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 秋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boyw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天就是重阳节了。下午训练结束的时候,接到上级通知,说明天“晒秋”。春来给搞糊涂了,部队没有种庄稼,“晒”什么“秋”呢?
  对于晒秋,春来并不陌生。晒秋是一种山区农民的风俗。由于山区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人们便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晾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这便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成了农家欢庆丰收的盛典。晒秋的时间一般是在重阳节前后,此时天高气爽,适宜晾晒,所以重阳节又叫晒秋节。在春来老家,每到重阳节,家家户户就会把秋天收获的玉米、大豆之类弄出来晾晒,其实也有炫耀的意味。
  队长告诉春来,“晒秋”就是为了检阅大家的训练结果。队长还说,如果合格,春来他们就会正式进入特种部队。
  夜已经深了,听着战友们的呼吸声、磨牙声、呼噜声,还有梦中的呢喃,春来数了几十只羊也进入不了梦乡。为期三年的训练,过电影般在春来的脑海中显现。
  北方的冬天,气温在零下十几度,西北风像小刀子一般锋利,刮得脸蛋生疼。凌晨五点半,背上20公斤的重物开始跑步。五公里下来,浑身上下湿漉漉的,像是从水里出来一样。当然,这仅仅是每天训练的序幕,接下来还有挂钩梯、穿越铁丝网300趟,等等。记得刚开始训练的那段时间,累得春来晚上尿了床,一时成为笑谈。
  夏天也是不容易熬的,要平举着八一式突击步枪,枪管上吊着一块砖头,一动不动地在烈日下暴晒两个小时。仅一天,春来的皮肤就晒脱了皮,后来就给晒得像是非洲人一样,黑黝黝的,以至于春来多天都不敢照镜子。为了练习忍耐力,士兵瞄准时教员会抓来蚂蚁放到他们脸上爬,甚至专门让士兵钻到野外的臭水沟里,让蚊虫叮咬。一个晚上下来,脸上全是红肿的疙瘩。那种痒疼的感觉,春来每每想起来,都会不自主地哆嗦。
  特种兵也有军姿的训练,背十字架,后脖领夹扑克,左右脖领扎大头针,头顶大瓷碗,让脖颈、肩膀、腰背保持挺拔,形成一道直线,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为了让双腿间没有缝隙,春来在睡觉时就用背包绳把自己的双腿捆起来。为了做到一出脚脚尖就自然绷直,春来就跪在地上,脚面贴住地面,下腰,直至头着地……那种滋味好难受,常人真的无法理解。
  每天还有倒功的训练,其中后倒功要高高向后跃起,用背重重地砸向水泥地。头一天训练后,春来晚上背都不能沾床,是趴着睡的。春来是被按照狙击手培养的,为了让双目炯炯有神,在训练中会迎着太阳练眼神,连续两分钟不眨眼才算过关。刚开始,春来不明白。队长说:“一旦出现情况,如果眨一下眼睛,就有可能失去最佳射击时间。”
  对春来来说,最难的是野外生存训练,带上三天的食物在野外生存一星期,背上枪支弹药和生存用品,途中还要执行上级准备的突围、反突围、侦察敌情、攀登悬崖等演习任务。第一次吃生老鼠肉时,春来闭着眼睛,吃一口吐一口,肠子差点儿吐出来……春来心里清楚,是特种兵就得什么都不怕,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是特种兵就得有“上天是雄鹰,下海如蛟龙,入地似猛虎”的本事。
  明天都有哪些首长来?我能过关吗?兴奋、自豪、期许、忐忑……各种情绪混杂在一起,春来只盼着天快快亮起来。
  春来似乎迷糊了一会儿,天就亮了。
  到了训练场,春来扫了一眼,看到指挥台那里坐了不少人。他不敢分心,忙收回目光,心里既紧张又激动。口令开始后,春来紧握手中枪,抬头、挺胸、收腹,两腿笔直,目视前方,纹丝不动。队列侧前方的指挥旗发出命令,士兵们开始走正步。
  因为走正步体现不出特种兵的本领,正步结束后,才根据每个人的特长逐个展示技能。自然,春来的项目是射击,在幕布墙上随意找出五个位置,让春来辨认后,再用一块布把整个幕布墙遮挡起来,让春来从300米外射击,就是“盲射”,全凭记忆寻找目标。前面三个目标都被春来一一命中。不料想,队长临时加大了难度,现场释放烟幕弹,让春来射击其余两个。春来心里恼火也没办法,将来在战场上,情况也是瞬息万变的。他凝神静气,凭着刚才的瞬时记忆,瞄准,射击,中了,春来的心落到了半空;再瞄准,射击,又中了,春来的心放了下来。
  等到指挥台那里响起密集的掌声,春来才回过神来。
  “同志们好!”
  春来和战友们刚要喊“首长辛苦了”,忽然间一个个张大了嘴巴,半天没合拢。春来看到,他的爹娘就在指挥台那边的观众席上。除了部队的几位領导,其他观众也都是战友们的父母!泪水一下子弥漫了春来的眼睛,当兵三年多来从未流过眼泪的他,哭了。队长呜咽得更厉害,他整整六年没有回家了。
  第二年,春来参加了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的“沙场秋点兵”。
  [责任编辑 晨 飞]
其他文献
莫言说:“一个作家必须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我成功寻觅到了一块地方,一块属于我自己的美丽的地方——百花芬芳的《百花园》!  2018年12月,当得知拙作《父亲的麦粒》获得第十六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2017)三等奖时,仿佛中了彩票,心怦怦狂跳不止,激动不已。须知,这是中国微型小说界的大奖,我的习作能入围并获奖,实属幸事!这篇习作就发在《百花园》,还被《小说选刊》转载了。  仔细算一下,自己摸索着
期刊
一老一小走進面馆时,我正在等属于我的那碗西红柿鸡蛋面。正午的阳光很好,南京也很好,我举起手机不断调整角度打算把窗外的梧桐拍得更好看,将来回味南京总得有个抓手。  门吱嘎一响时我回了头。老太太绝对是洋气的那种,金丝眼镜,白白净净;小姑娘却是脏兮兮的,像一团灰不啦唧的旧毛线跳了过来,我本能地皱了下眉头。  “白奶奶来了!老规矩,菠菜素面一碗,牛肉面一碗。”服务员给我点面时细声细语的,这会儿居然喊了起来
期刊
一条挂在树上的鱼  牧羊人买买提打回来一条大鱼,放在哪里都不放心,他最怕牧羊犬给他吃了。牧羊犬这个狗东西鼻子太好使了,藏在哪里都没用,它闻得到也找得到。另外,它破坏力太强了,那次杀羊它就把牧羊小屋的门给拆了,硬是把剩下的一只羊腿给吃了。很明显,鱼放在屋里是不安全的。买买提提着那大鱼在屋里屋外转圈圈,最后他的目光停在门前的那棵胡杨树上。他左瞅瞅右看看,又点了点头,他知道,只要挂高一点儿,那个狗东西就
期刊
柳画匠的技艺是祖传的,到他这一辈登峰造极,画龙是龙,画凤是凤,画人传神,只差眨巴眼睛了。  柳画匠的生意不咸不淡。临街的一间门面,大门半开半闭,有招牌,昏昏地罩在玻璃里,是柳画匠的画——一个一把胡须的老人,微微地笑,胡须也跟着笑,风一吹大把的胡子飘来荡去,传神。都说白胡老者是柳画匠的先人。柳画匠不置可否,反正是他画的,这招牌有灵性。  柳画匠画人像拿手,常见他眯缝着眼,对着画架子一笔笔地画,眼前无
期刊
县长老马的老婆在去西部旅游的路上死于车祸。坊间说“升官、发财、死老婆”是中年男人的三大喜事,具体到老马似乎另当别论。老马的一儿一女俩孩子都在国外,五十岁刚出头突然成了孤家寡人,一时不上不下的。  于是就有好事者给老马说媒拉纤,最后把他跟“莲蓬花”撮合到了一起。  莲蓬花,本地说法,就是莲花。  被唤作莲蓬花的这位女人,也是本地名人,县剧团的首席花旦。莲蓬花唱、念、做、打俱精,而且为人洁身自好。当年
期刊
一只,两只,三只。  星数了数,这么多蟑螂!可以说,尸横遍野。星觉得很得意,自己应该被授予一个“除虫英雄”奖章什么的。  星是一个做事仔细的人,并且醉心于在同一件事上不断创新,不拘一格。就说杀虫这件事吧,星买了蟑螂粘板、杀虫剂、除蟑丸,甚至花露水、蚊香,可以说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这些小动物死的死、伤的伤,有的被粘板粘住了,有的被药水熏晕然后被星趁机踩死,有的干脆直接被星用苍蝇拍
期刊
岁月如飞箭。转眼间,我已是“夕阳红”。阅过杂志无数,唯对《百花园》情有独钟,她是我的文学摇篮、我的文学家园、我的最爱。  最早接触《百花园》,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把青涩的处女作送到了郑州市中心“东方红影院”旁的《郑州文艺》编辑部。后来《郑州文艺》更名为《百花园》,搬到了郑州市政府大楼,我再送稿件时,要通过门卫登记,方能入内。再后来,《百花园》搬到了郑州晚报社一楼,送稿子就方便多了。  1985
期刊
我出生于1928年5月20日,是一名“90后”。虽然没上过几天学,文化程度不高,可自幼爱好读书,经常把别人读过的报纸杂志借来读。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一来二去,自己识字多了,知识面宽了,阅读成了习惯。特别是离休后,住在老年公寓里,有很好的閱读条件。从那时起,我就与《百花园》杂志结缘了。  由于自己年事已高,出行不便,听力下降,与外界交流存在不小的障碍。为了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不当聋子哑巴,我坚持阅读
期刊
南方小镇连绵的梅雨,对北方来的女孩小洁来说,已经习惯了。还是当饭店服务员,巧合的是,还是卖包子。南方的包子和北方的包子口味很不同,以后,慢慢习惯吧。  早餐时间过后,店里很清闲,小洁透过玻璃窗看着窗外的落雨。窗玻璃上,两颗雨滴碰到一起,变成更大的一颗,继续向下滚动,然后撞碎在窗框上……  小洁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个北方小城的包子铺,她来南方之前就是在那儿打工。  那是新开不久的包子铺……  环境不错
期刊
娘生下莲花,一看是女孩,又见池里几枝莲花,脸庞红俊,摇头晃脑地朝她笑,就给她取名莲花。“莲花,莲花。”娘叫着叫着,就将她叫得满地跑、满山跑,叫得噌噌蹿个儿,成了亭亭玉立的一枝莲花,一枝俊秀得能让人看呆、看傻的莲花,快捷麻利、追风逐雨的莲花,香飘满世界的莲花。  这天,莲花带领众姊妹,把3000斤煎饼送给部队后,脚不点地地向区政府赶,未进区政府呢,咣的一声就撞在外出的区长佟范身上。  莲花恼了:“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