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高考复习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过程,它要求教师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帮助学生把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梳理一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从多方面着手,做好数学高考的总复习工作。
认真研究考纲,确定复习方向
笔者通过多年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发现,真正的高考信息,来自对考纲、高考题、教材的学习和研究。教师要分析、体会高考题是如何体现考纲要求的。同时,高考题也是课本上例题、习题的类似题或变式题。如果考纲变化了,教师要明确其变在哪里,稳在何处,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对考纲中容易题、中等题、难题、复习中知识点难度的控制,要通过具体的题目来体现。所以,题目的选取能否既符合考试的要求和趋势,又符合学生的实际就显得尤为重要,更是对教师教学经验与水平和对考纲把握程度的反映。
研究好考纲,就能把握好复习的尺度,掌握好题目的难度和类型,从而避免复习的盲目性,不做无用功;就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需通过对教材、高考题的研究,紧贴考纲,驾驭教材、高考题,制定好三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和复习计划。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复习效果
首先,备课要充分、有计划,上课要有效率。备课时,教师对每个章节内容的取舍、重点难点的把握、题型的选择、方法的选取、题量的控制、测试题难度都要反复斟酌,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复习的进度。如解题训练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在分析研究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案:课堂例题应以中档综合题为重点,少选难题,重视讲解,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注重方法规律的概括总结,同时还要兼顾学生训练的度和量。上课要变传统的“讲——练——讲”为“练——讲——练”,题目要由易到难,分层次设计,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又如,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题目评点,能强化学生的思维形成:
(1)评点题目解答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讲一题多解,要先讲最基本的方法,再讲方法的演变,要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最佳方法,但一题多解不能因为过多地追求解题技巧而冲淡学生对基本解法的掌握。
(2)评点题目解答的合理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针对有的学生解题时,不注意审题或审题不清,缺乏周密的和深入的思考,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解答的合理性作点评,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深化学生的思维。
(3)评点题目解答的科学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对于有些题,特别是应用性的题目,通过引导学生判断答案是否合理,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评点题目结论的应用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的数学题的结论应用广泛,充分挖掘和发挥其应用功能,就能让学生敏锐地抓住某些数学题的本质,从多种方案中快速优选,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5)评点题目的多变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在解题教学中,教师不应满足于就题论题、讲完了事,要通过典型题的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点评,达到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考虑问题,培养其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
其次,注意三轮复习的侧重点和衔接。第一轮复习是基础,要兼顾全面、扎实、系统、灵活的原则。第二轮复习是对第一轮复习的巩固、强化、综合,又是学生数学能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的过程。第三轮复习则是查漏补缺,模拟训练,调节学生心理情绪,使之处于最佳竞技状态。当然,三轮复习不是独立的,第二轮复习中要适当带有章节练习,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的指导和方法的总结。第三轮复习中还要穿插章节或专题训练。
注重信息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信息反馈包括课上信息反馈、课后信息反馈、测试后信息反馈。教师在课堂要根据学生反应、课堂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课后要根据下班辅导、学生作文、学生疑问、师生交流等情况调整以后的教学。每次测试后,可先让学生自己改错、自己分析试卷,每道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可用哪些方法解题,你的方法优点在哪里,不足之处是什么,分析错题原因,搞清是知识理解、计算错误,还是方法选择上的失误。然后教师再来讲评,帮助学生分析总结,从而积累考试经验,尽量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知识原因、策略原因、逻辑原因、心理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调整自己的教学,效果更佳。
了解易犯错误,防止问题出现
教师要对每轮复习中经常出现的几类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进而提前预防和及时发现问题。
第一轮复习中常出现的问题有:(1)复习无计划、效率低。原因是重点把握不准,详略不当;教材把握不准,复习偏难或偏易。(2)复习不扎实,漏洞多。原因是起点过高,难题耗时过多,忽视基础;速度过快,学生掌握不牢,知识出现漏洞;要求过松,抓而不紧,基础不牢。(3)解题不少,能力不高。原因是以题论题,缺少总结、归纳、推广;题目无序、无梯度、没有归类、重复。
第二轮复习中常出现的问题有:(1)机械重复第一轮复习。(2)单纯就题做题、就题论题。(3)起点过高、难题过多。(4)学生成绩的提高出现停滞。在第一轮对试题的大量练习后,第二轮复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常会出现学生成绩停滞不前的现象,这是教师在第二轮复习中应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危险信号。解决的措施有:组织会诊,寻找病因;重新研究学生;重新备课、重新设计习题;组织高质量的讲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三轮复习中常出现的问题有:过多地做练习,以练代讲:进行不坚守课堂、不备课、不研究的“放养式”复习;考前辅导简单,考试技巧辅导不够,考试心理辅导不重视;没有继续着力解决学生成绩停滞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三厂
职业教育中心校)
认真研究考纲,确定复习方向
笔者通过多年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发现,真正的高考信息,来自对考纲、高考题、教材的学习和研究。教师要分析、体会高考题是如何体现考纲要求的。同时,高考题也是课本上例题、习题的类似题或变式题。如果考纲变化了,教师要明确其变在哪里,稳在何处,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对考纲中容易题、中等题、难题、复习中知识点难度的控制,要通过具体的题目来体现。所以,题目的选取能否既符合考试的要求和趋势,又符合学生的实际就显得尤为重要,更是对教师教学经验与水平和对考纲把握程度的反映。
研究好考纲,就能把握好复习的尺度,掌握好题目的难度和类型,从而避免复习的盲目性,不做无用功;就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需通过对教材、高考题的研究,紧贴考纲,驾驭教材、高考题,制定好三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和复习计划。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复习效果
首先,备课要充分、有计划,上课要有效率。备课时,教师对每个章节内容的取舍、重点难点的把握、题型的选择、方法的选取、题量的控制、测试题难度都要反复斟酌,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复习的进度。如解题训练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在分析研究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案:课堂例题应以中档综合题为重点,少选难题,重视讲解,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注重方法规律的概括总结,同时还要兼顾学生训练的度和量。上课要变传统的“讲——练——讲”为“练——讲——练”,题目要由易到难,分层次设计,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又如,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题目评点,能强化学生的思维形成:
(1)评点题目解答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讲一题多解,要先讲最基本的方法,再讲方法的演变,要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最佳方法,但一题多解不能因为过多地追求解题技巧而冲淡学生对基本解法的掌握。
(2)评点题目解答的合理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针对有的学生解题时,不注意审题或审题不清,缺乏周密的和深入的思考,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解答的合理性作点评,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深化学生的思维。
(3)评点题目解答的科学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对于有些题,特别是应用性的题目,通过引导学生判断答案是否合理,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评点题目结论的应用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的数学题的结论应用广泛,充分挖掘和发挥其应用功能,就能让学生敏锐地抓住某些数学题的本质,从多种方案中快速优选,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5)评点题目的多变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在解题教学中,教师不应满足于就题论题、讲完了事,要通过典型题的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点评,达到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考虑问题,培养其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
其次,注意三轮复习的侧重点和衔接。第一轮复习是基础,要兼顾全面、扎实、系统、灵活的原则。第二轮复习是对第一轮复习的巩固、强化、综合,又是学生数学能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的过程。第三轮复习则是查漏补缺,模拟训练,调节学生心理情绪,使之处于最佳竞技状态。当然,三轮复习不是独立的,第二轮复习中要适当带有章节练习,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的指导和方法的总结。第三轮复习中还要穿插章节或专题训练。
注重信息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信息反馈包括课上信息反馈、课后信息反馈、测试后信息反馈。教师在课堂要根据学生反应、课堂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课后要根据下班辅导、学生作文、学生疑问、师生交流等情况调整以后的教学。每次测试后,可先让学生自己改错、自己分析试卷,每道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可用哪些方法解题,你的方法优点在哪里,不足之处是什么,分析错题原因,搞清是知识理解、计算错误,还是方法选择上的失误。然后教师再来讲评,帮助学生分析总结,从而积累考试经验,尽量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知识原因、策略原因、逻辑原因、心理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调整自己的教学,效果更佳。
了解易犯错误,防止问题出现
教师要对每轮复习中经常出现的几类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进而提前预防和及时发现问题。
第一轮复习中常出现的问题有:(1)复习无计划、效率低。原因是重点把握不准,详略不当;教材把握不准,复习偏难或偏易。(2)复习不扎实,漏洞多。原因是起点过高,难题耗时过多,忽视基础;速度过快,学生掌握不牢,知识出现漏洞;要求过松,抓而不紧,基础不牢。(3)解题不少,能力不高。原因是以题论题,缺少总结、归纳、推广;题目无序、无梯度、没有归类、重复。
第二轮复习中常出现的问题有:(1)机械重复第一轮复习。(2)单纯就题做题、就题论题。(3)起点过高、难题过多。(4)学生成绩的提高出现停滞。在第一轮对试题的大量练习后,第二轮复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常会出现学生成绩停滞不前的现象,这是教师在第二轮复习中应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危险信号。解决的措施有:组织会诊,寻找病因;重新研究学生;重新备课、重新设计习题;组织高质量的讲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三轮复习中常出现的问题有:过多地做练习,以练代讲:进行不坚守课堂、不备课、不研究的“放养式”复习;考前辅导简单,考试技巧辅导不够,考试心理辅导不重视;没有继续着力解决学生成绩停滞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三厂
职业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