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默乐高中是一所有名的天主教会学校。同一般的学校相比,它除了是一所私立学校以外,学校的老师中还有一群很特殊的人——brother,修士。“brother”译成中文是“兄弟”的意思。其实,我们学校里的修士同电影上看到的那种穿着黑袍,住在教堂里,每天粗茶淡饭,终日祈祷的修士不太一样。他们的生活看上去应该更像那些不住在庙里的和尚。他们一生都不结婚成家,不能有私房钱,他们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钱,如果在工作中赚了钱,他们要同所有的“brother”分享他们的所得。他们的一生都无私地献给他们信奉的上帝。天主教的Mariantsts是由那些甘愿为上帝、为圣母玛利亚奉献一生的人组成的。世界各地都有他们的分布。
想一想,有这么个人,他很不一般,甚至有点儿反常,但很酷!你无法想象,如果你没有机会认识他,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如果上帝存在的话,你会从这个人身上体会到上帝的幽默感,他还会对你的生活起重大的影响。 如果在你的周围找不到这样的人,就请到默乐高中来,到我们的美术班来,我让你认识一下我的美术老师一罔达修士,一个69岁的老修士。他同另外8个修士一道住在默乐高中的校园内。算起来,他在默乐已经教了30年美术课了。
上美术课的第一天,看着眼前这个相当老的老头儿,跳进我脑海的第一个印象:这是个软硬不吃的老头子,和课前想象的“老和尚”差不了多少。就在我还没有来得及再多想时,一个高四毕业班的学生走进教室,见到罔达修士,他亲热地抓住老头子,要同老头子摔跤。罔达修士在那个高大壮实的高四生的后脑勺上回了一“拳”,然后,俩人都哈哈大笑。这种父亲和儿子般的关系从此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从那一刻起,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罔达修士,一个69岁的老人,却有着12岁孩子灵气的老人。大约几个月后,我发现我和罔达修士的关系也已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忘年”的地步。我在他的课堂里学得很好。每天我出出进进地跟他开着玩笑,而他也进进出出地开着我的玩笑。
默乐高中的美术教学很有名气,美国每个有名的美术院校都有从默乐美术班毕业的学生。罔达修土支撑着默乐美术教学的大厦。他是我所遇到的最好的艺术家。他是那种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艺术里的人。就像他知道怎样能制作出一幅真正的画一样,他知道应该怎样去培养一个真正的美术家。从他那里,我学到了许多从别的地方学不到的东西。
要想进默乐的美术班,那绝不像进公园那么容易。这个班很有名气,是培养美术家的摇篮,因此筛选学生十分严格——罔达修士是在寻找未来的美术家。
每一年新生入学,罔达修土只招收30个学生。要进这个班,你必须要通过一个罔达修士特别设计的美术考试。因为他要看看你身上是否潜藏着美术家的特质。据说,这个考试已经持续了30年。
我没有教你们,是你们教会了自己
到底是什么东西使得默乐的美术课这么不同凡响呢?我的意思是,在这一年一年不断地向全国高校输送优秀的美术生源的背后,有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要说秘密,就是因为有了一个神奇的罔达修士。他创造了一套很独特的教学方法。他的方法非常与众不同,根本无法归纳为什么类别。
他很少教我们。大约一个星期有那么一次,罔达修士会向我们演示些“东西”。但是,他从来就没叫我们跟着他画。他从来就没有坐下来,手把手地对我们进行过技术指导。
罔达修士总是说,技术或技巧的东西根本不能教。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征。一种特定的技术或技巧,不可能适用于每一个人。硬要教的话,就会使一个人失掉了自己的独特性。
罔达修士在向我们示范画画时,他不喜欢说“你们应该这样做……”或“你们应该注意不要这样……”,他只是告诉我们一些大的原则,对关键的技术性东西,他让我们自己去摸索,自己去找到自己感到最适合的方法。
他最有名的理论是:“我没有教你们什么,是你们教会了自己。”仔细想想,是那么回事,确确实实是我们在摸索自己的技巧,从而形成自己的特征。
艺术家的“眼力”
班上有不少同学认为,美术仅仅是技巧和表现形式的结合。然而,罔达修士提醒我们:人使用的技巧和表现形式可以给艺术一定的升华,但是一个艺术家必须具备艺术家的vision——“眼力”。一个好的艺术家或画家不一定要有一双敏感、灵巧的手,但他们一定要有那种能很好地“看”东西的独到的、超凡的“眼光”。必须要有这种“看”艺术的目光,才能创造出艺术品来。当你能达到“眼光”清晰的层次和段位时,你就能看清楚你画什么,此时的实际操作也就不是什么困难了。说得极端一些,只要有了这种艺术家的“眼力”,不用手,仅用脚也能画出好的画来。
那么,是什么使得罔达修士如此特别、如此与众不同呢?就是因为他创造了一系列特殊的教学方法,去培养我们独特的艺术目光。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们什么画都没画,罔达修士只是让我们不停地做呼吸运动、思维运动和肢体的伸展运动。我们很像一群练内功的小和尚,坐满了一个教室,用45分钟的时间跟着罔达修士学怎么调息、静心,随着他的口令,一呼一吸,一吸一呼……用罔达修士的话来说,是让我们学会在画画之前静下心来。
远离浮躁,是进入创造境界的第一步。刚开始,我觉得很好笑,甚至有点儿滑稽。后来发现罔达修士的理论,其实同中国传统的内家功夫相通。
培养我们的“眼力”,罔达修士还运用了“轮廓线训练”法。轮廓线训练就是练“眼光”的方法之一。即每看一样东西时,都要一下子就抓住它的轮廓线,并能准确地画下来。
也就是说,把看在眼里的外界的东西,迅速地转变为心中的画。外界事物的“线”只存在画家的眼里,线是画家对事物观察的结果。
不信?你看一看你的手指,淡化主体部分,只留意轮廓线,你就可以“看见”各种线形成了你的手指的形状及纹路。开始时,罔达修士在课桌上放个东西让我们画出它的轮廓线。这有何难?许多同学不以为然。有趣的是,他不让我们用铅笔来画。他要求每个人都要用彩色笔来画。这下可好,如果你画错了,你的“线”就会永远留在那里,擦也擦不掉啦!要准确地画出一个东西来,你就不得不试着画很多的线条。于是,你的所有错误都毫无保留地展示在你的眼前。
我们就这样用彩色笔画轮廓,整整搞了半年。鞋子、书包、植物、烂毛巾……总之,是一切有着很多轮廓线的东西,一切罔达修士能想出来的东西,我们都画过。
为什么要没完没了地画线呢?因为线构成任何一种我们可以看见的事物。当一个东西的轮廓进入你的视线,你就看到了“线”。线,对画家来说真是太重要了。罔达修
想一想,有这么个人,他很不一般,甚至有点儿反常,但很酷!你无法想象,如果你没有机会认识他,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如果上帝存在的话,你会从这个人身上体会到上帝的幽默感,他还会对你的生活起重大的影响。 如果在你的周围找不到这样的人,就请到默乐高中来,到我们的美术班来,我让你认识一下我的美术老师一罔达修士,一个69岁的老修士。他同另外8个修士一道住在默乐高中的校园内。算起来,他在默乐已经教了30年美术课了。
上美术课的第一天,看着眼前这个相当老的老头儿,跳进我脑海的第一个印象:这是个软硬不吃的老头子,和课前想象的“老和尚”差不了多少。就在我还没有来得及再多想时,一个高四毕业班的学生走进教室,见到罔达修士,他亲热地抓住老头子,要同老头子摔跤。罔达修士在那个高大壮实的高四生的后脑勺上回了一“拳”,然后,俩人都哈哈大笑。这种父亲和儿子般的关系从此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从那一刻起,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罔达修士,一个69岁的老人,却有着12岁孩子灵气的老人。大约几个月后,我发现我和罔达修士的关系也已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忘年”的地步。我在他的课堂里学得很好。每天我出出进进地跟他开着玩笑,而他也进进出出地开着我的玩笑。
默乐高中的美术教学很有名气,美国每个有名的美术院校都有从默乐美术班毕业的学生。罔达修土支撑着默乐美术教学的大厦。他是我所遇到的最好的艺术家。他是那种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艺术里的人。就像他知道怎样能制作出一幅真正的画一样,他知道应该怎样去培养一个真正的美术家。从他那里,我学到了许多从别的地方学不到的东西。
要想进默乐的美术班,那绝不像进公园那么容易。这个班很有名气,是培养美术家的摇篮,因此筛选学生十分严格——罔达修士是在寻找未来的美术家。
每一年新生入学,罔达修土只招收30个学生。要进这个班,你必须要通过一个罔达修士特别设计的美术考试。因为他要看看你身上是否潜藏着美术家的特质。据说,这个考试已经持续了30年。
我没有教你们,是你们教会了自己
到底是什么东西使得默乐的美术课这么不同凡响呢?我的意思是,在这一年一年不断地向全国高校输送优秀的美术生源的背后,有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要说秘密,就是因为有了一个神奇的罔达修士。他创造了一套很独特的教学方法。他的方法非常与众不同,根本无法归纳为什么类别。
他很少教我们。大约一个星期有那么一次,罔达修士会向我们演示些“东西”。但是,他从来就没叫我们跟着他画。他从来就没有坐下来,手把手地对我们进行过技术指导。
罔达修士总是说,技术或技巧的东西根本不能教。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征。一种特定的技术或技巧,不可能适用于每一个人。硬要教的话,就会使一个人失掉了自己的独特性。
罔达修士在向我们示范画画时,他不喜欢说“你们应该这样做……”或“你们应该注意不要这样……”,他只是告诉我们一些大的原则,对关键的技术性东西,他让我们自己去摸索,自己去找到自己感到最适合的方法。
他最有名的理论是:“我没有教你们什么,是你们教会了自己。”仔细想想,是那么回事,确确实实是我们在摸索自己的技巧,从而形成自己的特征。
艺术家的“眼力”
班上有不少同学认为,美术仅仅是技巧和表现形式的结合。然而,罔达修士提醒我们:人使用的技巧和表现形式可以给艺术一定的升华,但是一个艺术家必须具备艺术家的vision——“眼力”。一个好的艺术家或画家不一定要有一双敏感、灵巧的手,但他们一定要有那种能很好地“看”东西的独到的、超凡的“眼光”。必须要有这种“看”艺术的目光,才能创造出艺术品来。当你能达到“眼光”清晰的层次和段位时,你就能看清楚你画什么,此时的实际操作也就不是什么困难了。说得极端一些,只要有了这种艺术家的“眼力”,不用手,仅用脚也能画出好的画来。
那么,是什么使得罔达修士如此特别、如此与众不同呢?就是因为他创造了一系列特殊的教学方法,去培养我们独特的艺术目光。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们什么画都没画,罔达修士只是让我们不停地做呼吸运动、思维运动和肢体的伸展运动。我们很像一群练内功的小和尚,坐满了一个教室,用45分钟的时间跟着罔达修士学怎么调息、静心,随着他的口令,一呼一吸,一吸一呼……用罔达修士的话来说,是让我们学会在画画之前静下心来。
远离浮躁,是进入创造境界的第一步。刚开始,我觉得很好笑,甚至有点儿滑稽。后来发现罔达修士的理论,其实同中国传统的内家功夫相通。
培养我们的“眼力”,罔达修士还运用了“轮廓线训练”法。轮廓线训练就是练“眼光”的方法之一。即每看一样东西时,都要一下子就抓住它的轮廓线,并能准确地画下来。
也就是说,把看在眼里的外界的东西,迅速地转变为心中的画。外界事物的“线”只存在画家的眼里,线是画家对事物观察的结果。
不信?你看一看你的手指,淡化主体部分,只留意轮廓线,你就可以“看见”各种线形成了你的手指的形状及纹路。开始时,罔达修士在课桌上放个东西让我们画出它的轮廓线。这有何难?许多同学不以为然。有趣的是,他不让我们用铅笔来画。他要求每个人都要用彩色笔来画。这下可好,如果你画错了,你的“线”就会永远留在那里,擦也擦不掉啦!要准确地画出一个东西来,你就不得不试着画很多的线条。于是,你的所有错误都毫无保留地展示在你的眼前。
我们就这样用彩色笔画轮廓,整整搞了半年。鞋子、书包、植物、烂毛巾……总之,是一切有着很多轮廓线的东西,一切罔达修士能想出来的东西,我们都画过。
为什么要没完没了地画线呢?因为线构成任何一种我们可以看见的事物。当一个东西的轮廓进入你的视线,你就看到了“线”。线,对画家来说真是太重要了。罔达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