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o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小学教育作为启蒙教育的关键阶段,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加深刻地认识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发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科学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更好地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我们当前必须深人思考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现状扫描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为其他所有的学科奠定了基础,学好语文也是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的必要基礎。在小学阶段,语文更是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所以,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有效的渗透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1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
  一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每一则传统文化故事、每一首古诗名句,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的瑰宝。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就是传承瑰宝,让这些闪光的文化渗透到小学生的骨子里,成为小学生血脉里的基因。让“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乡情怀,让“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爱国观念,让“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厚情谊……成为学生们永不忘却的记忆。
  二是丰富知识,提高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每一则传统文化故事、每一首古诗名句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这些结晶来源于生活,描写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知识文化.开阔眼界、提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三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世界观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价值观是人类对世界的看法。优秀传统文化中展现出来的仁爱、善良、忠义等观念,有利于教育和培养小学生对世界善意的认识,形成仁爱、善良的价值观念。如通过学习古诗《游子吟》感受母爱的伟大,通过学习《登鹤雀楼》明白“欲穷千里目”,还需“更上一层楼”勤奋努力的道理。
  2小学阶段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善于利用和挖掘传统文化教育因子,并提升其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借助语文教学平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更新教育形式以及内容以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二是加强古文诗歌诵读促使学生更好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三是要善于利用语文教材以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2.1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教材中对传统文化教育有所涉及,但是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思想、培养理念还不够科学。
  2.2系统性不够
  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一些相对较好理解、较容易理解、便于小学生掌握的内容,仅仅在不同年段的教育中渗透了一些内容,传统文化教育应当达到什么目的、实现什么培养目标、实现这些目标的现实路径和方法步骤等内容都不够系统,导致实际教学出现简单化、无序化。
  2.3教学能力不高
  除了教育规划、制度设计层面的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执行方面的问题。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习惯于“填鸭式”教育,教学形式单一,教育效果不佳。同时,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较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3具体策略
  3.1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朗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
  语文是学习语言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基础的培养,为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要教会学生读准字音。其次还要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我们不仅要结合生活教孩子会认会写会用课本中的生字,还要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要互相帮助才活得快乐、有意义。在写字过程中还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人习字的有趣故事,教育学生学写字就是学做人,即: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通过认识字,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规律,而且还能认识到每个汉字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和古人的生命智慧。在识字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搜集或编写字谜,通过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意境。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又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2]
  3.2诵读经典,营造氛围
  经典诗文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诵读经典诗文不仅使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领略祖国山河之壮丽,体味人情世故,更能从中感受到民族特有的文化韵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适合年级段的诵读内容。中低年级学生可诵读《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弟子规》里面的内容。高年级可读一些稍长的唐诗、宋词、元曲、歌赋、诗经、千字文、论语等。时间安排在晨读,或者阅读课,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诵,熟读成诵。并且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自己的习作中恰当引用古典诗词佳句,适时背诵一些诗词给家人听,如:中秋节或重阳节通过电话轻吟一首《静夜思》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给身在外地的亲人听……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诵读中获得情感的熏陶。[3]
  3.3开展实践活动
  文化是来源于生活的,要想更好地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就不能局限于课堂,要走出室内,走进生活。由于小学生处在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因此在生活实践中更容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在传统文化节日的时候开展适合小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在清明的时候外出踏青,聆听介子推的故事;在重阳节的时候参观敬老院,让学生自觉帮助老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等。
  3.4继承传统精髓才能促进新课改发展
  课改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本之木,它是在扬弃过程中发展的。特别是传统教育的理论,是多少贤能志士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理应在发展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可是有的老师不能理智地看待传统教育理论,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把传统的东西批得一文不值,仿佛要打进十八层地狱。在这些老师的眼里不打倒旧的东西,新的东西就没有立足之地。其实新的东西都是从旧的东西中演变发展过来的,离开了旧的基床,新的东西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诚然旧东西客观上阻碍着改革进程,妨碍着新的东西的发展,不破不立,但要看怎么破,怎么立。改革中,我们要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客观公正地对待传统的东西,不要像马克思批判的那样,为了泼洗澡水,不惜把澡盆里的婴儿一起泼掉。我们应该把婴儿抱起来再去泼水,这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1]   3.5言传身教,持之以恒
  由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所以传承是个漫长的历程,须贯穿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而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诵读兴趣,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委婉动听的轻吟,谈笑中诗词佳句、成语、名言信手拈来,一样会深深地吸引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传承传统文化活动中要有“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须有一桶水”的准备。勤奋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率先垂范,引领孩子,一同走进经典,营造校园文化学习的氛围,从而把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向深入。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道出了教师的职业特点以及角色的双重性,就是即要善于解惑,又要善于解心。所谓解心有多方面的含义:用一颗爱学生的心,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开学生的心理疑惑,解析学生的疑难杂症,然后对症下药。教学与学生要交流,要互相理解、支持,用行之有效的恰当的管理方式,且具备责任心,再付出爱心,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自然就行成了。想当初,年轻气盛,认为只要学生怕教学,尽管发号施令班级管理就会到位。表面上的风平浪静掩盖了许多一触即发的问题,辛苦忙碌却成效甚微。历经十几年的磨练,衣带渐宽但终不悔,没有失败,哪来的经验。我认为要做好语文教学工作,就要言传身教,持之以恒。[2]
  3.6加强课堂诵读
  在小学阶段,诵读是重要的理解文章的方法,而且对于小学生理解传统文化,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着较好的作用。诵读不仅仅是读,更要在理解作品的基本感情基調之后,有节奏地读出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不仅要有感情地读,还要熟读,不断地加深对文章的领悟。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诵读方式,教师带领诵读、自由诵读、开朗诵会、进行演讲等,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全面提高人文素养。[3]
  3.7汉语言文学与行为修养
  在生活中,很多古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与现代社会的人和物联系起来。比如说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具有高尚爱国情怀的岳飞都已经耳熟能详,在这几千年的发展中,许许多多的人物事迹被广为流传,对民众的思想形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作品中正反两派的人物进行了解,就能够明确行为准则,懂得处事的底线。通过对古人的品读,能够为自身的道德准则划定正确的方向。这种汉语言文学带来的约束作用可以看作是法律之外的另一种作用,能够对高中生培养高尚的行为修养产生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总之,我们应该把小学语文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看做是一个长期的知识体系,它承载着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的文化血脉,是我们民族教育的根与魂。[3]
  参考文献:
  [1] 刘娜娜.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文学教育(上),2018,(10).
  [2] 孙朝丽.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研究[J].中华少年,2018,(26).
  [3] 赵世方.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7(11).
  [4] 葛文豪.传扬传统文化培养时代新人——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1).
其他文献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机会。游戏中幼儿是主人,幼儿充分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自由摆弄材料并按自己的意愿自主玩耍、自发与同伴交往。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正越来越彰显出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里,形式生动自主,丰富多样的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几乎每个游戏区都能在显著位置找到相配套的名称。面对
期刊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幼儿摆弄、探究、体验,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 我们都知道区角对幼儿而言是自由游戏、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活动;对教师而言,区角的布置也好,材料的投入也罢都应体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教育要求,一系列的创设和投入都是为了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学习探索。由此,活动区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和有效性是提高活动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
期刊
班主任工作的激励艺术,就是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动机和行为的方法,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动机是由他们的多种需要所引起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激励他们去行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正确的动机不是自发产生的,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教育下,逐渐培养起来的。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班主任老师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激励作用非常重大。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走进了幼儿园的课堂,为师幼提供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人机交流的教学环境。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动口,较好地完成教与学、学与练的全过程。本文阐述了在幼儿数学课堂中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让幼儿在活泼、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使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活动更生动、有趣。  关键词:电子白板;数学教学;教学运用  “一支粉笔勾画五湖四海,一杆教鞭指点千秋万代”,这是对
期刊
摘 要: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幼儿园是其第一个学校,因此,幼儿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家长对幼儿园本身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就当前来看,我国的幼儿园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困扰着幼儿园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让幼儿园能够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并且进行全面的改进,才能保证幼儿园的教育水平。本文就从幼儿园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来探究幼儿园管理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问题;提升策略
期刊
陶行知指出:“可以寓教于娱乐,那儿童又是多么的高兴啊!”“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即教育,教育要坚守生活的价值本位,源于生活并归于生活。而就幼儿教育来讲,应该以幼儿为主体,以游戏为媒介,以生活为指摘,灵活开展幼儿教学,在实现“快乐教育”的同时,推动幼儿全面发展。对此,本文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对幼儿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实施这主要途径之一的音乐教育,在这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优势,它能通过艺术形象直接地影响着幼儿全面发展。幼儿时期正是人的感性与理性生理与心里大发展时期,社会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教育状况与教育手段,而音乐是一个集结了知识、语言、节奏、
期刊
“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曾说过:“在生活中,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①“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②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幼儿园环境教育中,种植园地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还蕴涵着很大的教育价值。现在的孩子,大多生长
期刊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对美独特的表达与理解,孩子也不例外。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是能讓幼儿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重要活动之一。新《纲要》非常注重对幼儿进行情感和艺术的陶冶。指出幼儿美术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形式。在日常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往往不能完全区分美术和游戏活动,他们常常把绘画当做游戏。因此,我们尝试把幼儿所要绘画、创作的内容或主题转化为具体的游戏内容、规则
期刊
摘 要: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切实推进“校园足球啦啦操”,我校进行了足球队和啦啦操队的选拔工作,确保学生每班有一只啦啦操队,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艺体活动质量,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艺体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运动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体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期刊