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彩陶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 “参军戏”俑
  胎呈白色,一件着绿釉长衫,穿长靴;另一件彩绘装饰,着衣与绿釉基本相同,两俑微向前偃,面部形象丰富。两俑多被认为是侍从仆人,应是排优俑,他们是唐代流行的“参军戏”中的角色。这种戏一般由两个人演,一个机智,穿着绿衣服叫“参军”,一个愚笨,叫“苍鹘”,二人对话诙谐。
  “参军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戏曲形式,由优伶演变而来。十六国后赵石勒时,一个参军贪污军费,石勒就令优人穿上官服,扮作参军,让别的优伶从旁戏弄,“参军戏”由此得名。“参军戏”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一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名“参军”,戏弄者叫“苍鹘”。至晚唐,“参军戏”对宋金杂剧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参军”后来又叫做“副净”,“苍鹘”后来叫做“副末”,“鹘”能击“禽马”,“末”可以打“副净”。这种表演法就是对口相声时一个逗哏,一个捧哏,捧哏也常拿扇子打逗哏,“参军戏”的对话法,很像现在的相声。
  唐代 彩绘马夫俑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能够反映大唐盛世景象的除了经卷石刻、书画之外,唐代主要的彩塑也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因为彩塑具有绚丽斑斓的色彩,而且其朴实的雕塑充分反映了唐人的生活意境,这两件马夫俑是唐代历史、文化、艺术、工艺的表现。
  彩绘俑是初唐俑的特色之一,在胎质上加彩和唐三彩是两种不同的工艺品种。唐三彩是低温陶胎上外施釉并经低温烧造的陶器制品,而唐代的彩绘陶质则是经过1100度温度烧造后,直接加以彩绘而成,而陶质彩绘的制品并不多见,这可以判断当时的一种习俗。
  这两件马夫俑,头戴黑色幞头,双目平视,朱红唇,黑色八字胡。上衣施红色,着黄色翻领,下穿虎皮纹紧身裤子,双臂前屈,作牵马状,塑造了唐代马夫形象。形象生动,独具匠心,这两件陶质加彩马夫俑是唐代巩义窑的产品,实属少见。
  唐代 黄釉马舞
  马舞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首先马舞的发源地不在中原地区,良马品种的形成和驯马技术与外来及游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原地区的马舞活动产生在两汉时期。我们知道汉武帝时期张骞凿空西域,远征大宛以求汗血马,从此域外优良品种马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因此马舞活动正是域外良马进入而传播来的。到三国时期曹植上表献马,文中提到对马加以训练“教令司拜,今辄已能,又能行与鼓节相应”,这可以说明中原地区确实已有驯马舞记载。
  中原地区不是马舞艺术的发源地,但将马舞艺术发扬光大,到唐代达到一个高峰,唐王朝从域外引进了马舞调教艺术,凭自身的发达和社会文明,马舞蹈音乐艺术也应然而生,最终创造出一种成熟而绚丽的马舞艺术。唐代马舞专门用来在唐皇帝的生日祝寿宴上及重要宫廷礼节活动时表演。有记载专为唐皇李隆基每年祝寿马舞都有20多次,唐朝宰相张悦写道“圣皇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腕足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踏千蹄。奋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这件马舞就是唐朝的精华代表,借用这首诗文名留青史,可见其唐代马舞艺术水平之高。
  唐代 三彩鸳鸯尊
  此尊高27厘米,为鸳鸯形,扁嘴长颈,低头卷尾,两翼贴身。背部有椭圆形口,口上有盖,盖上塑一昂首蛙形钮。器身有橙、黄、绿、白、棕红等多种色彩。为唐三彩典型器。
  唐三彩区别于其他陶器的关键在于釉面色彩的丰富和斑斓,釉中的铁、铜、锰、钴等金属元素呈现出绿、黄、褐、赭、红、蓝、白等多种颜色,为了突出色彩的繁富,有时高贵的器物还会描金。或因器表的颜色以绿、黄、褐居多,在今世,它们得名唐三彩。但是,考虑到颜色上不仅此三色,故如果将三彩之“三”理解为“多”,应当更妥帖。唐三彩在釉彩装饰和胎体装饰的结合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斑斓绚丽的艺术效果,是其他艺术品无法比拟的。这件三彩鸳鸯樽多彩的色泽和窑变现象,恰好表现了鸳鸯美丽的羽毛。
  鸳鸯为鸟类,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素有“爱情鸟”之美誉,人们常用它们比喻恩爱夫妻。
  过去见到的陶尊多为泥质陶器,形态为敞口,折沿,圆腹,圆足外撇,主要盛行在商周时期。而唐代陶樽较少,这件陶尊把一只羽毛美丽、形体丰满、性情柔顺、寓意美好的水禽表现得惟妙惟肖。尊口开在背上,令体积最大的身躯中空,完满地解决了容量的问题,盖上的蛙形钮,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既能欣赏,又便实用的功能。这件鸳鸯三彩尊既华丽多彩,又充满意趣,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唐三彩艺术珍品。(责编:高功)
其他文献
“现在书画市场出现大面积抛货,藏家又不愿意接货只是观望。”周先生收藏书画多年,看过跌宕起伏的行情,对近期市场的变动感到忧心,“抛货潮太大将影响艺术品市场信心。”  据雅昌最新研究报告,2014年春拍中国书画板块成交率比2013年春拍、2012年春拍分别降低3%和4%。  行家陈老板经营书画10余年,有丰富的市场操作经验。“要是不急用钱,就可以把画先放着等机会,如果急用就要降价卖了。”他告诉记者,目
期刊
人物画,是绘画题材中的一个强项。历代画人物的画家诸多,出类拔萃、独树一帜的亦不少,如清代名震南北的“扬州八怪”中的黄慎就是其中之一。  黄慎(1687-约1770年),原名盛,字公懋、躬懋,康熙六十年(1721年)更名慎,雍正四年(1726年)更字恭寿,号瘿瓢山人(简称瘿瓢子、瘿瓢),别号东海布衣、苍玉洞人、糊涂居士等,清福建宁化(今福建属县)人。雍正初年起,长期寓居扬州。出身微贱,幼年丧父,受命
期刊
中国画流派之一的“新安画派”,以明末清初皖南新安地区的渐江(弘仁)为先路,其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合称“新安派四大家”。他们的特点是宗法倪瓒、黄公望,多写生黄山云海松石和新安江沿岸风光。着墨无多,用笔坚洁简括,意境疏淡荒寒。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我国明清绘画史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年初,安徽博物院举办了“新安画派作品展”专题书画展,精选了院藏新安画派名家名作百余幅,通过别具特色的陈列形
期刊
沧州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专门收藏浅绛彩瓷器的公立博物馆。在这个名为“浅绛瓷韵”的专馆中,分十个专题、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浅绛彩瓷器超逸、典雅的艺术风采。其中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收藏专题叫“瓷绘文心”,集中展示了一批大口径浅绛彩文房笔筒,其藏品之精,数量之众,品位之高,令人过目难忘。  笔者近期有幸多次欣赏这批精彩的浅绛文房重器,反复想象这批文雅之作,曾经陈设于名士硕商、文人墨客的案头,朝夕相伴,摩挲观赏
期刊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是两周时期中原地区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应国的贵族墓地。该墓地自西周早期起用,直至东汉初期以后才逐渐废弃,延至唐代、清代尚有个别墓葬。应国墓地是1979年发现、1986年发掘,到2007年,现已发掘古墓葬计有500余座,如以墓葬年代区分,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一是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的应国贵族墓;二是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的楚系贵族墓;三是西汉至东汉初期的平民墓葬。  平顶山市北与许昌市接
期刊
2014年12月18日下午,由香港特区中央狮子会(Lions Clubs International) 、亚洲杰出成就者联合会(Asia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ward )联合举办的2014年度亚洲各行业杰出成就提名奖评选活动,在香港宏照道magebox大厦百乐门宴会厅揭晓,评选出亚洲十大民营博物馆,并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获奖的亚洲十大民营博物馆是: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期刊
燕下都乃春秋战国时期都城之一,其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易县县城东南五华里处,其规模在战国时期诸侯国都城中最大,遗址面积约40余平方公里。百余年来,出土瓦当数量之丰富、纹饰种类之多样、制作工艺之精美、青铜气息之浓郁、文化内涵之深厚,为学术界所关注,与齐临淄瓦当和秦雍城、栎阳、咸阳瓦当并称为我国先秦时期三大地域瓦当。  瓦当乃建筑物脊端和檐前筒瓦的当头部分,除保护建筑物檐前、脊端免受风侵雨蚀外,在其上设计纹
期刊
评委集体亮相:  路遥文学奖联合终评委(一、二审评委)  王向晖 文学批评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作家  王素霞 文学批评家、深圳大学教授  方 岩 文学批评家、《扬子江评论》编辑  萧夏林 文学批评家  邵燕君 文学批评家、北京大学教授  陈汉萍 文学批评家、新华文摘理论编辑  赵 勇 文学批评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旷新年 文学批评家、清华大学教授  黄发有 文学批评家、南京大学教授  顾
期刊
人类第一件陶器诞生在何处?又是怎样产生的?长期以来一直是充满争议的话题,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日本发现了公元前13000年左右的陶器,俄罗斯远东地区发现了公元前11000年左右的陶器,那么,中国的第一件陶器又是产生于何时呢?  20世纪初,瑞典学者安特生(图1)主持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文化遗址(图2),不仅翻开了中国考古学史的第一页,拉开了探索中华文明的序幕,同时也揭开了中国史前陶器文化神秘的面纱
期刊
2014年12月19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这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记者前往澳门参观采访由中国紫檀博物馆、澳门美高梅联合主办的“老北京城紫檀雕刻展——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  “老北京城紫檀雕刻展”主题展品为永定门城楼、天坛祈年殿这两件大型紫檀雕刻艺术珍品,向澳门市民和广大游客展示昔日老北京城的风貌。为配合展览主题,澳门美高梅将展览现场布置成明清时期宫廷面貌,同时展示名贵紫檀木家具,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