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究宫腹腔镜联合应用于多发性子宫肌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3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同时具备开腹手术和宫、腹腔镜手术适应症的146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分别进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和费用等,并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比较t=3.89、6.98、5.00、4.54、5.57、18.99、9.50,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中,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手术花费较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腔镜;腹腔镜;联合应用;多发性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临床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发于青壮年育龄、更年期妇女。且临床上与单发性子宫肌瘤相比,多发性子宫肌瘤更为常见。子宫肌瘤虽多为良性,但是,一旦恶变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殖功能产生严重威胁。微创技术作为现代医疗水平发展的新成果,目前已在妇科手术中广泛应用,因其较传统手术具有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显著等多种优点,已逐渐成为子宫肌瘤患者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1]。本文通过对比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为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旨在为患者寻求疗效更好且更经济的治疗方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3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46例同时具备开腹手术和宫、腹腔镜手术适应症的多发性子宫肌瘤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37.65±5.39)岁,其中有宫腔操作史的患者8例,腹部手术史3例,盆腔炎症史2例;对照组患者平均(38.21±6.17)岁,其中有宫腔操作史的患者7例,腹部手术史4例,盆腔炎症史3例。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B超检查、阴道镜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盆腔检查或诊断性分段刮宫等明确诊断患有子宫肌瘤,且均合并有两种以上的子宫肌瘤,以及同时具备开腹手术和宫、腹腔镜手术适应症;排除恶性病变的患者[2]。
1.3手术方法
观察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第5天进行手术,手术时均采用截石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于脐部作10mm的切口,然后以双套管针刺入腹腔注入CO2气体,腹压达到设定值后于反麦氏点及脐部切口分别穿刺放置5mm及10mmTorcar。置入腹腔镜后依次检查子宫形态、卵巢外形、盆腔病变情况及肌瘤的位置、大小、类型等。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后,扩张子宫口至Hegar10~12号置入宫腔镜,同时以连续灌流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的方式膨宫,仔细了解宫内病变情况。经宫腔镜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 充盈膀胧至子宫完全暴露官底,使用环形电极切除壁间内突或黏膜下子宫肌瘤。无蒂肌瘤需逐层切除,直至将肌瘤切除完全为止;蒂部较粗者,使用电切与扭转结合;有蒂肌瘤且直接暴露蒂部者,可将蒂部切除后直接取出,肿瘤较大者切块取出;若不能直接暴露蒂部者,则由肌瘤两侧向中间部位切除,形成人工蒂部,再扭转摘除肌瘤。切割过程中应注意识别包膜和子宫肌瘤的界限,子宫肌壁与壁间内突子宫肌瘤的切除深度持平即可,切忌使切割环切向子宫肌壁。手术中,电极应与子宫肌壁保持平行,腹腔镜下注意观察子宫浆膜面局部的变化,若出现小水泡、局部组织泛白或有瘀血斑应立即停止操作,避免造成子宫穿孔。术后为患者进行常规缩宫、止血抗炎治疗,患者留院观察3~5天;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应在术后4天内放置球囊导管在宫腔里以避免宫腔粘连。对照组患者则均进行连续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施行传统开腹手术。
1.4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体温及血象恢复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s)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形式表示,并进行χ?检验,若两组数据比较P值<0.05,则认为两组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的好发肿瘤,虽多为良性,且发展缓慢、恶变率低,但是一旦发病仍需警惕。临床上子宫肌瘤患者除月经过多、下腹部胀痛且有包块等,多出现不孕或受孕困难的症状,正是由于肌瘤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肌瘤压迫宫腔使之变性导致的,肌瘤还可能压迫周围其他脏器,引起患者排尿排便困难、下肢水肿等[3]。此外,子宫肌瘤一旦发生恶性病变,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此,患者若发现患病应及早就医,尽力根治[4]。
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的改进和内镜 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得以在微创环境下进行诊治。目前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妇产科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因其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出血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微且恢复快等优点[5]。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是指可以在一次麻醉下同时实施腹腔内及宫腔内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术式,此术式在两种微创手术优势互补的情况下融诊断与治疗为一体,克服传统开腹手术的局限,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使患者只需经历一次麻醉和一期手术便能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6]。如表1及表2数据显示,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指标,如出血量、体温及血象恢复时间等,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均低于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证明,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不仅疗效确切、有效率高,且更省时,患者经济负担更轻。
综上所述,宫腔镜和腹腔镜能够直观地探视患者子宫内部的情况,有助于提高手术时切除肌瘤的精准度,二者联合应用更能一次性解决黏膜下肌瘤和(或)肌壁间往宫腔生长肌瘤,以及合并浆膜下肌瘤和(或)肌壁间往宫腔外生长肌瘤,手术效果好,同时,通过腹腔镜监视宫腔镜手术还能够及时发现和避免子宫穿孔,手术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赟.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多发性子宫肌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0):5571-5572.
[2] 杨莉.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32-33.
[3] 李朝霞.宫腔镜、腹腔镜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85.
[4] 赵菊芬,杨柳风,李茜等.宫腔镜联合检查与标准腹腔镜检查在不孕症中的临床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297-298.
[5] 胡卫红,黄柱安,梁笑梅等.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不孕症102例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651-1653.
[6] 张宪军,田瑛.应用腹腔镜推结器套扎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81-3482.
【关键词】宫腔镜;腹腔镜;联合应用;多发性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临床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发于青壮年育龄、更年期妇女。且临床上与单发性子宫肌瘤相比,多发性子宫肌瘤更为常见。子宫肌瘤虽多为良性,但是,一旦恶变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殖功能产生严重威胁。微创技术作为现代医疗水平发展的新成果,目前已在妇科手术中广泛应用,因其较传统手术具有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显著等多种优点,已逐渐成为子宫肌瘤患者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1]。本文通过对比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为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旨在为患者寻求疗效更好且更经济的治疗方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3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46例同时具备开腹手术和宫、腹腔镜手术适应症的多发性子宫肌瘤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37.65±5.39)岁,其中有宫腔操作史的患者8例,腹部手术史3例,盆腔炎症史2例;对照组患者平均(38.21±6.17)岁,其中有宫腔操作史的患者7例,腹部手术史4例,盆腔炎症史3例。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B超检查、阴道镜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盆腔检查或诊断性分段刮宫等明确诊断患有子宫肌瘤,且均合并有两种以上的子宫肌瘤,以及同时具备开腹手术和宫、腹腔镜手术适应症;排除恶性病变的患者[2]。
1.3手术方法
观察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第5天进行手术,手术时均采用截石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于脐部作10mm的切口,然后以双套管针刺入腹腔注入CO2气体,腹压达到设定值后于反麦氏点及脐部切口分别穿刺放置5mm及10mmTorcar。置入腹腔镜后依次检查子宫形态、卵巢外形、盆腔病变情况及肌瘤的位置、大小、类型等。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后,扩张子宫口至Hegar10~12号置入宫腔镜,同时以连续灌流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的方式膨宫,仔细了解宫内病变情况。经宫腔镜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 充盈膀胧至子宫完全暴露官底,使用环形电极切除壁间内突或黏膜下子宫肌瘤。无蒂肌瘤需逐层切除,直至将肌瘤切除完全为止;蒂部较粗者,使用电切与扭转结合;有蒂肌瘤且直接暴露蒂部者,可将蒂部切除后直接取出,肿瘤较大者切块取出;若不能直接暴露蒂部者,则由肌瘤两侧向中间部位切除,形成人工蒂部,再扭转摘除肌瘤。切割过程中应注意识别包膜和子宫肌瘤的界限,子宫肌壁与壁间内突子宫肌瘤的切除深度持平即可,切忌使切割环切向子宫肌壁。手术中,电极应与子宫肌壁保持平行,腹腔镜下注意观察子宫浆膜面局部的变化,若出现小水泡、局部组织泛白或有瘀血斑应立即停止操作,避免造成子宫穿孔。术后为患者进行常规缩宫、止血抗炎治疗,患者留院观察3~5天;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应在术后4天内放置球囊导管在宫腔里以避免宫腔粘连。对照组患者则均进行连续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施行传统开腹手术。
1.4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体温及血象恢复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s)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形式表示,并进行χ?检验,若两组数据比较P值<0.05,则认为两组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的好发肿瘤,虽多为良性,且发展缓慢、恶变率低,但是一旦发病仍需警惕。临床上子宫肌瘤患者除月经过多、下腹部胀痛且有包块等,多出现不孕或受孕困难的症状,正是由于肌瘤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肌瘤压迫宫腔使之变性导致的,肌瘤还可能压迫周围其他脏器,引起患者排尿排便困难、下肢水肿等[3]。此外,子宫肌瘤一旦发生恶性病变,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此,患者若发现患病应及早就医,尽力根治[4]。
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的改进和内镜 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得以在微创环境下进行诊治。目前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妇产科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因其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出血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微且恢复快等优点[5]。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是指可以在一次麻醉下同时实施腹腔内及宫腔内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术式,此术式在两种微创手术优势互补的情况下融诊断与治疗为一体,克服传统开腹手术的局限,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使患者只需经历一次麻醉和一期手术便能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6]。如表1及表2数据显示,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指标,如出血量、体温及血象恢复时间等,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均低于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证明,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不仅疗效确切、有效率高,且更省时,患者经济负担更轻。
综上所述,宫腔镜和腹腔镜能够直观地探视患者子宫内部的情况,有助于提高手术时切除肌瘤的精准度,二者联合应用更能一次性解决黏膜下肌瘤和(或)肌壁间往宫腔生长肌瘤,以及合并浆膜下肌瘤和(或)肌壁间往宫腔外生长肌瘤,手术效果好,同时,通过腹腔镜监视宫腔镜手术还能够及时发现和避免子宫穿孔,手术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赟.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多发性子宫肌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0):5571-5572.
[2] 杨莉.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32-33.
[3] 李朝霞.宫腔镜、腹腔镜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85.
[4] 赵菊芬,杨柳风,李茜等.宫腔镜联合检查与标准腹腔镜检查在不孕症中的临床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297-298.
[5] 胡卫红,黄柱安,梁笑梅等.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不孕症102例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651-1653.
[6] 张宪军,田瑛.应用腹腔镜推结器套扎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81-3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