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幕上出现的超级大美女,总是华服美帽,头发一丝不乱,身姿曼妙,即使身处危难,她们的步姿亦必是蛟若游龙、翩若惊鸿,像是才从巴黎的某一超级沙龙里走出来一样。欣赏银幕上的美女、美衣,就好像在翻一本时尚杂志。
有一次,我和几个女友在一起吃饭,席间谈到了女人的穿衣,其中,有一位从美国纽约回来的女人说,在纽约不论男女,穿衣都以舒适为主,精致讲究几乎是一个不存在的名词。她补充说,在纽约的大街上,穿着大裤衩和宽大T恤,在街头走来晃去的人比比皆是,而华丽合体的衣着倒显得有些可笑。
我从来没有跨出过国门一步,对于外国的种种事情大都是听来的,或是在一些书上、网上看来的。我听了朋友的话,心里一阵汗颜,因为我是那种热爱美衣的女人,只要是美衣,不论是陈设在商店里的,还是已经被我收进衣橱的,我都一律惦记着。我听了朋友的话以后,还是怯怯地说了一句:“我喜欢讲究的衣服。”没有想到,我话音一落,立刻有几个女人情绪高涨地说道:“我也是,我也是。”原来是这样的,看来我们这些中国女人,与美国纽约的女人还是有区别的。
我自认为,我是对美衣有感觉的那种女人。多年的生活经验让我对自己的认识是:我最有灵感的一件事是下厨房,只要是我品尝过的菜品,我都能大致模仿出点味道来。再就是我对美衣的灵感,我是多个女友的穿衣顾问。我本是一个衣食女人,最该做的是全职太太,只可惜今世没有这个命。属苦命女人类,在职场上拼打不敢有半点的怠慢,这是命苦之一;命苦之二是尽管拼得一身劳累,还是要美衣、美食对自己,决不潦草了事。
25岁以前,我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便衣。我17岁参军,因为当的是后门兵,没有经过地方人武部门的五关六将,没有经历过胸前戴了脸盆大的红花,被锣鼓声抬着走的欢送场面。我离开家是在一个寒冷的早晨,天色灰蒙,大多人还在梦乡中,我们几个一起混大的女孩子,鬼鬼祟祟地爬上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母亲怕我受凉,把她的一件外衣让我穿上,记得那是一件草绿和米色相间的粗花呢布料的短大衣,大方领,配有可以自由取换的毛领子。那天早晨,母亲的这件衣服为我挡住了刺骨的寒风。我穿着这件衣服,到了我当兵的部队,我每天穿着,在新鲜的营房里逛来逛去。有一天,一不留神,在一扇玻璃门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心里咯噔了一下,那个身影有些好看。于是,对于妈妈的这件衣服很是喜欢。几天以后,我脱下了这件我喜欢的衣服,换上了肥大的军装,从此以后,许多年我没有一件便衣。那件我喜欢的绿花呢大衣一直压在我的箱子底,再也没有机会穿出来。22岁那一年,我已经当了干部,一次到昆明出差,买了一条乔其纱的印花连衣裙,泡泡袖、掐腰、圆领,是那种式样很普通的连衣裙,尽管这样,我还是喜欢了好几年,因为它与军装太不一样了,它有花朵、有色彩。但是,每次穿这条裙子对我来说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它实在是太打眼、太漂亮了,在只有一种色彩的军营里,它就像另一个太阳一样,我穿着它不管出现在什么地方,我都能在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一束刺眼的光。因此,我尽量压抑自己想穿它的念头,只是打开箱子看看,或是用手抚摸一下。我穿它的次数少得可怜,一次是照相的时候穿过,还有一次是我跑到围墙边一个很少有人去的鱼塘边,我背了手风琴,在鱼塘边的一个厕所里换上了美丽的连衣裙。我把手风琴挎在胸前,站在鱼塘边,我的倒影映在水面上,我拉起了琴,心里幸福得一塌糊涂。
那个年代,在军营里穿便衣需要很大的勇气,更多的时候我是没有那样的勇气的,可是对于美衣我十分向往。提干的第二年,我们领到了军大衣,双排扣,金色的;收腰身,腰后有腰结,上面也缀了两颗金黄色的大纽扣,有点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女兵的军服的感觉。我们那些女兵们都很喜欢,恨不得早点穿上它,可是云南的冬天总是那么温吞吞的,说冷不冷,说热不热,总也没有机会穿它。有一天,部队放电影,通常我们看电影都是几个女兵约好一起去,那一天我们出了自己的门,站在走廊里互相看了一眼,全都笑了,因为我们不约而同地穿起了军大衣。当我们五个女兵齐排排地进到礼堂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唰地投到了我们身上,仿佛是受了那些目光的鼓舞,我们个个昂首挺胸,目不斜视,迈着整齐的步伐从中间的走道穿过。那一天电影的内容我已经完全忘记,倒是今年我们战友聚会的时候,依然有人说起了当年我们身穿大衣,阔步走进礼堂的情景。完了,还要缀一句:“那腰是腰,胸是胸,真漂亮。”言外之意还有赞叹我们当年的那一份勇气。
27岁那一年,部队实行新军衔制,我被划为文职军官,最可怕的是整整两年的时间文职军官是不穿军装的。第一年,我怀孕生孩子,衣服穿得只要舒适方便,多少有些邋遢。到了第二年,身体恢复了,突然一下子有了堂而皇之地穿便衣的机会了,面对那些花花绿绿的便衣,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冬天的时候,我穿了一条毛裤,套了一条自己缝制的红黑格子超短裙,上身是一件大红色的拉毛套头毛衣,脚上蹬了一双长统靴,现在想来真是有些后怕,那样的时髦显得不伦不类。不过,可以这样说,追求时髦是刚刚得到解放的我的穿衣标准。那一年,我已经调到了昆明工作,下班以后,我们几个女伴就约着一起逛商店,那时,昆明最著名的时装街是青年路,个体服装店一家挨一家,像一颗颗珠子,我们就像一跟线一样,穿过一颗又一颗珠子,大海捞针一般去淘自己喜欢的衣服。那时没有品牌的概念,但是有时尚的要求,也就是街上流行什么,就要到服装店里去淘点回来。还有就是买衣服不仅仅要有眼光,还要有砍价的本领。有一次,我和女友在一家店里买了一条当时流行的连衣裙,是那种很繁杂的式样,一条裙子用了三种布料,现在看来很难看,不过是那个时候的时髦。我们经过千辛万苦与老板磨牙,把价钱砍到了心满意足的数字,我们提着衣服走出小店,跟着又拐进了另一个小店,没想到在那个小店里有和我们刚买的裙子一模一样的裙子,并且喊价就是我们买下的价,这下可把我们气坏了,我和女友返回买衣服的小店,非要老板退我们十块钱,我们软硬兼施,好话、威胁的话都说了个遍,最后硬是从老板的手里拿回了十块钱,这才带着一种成就感离开了服装市场。
到了第三年,文职军官又恢复了穿军装,但是,对于买时装的热情却一点没有减弱,依然是喜欢到青年路去淘衣服。下了班还没有走出营区,就急忙把便衣换上,把自己变成了大院里的一道风景。有一年,单位为了活跃八小时以外的业余生活,组织了一个时装表演队,我当仁不让地成了其中的一员。有专门的老师来辅导,猫步比起正步来说可是难走得多了。想当初在新兵连走正步的时候,也是在班长的精心辅导下,一步一步练出来的。猫步练起来心里没有底,脚踩在地上总有踩不实的感觉,老师说,你们是在探地雷呢。我们走路的样子是有些电影《地雷战》里汉奸的样子。表演穿的衣服,大都是自己的,每个人都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贡献出来,老师依照衣服的类型,编排了几个队形。T型台是观众留出来的空地,配了音乐,一个干事也像模像样地端着一台照相机跑前跑后。我参加了两个项目的表演,一个是晚礼服类,礼服是一个同事的丈夫从福建石狮买回来的,同事不合穿,就让给了我。海蓝色的基调,配有黑色的手绘图案,削肩处配有黑色的纱质袖垄,长及地面。穿这件礼服,老师要求走路轻盈稳重,我感觉我走得很僵硬,浑身上下像被绳子绑了一样,不过,心里是美滋滋的;另一个是户外休闲类,我穿的一条背带式齐膝盖处的连衣裙,向日葵印花图案,看上去活泼、清纯,是时装表演队的队友的。表演的动作也是活泼的,蹦跳着出场,感觉很自在。我特别喜欢这条裙子,为此,我还专门借了到抚仙湖边的一条渔船上照了一张像,我头戴斗笠,站在船头,两手扶着帽檐,在阳光下很灿烂地笑着,像一个海岛女民兵。
因为惦记美衣,经常会生出一些痛苦来。比如,看上了一件特别心仪的衣服,可是价钱也很“漂亮”,因此生了痛苦。我最著名的一次痛苦是在北京军艺上学的时候,尽管是带薪上学,但是时常感到囊中羞涩。周末,几个女同学总是爱邀约着上街,最爱去的地方是“秀水”“蓝岛”“燕莎”“赛特”。由于囊中羞涩,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并不买。还有就是自己不买,一同去的同学买了,就像自己买了一样,很高兴、很满足。有一次,我们转到了“燕莎”,我被一套“莎美娜”的套装吸引了,那是一套紫红色金丝绒面料的套装。上身是重叠式的V字领,连身裤;下身是一条直筒包裙。我疯狂地喜欢上了这一套衣服,记得当时的价钱是900块左右的人民币,是我一个多月的工资。如果买了这套衣服,那么就会有两三个月难过的日子过,想到这,还是悻悻离开了商场。可是回到学校以后,心里老是惦记着那一套衣服,睡觉时想,上课的时候也想,我一遍又一遍地对我的同屋阿春说,我太想买那套衣服了。阿春总是一副大将派头地对我说,买吧,买吧,喜欢就买吧。她这样说,我却又在想自己这样消费是不是太奢侈了,倒下不了手了。可是惦记的程度一点也没有减弱,接连几天都被那一套衣服折磨着。同学川妮已经被我唠叨地心烦了,她不耐烦地说,买吧,买吧,与其这么痛苦,不如痛快一把。大约两周以后,我终不堪被那份惦记之情所折磨,到底把那一套衣服买了回来。
因为惦记美衣,我还花过不少冤枉钱,有时候,一眼看上的衣服,穿了一次就再也不想穿了,还有一次也没有穿就永远不穿的。记得一件“鄂尔多斯”羊绒裙,被我买回来以后,穿过两次,就被我打入衣橱冷宫了。这样的事很多,之所以记得这一件,是因为这条羊绒裙花了一千多块钱。因为有了许多许多“血”的教训,现在我再买衣服的时候,总是要求自己去第二次或者第三次时再买,也就是以惦记美衣的程度来决定买还是不买。
惦记美衣,就喜欢穿美衣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大都出现在电影银幕上,比如说《罗马假日》里奥黛丽·赫本,她美的一部分在于她穿的衣服,还有发式,比如英格丽·褒曼永远典雅的裙装,比如艾曼纽穿出万分妩媚的套装,还有苏菲·马索飘逸的风衣。喜欢《乱世佳人》里的郝思嘉,是因为她扯了窗帘做裙子。喜欢看那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影星的照片,她们身上总有着一种空前绝后的精致和华美。还有韩剧里总是穿得一丝不苟的女人,做工精美的套装完全呼应了她们举手投足的优雅和一份迷人的羞涩。银幕上出现的超级大美女,总是华服美帽,头发一丝不乱,身姿曼妙,即使身处危难,她们的步姿亦必是蛟若游龙、翩若惊鸿,像是才从巴黎的某一超级沙龙里走出来一样。欣赏银幕上的美女、美衣,就好像在翻一本时尚杂志。
惦记美衣也使我成了几个时尚杂志的忠实读者,我购买《世界时装之苑》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后来《时尚》杂志也成了我每期必买的刊物。常常是在月末的一个傍晚,手里捧着一本才出刊的《时尚》或是《世界时装之苑》,把身体蜷缩在软软的沙发里,一页一页翻过手里的杂志,那些精美的图案带给我快乐、宁静、享受,还有几分幸福。读时尚杂志我从来不像读小说那样,有些饕餮的凶相,我从来不一次读完杂志里的一切,读第一遍的时候,我只是粗略地翻完那些图片,那样的感觉就好像饿极了,到小面馆去吃了一碗上得又快、味道也很可口的面条一样;读了第一遍以后,我也许好几天都不再去摸一下它们,也许在某一天的一个上午,在我面对电脑,冥思苦想一部作品的一个间隙,我又把精美的时尚杂志捧到手里,翻开其中的一页,仔细读着,一页读完,我又回到我正在进行的某一个故事之中。一本时尚杂志总是像小时候手里捏着的一颗奶糖一样,舍不得一下读完一样,常常是从这个月末读到下一个月末,接上了另一本新出刊的杂志,这样才感觉幸福有些绵延。
时尚杂志让我惦记美衣有了依据和理由。依我的经验,那些在时尚杂志上出现的美衣,我们在一般的中或是高一点档次的商店里是很难遇到的,其实,时尚杂志并不是让每一个人都比着杂志里的衣服穿衣的,它更多的是给了我们一些关于美的理念,关于品味的尺度,还有关于完成美的飞翔的技巧。
多年惦记美衣的习惯,使我落下了一个“衣不惊人不罢休”的毛病。所谓的惊人,倒不是价钱的坚挺或是大牌麾下。追求惊人是追求那一份与众不同的个性,买回一件衣服,总是要自己进行一点小小的改良,或是一枚胸针的搭配,或是一条腰带的点缀,总之要使这一件属于自己的衣服,有些与别的同品牌的衣服有区别。
或许美衣是永远也惦记不完的,这倒是我最喜欢的效果,如果有一天不再惦记美衣,不再对美女左顾右盼,那生活会多没有意思啊!
当然是说我——一个惦记美衣的女人。
有一次,我和几个女友在一起吃饭,席间谈到了女人的穿衣,其中,有一位从美国纽约回来的女人说,在纽约不论男女,穿衣都以舒适为主,精致讲究几乎是一个不存在的名词。她补充说,在纽约的大街上,穿着大裤衩和宽大T恤,在街头走来晃去的人比比皆是,而华丽合体的衣着倒显得有些可笑。
我从来没有跨出过国门一步,对于外国的种种事情大都是听来的,或是在一些书上、网上看来的。我听了朋友的话,心里一阵汗颜,因为我是那种热爱美衣的女人,只要是美衣,不论是陈设在商店里的,还是已经被我收进衣橱的,我都一律惦记着。我听了朋友的话以后,还是怯怯地说了一句:“我喜欢讲究的衣服。”没有想到,我话音一落,立刻有几个女人情绪高涨地说道:“我也是,我也是。”原来是这样的,看来我们这些中国女人,与美国纽约的女人还是有区别的。
我自认为,我是对美衣有感觉的那种女人。多年的生活经验让我对自己的认识是:我最有灵感的一件事是下厨房,只要是我品尝过的菜品,我都能大致模仿出点味道来。再就是我对美衣的灵感,我是多个女友的穿衣顾问。我本是一个衣食女人,最该做的是全职太太,只可惜今世没有这个命。属苦命女人类,在职场上拼打不敢有半点的怠慢,这是命苦之一;命苦之二是尽管拼得一身劳累,还是要美衣、美食对自己,决不潦草了事。
25岁以前,我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便衣。我17岁参军,因为当的是后门兵,没有经过地方人武部门的五关六将,没有经历过胸前戴了脸盆大的红花,被锣鼓声抬着走的欢送场面。我离开家是在一个寒冷的早晨,天色灰蒙,大多人还在梦乡中,我们几个一起混大的女孩子,鬼鬼祟祟地爬上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母亲怕我受凉,把她的一件外衣让我穿上,记得那是一件草绿和米色相间的粗花呢布料的短大衣,大方领,配有可以自由取换的毛领子。那天早晨,母亲的这件衣服为我挡住了刺骨的寒风。我穿着这件衣服,到了我当兵的部队,我每天穿着,在新鲜的营房里逛来逛去。有一天,一不留神,在一扇玻璃门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心里咯噔了一下,那个身影有些好看。于是,对于妈妈的这件衣服很是喜欢。几天以后,我脱下了这件我喜欢的衣服,换上了肥大的军装,从此以后,许多年我没有一件便衣。那件我喜欢的绿花呢大衣一直压在我的箱子底,再也没有机会穿出来。22岁那一年,我已经当了干部,一次到昆明出差,买了一条乔其纱的印花连衣裙,泡泡袖、掐腰、圆领,是那种式样很普通的连衣裙,尽管这样,我还是喜欢了好几年,因为它与军装太不一样了,它有花朵、有色彩。但是,每次穿这条裙子对我来说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它实在是太打眼、太漂亮了,在只有一种色彩的军营里,它就像另一个太阳一样,我穿着它不管出现在什么地方,我都能在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一束刺眼的光。因此,我尽量压抑自己想穿它的念头,只是打开箱子看看,或是用手抚摸一下。我穿它的次数少得可怜,一次是照相的时候穿过,还有一次是我跑到围墙边一个很少有人去的鱼塘边,我背了手风琴,在鱼塘边的一个厕所里换上了美丽的连衣裙。我把手风琴挎在胸前,站在鱼塘边,我的倒影映在水面上,我拉起了琴,心里幸福得一塌糊涂。
那个年代,在军营里穿便衣需要很大的勇气,更多的时候我是没有那样的勇气的,可是对于美衣我十分向往。提干的第二年,我们领到了军大衣,双排扣,金色的;收腰身,腰后有腰结,上面也缀了两颗金黄色的大纽扣,有点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女兵的军服的感觉。我们那些女兵们都很喜欢,恨不得早点穿上它,可是云南的冬天总是那么温吞吞的,说冷不冷,说热不热,总也没有机会穿它。有一天,部队放电影,通常我们看电影都是几个女兵约好一起去,那一天我们出了自己的门,站在走廊里互相看了一眼,全都笑了,因为我们不约而同地穿起了军大衣。当我们五个女兵齐排排地进到礼堂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唰地投到了我们身上,仿佛是受了那些目光的鼓舞,我们个个昂首挺胸,目不斜视,迈着整齐的步伐从中间的走道穿过。那一天电影的内容我已经完全忘记,倒是今年我们战友聚会的时候,依然有人说起了当年我们身穿大衣,阔步走进礼堂的情景。完了,还要缀一句:“那腰是腰,胸是胸,真漂亮。”言外之意还有赞叹我们当年的那一份勇气。
27岁那一年,部队实行新军衔制,我被划为文职军官,最可怕的是整整两年的时间文职军官是不穿军装的。第一年,我怀孕生孩子,衣服穿得只要舒适方便,多少有些邋遢。到了第二年,身体恢复了,突然一下子有了堂而皇之地穿便衣的机会了,面对那些花花绿绿的便衣,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冬天的时候,我穿了一条毛裤,套了一条自己缝制的红黑格子超短裙,上身是一件大红色的拉毛套头毛衣,脚上蹬了一双长统靴,现在想来真是有些后怕,那样的时髦显得不伦不类。不过,可以这样说,追求时髦是刚刚得到解放的我的穿衣标准。那一年,我已经调到了昆明工作,下班以后,我们几个女伴就约着一起逛商店,那时,昆明最著名的时装街是青年路,个体服装店一家挨一家,像一颗颗珠子,我们就像一跟线一样,穿过一颗又一颗珠子,大海捞针一般去淘自己喜欢的衣服。那时没有品牌的概念,但是有时尚的要求,也就是街上流行什么,就要到服装店里去淘点回来。还有就是买衣服不仅仅要有眼光,还要有砍价的本领。有一次,我和女友在一家店里买了一条当时流行的连衣裙,是那种很繁杂的式样,一条裙子用了三种布料,现在看来很难看,不过是那个时候的时髦。我们经过千辛万苦与老板磨牙,把价钱砍到了心满意足的数字,我们提着衣服走出小店,跟着又拐进了另一个小店,没想到在那个小店里有和我们刚买的裙子一模一样的裙子,并且喊价就是我们买下的价,这下可把我们气坏了,我和女友返回买衣服的小店,非要老板退我们十块钱,我们软硬兼施,好话、威胁的话都说了个遍,最后硬是从老板的手里拿回了十块钱,这才带着一种成就感离开了服装市场。
到了第三年,文职军官又恢复了穿军装,但是,对于买时装的热情却一点没有减弱,依然是喜欢到青年路去淘衣服。下了班还没有走出营区,就急忙把便衣换上,把自己变成了大院里的一道风景。有一年,单位为了活跃八小时以外的业余生活,组织了一个时装表演队,我当仁不让地成了其中的一员。有专门的老师来辅导,猫步比起正步来说可是难走得多了。想当初在新兵连走正步的时候,也是在班长的精心辅导下,一步一步练出来的。猫步练起来心里没有底,脚踩在地上总有踩不实的感觉,老师说,你们是在探地雷呢。我们走路的样子是有些电影《地雷战》里汉奸的样子。表演穿的衣服,大都是自己的,每个人都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贡献出来,老师依照衣服的类型,编排了几个队形。T型台是观众留出来的空地,配了音乐,一个干事也像模像样地端着一台照相机跑前跑后。我参加了两个项目的表演,一个是晚礼服类,礼服是一个同事的丈夫从福建石狮买回来的,同事不合穿,就让给了我。海蓝色的基调,配有黑色的手绘图案,削肩处配有黑色的纱质袖垄,长及地面。穿这件礼服,老师要求走路轻盈稳重,我感觉我走得很僵硬,浑身上下像被绳子绑了一样,不过,心里是美滋滋的;另一个是户外休闲类,我穿的一条背带式齐膝盖处的连衣裙,向日葵印花图案,看上去活泼、清纯,是时装表演队的队友的。表演的动作也是活泼的,蹦跳着出场,感觉很自在。我特别喜欢这条裙子,为此,我还专门借了到抚仙湖边的一条渔船上照了一张像,我头戴斗笠,站在船头,两手扶着帽檐,在阳光下很灿烂地笑着,像一个海岛女民兵。
因为惦记美衣,经常会生出一些痛苦来。比如,看上了一件特别心仪的衣服,可是价钱也很“漂亮”,因此生了痛苦。我最著名的一次痛苦是在北京军艺上学的时候,尽管是带薪上学,但是时常感到囊中羞涩。周末,几个女同学总是爱邀约着上街,最爱去的地方是“秀水”“蓝岛”“燕莎”“赛特”。由于囊中羞涩,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并不买。还有就是自己不买,一同去的同学买了,就像自己买了一样,很高兴、很满足。有一次,我们转到了“燕莎”,我被一套“莎美娜”的套装吸引了,那是一套紫红色金丝绒面料的套装。上身是重叠式的V字领,连身裤;下身是一条直筒包裙。我疯狂地喜欢上了这一套衣服,记得当时的价钱是900块左右的人民币,是我一个多月的工资。如果买了这套衣服,那么就会有两三个月难过的日子过,想到这,还是悻悻离开了商场。可是回到学校以后,心里老是惦记着那一套衣服,睡觉时想,上课的时候也想,我一遍又一遍地对我的同屋阿春说,我太想买那套衣服了。阿春总是一副大将派头地对我说,买吧,买吧,喜欢就买吧。她这样说,我却又在想自己这样消费是不是太奢侈了,倒下不了手了。可是惦记的程度一点也没有减弱,接连几天都被那一套衣服折磨着。同学川妮已经被我唠叨地心烦了,她不耐烦地说,买吧,买吧,与其这么痛苦,不如痛快一把。大约两周以后,我终不堪被那份惦记之情所折磨,到底把那一套衣服买了回来。
因为惦记美衣,我还花过不少冤枉钱,有时候,一眼看上的衣服,穿了一次就再也不想穿了,还有一次也没有穿就永远不穿的。记得一件“鄂尔多斯”羊绒裙,被我买回来以后,穿过两次,就被我打入衣橱冷宫了。这样的事很多,之所以记得这一件,是因为这条羊绒裙花了一千多块钱。因为有了许多许多“血”的教训,现在我再买衣服的时候,总是要求自己去第二次或者第三次时再买,也就是以惦记美衣的程度来决定买还是不买。
惦记美衣,就喜欢穿美衣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大都出现在电影银幕上,比如说《罗马假日》里奥黛丽·赫本,她美的一部分在于她穿的衣服,还有发式,比如英格丽·褒曼永远典雅的裙装,比如艾曼纽穿出万分妩媚的套装,还有苏菲·马索飘逸的风衣。喜欢《乱世佳人》里的郝思嘉,是因为她扯了窗帘做裙子。喜欢看那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影星的照片,她们身上总有着一种空前绝后的精致和华美。还有韩剧里总是穿得一丝不苟的女人,做工精美的套装完全呼应了她们举手投足的优雅和一份迷人的羞涩。银幕上出现的超级大美女,总是华服美帽,头发一丝不乱,身姿曼妙,即使身处危难,她们的步姿亦必是蛟若游龙、翩若惊鸿,像是才从巴黎的某一超级沙龙里走出来一样。欣赏银幕上的美女、美衣,就好像在翻一本时尚杂志。
惦记美衣也使我成了几个时尚杂志的忠实读者,我购买《世界时装之苑》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后来《时尚》杂志也成了我每期必买的刊物。常常是在月末的一个傍晚,手里捧着一本才出刊的《时尚》或是《世界时装之苑》,把身体蜷缩在软软的沙发里,一页一页翻过手里的杂志,那些精美的图案带给我快乐、宁静、享受,还有几分幸福。读时尚杂志我从来不像读小说那样,有些饕餮的凶相,我从来不一次读完杂志里的一切,读第一遍的时候,我只是粗略地翻完那些图片,那样的感觉就好像饿极了,到小面馆去吃了一碗上得又快、味道也很可口的面条一样;读了第一遍以后,我也许好几天都不再去摸一下它们,也许在某一天的一个上午,在我面对电脑,冥思苦想一部作品的一个间隙,我又把精美的时尚杂志捧到手里,翻开其中的一页,仔细读着,一页读完,我又回到我正在进行的某一个故事之中。一本时尚杂志总是像小时候手里捏着的一颗奶糖一样,舍不得一下读完一样,常常是从这个月末读到下一个月末,接上了另一本新出刊的杂志,这样才感觉幸福有些绵延。
时尚杂志让我惦记美衣有了依据和理由。依我的经验,那些在时尚杂志上出现的美衣,我们在一般的中或是高一点档次的商店里是很难遇到的,其实,时尚杂志并不是让每一个人都比着杂志里的衣服穿衣的,它更多的是给了我们一些关于美的理念,关于品味的尺度,还有关于完成美的飞翔的技巧。
多年惦记美衣的习惯,使我落下了一个“衣不惊人不罢休”的毛病。所谓的惊人,倒不是价钱的坚挺或是大牌麾下。追求惊人是追求那一份与众不同的个性,买回一件衣服,总是要自己进行一点小小的改良,或是一枚胸针的搭配,或是一条腰带的点缀,总之要使这一件属于自己的衣服,有些与别的同品牌的衣服有区别。
或许美衣是永远也惦记不完的,这倒是我最喜欢的效果,如果有一天不再惦记美衣,不再对美女左顾右盼,那生活会多没有意思啊!
当然是说我——一个惦记美衣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