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几》的清醒者形象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xu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白朴[中吕·阳春曲]《知几》
  对这首曲的理解,许多人认为表现了作者明哲保身但求无祸的带有苦涩的消极低落的生活态度和处世态度。笔者不完全苟同这一观点,从文题的“知几”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能够预知事物变化的识时务者,“知几”始终贯穿在曲中,充分体现他对当时社会有深刻的认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是明智之人。
  
  一、清醒认识统治者的残暴
  
  作者生于金末元初,自幼经历战乱,失去母亲,并与父亲分离,颠沛流离苦难深重的生活,给他心灵烙上深深的伤痕。加之在外族的压迫歧视下,作为一个文人,思想言行受到许多限制,胸中很是痛苦,说出了“闲袖手,贫煞也风流”的心里话。此句折射出其心中的郁愤,他有三层用意:一是不满统治者对汉人、对知识分子持有的偏见态度,怀有的敌意心理,间接地批判其狭隘的心胸,揭露社会的黑暗;二是警醒自己。在暴君和酷吏淫威肆虐的社会,对老百姓来说,清醒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认清危机的根源,处处小心,远离名利,远离是是非非,才有可能免遭杀戮,获得生存权。虽然有时难免“吞声踯躅不敢言”,仰人鼻息,但比起招来的杀身之祸、满门抄斩、株连九族要理智许多;三是对生命有了深刻的认识,懂得生命比任何东西都重要,不盲目作无谓的牺牲,珍惜生命,就是对自己负责。说明在统治者的高压下,主动去提高其认知力和判断力,才能有效保全自己,显示了一种睿智。
  
  二、清醒认识社会等级制度的本质
  
  元蒙统治者为巩固其地位,对全国人民实行等级划分,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在法律、政治、经济上都规定了不同的待遇”,作者和许多汉族人民一样,饱受着无政治地位、无人身自由,无生活保证的煎熬。统治者的卑鄙伎俩,使他看清了其本质是要“达到分化各族人民团结”,此手段不仅阴险,而且毒辣,深刻反映了整个社会死一样的沉寂。“诗书丛里且淹留”就表明在残酷的社会面前,作者的精神已麻木,无奈接受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寄情于诗书,在诗丛中消磨时光,或是给自己一个安慰,或是寻找正确的人生道路,或是身不由己的苦衷,言不由衷的体现,或欲以避世来弥补心灵的创伤,或深怀家国破灭之恨……
  我们不必对作者苛求太多,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他是社会底层的一员,是被监视的对象,故要承受精神上的压抑,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敏锐洞察统治者居心叵测的险恶本质,并做出“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选择,这是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最为辛酸的写照。此句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被伤害、被摧残的精神面貌及惊恐的心理,也写出了作者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面前冷静自如地应对不测,避免误入不必要的矛盾对立斗争中。
  
  三、清醒认识自己的身份地位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作者开篇就表明自己对“世事的荣辱祸福”、“世俗的是是非非”的态度和做法,“知、牢、暗”,依次由表及里,即从清楚到缄默不语再到暗中作出定评,深沉地表达其思想。“知”表明其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不被事物表象所蒙蔽,深知自己是一介草民;“牢”指人性被扭曲、被禁锢,表达了郁闷和愤恨,有批判的意味;“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思:有孤傲清高,有明哲保身,有无声的抗议,有内心的痛恨与被压迫的痛苦……
  总之,它是作者根据其身份地位、自身条件,采取的趋利避害、不断调整心态的策略,这是一;二是从历史经验中悟出深刻道理,正如他在另一首曲中写到“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此曲发人深省,既反映作者在现实社会里,能够“知几”,所以活得最安全、最快乐,同时也从历史的镜面中给自己作出结论。可见,他对事物的认识是深刻的。
  能在社会制度的变化,统治阶级的权力斗争中灵活、从容化解危机,处理好得失,使之不受损失,其思维方式、处世方式无疑留给后人许多启示,有效地帮助后人更加积极、更有理性追求人生价值,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王起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1月北京第一版。
  《新编元曲三百首》。俞为民、孙蓉蓉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
  
  庄海志,教师,现居广东清远。
其他文献
窗外有鸟在鸣  阳光、树叶、天空、翅膀  这些饵料一粒粒投向我  我拍打,痛哭  如同遗弃的水滴吻着玻璃  因为久违而热泪盈眶  诵经的人来了又去  窗外的紫槐开了又落  青石上的我眼角的水滴互相呼喊  这个叫作“我”的笼子,是谁的?  此时,窗外有风吹动镂空的身体  乌鸦  东有旸谷,谷有扶桑扶木于上  东西向一日进一日出,皆载于乌鸟  鸟恶于光明底下的不知廉耻  上书太阳进诤言若干  帝置之不
时下流行的网络文学叙述口吻,回旋式的叙事结构,机智风趣的调侃语气,“口述实录”的纪实笔调……这是女作家裘山山最近在其小说《野草疯长》中进行的一次颇具匠心的文本试验。相信多数读者都会承认,这部小说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新奇别致的阅读感受。  小说叙述了当下社会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作为叙述人的“我”,一个美丽、真诚、多情的青年女子,满怀着对爱情与家庭幸福的热望,走进了陌生而又诱人的两性世界,先后与三位男
如今的高中生群体都是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被称作“90后”。他们不同于70年代或80年代出生的人,这群年轻人从哇哇落地开始,就生活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各种新奇玩意层出不穷。小时候可以看到各种进口动画片,听着大街小巷都充斥着的流行歌曲,也许从认得数字的那一刻就知道了该如何打电话。有的孩子小学还没毕业就接触到了网络,到现在已是个熟练的老网民了。  他们成长在最前沿、最时尚的年代,接触着许许多多的新鲜
李元洛《诗美学》说:“以文字为手段的诗,是文学的最高样式。诗的语言,是至精至纯的文学语言,诗的语言艺术,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作者都必须讲究语言之美,诗人就更需要追求语言的美感。”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粹,其语言的美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态的美感    所谓诗歌语言的动态之美,就是诗人以富于动态美感的语言,描绘出事物的动态。或从动态中描绘事物。春去冬来,花开
在中学语文学习中,考查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现代文的阅读考查,无论在中考和高考都把它视为重头戏。考试中很多学生因平时疏于语文知识的累积与阅读,只能在考试中临时抱佛脚。答题时虽能做到有话可说,可往往因审题不严密,答题不精准则频频失分。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现代文阅读题呢?除了要有较好的阅读基本能力,良好的语言水平和思维能力外。其实,在做现代阅读,如果有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掌握答题的技巧和方法,对正确理解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这么一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这是描写欧阳修宴请宾客的场景的。“射”书下注释为“投壶”,但投壶是什么样的游戏,我查阅了些资料并整理下来。  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汉民族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源于射礼。或者有的宾客不会射箭,所以以投壶代替射箭,以乐嘉宾,以习礼仪。宋吕大临《礼记传》中说“投壶,射之细也。燕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
风撩起的旧事被一池荷叶覆盖  打着涟漪的往事掩埋在淤泥下  穿心的藕空洞成尘世的过往  太阳抛出紫外线  有意无意打捞柔弱暴露的肌肤  弱势的皮肤承受不住紫外线的强光  一片红疹带来忍不住的瘙痒  蜻蜓点水给一些无法说出的话留白  记忆在炎热的夏沦陷  湖畔倾斜的柳隐匿一只蝉  翘起薄薄透明的翼  证明自己从黑暗走向光明  鼓足勇气一声鸣叫  喊醒路过荷塘发呆的人  种子爆裂的声音  花粉过敏的日
风,吹醒大地的脸  梦里的故事,讲给星空  影子走过窗前,我写下昨天  笔墨,曾是空洞的对白  枯草摇曳,前世的孤独  铺就枯萎的秋色  我的语言没有阻挡,欲言  又止的春天。此刻,  我站在故鄉,率领一片草原突围  今夜的星光,一点点地擦亮  最后一滴泪水  让那些血液里流淌的苦涩记忆  一次又一次地遗忘
已经记不清他叫胡志钢还是胡志刚了  但如果对视一眼,我肯定還认得他。  当我五年级去祝寿才晓得他祖父是我祖父的表兄。  所以他取走我《问道》里的珍稀宠物、装备  我不怪他。在游戏厅,他的弟弟被人欺负  我领人追赶并教训,把游戏币悉数夺回。  他祖父七十大寿时我同祖父前往  他的弟弟给我冰棍并告知老虎机的窍门  而他羞赮、老实,相貌俊朗白哲。  我们似乎曾心仪同一个女生,我们  情窦初开时年纪相近,
中华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瑰宝,它经历几千年的咀英嚼华积淀而成,深厚的传统规定了她的特质,成为我们每个中华儿女身上不灭的烙印。这种文化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生活行为和思维习惯中,存在于民俗中,存在于我们民族的各种形式的艺术中,更存在于我们的民族语言中。所以,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语文学科不可能独担大任。语文学科之所以承担着民族文化教育的重任,不是简单的因为它总是涉及到民族文化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