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的一句话,让我明白了“中国式”职场沟通的三条黄金法则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shel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年,我还是一枚实习生时,曾吃过一记大闷亏。
  每周四下午小组例会,有一项固定节目,团队每个成员互相说说本周对团队里的其他同事在工作方面的一些意见。
  这项活动初衷很好,但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走过场”的活动。但当时我不谙世事,以为大家不介意听真话,而且自己也想在团队领导前留个好印象,加上实习的这家公司是一家规模很大的香港上市公司,企业文化也比我之前实习的公司开明很多。考虑到以上种种,于是我真的对在座的每位同事提了自己一些“不成熟的小建议”。一开始大家眼里露出惊讶,后来慢慢变成略点同情的笑容,最后,整张脸转成冷漠以及嘴角一丝不屑的笑容。
  散会时,团队领导说“小吴提的意见挺好,我们下去都要认真思考。我也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帮大家把工作改进得更好。散会!”往后的好几天,团队的同事都没怎么搭理过我,而领导所谓的“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当然也没有下文了。我想起散会那天,一位坐在我工位后面的同事经过我身边时丢下一句话“脑子有病吧。”
  因为这句话,我心里委屈了很久。直到自己工作了几年后,再想起那位同事说的话,我承认,当时的自己确实“脑子有病。”
  我很喜欢看的一部美剧《豪斯医生》,每次重温时,当然会被剧里那位怪大叔豪斯医生俘获芳心。但我喜欢这部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剧里的职场沟通方式让我真心羡慕。
  首先,大家不是“看人下菜”,而是“看事下菜”。
  不管你是我的领导、还是医院的最高掌舵人,只要你的业务出了问题、做事不对,我不会因为是你的下属就妥协、迁就。
  其次,大家不玩“你懂的”这套把戏,几乎是直来直往,非常坦率。
  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是豪斯责骂下属蠢、下属们指责豪斯不考虑病人只顾自己的感受、或者没有医疗伦理。总之就是,认为你不对时,我心里怎么想就表达出来,一点也不尊老爱幼、藏着掖着。
  最后,职场沟通上不分性别。
  看这部剧时,最大感受之一就是剧里的人都是一个性别。当然,这部剧里豪斯的上司和下属中都有女性,但不会因为她们是女性沟通就区别对待。讽刺、嘲笑、吼叫一样都没落下。传说中“对女同事讲话要注意分寸”的潜规则完全没看到。当然,女同胞们还击起来也是很凶猛的,完全没有“温柔”可谈。
  电视剧肯定比现实夸张了,但我们也确实能管中窥豹看出中美在职场中沟通的差异。“中国式”职场沟通法则几乎和上述三点相反“套路”颇多,但共性就是让人心累。

“中国式”职场沟通法则一——老板的意思,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有一些领导专属的潜台词,作为员工要有基本的理解力。
  你想加薪、谈自己的职业规划,讲了一大通,最后领导说“我回去再考虑一下”=不同意;
  你给领导提了个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事儿,领导说这事咱们晚点再说。=这个事你不要再提了;
  当老板对你说“你其实很聪明、很有天赋”,请警惕:这绝不是在夸你,你可以把这句话解读为:你怎么这么不努力/不出成果/拎不清?
  上司们一般不直抒胸臆,因为相信“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这个原则,也喜欢把领会自己的心思作为考量这个下属聪明与否的标准之一。

“中国式”职场沟通法則二——成熟的职场人要“不动声色”


  之前看过一篇引起争议的文章,说一位同事的父亲去世了,他没有告诉公司里的任何人,他每天照旧在上班时谈笑风生,完全没有表现出任何不同,直到好几天后大家才知道他父亲去世了。
  这篇文章让大家站成了两队。一队觉得“太不可思议”,亲生父亲这么重要的至亲去世,居然表现得如此冷漠;另一队认为,成熟的职场人就应该喜怒不形于色,这才是专业性的表现。
  我们总喜欢把“不显山不露水”的人看作成高人、成熟的人,这样才能防止别人轻易猜透你的心思、或者因为自己的情绪而给他人带来困扰。可这真的是成熟、专业的表现么?
  脸书COO谢丽尔·桑德伯格在自己的畅销书《另一种选择》里曾提起,丈夫戴夫·高德伯格于2015年5月突然去世,这段经历让她—度陷入了极度的悲伤和空虚。在家休整了一段时间后,她重回工作岗位,也是秉持着“专业性”态度,在同事们关切地问她“你还好么?”时,她会客气而友好地回复道,“我还好!”、“我挺好!”。
  她不愿意落下每个会议,并且要在会议中积极展现曾经的自己。但谢丽尔在书中坦承,在回答同事们的问候时,她的内心其实是在咆哮“我丈夫死了、孩子没有了爸爸,我怎么可能还好?”
  而且,开会时,她会不受控制哭起来。最后,通过好友、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
  特的帮助,她终于明白: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公开谈论自己的不幸,每个人都有选择在何时、在何地表达情感的权利。
  然而,跟别人敞开心扉聊聊,能帮助悲伤者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感到被理解、被关怀。经历过悲剧的人往往会向正在经历悲剧的人表达更多的同情。
  所以,我们料想的“不动声色”绝非全然正确。

“中国式”职场沟通法则三——“看破不说破,职场才有得做”


  你一定在工作中遇到过这样一些境况:
  某位同事做了一个提案,你经验丰富,其实有一些意见可以提供给他帮助他改进得更好,但你担心对方会不舒服,所以想着“算了吧。”;作为公司老员工的你,非常熟悉老板的“套路”,看着他正给新来的员工“下套儿”,你选择装聋作哑,既没有当面拆穿,也没有私下提醒,你说服自己的理由也许是“日子久了他就知道了。”
  “看破不说破,职场才有得做”恐怕是很多人职场文化里最重要的“沟通”法则了,虽然它的核心是需要你保持沉默。
  看上去,我们的职场沟通法则兜兜转转、要绕很多圈子,确实挺累的。但如果我们照搬美国职场人的那些沟通法则会让自己和他人更舒服、轻松么?
  试想一下,你的同事突然“欧美化”了,有了情绪也不憋着,当众直接甩你一脸“我超级生你的气!”,你面子上是否挂得住?或者老板拿你特当一回事儿,丝毫不敷衍你、一脸诚恳听取你的建议、倾诉,你会不会觉得他是要把你骗进传销组织?
  所以,沟通法则这件事还是本土化一点的好。那怎么沟通才能不累又有效呢?
  首先,去情绪化永远是沟通的第一步。
  《人性的弱点》里提出过一条关于沟通的真相:影响沟通效果80%是交流过程中的情绪,20%才是沟通的内容。能在沟通中保持冷静和理智当然是最好的,只是一旦“火苗”出现,不妨尝试—下这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告诉对方此刻你的情绪,告诉对方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然后询问对方的情绪如何。双发商议可以暂停几分钟沟通,让彼此恢复冷静。
  其次,确保沟通的有效性、并适时检查是否偏离了沟通的目的。
  我们是带着目的去沟通的,所以一定确保在开头前你的大脑是知道此次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并在一开始确保对方也是清楚的。
  最终,沟通允许“存异”,但每次沟通后一定要有共识诞生。
  沟通必然会产生一些要求,比如希望接受者要成为某人、完成某事、相信某种理念等。但沟通绝不只是单方面的要求,它是双方谈判、商议、妥协、进而最终达成某项共识的过程。你们可以在沟通中把重要的、存有异议的东西记录下来,以待下次沟通完成。但在一次沟通中,一定要有围绕沟通目标形成共识的东西产生,否则无助于事件的推进。
  希望我们的精力,最终都能多用在正事儿而非揣测人心上。
其他文献
作为凤凰卫视的常客,某种程度上讲,他被自己的老朋友“涮”了;作为与范美忠进行辩论的辩手,他却是因为自己的“气涌如山”把自己给“打倒了”。但是,一次辩论的失态,是不是就该把他从一位理性的评论员,“贬损”为一个充当道德卫道士的伪君子?或许,他在公众面前一次表现的失败并不能埋没他骨子里潜藏的理性气质。  记者观察:你就觉得范美忠的这个问题不需要辩论?  郭松民:我认为这个问题不需要辩论,当时太大意了。但
随季节迁徙的“燕子”    作为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老总,张文总是随时随地保持着新生文人所特有的激情与善感,“威海是一座候鸟的城市,我喜欢这里的阳光和沙滩,但我讨厌这里冬天的寒风和潮湿,我要离开这里到一个温暖热闹的地方过冬,夏天时再回来。”在张文的住所——一所150平米的海景房,从窗口向外望去,就能看到大海和沙滩,冬日午后的阳光悠闲地撒在洁白的海浪上,闪烁着粼粼的光。  张文的住所位于高档临海住宅—
近日,随着国务院第一批46个部门的“三定”(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规定发布实施,新一轮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引人注目,9月8日的《人民日报》以《“加减乘除”看“三定”》为题对此作了详细解读。“三定”规定是2008年以来中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迈出的新步伐。因为,这批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旨在落实中央的改革精神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要求,提高政府整体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能,推动建设服务政府、责
眼睛眯成两道月牙,眉眼弧度弯到最大,咧开的嘴角向上直冲耳根,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这是刘逗逗的标志性笑容。  视频中,她穿着简单干净的运动服,一边充满朝气地跳着健身舞,一边熟练地进行着动作讲解。  你也许很难想象,眼前这个看起来年纪很轻的女孩实际上已经是一位有着7年经验的“老牌”健身教练了。与此同时,她还是一名B站的健身UP主。今年年初,刘逗逗开始在网上发布健身跟跳视频,短短几个月,她的视频投稿在
“120”急救电话,被称为城市的“逃生门”。它的承诺是:“无论您在市区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患什么疾病,只要拨通急救电话‘120’,救护车将载着急救医生,带着急救器械很快赶到您的身边。”然而,当温州一名外来务工人员突发疾病,其家属求助这条全天开通的“生命热线”时,“120”却“失效”半个多小时,当救护车到达时,病人已经死亡。  “120”一段时间无人接听,原因何在?    “120”无人接听?   
茶人,会反复面对一个问题:中国七万茶企,为何不敌一家立顿?  这个问题其实不值得回答。立顿曾经也不如中国的茶企。它后来居上,无非是中国茶企发展不顺。如果我们在2000年的时候问,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手机生产为何不敌34万平方公里的芬兰?估计人人都会笑吧?聪明人还会问:手机生产跟国土面积有什么关系?  手机其实是同样的道理。没有技术,没有经验,多少家都没有用。  其实,没有任何民族主义号召,早在
法治环保能否以某种制度形式进入转型中的中国经济社会?设立区域环保督查中心能否根本地改变中国环保从“风暴式”转向常态化与制度化?中国的“资源环境约束经济发展”的博弈将最终如何破局?  2007年1月中旬,正值国家环保总局以“区域限批”的“连坐式”惩罚性措施掀起第三次“环保风暴”的风口浪尖,笔者有幸访问到回京述职的国家环保总局西南环保督查中心主任马宁。他以“责任重大,艰难起步,两难选择,艰苦探索”16
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环境保护事业在国家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我国还没有完全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尽管我们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付出的资
塔西佗曾在评价一位罗马皇帝时说过:“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会同样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今时今日,中枪的成了茶行业。清明前后的采茶季,任何一个自媒体的“文章”都可能给茶行业带来极大伤害。  2018年3月初,一篇名为《你喝的不是茶,而是毒药》的文章,被30多个自媒体转载,阅读量大多都超过“10万 ”。第二天,茶行业协会发表了声明,阅读量才一万多。显然,科学传播远远比不了恐嚇有
2003年辽宁省海城市海州区下发文件,决定注销海城市一些挂靠集体企业。其中,海城市艺新建材厂(以下简称艺新建材厂)也被列入此范畴。2005年12月海州区管理部门下发了有关艺新建材厂的批复。2006年,原企业法人代表蔡彬到工商部门办理了营业执照。随后不久,该负责人因涉嫌“职务侵占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10年前企业转让个人    据蔡彬介绍:1997年他以艺新村村民身份“买断”了艺新建材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