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那么,如何才能构建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呢?本人就在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尝试。
一、合理融合相关学科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1、把音乐与语言文学艺术相结合,加强审美愉悦感。
在音乐与诗歌的欣赏中,本人大胆采用了唐诗、宋词、古曲的音乐作品让学生结合诗词进行欣赏。如让学生欣赏古曲《阳关三叠》时,就把王维的诗与几幅写意性的中国山水画一起制成了课件。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倾听着教师或同班同学轻声吟诵的古诗,营造出古色古香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品味到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2、在音乐欣赏课中,大胆引入戏剧、电影、电视等艺术作品。
戏剧、电影、电视这一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本人在声乐作品《雪绒花》《牧羊人》《哆唻咪》的欣赏课中,大胆采用了获得奥斯卡奖的故事片《真善美》。在课前,本人把《真善美》中许多与音乐作品有紧密关系的情节片断剪辑下来与背景音乐相结合制成课件,巧妙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更直观、感性的认识到背景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不仅刺激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也培养了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和方法,达到以情动人,知情意相结合,从而增加了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
3、把美术渗透进音乐欣赏课。
美国著名音乐家马利翁曾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19世纪著名的音乐家波沙科特认为下列关系有某种对应性:人生与黑色;铜管、鼓与红色;木管与蓝色,而音色、颜色同样能给人们以明朗、暗淡等各种不同的绘画感觉。例如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就是描写一个牧神在炎热的太阳下昏昏欲睡时产生的种种幻觉。其作品旋律趋向片断,配器精致、善变,模糊多于明朗,音乐的层次和浓淡色彩,造成朦胧、飘忽、空幻、幽静的意境。因此,我在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边听边在心里绘画,将音乐的高低、节奏、强弱想象为美术中的形体、色彩和空间,学生在心中用绘画的思维去听音乐,绘制出心灵之画,达到思维色彩浓起来,音乐欣赏亮起来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主动参与音乐欣赏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功能来辅助音乐欣赏教学。
1、《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也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而音乐是想象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人欣赏音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听觉传递的信息,所以在音乐欣赏中,一定要恰当运用可提供视觉画面的多媒体来辅助音乐欣赏教学。如果教师把音乐表现的内容全部用画面做出来,一方面减弱了听觉效果带给学生的冲动,另一方面,从某种程度来讲,也就限制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甚至剥夺了学生想象的权利。所以在上《二泉映月》一课前,本人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声画结合和动画演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初赏时,以纯音乐的形式,没有任何画面,让学生有最初的感性认识;复赏时,播放电脑剪辑关于音乐家现场演奏的录像片断。在分析作品的同时,学生有了情感的体验;再赏时,用一组自画的阿炳生活的图片,配以优美的歌声(彭丽媛演唱的《二泉映月》),通过情节性的安排,Powpoint演示文稿的形式,让学生感悟阿炳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从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情感上也得到了升华。
2、针对初一学生在欣赏较为大型深奥音乐作品时兴趣不大,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的特点,本人平时注意收集一些以优秀的音乐作品(特别是中学音乐欣赏教材上有的)为背景音乐的优势动画片,并从收集的动画片中选择音乐欣赏教学需要的内容,编辑、整成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等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有益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学生在欣赏时,既有听的,又有看的,情致盎然。
3、器乐欣赏课中,在介绍乐器时,教师如果仅仅是纸上谈兵,一堂课讲下来也不能让学生体验各种乐器的音色,况且教学中也不可能把所有民族乐器都搬进课堂。教师演奏多种乐器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这时借助多媒体视听设备就能很容易地实现这个教学目的。
(二)利用电脑软件来辅助音乐欣赏教学。
1、由于作曲TT打谱软件拥有2000首不同时期的,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学生可通过它学习欣赏歌曲,又可以通过它来感受不同风格节奏的歌曲,所以在教学时可通过TT音乐软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TT音乐软件了解到更多的音乐作品。
2、众所周之,Cakewalk9.0可以说是目前最流行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它不仅可以进行MIDI音乐的创作和编辑,而且还具有较强的音频处理能力。随着多媒体电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它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上音乐欣赏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在熟悉音乐主题的基础上创编一些很有个性及特点的旋律,教师可将这些旋律提炼一下,作出一个音乐主题,设置好拍子和速度,在Cakewalk9.0的音轨窗上用鼠标一个音一个音的点出来,然后加以发展变化,就可做成一首简单短小的歌曲了。听一下不错的话,还可配以简单的伴奏和弦,这样就形成了一首简单的电脑音乐了,学生们觉得非常有意思,并对比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三、运用器乐教学,在欣赏课中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1、引导学生自制打击乐器来辅助音乐欣赏。
自制节奏打击乐器 [三角铁(钢材制)、、竹板(竹制)、沙锤(易拉罐制)、竹鼓(竹筒制)] 和旋律打击乐器[编瓶(酒瓶制)],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与乐理、欣赏、音乐创作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运用器乐教学,在欣赏课中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创造能力。
前面提到的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制打击乐器,是为了辅助欣赏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它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重要的一点,是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意识,一改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提问与回答这种枯燥的、固定模式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对于初中的学生,他们身上具备许多可以挖掘的潜力:他们有的会弹钢琴(或其他乐器),有的擅长绘画、舞蹈,有的爱好书法、唱歌等等,如何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发挥更多学生的特长,挖掘他们的潜力,使全体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中去,就是体现素质教育的另一有效途径。本人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尝试,以欣赏《春江花月夜》为例,首先将教材吃透,掌握作品的风格特点,然后对实验班的学生摸底,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把音乐与画面有机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听辨乐器音色,哼唱旋律,观看精美的画面以做到音画同步,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体验音乐作品。在教学设计的后半部分,本人为学生留出了表现音乐的时间和机会,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请几位有很好古筝演奏功底的学生一起来弹奏音乐的主题旋律;请几个同学根据播放的音乐展开联想,用手中的画笔即兴创作山水画;请节奏感较好的同学,选择恰当的打击乐器,创编不同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请爱好舞蹈的同学,用美丽的舞姿表现优美的音乐情绪。可想而知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不仅培养了合作精神,而且增强了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表现音乐的创造能力。
一、合理融合相关学科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1、把音乐与语言文学艺术相结合,加强审美愉悦感。
在音乐与诗歌的欣赏中,本人大胆采用了唐诗、宋词、古曲的音乐作品让学生结合诗词进行欣赏。如让学生欣赏古曲《阳关三叠》时,就把王维的诗与几幅写意性的中国山水画一起制成了课件。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倾听着教师或同班同学轻声吟诵的古诗,营造出古色古香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品味到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2、在音乐欣赏课中,大胆引入戏剧、电影、电视等艺术作品。
戏剧、电影、电视这一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本人在声乐作品《雪绒花》《牧羊人》《哆唻咪》的欣赏课中,大胆采用了获得奥斯卡奖的故事片《真善美》。在课前,本人把《真善美》中许多与音乐作品有紧密关系的情节片断剪辑下来与背景音乐相结合制成课件,巧妙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更直观、感性的认识到背景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不仅刺激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也培养了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和方法,达到以情动人,知情意相结合,从而增加了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
3、把美术渗透进音乐欣赏课。
美国著名音乐家马利翁曾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19世纪著名的音乐家波沙科特认为下列关系有某种对应性:人生与黑色;铜管、鼓与红色;木管与蓝色,而音色、颜色同样能给人们以明朗、暗淡等各种不同的绘画感觉。例如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就是描写一个牧神在炎热的太阳下昏昏欲睡时产生的种种幻觉。其作品旋律趋向片断,配器精致、善变,模糊多于明朗,音乐的层次和浓淡色彩,造成朦胧、飘忽、空幻、幽静的意境。因此,我在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边听边在心里绘画,将音乐的高低、节奏、强弱想象为美术中的形体、色彩和空间,学生在心中用绘画的思维去听音乐,绘制出心灵之画,达到思维色彩浓起来,音乐欣赏亮起来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主动参与音乐欣赏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功能来辅助音乐欣赏教学。
1、《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也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而音乐是想象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人欣赏音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听觉传递的信息,所以在音乐欣赏中,一定要恰当运用可提供视觉画面的多媒体来辅助音乐欣赏教学。如果教师把音乐表现的内容全部用画面做出来,一方面减弱了听觉效果带给学生的冲动,另一方面,从某种程度来讲,也就限制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甚至剥夺了学生想象的权利。所以在上《二泉映月》一课前,本人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声画结合和动画演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初赏时,以纯音乐的形式,没有任何画面,让学生有最初的感性认识;复赏时,播放电脑剪辑关于音乐家现场演奏的录像片断。在分析作品的同时,学生有了情感的体验;再赏时,用一组自画的阿炳生活的图片,配以优美的歌声(彭丽媛演唱的《二泉映月》),通过情节性的安排,Powpoint演示文稿的形式,让学生感悟阿炳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从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情感上也得到了升华。
2、针对初一学生在欣赏较为大型深奥音乐作品时兴趣不大,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的特点,本人平时注意收集一些以优秀的音乐作品(特别是中学音乐欣赏教材上有的)为背景音乐的优势动画片,并从收集的动画片中选择音乐欣赏教学需要的内容,编辑、整成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等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有益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学生在欣赏时,既有听的,又有看的,情致盎然。
3、器乐欣赏课中,在介绍乐器时,教师如果仅仅是纸上谈兵,一堂课讲下来也不能让学生体验各种乐器的音色,况且教学中也不可能把所有民族乐器都搬进课堂。教师演奏多种乐器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这时借助多媒体视听设备就能很容易地实现这个教学目的。
(二)利用电脑软件来辅助音乐欣赏教学。
1、由于作曲TT打谱软件拥有2000首不同时期的,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学生可通过它学习欣赏歌曲,又可以通过它来感受不同风格节奏的歌曲,所以在教学时可通过TT音乐软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TT音乐软件了解到更多的音乐作品。
2、众所周之,Cakewalk9.0可以说是目前最流行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它不仅可以进行MIDI音乐的创作和编辑,而且还具有较强的音频处理能力。随着多媒体电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它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上音乐欣赏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在熟悉音乐主题的基础上创编一些很有个性及特点的旋律,教师可将这些旋律提炼一下,作出一个音乐主题,设置好拍子和速度,在Cakewalk9.0的音轨窗上用鼠标一个音一个音的点出来,然后加以发展变化,就可做成一首简单短小的歌曲了。听一下不错的话,还可配以简单的伴奏和弦,这样就形成了一首简单的电脑音乐了,学生们觉得非常有意思,并对比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三、运用器乐教学,在欣赏课中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1、引导学生自制打击乐器来辅助音乐欣赏。
自制节奏打击乐器 [三角铁(钢材制)、、竹板(竹制)、沙锤(易拉罐制)、竹鼓(竹筒制)] 和旋律打击乐器[编瓶(酒瓶制)],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与乐理、欣赏、音乐创作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运用器乐教学,在欣赏课中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创造能力。
前面提到的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制打击乐器,是为了辅助欣赏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它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重要的一点,是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意识,一改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提问与回答这种枯燥的、固定模式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对于初中的学生,他们身上具备许多可以挖掘的潜力:他们有的会弹钢琴(或其他乐器),有的擅长绘画、舞蹈,有的爱好书法、唱歌等等,如何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发挥更多学生的特长,挖掘他们的潜力,使全体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中去,就是体现素质教育的另一有效途径。本人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尝试,以欣赏《春江花月夜》为例,首先将教材吃透,掌握作品的风格特点,然后对实验班的学生摸底,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把音乐与画面有机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听辨乐器音色,哼唱旋律,观看精美的画面以做到音画同步,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体验音乐作品。在教学设计的后半部分,本人为学生留出了表现音乐的时间和机会,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请几位有很好古筝演奏功底的学生一起来弹奏音乐的主题旋律;请几个同学根据播放的音乐展开联想,用手中的画笔即兴创作山水画;请节奏感较好的同学,选择恰当的打击乐器,创编不同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请爱好舞蹈的同学,用美丽的舞姿表现优美的音乐情绪。可想而知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不仅培养了合作精神,而且增强了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表现音乐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