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汉语中的“让”字句是一个表义十分丰富的句式,但是在语法研究中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让”字句不同表义句式的划分不细;二是“让”字句与“使”字句、“被”字句的区别不清。本文选取了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的中亚留学生习得五种“让”字句的偏误用例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分析中亚留学生偏误用例的类型和成因,提出了一些“让”字句教学策略和建议,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让”字句;偏误分析;新疆高校中亚留学生作文语料;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093-02
一、新疆高校中亚留学生“让”字句习得的偏误类型分析
本文主要针对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三所院校留学生作文语料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汇总的三所高校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本科三年级中亚留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偏误例句,“让”字句的偏误共有302例,其中混用偏误就占了131例,占43.38%。除去错别字偏误,繁简字偏误,主要是“让”字句的语法使用偏误,包括表示使役意义的“使”、“被”、“把”等词语的混用,其中留学生最容易产生偏误的是与介词“使”和“跟”的混用,以及让字句错用为动宾结构。由于中亚留学生出现的混用偏误比重比较大,所以着重分析介词“让”与其它介词的区别。根据“让”字句偏误实例的统计,可以将偏误类型分为两类:一类为“让”字句与结构相近、功能相同的句式混用;另一类是在“让”字句内部出现的遗漏、错序、冗余和误代等使用问题。
(一)句式选择方面的偏误
1.与“使”字句混用
(1)*我刚从阿拉木图回来,大家使我说说最流行的样子。
我刚从阿拉木图回来,大家让我说说最流行的服装样式。
(2)*妈妈为了使我们身体结实,每天熬奶茶。
妈妈为了让我们身体(长得)结实,每天熬奶茶。
在兼语句中,“让”和“使”都表示“致使”义。“使”字兼语句中的“使”表示“派遣”和“迫使、致使”义,其中V谓2多表示结果、状态;“让”字兼语句除具有“使”所含之义外,还有“容许”、“要求”等义,其中V谓2多为目的或动作,多用于口语。例1“要求”义,例2中V谓2表示的是某个目的,因此需要将“使”改为“让”。
2.与“把”字句混用
(3)*有些综教不把人们自杀。
有些宗(综)教不让人们自杀。
(4)*我为了把自己心情愉快而去海边旅游。
我为了让自己心情愉快而去海边旅游。
“人们”不是“自杀”的施事而是受事,施事主体是“宗教”,“让”字句的重要特征在于“让”后的宾语必须是后面动词或形容词的主语。“把”字句和“让”字句都是表示一种结果,且结构类似,区别在于:“把”字句表“处置”义,NP1是后面动词的施事,NP2则作为受事出现。
3.“让”字句错用为动宾结构
(5)*你是一个女孩,在中国上学,怎么放心父母?
你是一个女孩,在中国上学,怎么让父母放心?
(6)*这次考试的成绩没有失望我和老师。
这次考试的成绩没有让我和老师失望。
“放心”和“失望”均为不及物动词,但学生在作文中都带了宾语,这是错误的用法,因为中亚留学生不能有效区别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直接导致用动宾结构来表达致使义并产生偏误。
(二)构成成分方面的偏误
表“致使”和“被动”义的“让”字句,格式均为NP1+V谓1(含“让”)+NP2+V谓2。但对NP1,NP2和V谓2等构成成分的限制条件却不相同。中亚留学生在“让”字句习得过程中主要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遗漏
遗漏偏误是指句子内部因缺失成分而出现的偏误。
(7)*听了这个中国古代故事,让我想起了奶奶。
这个中国古代故事让我想起了奶奶。
NP1在让字句中省略是常有的事,但主语指向必须明确,以上这个句子不具备承前省略或蒙后省略的条件,主语缺失使句子结构不完整,学生尝试使用表“致使”义的“让”字句但却在主语的设置上含混处理,认为前一小句中某一成分想当然的作主语,最终导致整句的主语缺失。
2.错序
错序是指因句子构成成分在排列顺序上的错误而导致的偏误。
(8)*奥利亚的生日聚会让我不参加。
奥利亚不让我参加她的生日聚会。
(9)*我在宿舍安静地复习HSK,悄悄地让舍友出门。
我在宿舍安静地复习HSK(考试),让舍友悄悄地出门。
介词短语和否定副词的错序在中亚留学生中出现较多,和语言的负向迁移有关,这导致出现错序的部分语义指向不明。“悄悄地”语义指向“出门”,应该置于“出门”之前,而错误的位置将导致语义的指向错误。
3.冗余
冗余是指因句子中出现了多余的句子成分而导致的偏误。
(10)*骑马让我更加热爱着草原的生活。
骑马让我更加热爱草原的生活。
例10冗余“着”,本句不需要强调动作的进行或者状态的持续。
4.误代
误代是指用不合适的词语或句法成分代替正确的词语或句法成分的一种偏误。产生这些偏误常常是因为学生难以分辨近义词的搭配功能所致。如:
(11)*不想让别人醒他们的样子。
(12)*反正我管保让您多愉快。
例(11)中的“醒”是不及物动词,因此不能说“别人醒他们”,需要将“醒”改成及物性的“弄醒”或“叫醒”。例(12)是一个陈述句,而“多(么)愉快”只能用于感叹语气,所以应改“多”为“很”或“非常”。 二、新疆高校中亚留学生“让”字句偏误原因分析
新疆高校中亚留学生在现代汉语“让”字句的习得过程中出现偏误,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目的语自身的特点。“让”字句本身存在复杂性和多样性。“让”字句可简单分为三类,既可以作为简单动词句,也可以作为兼语句,还可以作为“被”字句来使用。除此以外,“让”字作为兼语使用又包含三种意思,每个义项又有相对的近义词,这导致学生极易混淆。
(二)语内迁移和语际迁移。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汉语知识学习后,已经掌握了一部分目的语知识,在进行新知识学习时,他们常常会把自己所学到的有限的、不完备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把一些汉语语言规则运用到其它不应该使用的地方,因此造成了偏误,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过度泛化。
新疆高校的中亚留学生母语大多数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属于粘着语,通常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前,谓语在宾语之后。突厥语和汉语的语法差异也会导致偏误的产生。
(三)缺少有针对性的训练。一些教师在讲解“让”字句语法结构时,只是理论上的灌输,缺乏实践,使留学生不能在吸收语法知识后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因此课后练习的匮乏也是留学生产生偏误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使留学生完全掌握好一个语言点,必须要经过不断地练习,举一反三,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才能更好的避免偏误的发生,所以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练习,更要根据所学知识点加大留学生的课后练习,并且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中复现这一语法知识。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让”字句的教学策略
本文通过对新疆三所高校本科三年级的中亚留学生作文中“让”字句偏误的分析,总结归纳了“让”字句的偏误类型和产生偏误的原因,旨在通过分析研究找出对策,使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尽可能不发生偏误。下面笔者针对上文中亚留学生习得“让”字句的偏误情况,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一)结合教材有针对性地加强“让”字句教学。教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集中学习汉语语法、词汇、写作的窗口。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具体教材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让”字句的使用。
1.提高“让”字句复现率。一个语言点作为专题提出之后,教师会按照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对其进行讲解,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并力求巩固。此后,作为会话教材也需要在之后的课文里边经常安排这样的语言点再次出现,形成一定密度的复现率,有利于学生牢固记忆语言点。
2.加强课后对“让”字句语法点的详细讲解。从针对《博雅汉语》中的“让”字句教学安排来看,课后对“让”字句各类句式的讲解明显不足,更不存在与“被”字句和“使”字句的辨析,这是不合理的。课后的语法讲解应该与课文中出现的典型例句相吻合,集中系统地介绍课文中出现的某一“让”字句句式的特点和使用情况,这样才利于“让”字句的区别教学。
(二)教师应按照留学生等级划分循序渐进教学。由于不同阶段留学生水平不同,产生的偏误程度也不同,所以“让”字句的教学在初级阶段时就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教授汉语不仅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还要对教授知识进行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教授,呈现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留学生可以更好地习得第二语言,避免偏误的产生。“让”字句的用法比较复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归纳总结,按照留学生等级水平不同,循序渐进的把“让”字句的语法结构和意义教授给学生,采取“教授—练习—复习—教授—练习—总结”的循环往复过程。
(作者单位: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小英.带兼语的“使”与“让”之比较[J].广西社会科学,2005,第2期.
[2]郭志刚.“让”字质疑[J].语言与翻译,1990:第1期.
关键词:“让”字句;偏误分析;新疆高校中亚留学生作文语料;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093-02
一、新疆高校中亚留学生“让”字句习得的偏误类型分析
本文主要针对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三所院校留学生作文语料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汇总的三所高校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本科三年级中亚留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偏误例句,“让”字句的偏误共有302例,其中混用偏误就占了131例,占43.38%。除去错别字偏误,繁简字偏误,主要是“让”字句的语法使用偏误,包括表示使役意义的“使”、“被”、“把”等词语的混用,其中留学生最容易产生偏误的是与介词“使”和“跟”的混用,以及让字句错用为动宾结构。由于中亚留学生出现的混用偏误比重比较大,所以着重分析介词“让”与其它介词的区别。根据“让”字句偏误实例的统计,可以将偏误类型分为两类:一类为“让”字句与结构相近、功能相同的句式混用;另一类是在“让”字句内部出现的遗漏、错序、冗余和误代等使用问题。
(一)句式选择方面的偏误
1.与“使”字句混用
(1)*我刚从阿拉木图回来,大家使我说说最流行的样子。
我刚从阿拉木图回来,大家让我说说最流行的服装样式。
(2)*妈妈为了使我们身体结实,每天熬奶茶。
妈妈为了让我们身体(长得)结实,每天熬奶茶。
在兼语句中,“让”和“使”都表示“致使”义。“使”字兼语句中的“使”表示“派遣”和“迫使、致使”义,其中V谓2多表示结果、状态;“让”字兼语句除具有“使”所含之义外,还有“容许”、“要求”等义,其中V谓2多为目的或动作,多用于口语。例1“要求”义,例2中V谓2表示的是某个目的,因此需要将“使”改为“让”。
2.与“把”字句混用
(3)*有些综教不把人们自杀。
有些宗(综)教不让人们自杀。
(4)*我为了把自己心情愉快而去海边旅游。
我为了让自己心情愉快而去海边旅游。
“人们”不是“自杀”的施事而是受事,施事主体是“宗教”,“让”字句的重要特征在于“让”后的宾语必须是后面动词或形容词的主语。“把”字句和“让”字句都是表示一种结果,且结构类似,区别在于:“把”字句表“处置”义,NP1是后面动词的施事,NP2则作为受事出现。
3.“让”字句错用为动宾结构
(5)*你是一个女孩,在中国上学,怎么放心父母?
你是一个女孩,在中国上学,怎么让父母放心?
(6)*这次考试的成绩没有失望我和老师。
这次考试的成绩没有让我和老师失望。
“放心”和“失望”均为不及物动词,但学生在作文中都带了宾语,这是错误的用法,因为中亚留学生不能有效区别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直接导致用动宾结构来表达致使义并产生偏误。
(二)构成成分方面的偏误
表“致使”和“被动”义的“让”字句,格式均为NP1+V谓1(含“让”)+NP2+V谓2。但对NP1,NP2和V谓2等构成成分的限制条件却不相同。中亚留学生在“让”字句习得过程中主要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遗漏
遗漏偏误是指句子内部因缺失成分而出现的偏误。
(7)*听了这个中国古代故事,让我想起了奶奶。
这个中国古代故事让我想起了奶奶。
NP1在让字句中省略是常有的事,但主语指向必须明确,以上这个句子不具备承前省略或蒙后省略的条件,主语缺失使句子结构不完整,学生尝试使用表“致使”义的“让”字句但却在主语的设置上含混处理,认为前一小句中某一成分想当然的作主语,最终导致整句的主语缺失。
2.错序
错序是指因句子构成成分在排列顺序上的错误而导致的偏误。
(8)*奥利亚的生日聚会让我不参加。
奥利亚不让我参加她的生日聚会。
(9)*我在宿舍安静地复习HSK,悄悄地让舍友出门。
我在宿舍安静地复习HSK(考试),让舍友悄悄地出门。
介词短语和否定副词的错序在中亚留学生中出现较多,和语言的负向迁移有关,这导致出现错序的部分语义指向不明。“悄悄地”语义指向“出门”,应该置于“出门”之前,而错误的位置将导致语义的指向错误。
3.冗余
冗余是指因句子中出现了多余的句子成分而导致的偏误。
(10)*骑马让我更加热爱着草原的生活。
骑马让我更加热爱草原的生活。
例10冗余“着”,本句不需要强调动作的进行或者状态的持续。
4.误代
误代是指用不合适的词语或句法成分代替正确的词语或句法成分的一种偏误。产生这些偏误常常是因为学生难以分辨近义词的搭配功能所致。如:
(11)*不想让别人醒他们的样子。
(12)*反正我管保让您多愉快。
例(11)中的“醒”是不及物动词,因此不能说“别人醒他们”,需要将“醒”改成及物性的“弄醒”或“叫醒”。例(12)是一个陈述句,而“多(么)愉快”只能用于感叹语气,所以应改“多”为“很”或“非常”。 二、新疆高校中亚留学生“让”字句偏误原因分析
新疆高校中亚留学生在现代汉语“让”字句的习得过程中出现偏误,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目的语自身的特点。“让”字句本身存在复杂性和多样性。“让”字句可简单分为三类,既可以作为简单动词句,也可以作为兼语句,还可以作为“被”字句来使用。除此以外,“让”字作为兼语使用又包含三种意思,每个义项又有相对的近义词,这导致学生极易混淆。
(二)语内迁移和语际迁移。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汉语知识学习后,已经掌握了一部分目的语知识,在进行新知识学习时,他们常常会把自己所学到的有限的、不完备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把一些汉语语言规则运用到其它不应该使用的地方,因此造成了偏误,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过度泛化。
新疆高校的中亚留学生母语大多数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属于粘着语,通常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前,谓语在宾语之后。突厥语和汉语的语法差异也会导致偏误的产生。
(三)缺少有针对性的训练。一些教师在讲解“让”字句语法结构时,只是理论上的灌输,缺乏实践,使留学生不能在吸收语法知识后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因此课后练习的匮乏也是留学生产生偏误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使留学生完全掌握好一个语言点,必须要经过不断地练习,举一反三,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才能更好的避免偏误的发生,所以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练习,更要根据所学知识点加大留学生的课后练习,并且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中复现这一语法知识。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让”字句的教学策略
本文通过对新疆三所高校本科三年级的中亚留学生作文中“让”字句偏误的分析,总结归纳了“让”字句的偏误类型和产生偏误的原因,旨在通过分析研究找出对策,使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尽可能不发生偏误。下面笔者针对上文中亚留学生习得“让”字句的偏误情况,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一)结合教材有针对性地加强“让”字句教学。教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集中学习汉语语法、词汇、写作的窗口。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具体教材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让”字句的使用。
1.提高“让”字句复现率。一个语言点作为专题提出之后,教师会按照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对其进行讲解,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并力求巩固。此后,作为会话教材也需要在之后的课文里边经常安排这样的语言点再次出现,形成一定密度的复现率,有利于学生牢固记忆语言点。
2.加强课后对“让”字句语法点的详细讲解。从针对《博雅汉语》中的“让”字句教学安排来看,课后对“让”字句各类句式的讲解明显不足,更不存在与“被”字句和“使”字句的辨析,这是不合理的。课后的语法讲解应该与课文中出现的典型例句相吻合,集中系统地介绍课文中出现的某一“让”字句句式的特点和使用情况,这样才利于“让”字句的区别教学。
(二)教师应按照留学生等级划分循序渐进教学。由于不同阶段留学生水平不同,产生的偏误程度也不同,所以“让”字句的教学在初级阶段时就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教授汉语不仅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还要对教授知识进行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教授,呈现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留学生可以更好地习得第二语言,避免偏误的产生。“让”字句的用法比较复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归纳总结,按照留学生等级水平不同,循序渐进的把“让”字句的语法结构和意义教授给学生,采取“教授—练习—复习—教授—练习—总结”的循环往复过程。
(作者单位: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小英.带兼语的“使”与“让”之比较[J].广西社会科学,2005,第2期.
[2]郭志刚.“让”字质疑[J].语言与翻译,1990: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