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心灵开放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这种“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观下,数学教学唯有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的心灵开放,学生才会接纳知识,接纳教师,接纳同学,接纳生活,才会发挥潜能,输出创造。
  新课标力求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同趣味形式及学生熟悉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对教材,对数学亲切感,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数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而是学生生活的一门学问。数学不是学生被迫学习的负担,而是帮助学生生活的“指南针”,进而发展成为学生的一种追求,爱好。因此,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我认为:
  一、让学生有一颗安全的“心”
  每位学生都有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需要,新课标指出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多样化评价方式。因此,教师要改善师生关系,学生之间关系,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平等、激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安心地学习。
  (一)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教师要放下“架子”,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评价者,倾听学生的心声,点拨思路,调动学生积极性,助燃他们的热情。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对老师的评价,也可以代之当“老师”。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学生以提问的方式,提问本组的同学:①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②一个四边形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成为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猜想并论证,师生间共同分析、肯定学生结论,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让学生感受到他们也是“老师”。
  (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教师在学生自学自评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课堂上,学生可以走下座位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例如:学习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边边边”时,采用自由组合的形式,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画图,将画好的图形剪下,进行对比,在本组中相互交流,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边边边定理”。通过实践、操作等,加深学生间的沟通,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并作出评价。
  二、让学生有一颗快乐的“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呈现方式要丰富多彩。由于学生有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点来设计情景“装点”知识,让学生从中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激发学习兴趣。
  (一)枯燥知识趣味化
  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用一些故事情节串联起来,课堂教学就像是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数学故事书。例如:在《概率》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有关概率的故事情节贯穿全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设计圆盘旋转,以圆心为定点,将圆分为红、黄、绿三等份,每人转动相同的次数,指针指向各个区域几次,就能得出红、黄、绿的概率。这样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使他们感受到在游戏中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静态知识动态化
  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转换成辨论、游戏、动画等活动形式。课堂教学好像是让学生很开心地上一节“数学活动课”。例如:学习三角形相似应用时,可让学生到操场,选择适当的参照物,利用已知参照物的高,测出同一时刻参照物的影长与旗杆的影长。通过学生记一记的操作,探索计算方法,再通过学生评一评计算的结果得出正确的答案,从而求出旗杆的高。
  三、让学生有一颗平常的“心”
  学习首先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数学课标指出要选取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的素材。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到学习内容并不陌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学生对教学就不会产生神秘感,从而以平常心和友好的态度对待。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应该让学生出于生活实际认识知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例如:《确定位置》这一节的教学,可以从电影院座位,教室里学生的座位等生活实际问题导入。又如:《统计调查》这节可以从了解全班同学对新聞、体育、娱乐、戏曲等电视节目的喜爱程度(单选)等实际生活问题导入。
  (二)教学内容综合化
  教师不应把学习生活中的各学科孤立割裂开来,其实各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善于将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让学生体会“各学科中的数学。”例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时,可以联系地理学科中用经纬度来表示位置等等。
  四、让学生有一颗灵动的“心”
  学生的思考、探索、创造来自于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创新。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另外,要引导学生用灵敏的心灵触角去发现问题。
  (一)问题的解决要鼓励学生探究
  数学知识的教学一般以问题呈现。教师不应把问题处理简单化,直接抛出问题答案而忽视学生探索的过程。例如:一把张开的剪刀,能联想出什么样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画出图形,观察,学生回答后再问:构成的这些角有什么位置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具体图形,得出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邻补角和对顶角,再结合图形推出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二)问题的解决要鼓励学生创新
  让学生在从“有问题”变成“没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闪现智慧的火花,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例如:在证明“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这一定理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画出图形,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教师提问: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有哪些方法?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那么要证明一个梯形是等腰梯形,如何证明两腰相等?经过一番争辨后,得到几种不同的方法。方法一:将梯形的两腰延长相交于一点,得到两个等腰三角形,用大腰长减小腰长得到梯形的腰长相等。方法二:分别过上底的两个顶点作梯形的高,得到腰与高构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证明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就得到梯形的两腰相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②让学生在“没问题”后又变成“有问题”。能进一步质疑性地提出问题,这种“有问题”是对知识更深层次思考的表现。例如《统计》课中,学生在探索“怎样记录比较好”这一问题时,有些学生提出:用点、横、竖来记录是不是比书上用“正”来记录的统计方法更简单的疑问。又如问题:已知S=1+2+3+4+…+n,求S的值。教师指导学生用常规的方法解答之后,又有学生提出另一种解法:令S=1+2+3+4+…+n①设S=n+…+4+3+2+1②则①+②得2S=n(n+1)从而求出S的值.这一想法更有创意,因此问题的解决,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创新。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学改革也逐渐成为焦点问题。小学数学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也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教师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小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才能够有效的推动自己发散性思维的提升,逐渐学会通过更多的方面去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思维的依赖性,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
期刊
《中国有嘻哈》是2017年于爱奇艺平台播出的一档网络音乐型综艺节目,其以说唱歌曲竞技形式为主,获得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以此为契机,说唱文化这个较为小众的文化进入国内大众的视野。在节目播出的同时,发生了一系列的适应阶段现象。于2020年,另一档说唱型综艺节目《说唱新世代》则在bilibili视频平台播出,此次呈现出另外不同的适应性特征。
【摘 要】体育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担负着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所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仅应该注意向学生传授相应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还需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定位自己、具备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积极参与竞争活动,并形成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品质。唯有如此,体育教育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德育;融合  德育是体育教育体
期刊
【摘 要】我作为一名高中生,在各科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碍,本文,将综合我的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出高中物理学习难点的成因和一些难点知识,旨在通过难点知识的总结,帮助其他同学攻克物理知识学习难点,不再走进学习误区。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难点知识  从一名高中生角度来看,我认为物理学是一门比较完善的自然科学,学科特点突出。即理论深奥、结构严密。在物理学学习过程中,要想达到知“难”而进、化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