配乐与质感画面,阐释了小田切让关切时代洪流中小人物命运的创作心理。导演通过采用个人命运变化与时代发展变迁的双线叙事手法,叙述人与自然的对立冲突、船夫摆渡与现代大桥建设的矛盾,将时代冲突以艺术化的创作手法鲜活映射于小人物的形象塑造上。[7]影片关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矛盾冲突的叙事,完全隐藏于小人物的行为抉择与命运变化之中,通过双线交织的叙事手法,尽显影片创作主旨。在影片画面上,导演小田切让表面叙述老船夫因建设桥梁而导致生存状态的改变,而实质上讲述的是其对传统与现代碰撞后的反思,影片通过塑造时代进程中老船夫寂寞的人物形象,触发观众情感悸动,亦引发观众反思在现代文明进程中,如何正视传统文化以及恰当处理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等现实问题。影片以船夫的命运变迁为创作主线,借助红衣少女来升华影片创作主旨。导演借助船夫黄昏时摆渡的极具贵族气质的老妇人视角表达了“在现代社会里,我们日益感觉孤独,对故乡的眷恋愈深——即使家乡贫瘠、荒凉和不堪”的影片创作核心理念。
(四)视角新颖,尽显人生百态
《一个船夫的故事》以细腻视角切入,摆脱常规创作套路,实现了影片创作主旨的内涵升华。面对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宏大命题,在影片创作过程中,导演更加重视对人物角色的塑造、对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致描绘,通过深层次的精神体验呈现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实现对人性与历史底蕴的深层思考。小田切让借助船夫的命运变迁,从单一解读影片主旨转向开掘时代内容,由演绎抽象理念转为呈现具象感性,将宏阔的时代场景转化为关注个性的质感景观。
结语
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是时代赋予的必然张力,是电影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小田切让自编自导的影片《一个船夫的故事》通过淡化故事情节,放大自然环境的渲染与烘托,为观众理解和体会大时代来临下小人物的卑微提供了极佳的银幕呈现方式。影片将镜头语言对准客观场景,凭借细腻精致、极具质感的画面,张力十足的叙事情节,生动体现导演对时代变迁的个人反思与创作理解,从全方位、多维度视角展示出个人对日本传统文化消散的不舍,表达其在时代命运更迭中,积极探寻、反思生命本质意义的创作意图。
参考文献:
[1]刘琨.自然崇拜·极简叙事·重建依赖——论日本治愈系类型电影的形式与意义[ J ].当代电影,2017,(11):55-61.
[2]周学麟.电影类型与叙事冲突——《追捕》和《千里走单骑》跨类型比较[ 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6):55-63.
[3]张冲.“无缘社会”人、僭越禁忌与家庭作为权力装置的解体——从电影《小偷家族》观日本的后现代特征[ J ].
电影评介,2018(15):16-20.
[4]张怀强,李倩.从《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看日本现实主义电影的传统与嬗变[EB/OL].(2020-02-26)
https://www.doc88.com/p-00429983541884.html.
[5]胡雨晴.日本“季题”电影审美特质论[ 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50-56.
[6]沈念.灾难与觉醒,危机与希望——论21世纪10年代的日本作者电影[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0(3):82-91.
[7]魏玉娟.失重的现实:论影片《小偷家族》的物哀美学构建[ J ].电影评介,2020(12):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