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离不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素质教育与数学学科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过程,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学习兴趣 兴趣培养
初中数学这门课程较为枯燥,多数学生不喜欢它,感觉难,没有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是需要老师去激发与培养的,因此,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一、关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基础。因此,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关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感化他们,把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许多情感问题容易受到感染。教师对他们若是不理不睬,或是经常训斥他们,他们会越发觉得学习无味,还会对老师抱有成见,不喜欢这样的老师,也就没有心情上好这堂课,时间久了,学习没了兴趣,成绩便会大幅度下降。
二、联系生活提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课相对来说有些枯燥,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样越发让学生感觉学数学很为难。在学习新知识时,我总是给学生提供与这一新知识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如学习矩形的判定时,我给学生讲解了木工师傅制作矩形门窗的过程:先截好两长、两短且分别相等的木料,制成框架,再用米尺测量两对角线的长是否相等进行检测。对此你能提出矩形怎样的判定方法?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本节课要探究的矩形的判定定理。用生活中的问题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简单化,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接受知识的主动性。
三、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寓教于乐,针对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让学生
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下面的实验得到:
如右图,用纸剪一个等腰三角形ABC,将三角形对折,使它的两腰AB与AC重合,记折痕与底边BC的交点为D,把纸展开后铺平。思考下面的问题: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2)∠BAD与∠CAD相等吗?为什么?
(3)∠B与∠C相等吗?为什么?
(4)折痕所在直线AD与底边BC有什么位置关系?
(5)线段BD与线段CD的长相等吗?
(6)你能总结一下折痕所在直线AD具有的性质吗?
学生通过剪纸、折叠、观察、思考等探究活动,在以上6个问题的引导下,能自主发现并概括出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两个底角相等”、“三线合一”等重要性质。通过实验操作,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四、注重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作为导入:有一张厚度大约为0.01厘米的纸,如果将它连续对折30次,你知道它有多高吗?它的厚度要比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的 11倍还要高呢?学生带著惊讶和不相信,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五、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也在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大的趣味性、丰富性。课件的应用,资料的收集,使学生乐学,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数学活动中。
在学习几何时,运用课件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很多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时,我将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对应的三边的长度进行动画演示,学生很清楚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结论,我又用同样的方法演示了其对应角,学生又很轻松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结论,从而深刻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六、精设课堂提问方式,创造愉悦高效的数学课堂
孔子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现在它仍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所以,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因人而异:难度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困生回答,比较专门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当然,学生的回答有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尤其是学困生,这时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做到尊重学生,正确评价学生,及时充分肯定其可取之处,然后再给他一次成功回答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的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消除中等生与学困生对回答问题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七、作业形式的改革,实施分层次作业
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在对待学困生作业的批改过程中,我总是用一些深情、婉转的语言。如“下次肯定会更好”“很好,继续努力”。这些尊重、期盼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总之,教无定法,学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无论如何做,只要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学习兴趣 兴趣培养
初中数学这门课程较为枯燥,多数学生不喜欢它,感觉难,没有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是需要老师去激发与培养的,因此,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一、关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基础。因此,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关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感化他们,把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许多情感问题容易受到感染。教师对他们若是不理不睬,或是经常训斥他们,他们会越发觉得学习无味,还会对老师抱有成见,不喜欢这样的老师,也就没有心情上好这堂课,时间久了,学习没了兴趣,成绩便会大幅度下降。
二、联系生活提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课相对来说有些枯燥,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样越发让学生感觉学数学很为难。在学习新知识时,我总是给学生提供与这一新知识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如学习矩形的判定时,我给学生讲解了木工师傅制作矩形门窗的过程:先截好两长、两短且分别相等的木料,制成框架,再用米尺测量两对角线的长是否相等进行检测。对此你能提出矩形怎样的判定方法?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本节课要探究的矩形的判定定理。用生活中的问题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简单化,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接受知识的主动性。
三、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寓教于乐,针对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让学生
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下面的实验得到:
如右图,用纸剪一个等腰三角形ABC,将三角形对折,使它的两腰AB与AC重合,记折痕与底边BC的交点为D,把纸展开后铺平。思考下面的问题: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2)∠BAD与∠CAD相等吗?为什么?
(3)∠B与∠C相等吗?为什么?
(4)折痕所在直线AD与底边BC有什么位置关系?
(5)线段BD与线段CD的长相等吗?
(6)你能总结一下折痕所在直线AD具有的性质吗?
学生通过剪纸、折叠、观察、思考等探究活动,在以上6个问题的引导下,能自主发现并概括出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两个底角相等”、“三线合一”等重要性质。通过实验操作,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四、注重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作为导入:有一张厚度大约为0.01厘米的纸,如果将它连续对折30次,你知道它有多高吗?它的厚度要比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的 11倍还要高呢?学生带著惊讶和不相信,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五、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也在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大的趣味性、丰富性。课件的应用,资料的收集,使学生乐学,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数学活动中。
在学习几何时,运用课件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很多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时,我将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对应的三边的长度进行动画演示,学生很清楚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结论,我又用同样的方法演示了其对应角,学生又很轻松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结论,从而深刻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六、精设课堂提问方式,创造愉悦高效的数学课堂
孔子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现在它仍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所以,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因人而异:难度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困生回答,比较专门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当然,学生的回答有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尤其是学困生,这时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做到尊重学生,正确评价学生,及时充分肯定其可取之处,然后再给他一次成功回答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的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消除中等生与学困生对回答问题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七、作业形式的改革,实施分层次作业
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在对待学困生作业的批改过程中,我总是用一些深情、婉转的语言。如“下次肯定会更好”“很好,继续努力”。这些尊重、期盼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总之,教无定法,学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无论如何做,只要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