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VIP培训钓住我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uask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毕业了,回想大学四年,自己是傻傻地长大了,因为的确做过不少傻事。这里,讲讲我为了提升能力,参加VIP培训班的事情。现在的我会像过来人那样告诉你:不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去参加这类培训班,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一点一滴的积累才会成为真正的职场达人。只是,当时那个无比渴望强大的我,听不进这样的话。
  他闪闪发亮的经历让我们惊呆了
  我是大二下学期花钱参加系列课程的,起因是一次讲座。
  那天在阶梯教室上完马哲课,大家准备离开,有两个人上台,告知大家当天晚上7点在此有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讲座名字很霸气:《大学生最重要能力和最完美发展专题讲座》。他们说,主讲人是总裁,介绍了他的一堆头衔,讲了他的经历:教育学博士毕业,在大学曾经面试70多个社团被拒,后来自己成立社团,成为校内颇有影响力的社团,大学毕业前就拿到300万美元风投等。介绍者说通过这次课程可以系统地了解大学期间大学生最应该锻炼的几种能力,主讲人会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大家讲解。教室里的同学都对讲座的内容产生了兴趣,我对这两个人的鸡血表现印象深刻,觉得他们不像一般的宣传人员,发传单了事,感觉他们是充分相信推荐的讲座人,是很热情地在做事。我是很喜欢听讲座的,看到他们这样的表现很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机构,会出来这样的员工。他们似乎还去了学校的教学主楼扫楼,估计当天在校的多数人都得知晚上有一场有关职业生涯讲座的事。
  果然如此。晚上,我和同学提前40分钟进场,200多人的阶梯教室已经坐了一大半。我们在后面找到了座位,那些压着点来的同学就只能站着听了。这场讲座讲了近三个小时,到10点还没有结束。
  主讲人很有激情,他用大概两个小时讲了上大学期间的经历。虽然是两年前听的讲座,我现在还记得他的传奇经历:本科期间加入学校的一个小社团,经过他的努力,社团发展成学校最火爆的社团之一,影响力延伸到校外。这个社团很多活动都接,尤其是商业活动。另外,我印象深刻的是主讲人的学习成绩十分好,是学霸又是活动达人。唯一一次没有拿到学校最高的奖学金,是因为有同学嫉妒他,向校方告状说他经常因为活动不上课。按照主讲人的描述,他是那种为了各种活动经常逃课,但是又能够在考前突击,通过各种渠道和老师、同学打成一片,甚至考试的时候还能取得极好成绩的那种人。他金光闪闪的经历震撼了在场绝大多数的人。每个人都是渴望成功的,但绝大多数的人不得其法,所以讲座的确是让我和小伙伴们惊呆了。秀过成功后,主讲人推出了公司的99元课程,是包括一个职业测评和两次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他承诺参加课程就会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得到很好的理解,并且能够很好地锻炼职业能力。大家被他的经历镇住了,许多人(包括我和我的几个同学)不假思索地报了这个培训班。我的感觉是:就花几顿饭的钱,占的时间成本也不多,能获取这么优质老师的讲课,真是赚到了。
  听过演讲后,我们不禁感慨:这大学上得真没劲,还不如高中毕业就来参加培训。有些人学校背景、自身素质也不是很好,就是因为参加了这个培训,去了联合利华、宝洁这样的五百强大公司。后来,坊间传闻,有学长径直跑到主讲人的办公室,要求退学跟着他学习职业能力,被婉拒了。
  15000元的VIP课程
  事实证明,赚到了的不是我们。免费讲座是引子,99元的课程只是一个香饵罢了。
  收费课程是在中国矿业大学的教室上的。主讲人在容纳近500人的报告厅给同学们上了两次课。听课的同学来自不同高校,远的甚至是从通州的北京物资学院赶来的。
  培训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上课,用大概一天的时间讲一个专题;课后练习,每位学员拿到资料包,按要求做练习。我整理了一下听过的课程,主要内容大概有:语言能力训练(主要是当众演讲的能力);心灵能力训练(学习改变性格,这其实很难,但当时觉得听听课就能改变);领导力训练(策划一场比赛或者经验分享会之类的活动,锻炼组织能力);企业模拟运营训练(模拟企业的运营,用一天的时间参加一次企业运营比赛)。
  课程的内容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主讲人生动地介绍了许多我们在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上没有接触到的理论和实战方法。这些方法大多数不适合同学们在校自己练习,这是我事后诸葛说的,当时并没有意识到。
  为什么说不现实呢?课程的规划确实不错,但这个训练标准基本没人能够达到。一方面是要训练的能力太多(语言表达、形象气质、企业知识的学习、撰写论文、参加各类演讲、商业运营、商业策划的比赛等等),而训练的时间太短(上课基本是讲课,介绍这个训练为什么重要以及训练的方法,需要课后去练)。这就导致大家觉得方法不错,但是有点华而不实。在校学生,兼顾学业和课后活动,再要完成这个训练计划,完全靠自己不太现实。虽然指定了训练小组,但是把一些原本不相识、性格爱好不同的人组在一起每天训练并且坚持一年以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另一方面,每个人的能力优劣犹如五根手指,长短不一,怎么能用一个整齐划一的训练计划去“套”?
  大家都感到为难之际,主讲人介绍了“ACT大学生职业能力全项深度辅导系统”,是通过老师授课、同学们课下组队练习、参加比赛等方式全方位的培养职业能力。当时看来,这个辅导体系承诺的许多内容是有担保的。比如获取演讲赛的证书,比赛是公司与多个学校学生会或者社团联系举办的,一年好几次,参加的选手大多是学员,所以基本都能拿到名次。又比如,商业策划大赛,比赛由公司牵头和许多机构举办,最后基本每个参加的团队都有奖。再比如学校社团高级别管理经历,如果你在本校学生会、社团和团委团总支里得不到部长以上的职位,那么参加公司在许多学校成立的“精英社”,很容易就获得一个唬人的“社长”“副社长”。对于学生来说,获取这些是为了能在简历上多写一笔,也是增加职业竞争力的一个方面。
  深度系统的VIP课程需要缴费15000元。我一向比较节省,生活费一个月不到1000元,一学年的学费是6250元,这样算下来参加VIP课程的钱基本是我一年的生活费加学费。父母知道我不会乱花钱,我提出参加VIP课程,父母和公司的老师电话沟通了,觉得参加培训班不一定能达到所说的效果,但至少可以开阔见识,所以就同意了。
  后遗症:对收费培训课很警惕
  我报名参加的是2012年的VIP班。9月起的秋季学期里,每个月至少有两个周六、周日要在外校上课,有几次是两周的周六周日都上课。每次课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六点,中午休息一个小时,一个老师一讲就是一天。
  VIP班有五六十人,四五个同学是自己班上同学。我们几个都是大二,专业基础课任务重,谁也不想挂科。来参加VIP班的同学多是有心锻炼自己的,在学校里大多活跃在不同的学生组织,平时的各种活动不少,大家是挤时间参加课程,实在冲突了就只好看课后的课件,效果很差。
  我在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和英语协会的活动比较多,赶上期中考,觉得时间特别紧张,完全不够用。VIP班的密度和强度大,两个月后就有人坚持不住了,到2012年12月时,人就剩一半了。我一直咬牙坚持,2013年春季的两个比赛(演讲赛和商业策划大赛)也都参加了。暑假要开简历制作等课程,我因为学校要求统一在外地实习,无法脱身就没去。事实上,课程到最后对我来说变得虚无缥缈了。我因为不喜欢所学的地质相关专业,参加课程是为将来跨行业做准备。大三上学期,我渐渐发现自己不喜欢将来进企业参与管理工作,我喜欢的是做记者,从事媒体工作。我果断决定退出课程的学习,把精力花在媒体行业的实习和去其他学校旁听新闻学的相关课程。
  我没再去参加课程,公司方面也没有联系过我,只有一次来问我是否参加商业论文的指导。我曾申请退课,想把没上的课程部分退款,但是半年多了一直没有任何消息,其实我已经不抱希望了。父母问过在VIP班的情况,我如实相告,他们说就当花钱买教训了,毕竟当时也没有抱太高的期望。
  上过这次VIP课程,我就有了一个后遗症:对于参加收费的培训班十分警惕,越是宣称效果好的,越觉得可疑。
  作为过来人,我要说:面对类似的培训,大学生一定要保持警惕的态度,尤其是不能完全听信对方的宣传。回想两年前的自己,当我向父母开口要15000元时,我想的是值得的,未来我会用这些钱培养的能力赚回15万乃至150万——一方面是对自己的过分肯定,另外一方面也是过分相信对方的宣传,以为参加培训班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冷静想下就会明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所有人都报一个这样的班就都会成为职场达人吗?
其他文献
这学期的英汉口译课结课了。  气质美女崔怡老师(我还是爱叫她姐姐)最后一次给我们慢声细语嘱咐好练习项目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把纸折成三折、一边听一边抓狂记着只有我一个人看得懂的笔记、然后语无伦次地翻译的日子马上就要结束了。  “忽然感到有点……”这个开头太俗了。我偏不说我失落,我偏不说我释然,我偏不说我哀伤。  平心而论,这是一门很虐的课。头一次上课之后,我就从来没有期望过这课能得高分。这也是我头一
摘 要:随着云技术的推广运用,个人档案信息共享的功能已跃升为知识服务,但信息安全频遭破坏,这又阻碍了共享的有序开展及其功能的实现。对此我国需要立足于云计算下档案行业实情,运用知识治理的原理并借鉴美欧经验进行机制设计,从而优化共享者内部的科层结构、促进其彼此间交互协作、改善外部的信息生态环境;进而依据机制灵活采取激励、引导与规制等治理手段,以此来促使共享者结成利益共同体来协同实现共享功能。评估治理绩
我一直觉得,缘分,是有魔力的。漫漫长路,命运总会仁慈地往你的人生中塞几个重要的陌生人。你们相爱或者成为永远的朋友,又或者分手也许再无往来……千万种结局不一定都是喜剧,但是会有一些你们自己的故事。  所以,对于我和陆扬的相遇相识,我是感谢缘分的。不然,一个唱功深厚的阳光主播怎么会和我这个五音不全的朴素丫头混在一起,还成了绝世无双的好哥们呢?  其实,我不知道该怎么定义我和陆扬的关系。好哥们?男闺蜜?
面对记者的震惊,吕丽峰显得很平静,“工科不好学,想要顺利毕业是很不容易的。”每年新生入学,给学生开班会时,吕老师必说一句话“你们同一天进校,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在大学四年的长跑中,只有2/3的同学能顺利毕业,另一些同学可能会掉队。大家一定认真对待学习。”  可无论怎样苦口婆心地强调专业课的重要性,有些学生就是听不进去,认为那是危言耸听,在他们眼中,大学都跟电视里演的,青春小说写的那样风花雪月,学
大三时,我已经决定毕业要去上班,而不是上研究生和出国!我讨厌考试;至于出国,家里没有强大的财力,我不想因为我把整个家庭都拖下水;而作为文科生讲,留学拿奖学金的希望太渺茫,而且我的TOEFL和GRE其实就是凑热闹,成绩不高,也不太拿得出手。  大一大二我什么都没干,基本上在学英语和睡觉,没什么经历的自己,开始有点着急,但是好像并不慌张。背景和经历都比较差,因此对自己也没有多大的期待和希望。没想着进5
联系到应向阳时,他正在开会。公司每天早晚都有一次会议,制定计划,总结成绩。即使媒体采访邀约如潮水般涌来,公司的正常工作还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中国30个30岁以下的创业者”,23岁的应向阳上了福布斯榜单后,他和他的智能快递终端一起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最近有不少公司主动打电话谈合作,我每天都跟各种代理商、供应商谈判。”应向阳的声音里没有疲惫,带着一股隐隐的兴奋。  “一公里问题”  进入福布斯排行榜,
“创意”(Creativity)是利用一些想法产生新的想法。  “创意”不同于“创新”(Innovation)。  创意是内在的、个人的和主观的,而创新是外在的和客观的。  创意往往通向创新,但创新很少引发创意。  ——世界创意经济之父约翰·霍金斯(英)  苏彤,资深文化设计人、CM创意管理模式主要创始人、创意中国产业联盟发起人、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联合会中方合伙人、文化部东方文化艺术院创意产业院
面试  昨天去面试,我投的职位只录一人却有140个人去面试。我和一个女孩一路坚持到了最后的考核,连经理都犹豫不决,到底该录用谁?直到一个声音传来:“非常抱歉,朱同学,我们这里暂时没有XXXL号的工作服,工作服厂家已经放年假,会影响您上班的……”大家知道结果了吧。  C T  刚当医生时给病人做了腹部CT,赫然发现胃中存在许多大小相近之颗粒状物体。我大惊,向同事请教,未果。遂详细询问病人近况。答曰:
更愿意“爱一行,干一行”  美国人没有“干一行,爱一行”的概念,他们更愿意“爱一行,干一行”。这和我们中国人长期以来所受的教育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不是说美国人就不会迫于经济压力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而是说美国人不会强迫自己从一而终,被专业绑架了自己。其实,这世界上的行当都是人分出来的,只专注一行的人固然可以很专心,也可能造成眼光狭窄而看不到全局。随着科技的发展,行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没有多个专业
在中国,《红楼梦》研究历时200多年,演化的派别繁多。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而红学流派更有评点派、题咏派、索隐派、考证派、解梦派、辩伪派等等。其中,索隐派们透过字面探索作者隐匿在书中的真人真事,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中考索出“所隐之事,所隐之人”。例如,刘心武从周汝昌先生考究的红楼梦中秦可卿人名的谐音“情可倾”的探佚入手开拓自己的红学研究。  在西方,有西方《西游记》之称的魔幻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