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無论功能、价格、颜值,都能在这些品牌中找到相应的产品,而作为飞科第二大业务的电吹风,除了便宜,也只剩便宜了。但消费者的需求,早已不再是从前以价格为导向了。
其他如电动牙刷、吸尘器、插线本这些业务,飞利浦、小米等品牌已经先行了一步,累积了一定优势,飞科的入局,早已过了最佳时机。并且,在小米们“代工 低价 供应链赋能”的策略下,飞科无论哪个方面,都不在具有优势。
第三,过度依赖线上渠道,当电商红利接近尾声时,没有及时拥抱变化。从2016年飞科上市开始,原本以线下销售为主要渠道的飞科,在线上的飞的销售开始持续快速增长。2016~2018年,飞科在线上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4.87亿元、20.15亿元和2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44.35%、35.53%和7.16%。其实,从2018年开始,飞科在线上的增速有明显的放缓,而2019年开始出增长近于停滞:2019年年报显示,线上占比56%,同比只有1%的增长。
这也不难理解,纯粹的电商已经走到了尾声,在新零售的浪潮下,各行各业早已开始着手线上线下全渠道的建设,而飞科,2019年仅在上海闵行区南方商城、浦东巴黎春天和宝山区龙湖天街开设了3家线下体验店。
没有及时拥抱变化,迟早会时代抛弃,掉队的飞科,在渠道调整结束后,不知经营是否有望改善。
主业失利,跨界能捞金?
在营收利润双下滑的现状下,飞科想到了另类的自救方式:跨界。这个跨界,不是一场简单的联名活动,而是牵手纯米进军厨房小家电,以期带来新收入增长点。换言之,在个人护理小家电领域赚不到钱的飞科,想去厨房小家电市场捞金。
有这个想法的,并不止飞科一个。笔者看到,厨房小家电代表品牌小熊电器,早在2019年时就透露出“看好个人护理类小家电市场,会继续加强该方面研发投入”的想法。
两个不同领域的小家电品牌,都想往对方的腹地渗透,一方面是因为厨房小家电和个人护理小家电是中国小家电市场中渗透率最高的两个领域,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小家电市场没有太高的技术壁垒。不同点在于,小熊电器是赚钱了想扩大业务线,而飞科是失利了想在别的战场找补。
当然,飞科与纯米的合作,很明显是一次“各取所需”的“联姻”:飞科借助在厨电领域深耕多年背靠小米的纯米,获得直接进入厨电领域的通道,而纯米则以飞科累积的渠道和优势,去开拓新的可能。但不管怎样,垂直领域的小家电品牌向综合品类扩展会是发展趋势,但不管是即将进入个人护理小家电市场的小熊电器,还是与纯米“联姻”的飞科,能不能顺利地在跨界市场捞金,可能还需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没有技术壁垒的垂直品牌,在厨电市场,面对巨头攻击,可能没有招架之力。在小厨电领域,虽然小熊电器凭借“颜价比”的差异化迅速崛起,但老牌的厨电品牌美的、苏泊尔、九阳等,依然把控着最大的市场。并且,在“颜价比”的趋势下,“美苏九”也迅速跟进,当都一样好看时,最后拼的,就是以技术为驱动的性价比。
这也意味着,老牌厨电企业进入小家电市场,依托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品牌知名度,只要在产品外观创新上跟上形势,可以迅速且轻易地侵蚀小熊苦心耕耘的市场。
纯米的主打厨电产品是电饭煲、电磁炉、电压力锅等,而电饭煲是美的起家产品之一,九阳则以豆浆机发家,苏泊尔则是从压力锅的鼻祖。在厨房小家电领域,“美苏九”有品牌和技术积累,更有不逊色于飞科的供应链与智造体系,飞科与纯米要各个击破,难度颇大。
其次,突围个人护理小家电市场,技术是核心,服务也成关键。小厨电市场有巨头把控,个人护理小家电领域,也被巨头盯上了。2019年末,海尔成立了零立科技,强势涉足个人护理、美容护理和健康护理三大领域,开启了全面进军个人护理小家电之路。而当前的个人护理小家电市场,虽然都贴着智能化、个性化的标签,但实际上,却并无太多的技术含量,因此,没有出现像戴森这样“高价高配”真正称得上“黑科技”的品牌。
海尔的进军,或能将自身在大家电领域累积的技术赋予到小家电市场,而像小熊、飞科这样的垂直小品牌,在产品技术创新有限的情况下,做好服务,或也能找到自己的“一亩三分田”。
只是,小家电虽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大赛道,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对技术、品质、设计以及服务等多方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趋势下,未来,小家电领域的头部效应会越来越明显,即便与纯米联姻,不管是在小厨电领域还是在个人护理小家电市场,飞科的未来,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