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熹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二年级的孩子,脱去了一年级小朋友的稚气,但基本上还是懵懵懂懂。就像一只蚕茧,在为三年级的分化做好准备。作为家长,我们能够一路陪伴着孩子成长,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之路上摸索的过程,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对每一位父母而言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性格和脾气,有自己的天赋、兴趣和爱好。这些特性,有些与生俱来的,有些则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来培养。
人生路漫漫,家庭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盯住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技能培训。家庭教育不能千篇一律,每一位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应该去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发掘天赋,培养兴趣。更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一、爱孩子,就要帮孩子树立信心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赏”。儿童时期,家长对孩子信任、尊重,承认,经常对他说“你真棒”,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认为自己真的很棒。反之,经常受到家长的否定、轻视、怀疑,经常听到“你真笨、你不行、你不会”的评价,孩子也会否定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自卑感。可见,家长的评价对孩子产生自信心理至关重要。
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不是对立的。当发现孩子的错误或不足之处时,不问缘由的打骂是严重伤害孩子的行为,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让孩子对你产生畏惧心理,慢慢磨灭信心。应该仔细分析具体事情,对于原则性的问题,需要严肃耐心的反复教育,令行禁止,让孩子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对于一般性错误,要以引导和鼓励为主要手段,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信心。另外,要明辨是非,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
二、爱孩子,就要学会适当放手
真正的爱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剥离,而后者其实意味着子女的独立。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认为,世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可见,爱孩子,父母就应学会放手,让孩子真正独立起来。父母不是孩子的仆人,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庸。成长,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是失败与成功不断交织的过程。对于孩子,我们要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交朋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酸涩。大音希声,父母要做的是放开手,在一旁默默的关注,适时地引导。
做父母的学会放手并非对孩子的事不管不问,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独立自主地自己决定,自己承担决定的后果。做父母的应该意识到,孩子并非自己的私有物品,而是社会意义上的公民。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不仅在于情感的付出、关心和照顾,更在于主动割舍和自觉剥离,还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
三、爱孩子,就要懂得倾听
“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善于倾听也是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从沟通的角度而言,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学会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在亲子教育的过程中也是如此,父母只有善于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才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
实践中,家长可能试过许多方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可是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收效甚微。一些孩子认为家长很唠叨、烦人,听不进家长的劝告,使家长心灰意冷,放弃教育。轻易放弃,妄下结论是不对的。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只要我们用一颗赤诚的爱子之心,多与孩子沟通,去感化孩子,以伟大父母之爱,广阔的胸怀,相信一定会打动孩子那颗冷漠之心。让他燃起熊熊的希望烈火,满怀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
当然,沟通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的知音。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不应随意地责骂和讽刺,否则会打击孩子尝试和创造的勇气以及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变得胆小而不敢有所作为和突破,对孩子的自信更是重大打击。因此,对孩子的过失,家长要正确认识,切实了解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来对待,多与孩子沟通,耐心地解释孩子的错误原因以及改正方法,使孩子在失败的基础上走向成功,在失败的挫折下重树自信。从而达到增强孩子自信心的目的。同时,要学会倾听梦想。即使你认为孩子说的是梦想,也要耐心倾听,并尽可能创造条件帮助他去变为现实。
好的沟通来自倾听,倾听孩子的喜乐忧伤,能够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能够更好地和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分享孩子的喜悦,分担孩子的忧愁,能够促进亲子关系,让孩子更信任父母。
四、爱孩子,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你做一天、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可能有一定的成效,但不会很多;但是你如果坚持三个月、半年、一年,你一定会看到可喜的变化。我班上有个孩子小丁,从一年级开始,每天早上他都会读一个单元的《日有所诵》、三首古诗、国学的内容,一直坚持了下来。老实说,即便读了一年多,你能不能马上看到效果,真的看不到什么,但是,你说一点没有嘛?也不是。就今年国庆的时候,孩子一家去钓鱼,他到了池塘边,玩了一会突然问妈妈:“妈妈,这是不是就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感觉”。因为他之前读过一首诗,朱熹的那首《观书有感》。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台湾诗人叶嘉莹先生说:“ 我笃信,有些东西,只有在童年的时候,读熟了,不用解释,到了那种环境中,他自然就能理解。”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不问收获,不急功近利,就这样一直坚持就好了。在某个不经意间,你会发现确实是有收获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育之路难于蜀道。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是成长路上的路灯,需要不断的充电学习,才能引导好孩子,照亮人生路。
二年级的孩子,脱去了一年级小朋友的稚气,但基本上还是懵懵懂懂。就像一只蚕茧,在为三年级的分化做好准备。作为家长,我们能够一路陪伴着孩子成长,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之路上摸索的过程,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对每一位父母而言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性格和脾气,有自己的天赋、兴趣和爱好。这些特性,有些与生俱来的,有些则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来培养。
人生路漫漫,家庭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盯住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技能培训。家庭教育不能千篇一律,每一位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应该去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发掘天赋,培养兴趣。更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一、爱孩子,就要帮孩子树立信心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赏”。儿童时期,家长对孩子信任、尊重,承认,经常对他说“你真棒”,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认为自己真的很棒。反之,经常受到家长的否定、轻视、怀疑,经常听到“你真笨、你不行、你不会”的评价,孩子也会否定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自卑感。可见,家长的评价对孩子产生自信心理至关重要。
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不是对立的。当发现孩子的错误或不足之处时,不问缘由的打骂是严重伤害孩子的行为,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让孩子对你产生畏惧心理,慢慢磨灭信心。应该仔细分析具体事情,对于原则性的问题,需要严肃耐心的反复教育,令行禁止,让孩子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对于一般性错误,要以引导和鼓励为主要手段,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信心。另外,要明辨是非,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
二、爱孩子,就要学会适当放手
真正的爱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剥离,而后者其实意味着子女的独立。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认为,世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可见,爱孩子,父母就应学会放手,让孩子真正独立起来。父母不是孩子的仆人,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庸。成长,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是失败与成功不断交织的过程。对于孩子,我们要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交朋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酸涩。大音希声,父母要做的是放开手,在一旁默默的关注,适时地引导。
做父母的学会放手并非对孩子的事不管不问,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独立自主地自己决定,自己承担决定的后果。做父母的应该意识到,孩子并非自己的私有物品,而是社会意义上的公民。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不仅在于情感的付出、关心和照顾,更在于主动割舍和自觉剥离,还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
三、爱孩子,就要懂得倾听
“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善于倾听也是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从沟通的角度而言,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学会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在亲子教育的过程中也是如此,父母只有善于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才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
实践中,家长可能试过许多方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可是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收效甚微。一些孩子认为家长很唠叨、烦人,听不进家长的劝告,使家长心灰意冷,放弃教育。轻易放弃,妄下结论是不对的。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只要我们用一颗赤诚的爱子之心,多与孩子沟通,去感化孩子,以伟大父母之爱,广阔的胸怀,相信一定会打动孩子那颗冷漠之心。让他燃起熊熊的希望烈火,满怀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
当然,沟通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的知音。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不应随意地责骂和讽刺,否则会打击孩子尝试和创造的勇气以及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变得胆小而不敢有所作为和突破,对孩子的自信更是重大打击。因此,对孩子的过失,家长要正确认识,切实了解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来对待,多与孩子沟通,耐心地解释孩子的错误原因以及改正方法,使孩子在失败的基础上走向成功,在失败的挫折下重树自信。从而达到增强孩子自信心的目的。同时,要学会倾听梦想。即使你认为孩子说的是梦想,也要耐心倾听,并尽可能创造条件帮助他去变为现实。
好的沟通来自倾听,倾听孩子的喜乐忧伤,能够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能够更好地和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分享孩子的喜悦,分担孩子的忧愁,能够促进亲子关系,让孩子更信任父母。
四、爱孩子,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你做一天、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可能有一定的成效,但不会很多;但是你如果坚持三个月、半年、一年,你一定会看到可喜的变化。我班上有个孩子小丁,从一年级开始,每天早上他都会读一个单元的《日有所诵》、三首古诗、国学的内容,一直坚持了下来。老实说,即便读了一年多,你能不能马上看到效果,真的看不到什么,但是,你说一点没有嘛?也不是。就今年国庆的时候,孩子一家去钓鱼,他到了池塘边,玩了一会突然问妈妈:“妈妈,这是不是就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感觉”。因为他之前读过一首诗,朱熹的那首《观书有感》。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台湾诗人叶嘉莹先生说:“ 我笃信,有些东西,只有在童年的时候,读熟了,不用解释,到了那种环境中,他自然就能理解。”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不问收获,不急功近利,就这样一直坚持就好了。在某个不经意间,你会发现确实是有收获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育之路难于蜀道。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是成长路上的路灯,需要不断的充电学习,才能引导好孩子,照亮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