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生利用自然因素学习语文的思考

来源 :中华少年·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课堂上,教师 “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我们教与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应培养他们的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获得技能才能终身受益,才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的途径。那么在自然中学生接触的都是原始材料,如何从中获得知识呢?这就要教师授之以法,毕竟知识的传递是有限的,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自己分析、判断、处理原始材料。
  二、增加课外书,让学生尽量多地阅读。
  如果说电视是以其生动形象的画面吸引着学生走进自然,那么课外书就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段,让他们挥着想象的翅膀进入自然中。因此,要尽量多的阅读,开阔视野。让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带他们走进想象中美丽而生动有趣的自然,让《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作品牵引他们走进真实的自然。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就会留意自然,关注自然,进而研究自然。
  三、走近自然,亲近自然
  ⒈自然中学知识
  ⑴自然中有着丰富的知识,我们无法遗忘印度海啸给人类带来的创伤,更无法遗忘11岁的女孩挽救了100多条人命的事实。女孩发现海水的变化与海啸来时的情况相似,于是提醒了海边的人,挽救了这些生命。可见,如果我们留心自然现象,关注自然,很多灾难可以避免,或者说可以预防的。不难发现我们人类对自然的关注是不够的。我们让学生走进自然,去观察它,了解它,认识它。无形中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提高了他们的能力,同时也深深地激发着他们对自然探索的兴趣,描述自然的欲望,也就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
  ⑵在自然环境中学语言词汇。我们知道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他们生活环境不同,接触的事物也是不同的。同样的他们语言中词汇的组成也是不同的,那么我们何不利用自然因素提早丰富他们的与自然有关的词汇呢?引领学生走进自然,熟悉自然,掌握自然界中动植物的俗名,从而丰富他们的词汇,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词汇的掌握无形丰富了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同时也可以利用自然记忆字型,如:山、水、日、月等我们可以让学生想其形记其型。
  ⑶在自然中感受、积累,沉淀写作的感性材料。自然中蕴藏着学生写景模物的素材,陶行知曾说: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耳朵,使他们能听;解放孩子的大脑,使他们能思考。在自然中让学生学会听、学会看,将自然因素充分地利用起来。
  ①教学中可以根据四季的变化进行写景状物的作文训练。如:一,根据四季山水的变化写观察日记;二,根据四季田野里庄稼的变化让学生去观察,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然后将自己的体会写下来。②提供学生提高语文运用能力的机会,如:可以进行生存环境(水资源问题、气候问题、空气等问题)的调查分析,然后作调查报告。让学生将自己发现的问题以及发现问题的经过和自己当时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并且定时地朗诵自己的日记,不断地让学生在自然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调查、表达能力。③可以搞亲近自然的专题实践活动。如植树活动、护花活动,寻访小动物活动、关注鸟类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唤醒自我意识,从而让学生关注自身的存在问题。在活动中学生同样把自己的感受、体验记下来进行沟通、交流。④走进自然为学生理解文章提供了凭借: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理解,倘若学生在自然中或者说生活中见到鸟停、飞的情形,那么对这诗句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平时的积累,并让学生走进自然,学会观察,积淀体验。
  ⒉自然中陶冶情感
  ⑴语文教程中很多材料就是描写自然风光,山水风情的,在自然中他们更能有自己亲身的体验与感受,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情,体会文章的内在韵味。如:组织学生去游玩,享受沉浸在自然中的快乐,然后组织学生写文章,探讨为什么同去一个地方,为何文章却没有相同的,让学生明白文章中蕴涵着作者自己的体验、感受。那么在文本的理解上学生就会站在作者的角度真切的去感受,同时也会投入自己不同的审美。
  ⑵人处于自然中有一种渺小的感觉,在自然中更能真切感悟到各种审美的不同。山的巍峨,水的灵动,鸟的婉鸣,四季更替呈现的色彩美,无不蕴藏于其中,给人以视觉、听觉的享受。这种最原始、最自然、最朴实的美怎能不震憾人心?它为审美者提供了最初的审美版本。引领学生走进环境中,无疑把他们领入了美的天堂。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更需要开放器官来感受美、享受美,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使学生感悟到自然的美,当然这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只有拥有了生命的空间,他们才能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真正体验到成长的喜悦。
  ⑶由于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以文章的原始形态呈现给学生,凭借他们自己的积累、经验,带着独自的理解走进文本,自然地去感受文本。那时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文本的再创造者。
其他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那么,如何才能构建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呢?本人就在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尝试。  一、合理融合相关学科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1、把音乐与语言文学艺术相结合,加强审美愉悦感。  在音乐与诗歌的欣赏中,本人大胆采用了唐诗、宋词、
期刊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把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上时,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冲破传统的清规戒律,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因而新课程下备课应有新的要求和标准,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新课标下对备课的概念应该有新的理解  首先应该明确“备课”的概念。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从广义上说,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该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教师也
期刊
摘要:探索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获取、处理、构思和表达的能力,通过网络手段评价和反馈的能力,通过教学手段的革新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基本特征 教学设计 协作学习     多媒体网络教室是集成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它既能呈现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又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全面支持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实现多媒
期刊
摘要:学校教学应强化审美教育。初中生物学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美育因子,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审美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发现美、理解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审美教育 生物教学    第斯多惠说过:“任何真正的教学者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给予学生教育。”作为教师,我们期盼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和创造美,使自己变得更优秀,并把世界建造得更美好。在学校教学中强化审美教育,以美育人,以
期刊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教育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的引入,使教学工作走上一个新的里程。光标阅读机(以下简称OMR)作为计算机的附件,为标准化试卷评判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目前,OMR技术已被普遍使用在高考、中考、会考等大型统一考试阅卷中,从而迅速提高了考试管理部门的效率。不仅如此,OMR技术在日常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用武之地。  一、用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学
期刊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要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了解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一)在语言
期刊
情商(Emotion quotient,缩写为EQ)和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缩写为IQ)一样,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情商是一种控制情绪的能力,是一种非智力性的因素。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德萨罗维(Peter Salvoey)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John D. Mayer)教授首先提出“情感智商”这一概念,并解释了情感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情感是影响学生
期刊
美术教学和其它教学一样,在教学过程中,各级每个班都有极少美术差生(美术素质薄弱的学生)。美术差生也就是指由于受先天性遗传因素的影响,或是由于后天培养的缺陷,致使其创造条件、审美素质、美术知识技能等不如其他同学,对美术不感兴趣,在美术教学中暂时跟不上进度,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美术素质薄弱因而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影响着他们进行病态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也影响着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期刊
摘要: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教学系统,是一种全新的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记忆,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健全个性。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多媒体 现代多媒体网络化教学 创新素质    现代科技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素质教育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势,多媒体对实验教学的辅助作用,通过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只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优越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一定能更好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随着计算机越来越普及,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多媒体的应用为物理学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的展示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