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童声合唱教学成为目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提升音乐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童声合唱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效率。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的现状,并以2013部审花城、广东教育出版社版三、四年级音乐教材为立足点,提出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具体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小学音乐;童声合唱;教学探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相关《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小学三到六年级教学要求共同提出要用自然、准确的音调、节奏、声音有感情对歌曲进行演唱,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唱、齐唱、合唱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合唱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综合能力,加强学生的和声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展现自身特点和魅力,从而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童声合唱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音乐合唱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探究相关的童声合唱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目前,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导致学校领导、教师对音乐教学不重视,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不到有效培养。第一,在小学教学中,很多学校为了能够提高升学率和高分率,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有的教师为了获得更多的教学时间,占用音乐课堂,导致小学音乐课堂开展情况较差。第二,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设备不足,很多学校仅有一架钢琴或者一台手风琴,降低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第三,部分学校的音樂教师非科班出身,使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无法掌握齐唱、合唱的要点,从而降低了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第四,部分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只满足于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合唱方法和能力的教学,导致存在合唱效果差,二声部合唱难教、难学现状。因此,为有效改善小学音乐教学现状,需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合唱教学方法。
二、小学音乐课堂引入童声合唱的教学方法
第一,渗透童声合唱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合唱铺垫。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二声部合唱属于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之所以二声部合唱难度较大,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合唱教学重要性,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机的渗透,没有使学生打下牢固的合唱基础。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使二声部合唱教学得到有效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机渗透童声合唱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合唱铺垫。教师可从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合唱意识的培养,例如在四年级教学中,为有效提高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就要选择合适的歌曲有效结合歌曲内容,对学生进行声部轮唱练习。比如,在学习《义勇军进行曲》时,教师应渗透合唱的目的,通过使学生学唱国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使学生不自觉参与到合唱练习中。在合唱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二声部轮唱练习,对学生的三度音程进行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有机渗透合唱知识。
第二,营造童声合唱氛围,激发学生合唱兴趣。无论是什么年龄阶段的学生,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文化、流行文化不断渗入学生的生活、学习中,通俗音乐、流行音乐的传唱度明显高于音乐教材中的音乐,在此背景下,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音乐教材中的少儿歌曲,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导致音乐教学中合唱效果较差。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合唱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童声合唱氛围,结合当下流行音乐文化,组织学生欣赏目前传唱度较高的优秀童声合唱曲目,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使学生通过观看音乐合唱视频等,使学生体会合唱的乐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入相关情感,激发学生合唱的动力和热情。另外,在合唱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不能准确地掌握合唱过程中的音准和音程,导致两个声部的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存在相互影响、相互混淆的情况发生,为提高学生合唱效率和合唱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乐器,营造合唱氛围,提高学生音准和音程的掌握能力。例如,在教学《快乐的罗嗦》时,教师通过分析民乐的特点,使学生了解这首歌的创造背景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利用音乐中涉及到的乐器琵琶、古筝等,帮助学生找准音律和音程,提高学生合唱能力。
第三,引入合唱技巧,提高学生合唱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突破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使学生的合唱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引入通俗易懂的合唱方法,通过勤加练习的方式,使学生的合唱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三年级教学中,为了能够有效演绎《我们爱老师》这首歌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对学生的低声部进行教学,再对学生的高声部进行教学,通过先“低”后“高”,最后合声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有效掌握歌曲的副旋律。在合唱过程中,通过将副旋律与主旋律进行合唱,能够使整首歌的感情变得饱满。同时,通过先“低”后“高”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歌曲在合唱过程中有层次感,使学生更好区分主旋律和副旋律。另外,在学习《我们爱老师》一课过程中,教师通过使学生练习三拍子的节奏特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打节奏的方式,利用跺脚、拍手等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歌曲节奏的掌握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利用听音、演奏、打节奏、分段练习等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合唱过程中更好地区分主、副旋律,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合唱能力,改善目前的教学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童声合唱教学方法,渗透童声合唱教学目的、营造童声合唱氛围、引入合唱技巧等方法,能够对学生进行合唱铺垫、激发学生合唱兴趣、提高学生合唱能力,使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唐美玲.小学音乐课堂童声合唱教学探究[J].华夏教师,2019(12):65.
[2]方曼.小学音乐课堂童声合唱教学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1):82-83.
【关键词】小学音乐;童声合唱;教学探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相关《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小学三到六年级教学要求共同提出要用自然、准确的音调、节奏、声音有感情对歌曲进行演唱,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唱、齐唱、合唱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合唱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综合能力,加强学生的和声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展现自身特点和魅力,从而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童声合唱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音乐合唱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探究相关的童声合唱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目前,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导致学校领导、教师对音乐教学不重视,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不到有效培养。第一,在小学教学中,很多学校为了能够提高升学率和高分率,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有的教师为了获得更多的教学时间,占用音乐课堂,导致小学音乐课堂开展情况较差。第二,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设备不足,很多学校仅有一架钢琴或者一台手风琴,降低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第三,部分学校的音樂教师非科班出身,使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无法掌握齐唱、合唱的要点,从而降低了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第四,部分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只满足于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合唱方法和能力的教学,导致存在合唱效果差,二声部合唱难教、难学现状。因此,为有效改善小学音乐教学现状,需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合唱教学方法。
二、小学音乐课堂引入童声合唱的教学方法
第一,渗透童声合唱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合唱铺垫。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二声部合唱属于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之所以二声部合唱难度较大,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合唱教学重要性,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机的渗透,没有使学生打下牢固的合唱基础。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使二声部合唱教学得到有效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机渗透童声合唱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合唱铺垫。教师可从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合唱意识的培养,例如在四年级教学中,为有效提高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就要选择合适的歌曲有效结合歌曲内容,对学生进行声部轮唱练习。比如,在学习《义勇军进行曲》时,教师应渗透合唱的目的,通过使学生学唱国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使学生不自觉参与到合唱练习中。在合唱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二声部轮唱练习,对学生的三度音程进行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有机渗透合唱知识。
第二,营造童声合唱氛围,激发学生合唱兴趣。无论是什么年龄阶段的学生,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文化、流行文化不断渗入学生的生活、学习中,通俗音乐、流行音乐的传唱度明显高于音乐教材中的音乐,在此背景下,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音乐教材中的少儿歌曲,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导致音乐教学中合唱效果较差。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合唱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童声合唱氛围,结合当下流行音乐文化,组织学生欣赏目前传唱度较高的优秀童声合唱曲目,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使学生通过观看音乐合唱视频等,使学生体会合唱的乐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入相关情感,激发学生合唱的动力和热情。另外,在合唱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不能准确地掌握合唱过程中的音准和音程,导致两个声部的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存在相互影响、相互混淆的情况发生,为提高学生合唱效率和合唱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乐器,营造合唱氛围,提高学生音准和音程的掌握能力。例如,在教学《快乐的罗嗦》时,教师通过分析民乐的特点,使学生了解这首歌的创造背景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利用音乐中涉及到的乐器琵琶、古筝等,帮助学生找准音律和音程,提高学生合唱能力。
第三,引入合唱技巧,提高学生合唱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突破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使学生的合唱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引入通俗易懂的合唱方法,通过勤加练习的方式,使学生的合唱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三年级教学中,为了能够有效演绎《我们爱老师》这首歌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对学生的低声部进行教学,再对学生的高声部进行教学,通过先“低”后“高”,最后合声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有效掌握歌曲的副旋律。在合唱过程中,通过将副旋律与主旋律进行合唱,能够使整首歌的感情变得饱满。同时,通过先“低”后“高”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歌曲在合唱过程中有层次感,使学生更好区分主旋律和副旋律。另外,在学习《我们爱老师》一课过程中,教师通过使学生练习三拍子的节奏特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打节奏的方式,利用跺脚、拍手等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歌曲节奏的掌握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利用听音、演奏、打节奏、分段练习等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合唱过程中更好地区分主、副旋律,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合唱能力,改善目前的教学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童声合唱教学方法,渗透童声合唱教学目的、营造童声合唱氛围、引入合唱技巧等方法,能够对学生进行合唱铺垫、激发学生合唱兴趣、提高学生合唱能力,使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唐美玲.小学音乐课堂童声合唱教学探究[J].华夏教师,2019(12):65.
[2]方曼.小学音乐课堂童声合唱教学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