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针刺与艾灸联合应用于痔疮术后发生尿潴留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痔疮术后发生尿潴留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有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护理(局部按摩与诱导方式),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联合采用针刺与艾灸方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患者的排尿情况(包括自行排尿率和使用导尿术排尿率)。结果:护理组护理后8h患者自行排尿率91.7%,需使用导尿术的患者比率为8.3%;对照组护理后8h患者自行排尿率76.7%,需使用导尿术的患者比率为23.3%;护理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与艾灸联合应用于痔疮术后发生尿潴留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刺;艾灸;痔疮;尿潴留;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32—01
痔疮是常见的一种肛肠疾病,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威胁更多患者的健康。手术方式是痔疮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术后容易出现尿潴留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加强临床护理可有效改善尿潴留以及预后效果。我院采用针灸联合艾灸方式对痔疮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进行护理,显示出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痔疮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有60例。护理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4—58岁,平均(39.4±4.1)岁。对照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在26—57歲,平均(39.2±3.7)岁。其中,行内痔缝扎注射术43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注射术37例,直肠粘膜环切术20例,选择性直肠粘膜切除术2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性资料不具明显差别(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性护理方式。(1)进行局部按摩。对患者的膀胱底部以及前壁进行按摩,按摩时动作要轻柔,按压力度要均匀,手掌要稍弯曲;主要按摩气海和中极、关元等穴位,并使用食指重点对中极穴进行按摩,待患者产生尿意后,持续性对膀胱底部进行按摩,促使膀胱内的压力升高,以加快尿液的排出[1]。(2)诱导方式。使用温水对会阴部位持续性进行冲洗,同时使用流水声刺激等,诱导患者的尿意感,促使患者逐步自行排尿。如患者在排尿中肛门部会有明显痛感,可使用适量的止痛药。
1.2.2护理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采用针刺与艾灸方式加强护理。(1)针刺方式。主要针刺穴位: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中极以及关元等针刺中极穴深度在1cm以内,并注意针刺强度适当,加强刺激性,直至患者产生麻、酸以及胀感;其他穴位的针刺深度在4—5cm,并留针约0.5h,至患者产生胀、麻、酸等感觉[2]。(2)艾灸方式。取新鲜生姜切成约0.3 cm薄片,用针刺出多个细孔,用陈年艾条揉成直径为3 cm,高约3 cm的艾炷。姜片放在神阙穴上,把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以皮肤潮红为度,也可上下提拉姜片防止烫伤,灸至有尿意即可。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自行排尿的比率以及需要采用导尿术帮助排尿的患者比率分别统计并作比较。自行排尿:在护理后8h内,患者尿感明显,且能自行进行小便。另外,导尿术使用情况:应用于护理24h后患者无明显尿感。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1.0软件处理相关统计数据,计数资料以X?进行验证,P<0.05为对比结果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两组护理后排尿情况 护理组护理后8h患者自行排尿率91.7%,需使用导尿术的患者比率为8.3%;对照组护理后8h患者自行排尿率76.7%,需使用导尿术的患者比率为23.3%;护理组效果更明显(P<0.05)。
3 讨论
痔疮是当前临床常见病,以肛门肿痛、瘙痒以及大便疼痛和血便等为主要症状,发病与久坐或久站,以及嗜酒和辛辣食物、长期腹泻与便秘等密切相关。手术方式是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对尽早解除患者的痛苦作用明显;但同时,术后发生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尿潴留的发生与手术麻醉、术后包扎不当以及膀胱过度充盈等有关[3]。尿潴留发生后,患者因尿意感较差,无法及时自行排尿,对患者造成明显痛苦,且影响预后效果。中医则认为受刀圭之损致精血亏耗,元气受损出现气血两虚,肾气不足,命门火衰,阳气无以化阴,膀胱气化无权而发生癃闭,或因腹部手术出现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膀胱气化无权,开阖无力则少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畅。再则由于出现尿潴留后,患者精神紧张,膀胱气化不利从而影响三焦水液的运行及气化功能,使水道受阻影响尿液排泄而加重尿潴留。
对发生尿潴留的患者应及早加强护理干预,针刺以及艾灸方式也是当前临床较常用的护理方式,如在基础性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可有效改善护理效果,加快患者产生尿感速度,并增加术后8h内自行排尿患者的比率。针刺主要通过对患者的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中极以及关元等穴位进行针灸,并注意选择适当的针灸深度和力度,针刺后可有效刺激患者的尿感。艾灸神阙穴为奇经八脉中任脉所行部位,与关元、气海两穴相邻,总任全身气血,内通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外联皮肉筋骨,局部用药后能温通经脉,调理气血,使气血运行,脏腑功能恢复正常。隔姜灸,《本草从新》记载:“艾叶苦辛,性温,熟热,纯阳之性,通十二经,理气血,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生姜味辛性温,二者相须而用。
本文选取的患者中,60例采用常规方式联合针刺与艾灸方式进行护理,与另60例单纯使用常规方式护理的患者相比,护理后患者的排尿情况更理想。护理后8h,联合护理组患者自行排尿率91.7%,需使用导尿术比率为8.3%;常规护理组患者自行排尿率76.7%,需使用导尿术比率为23.3%;联合护理组效果更明显(P<0.05)。
综上,针刺与艾灸联合应用于痔疮术后发生尿潴留患者护理中,效果比较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明霞.痔疮术后尿潴留的护理及预防[J].中外健康文摘.2010,7(07):42-43.
[2] 靳凤仙.痔疮术后尿潴留158例针刺治疗护理体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5(02):71-72.
[3] 田爱真.痔疮术后尿潴留135例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5):124—125.
【关键词】针刺;艾灸;痔疮;尿潴留;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32—01
痔疮是常见的一种肛肠疾病,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威胁更多患者的健康。手术方式是痔疮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术后容易出现尿潴留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加强临床护理可有效改善尿潴留以及预后效果。我院采用针灸联合艾灸方式对痔疮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进行护理,显示出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痔疮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有60例。护理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4—58岁,平均(39.4±4.1)岁。对照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在26—57歲,平均(39.2±3.7)岁。其中,行内痔缝扎注射术43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注射术37例,直肠粘膜环切术20例,选择性直肠粘膜切除术2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性资料不具明显差别(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性护理方式。(1)进行局部按摩。对患者的膀胱底部以及前壁进行按摩,按摩时动作要轻柔,按压力度要均匀,手掌要稍弯曲;主要按摩气海和中极、关元等穴位,并使用食指重点对中极穴进行按摩,待患者产生尿意后,持续性对膀胱底部进行按摩,促使膀胱内的压力升高,以加快尿液的排出[1]。(2)诱导方式。使用温水对会阴部位持续性进行冲洗,同时使用流水声刺激等,诱导患者的尿意感,促使患者逐步自行排尿。如患者在排尿中肛门部会有明显痛感,可使用适量的止痛药。
1.2.2护理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采用针刺与艾灸方式加强护理。(1)针刺方式。主要针刺穴位: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中极以及关元等针刺中极穴深度在1cm以内,并注意针刺强度适当,加强刺激性,直至患者产生麻、酸以及胀感;其他穴位的针刺深度在4—5cm,并留针约0.5h,至患者产生胀、麻、酸等感觉[2]。(2)艾灸方式。取新鲜生姜切成约0.3 cm薄片,用针刺出多个细孔,用陈年艾条揉成直径为3 cm,高约3 cm的艾炷。姜片放在神阙穴上,把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以皮肤潮红为度,也可上下提拉姜片防止烫伤,灸至有尿意即可。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自行排尿的比率以及需要采用导尿术帮助排尿的患者比率分别统计并作比较。自行排尿:在护理后8h内,患者尿感明显,且能自行进行小便。另外,导尿术使用情况:应用于护理24h后患者无明显尿感。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1.0软件处理相关统计数据,计数资料以X?进行验证,P<0.05为对比结果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两组护理后排尿情况 护理组护理后8h患者自行排尿率91.7%,需使用导尿术的患者比率为8.3%;对照组护理后8h患者自行排尿率76.7%,需使用导尿术的患者比率为23.3%;护理组效果更明显(P<0.05)。
3 讨论
痔疮是当前临床常见病,以肛门肿痛、瘙痒以及大便疼痛和血便等为主要症状,发病与久坐或久站,以及嗜酒和辛辣食物、长期腹泻与便秘等密切相关。手术方式是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对尽早解除患者的痛苦作用明显;但同时,术后发生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尿潴留的发生与手术麻醉、术后包扎不当以及膀胱过度充盈等有关[3]。尿潴留发生后,患者因尿意感较差,无法及时自行排尿,对患者造成明显痛苦,且影响预后效果。中医则认为受刀圭之损致精血亏耗,元气受损出现气血两虚,肾气不足,命门火衰,阳气无以化阴,膀胱气化无权而发生癃闭,或因腹部手术出现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膀胱气化无权,开阖无力则少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畅。再则由于出现尿潴留后,患者精神紧张,膀胱气化不利从而影响三焦水液的运行及气化功能,使水道受阻影响尿液排泄而加重尿潴留。
对发生尿潴留的患者应及早加强护理干预,针刺以及艾灸方式也是当前临床较常用的护理方式,如在基础性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可有效改善护理效果,加快患者产生尿感速度,并增加术后8h内自行排尿患者的比率。针刺主要通过对患者的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中极以及关元等穴位进行针灸,并注意选择适当的针灸深度和力度,针刺后可有效刺激患者的尿感。艾灸神阙穴为奇经八脉中任脉所行部位,与关元、气海两穴相邻,总任全身气血,内通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外联皮肉筋骨,局部用药后能温通经脉,调理气血,使气血运行,脏腑功能恢复正常。隔姜灸,《本草从新》记载:“艾叶苦辛,性温,熟热,纯阳之性,通十二经,理气血,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生姜味辛性温,二者相须而用。
本文选取的患者中,60例采用常规方式联合针刺与艾灸方式进行护理,与另60例单纯使用常规方式护理的患者相比,护理后患者的排尿情况更理想。护理后8h,联合护理组患者自行排尿率91.7%,需使用导尿术比率为8.3%;常规护理组患者自行排尿率76.7%,需使用导尿术比率为23.3%;联合护理组效果更明显(P<0.05)。
综上,针刺与艾灸联合应用于痔疮术后发生尿潴留患者护理中,效果比较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明霞.痔疮术后尿潴留的护理及预防[J].中外健康文摘.2010,7(07):42-43.
[2] 靳凤仙.痔疮术后尿潴留158例针刺治疗护理体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5(02):71-72.
[3] 田爱真.痔疮术后尿潴留135例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5):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