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平台;文章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应用的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音乐教学;应用途径
20世纪80年代,随着 MIDI音频技术和数字化音色采样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音频制作技术,音频信号数字化采样技术以及新型电子乐器的产生,标志着音乐艺术开始进入数字化发展阶段。新的技术改变了音乐艺术传统的教育、创作以及传播模式,出现了许多专业从事制作音乐教学软件和设备的计算机公司[1];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应用和渗透是必然的,不可改变的趋势!
一、转变观念
时代环境不同了,我们的教学不再是一台钢琴或一把乐器或教师的范唱讲解的就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课堂才不会死水一潭,毫无生机;才不会杂乱无序、嘈杂;才不会成为教师的独角戏,或者应付差事,而学生索然无味;才会使音乐课堂欢歌笑语、充满活力;才会使学生愿意学、很想学,不是硬着头皮按课表来上你的课。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我们的课堂丰富起来,动起来,给我们创新教学提供了条件,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了空间。教学六年级《打夯歌》,学生没见过打夯的场面,但是网络上可以找到这样的视频,然后进行剪辑,学生既容易懂,又容易理解,把号子的节奏、表现形式(一领众合),动作一致,轻松的就展现在课堂上,下课了而学生还余尤未尽。
五年级音乐京韵这个单元,涉及到京剧的锣鼓、脸谱、唱腔、四大行当的介绍,仅凭书上的插图,学生仍然是云里雾里的。我们设计了一堂实验课:上课铃声响了,学生静静的等着,一个穿着戏服一边唱“蓝脸的道尔敦盗御马…”,一边表演出现在了学生面前,然后用京戏腔调“请问,台下坐的什么人哪?”,边脱戏服边介绍脸谱(京剧的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辨认这是什么?有的学生说“这是唱戏的”(道具)。什么戏的道具?有的说是川剧,有的说是京剧等等。然后逐步引导,第一步多媒体显示:(配音配图像)“我”叫“旦角”,在京剧行当中主要表现女性形象,播放《苏三起解》视频片段,再欣赏一段《贵妃醉酒》,然后揭示李玉刚反串;驰名中外的大师梅兰芳也是演旦角的。所以旦角不一定是女性扮演的哦?再介绍“生、净、丑”让学生有了初步的印象;第二步介绍它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重点介绍唱腔(特别是拖腔)(做课件的时候,进行剪辑);第三步京剧的伴奏乐器(京胡、锣鼓等待),播放乐器演奏的片段。学生是热闹非凡,有的摇头晃脑的,有的打着节拍像戏友一样,有的双手在敲鼓似的。
整堂课,教师没有用过钢琴,全是遥控多媒体,中间包括生旦净丑唱段,唱词动态显示,全新感觉,容量之大,不是传统课堂所能完成的。
像cubase,、Sibelius、overture、cool editpro或AdobeAuditio或国产酷特作曲、作曲大师都可以用,它们使我们的乐谱流动起来,就像音乐的时间性一样;这是传统音乐教学不可比拟的;会声会影、AdobePremiere这些视频编辑软件,可以作出的音乐描绘的背景、画面,给音乐出做出一些解释。便于学生理解,遥远的国度都可以变得很近,陈年旧事都可以展现在面前。
有句话说得好,“技术为我用,课堂因我而变”如果用得巧妙、自然、适度、达到目的,那么我的课堂就会蓬荜生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用的生硬,为了技术而技术,反而就不是美的享受和情感体验了。因此“对的时间对的地方,遇到对的你”才是有效的。
三、信息技术应用的途径
1.创设情境;
一般在音乐课的导入、难懂的歌词、难于用语言描述的乐段,歌曲背景、乐曲主题的变化,往往插入一个画面、视频、一段音乐,激发学生兴趣或加深音乐的理解(特别是电影音乐、歌曲)。
2.知识重难点的解决
识谱教学费时费力,又收效甚微,老师不愿教,学生也觉枯燥,记不住时值、音准,怎么办呢?在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我把它做出相应的音乐卡片:用鼠标点击“2”,就发出唱名“rei”的声音,点“5”发出“soL”的声音,点“6”就发出“la”的唱名,而这些八分音符“2,5,6”组成了乐节:然后把鼠标变成儿童喜欢的手型,抓音组合(并发声)
|2 56 5|2 56 5|或|25 55 |66 55| 等等学生兴趣盎然,都想试一试,当当作曲家,创作片断;又很容易判别谁作的好听不好听。学生既识谱了,又玩了又编创了,又鉴赏了,一举多得!这里就用到了作曲软件,还有PPT结合。
3.音乐课的拓展
在学完歌曲《剪羊毛》之后,我让学生在平板上或手机上演奏简单乐曲,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上搜一搜:澳洲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包括哪些音乐家等,然后在让学生做一个简单PPT,配上音乐,就出现了五彩缤纷的画面。靠老师讲授,显然没有学生凭自己的兴趣去搜索的效果好得多,另一方面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制作相得益彰。而文化学习,自我发展,参与实践,音乐中的人文素养也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4.编创活动
旋律节拍改变,节奏、旋律片段、填词创作,即兴舞蹈,加打击乐器等,录下视频或音频及时就可传到多媒体上面,学生观看又可以做出评价或进行修改。
5.找最佳的契合点
如果说前面是大的路径,那么就要找最佳切入点!需要我们老师进行预设、研究、选择、比较。如歌唱教学中,上课一开始让学生练发声技巧,可是歌唱中学生又忘了,不如在歌唱中遇到问题,如音不准,音上不去,声音白,这时我们来给学生讲发音的位置,做成“微课”视频或PPT,就像普通话中声母韵母发声的位置,有图片有声音有示范,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什么是声音集中,靠前,高位置”。使用的信息技术点不对,就会“搭错车”。
现在的starc课堂教学平台更先进,云、终端无缝连接,移动授课,关联展示,但还是需要我们创造性的应用,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才能发挥它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我们带来了有利学习环境和技术条件,它声图并茂、视听并举、动静结合,形象、直观、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可以实现个性化的音乐教学。它在音乐学科的应用是有机的自然的,不是生拉活扯的拼揍,不是為了应用才显得我的课多么有科技含量,而是要解决我们教学中的问题,音乐三维目标中均有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研究、创造性的应用,会使我们课堂精彩纷呈、魅力无穷;反之,牵强附会,收效甚微。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音乐教学;应用途径
20世纪80年代,随着 MIDI音频技术和数字化音色采样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音频制作技术,音频信号数字化采样技术以及新型电子乐器的产生,标志着音乐艺术开始进入数字化发展阶段。新的技术改变了音乐艺术传统的教育、创作以及传播模式,出现了许多专业从事制作音乐教学软件和设备的计算机公司[1];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应用和渗透是必然的,不可改变的趋势!
一、转变观念
时代环境不同了,我们的教学不再是一台钢琴或一把乐器或教师的范唱讲解的就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课堂才不会死水一潭,毫无生机;才不会杂乱无序、嘈杂;才不会成为教师的独角戏,或者应付差事,而学生索然无味;才会使音乐课堂欢歌笑语、充满活力;才会使学生愿意学、很想学,不是硬着头皮按课表来上你的课。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我们的课堂丰富起来,动起来,给我们创新教学提供了条件,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了空间。教学六年级《打夯歌》,学生没见过打夯的场面,但是网络上可以找到这样的视频,然后进行剪辑,学生既容易懂,又容易理解,把号子的节奏、表现形式(一领众合),动作一致,轻松的就展现在课堂上,下课了而学生还余尤未尽。
五年级音乐京韵这个单元,涉及到京剧的锣鼓、脸谱、唱腔、四大行当的介绍,仅凭书上的插图,学生仍然是云里雾里的。我们设计了一堂实验课:上课铃声响了,学生静静的等着,一个穿着戏服一边唱“蓝脸的道尔敦盗御马…”,一边表演出现在了学生面前,然后用京戏腔调“请问,台下坐的什么人哪?”,边脱戏服边介绍脸谱(京剧的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辨认这是什么?有的学生说“这是唱戏的”(道具)。什么戏的道具?有的说是川剧,有的说是京剧等等。然后逐步引导,第一步多媒体显示:(配音配图像)“我”叫“旦角”,在京剧行当中主要表现女性形象,播放《苏三起解》视频片段,再欣赏一段《贵妃醉酒》,然后揭示李玉刚反串;驰名中外的大师梅兰芳也是演旦角的。所以旦角不一定是女性扮演的哦?再介绍“生、净、丑”让学生有了初步的印象;第二步介绍它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重点介绍唱腔(特别是拖腔)(做课件的时候,进行剪辑);第三步京剧的伴奏乐器(京胡、锣鼓等待),播放乐器演奏的片段。学生是热闹非凡,有的摇头晃脑的,有的打着节拍像戏友一样,有的双手在敲鼓似的。
整堂课,教师没有用过钢琴,全是遥控多媒体,中间包括生旦净丑唱段,唱词动态显示,全新感觉,容量之大,不是传统课堂所能完成的。
像cubase,、Sibelius、overture、cool editpro或AdobeAuditio或国产酷特作曲、作曲大师都可以用,它们使我们的乐谱流动起来,就像音乐的时间性一样;这是传统音乐教学不可比拟的;会声会影、AdobePremiere这些视频编辑软件,可以作出的音乐描绘的背景、画面,给音乐出做出一些解释。便于学生理解,遥远的国度都可以变得很近,陈年旧事都可以展现在面前。
有句话说得好,“技术为我用,课堂因我而变”如果用得巧妙、自然、适度、达到目的,那么我的课堂就会蓬荜生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用的生硬,为了技术而技术,反而就不是美的享受和情感体验了。因此“对的时间对的地方,遇到对的你”才是有效的。
三、信息技术应用的途径
1.创设情境;
一般在音乐课的导入、难懂的歌词、难于用语言描述的乐段,歌曲背景、乐曲主题的变化,往往插入一个画面、视频、一段音乐,激发学生兴趣或加深音乐的理解(特别是电影音乐、歌曲)。
2.知识重难点的解决
识谱教学费时费力,又收效甚微,老师不愿教,学生也觉枯燥,记不住时值、音准,怎么办呢?在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我把它做出相应的音乐卡片:用鼠标点击“2”,就发出唱名“rei”的声音,点“5”发出“soL”的声音,点“6”就发出“la”的唱名,而这些八分音符“2,5,6”组成了乐节:然后把鼠标变成儿童喜欢的手型,抓音组合(并发声)
|2 56 5|2 56 5|或|25 55 |66 55| 等等学生兴趣盎然,都想试一试,当当作曲家,创作片断;又很容易判别谁作的好听不好听。学生既识谱了,又玩了又编创了,又鉴赏了,一举多得!这里就用到了作曲软件,还有PPT结合。
3.音乐课的拓展
在学完歌曲《剪羊毛》之后,我让学生在平板上或手机上演奏简单乐曲,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上搜一搜:澳洲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包括哪些音乐家等,然后在让学生做一个简单PPT,配上音乐,就出现了五彩缤纷的画面。靠老师讲授,显然没有学生凭自己的兴趣去搜索的效果好得多,另一方面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制作相得益彰。而文化学习,自我发展,参与实践,音乐中的人文素养也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4.编创活动
旋律节拍改变,节奏、旋律片段、填词创作,即兴舞蹈,加打击乐器等,录下视频或音频及时就可传到多媒体上面,学生观看又可以做出评价或进行修改。
5.找最佳的契合点
如果说前面是大的路径,那么就要找最佳切入点!需要我们老师进行预设、研究、选择、比较。如歌唱教学中,上课一开始让学生练发声技巧,可是歌唱中学生又忘了,不如在歌唱中遇到问题,如音不准,音上不去,声音白,这时我们来给学生讲发音的位置,做成“微课”视频或PPT,就像普通话中声母韵母发声的位置,有图片有声音有示范,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什么是声音集中,靠前,高位置”。使用的信息技术点不对,就会“搭错车”。
现在的starc课堂教学平台更先进,云、终端无缝连接,移动授课,关联展示,但还是需要我们创造性的应用,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才能发挥它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我们带来了有利学习环境和技术条件,它声图并茂、视听并举、动静结合,形象、直观、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可以实现个性化的音乐教学。它在音乐学科的应用是有机的自然的,不是生拉活扯的拼揍,不是為了应用才显得我的课多么有科技含量,而是要解决我们教学中的问题,音乐三维目标中均有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研究、创造性的应用,会使我们课堂精彩纷呈、魅力无穷;反之,牵强附会,收效甚微。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